國小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3.01W

初次認識乘法,教材十分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有層次的組織學生認識乘法的活動。下面我們來看看國小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借鑑。

國小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的基礎上,本節課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一年級學生一直利用加法解決數學問題,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因此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現就本節課學習內容突出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索動機。

在課堂導入環節中,首先我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卡通小熊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每張圖片有3只小熊,引出1個3、2個3、3個3……由相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為接下來深入認識乘法作準備。

二、創設認知衝突,理解知識含義。

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我還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出示情境圖,根據圖中的信息來提問題,例如:一共有多少個寶葫蘆?在自主探索算法過程中,有的孩子列出加法算式,有的孩子列出乘法算式,通過比較,讓學生認識到乘法算式的簡便性。然後通過微視頻,清晰的引出兩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了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讓學生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初步認識到乘法算式中,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的道理。以及只有有着相同加數的算式中才可以用乘法進行計算。大部分學生都已經瞭解到乘法算式的意義,還有少部分學生只是單純的去記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致於在轉換加法算式變乘法算式過程中,多讓學生去辨別加數和個數,鞏固理解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

三、重視反饋,鼓勵學生積極思維。

由於低年級學生能力有限,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所以在教學中我總是及時的反饋,便於及時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思維閃光點,同時及時準確地知道他們身上的不足之處。本節課中,重點還是讓孩子們瞭解並掌握乘法的意義,即幾個幾相加可以更簡便的用乘法進行計算。所以在課堂自主練習中,我多鼓勵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加深對乘法意義的印象。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並且在解決問題探索過程中,逐步提升他們的認知水平。

當然,在本節課中,我也非常清楚的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

1、本節課設計比較流暢,但是缺乏高潮,情趣化色彩不夠濃厚,導致整堂課的進程比較平淡,應該在個別環節中形成更加尖鋭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2、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放的還不夠,例如在強調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不同意義時,應該多給與學生自己去體會和表述兩個數表示的不同意義,使兩個關鍵詞內化為學生的深刻理解。這樣,無論從加法算式中改寫成乘法還是直接列出乘法算式中,都能真正明白乘法的.意義。

3、在課堂練習中,情趣化色彩不夠濃厚,可以增加遊戲的方式解答習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鞏固訓練,真正理解乘法的意義。

4、學生參與範圍不夠廣泛,個別學生遊離於教學活動之外,組織教學時應對全體學生進行廣泛關注。真正做到民主課堂。

總之,在本節課中,通過我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與同事們的探討中,發現的這些不足,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以改進和提高,我也會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數學教學上取得更有實質性的進步。

  國小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雖然學生已經從很多渠道接觸過乘法,甚至有很多學生已經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訣背一遍了,可是對乘法的意義,估計只有個別學習好的學生能説出來,所以這節課《乘法的初步認識》對以後學習相關的乘法知識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在課前,我反覆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學設計,經過多次試教後,最後敲定了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本節課的設計主要是從學生的動手操作擺小棒導入,裏面藴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做準備,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通過算式和圖、算式和算式之間的比較,體會乘法的意義。

接下來,我想結合幾次試教和今天的這節課,淺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景,激發探索動機。在教學中創設情景,可以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本課中動手操作擺小棒情景導入,使學生立刻進入學習狀態,生動有趣,再引導學生從所擺小棒圖中提取數學信息,列算式,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動機,自然而然地驅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在強烈反差中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比較簡便,由於學生是初次學習乘法,再加上未系統學習乘法口訣,學生暫時不能體驗乘法計算的簡便。教學時通過擺小棒,寫算式中對比強烈的情景,從“2個4”到“4個2”再到“3個3”甚至到“50個3”,讓學生用加法來表示,隨着加數個數的增加,發現用加法算式表示比較麻煩,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較簡便,為今後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三、注重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練習設計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既有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的目的,又是為老師準確診斷課堂教學效果,矯正和調節課堂的重要環節。因此我覺得國小數學課堂有層次的設計是有效練習的重要基礎,能有效貫徹“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本節課在練習的設計上,有一定的層次性。不僅有基礎性知識,而且有提升性知識。適合所有孩子!

這節課採用了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習熱情高漲。學生的思維打開了,爭相展示自己的想法,於是佔用了很多課堂時間。另外由於教師個人的問題,如有時説話不太簡練,也耽誤了一些時間,使得這節課後面的練習來不及做。其次在試教的時候,幾位老師就跟我説過,我對學生“放”得不夠,老是把學生束縛住,在這節課裏,還是能看到我暴露出這個壞毛病。而且在很多細節上,我處理的還不夠周全,比如説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忘記了教學過程,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這些種種的不足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

  國小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本課內容主要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因為是初次認識乘法,教材十分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有層次的組織學生認識乘法的活動。

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例一幫助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相加”,為進一步抽象出乘法的含義做好準備。試一試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小棒,讓學生在操作、觀察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幾個幾相加”的含義。例二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的基礎上,認識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試一試讓學生經歷“找出幾個幾相加——列出加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的過程,從中體會在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計算的便捷。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在討論過程中過分追求正確答案,在得到了學生的正確回答之後,就急於歸納小結,沒有讓多個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從而教師小結。

2、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把握的比較死,每一步都循規蹈矩,由於擔心學生出錯,而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使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如在試一試中,可以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再交流圖意,效果應該會比先説圖意再練習要好。

3、由於考慮到時間關係,擺小棒以及擺花片都只由一個學生板演,其餘學生沒能參與到動手的過程中去,最好還是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去擺一擺,在操作中豐富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進而鞏固對乘法含義的理解。

4、板書設計方面還可以更規範,佈局更合理,對整個框架都做好規劃,不要到時候再去改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