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古詩詞原文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1.6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避免不了的會接觸到一些古詩詞鑑賞吧?古詩詞鑑賞就是分析古詩詞中所表現的形象、語言、技巧、內容以及思想感情。那麼,大家知道古詩詞鑑賞的主要思路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古詩詞原文及賞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古詩詞原文及賞析

原文: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落羽辭金殿,孤鳴吒繡衣。

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譯文

落羽的鳳凰不如雞,離開了金鑾殿,只好扇動錦衣孤寂哀鳴。

槍打出頭鳥,誰叫你那麼喜歡提意見?那麼會説話?那麼會作詩?讓笨嘴鳥兒妒忌,現如今只好飛回隴西的故林了。

註釋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題一作《敕放歸山,留別陸髓御不遇,詠鸚鵡》。金門,漢代宮門名,又名金馬門;侍御,侍御史.官名,唐為御史台成員。王侍御、陸侍御,名字不詳;鸚鵡,鳥名。種類甚多,羽毛色彩美麗。舌肉質而柔軟,經反覆訓練,能模仿人舀的聲音。

落羽,羽毛脱落。金殿,金鑾殿。唐宮殿名。

繡衣,御的代稱。《漢書》:“王賀為武帝繡衣御史。”

隴西,古地區名。菠指隴山以西地區。約當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張華《禽經注》:鸚鵡,出隴西,能言鳥也。李白祖籍也在隴西。西:一作山。

賞析:

四旬詩既是詠畫中鸚鵡,又是寫詩人自己。前兩句説,鸚鵡羽毛脱落,離開了金殿,獨自依託在侍御家的牆壁上哀鳴,實際上是在寫自己遭受挫折,從翰林院失意歸來,形單影隻,前來向侍御史傾訴衷腸。後兩句説,鸚鵡能模仿人説話,終究要被遺棄,最後還得飛向隴西出生之地,實際上也是在説,冉己敢於陳述意見,終究見棄於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鄉去了。題畫與言情,兩相齧合,取譬精巧,可見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詩人用鸚鵡的能言喻指自己的才華,既然自己不為朝廷所用,那就只有迴歸故里了。古時隴西盛產鸚鵡,而隴西正是李白郡望所在,因而詩人對鸚鵡有同病相憐之感。詩中以“隴西”與“金殿”對舉,其失落之感尤為強烈。

而這隻鸚鵡不是一般的鸚鵡,是從金殿裏來的,金殿裏的鸚鵡來到此地的原因:一是敗羽,二是能言。正因為這樣,所以只能孤鳴在野,而且歎息自己失去了錦繡衣裝。因為“能言”而“終見棄”,所以只能獨自飛向隴西,其實這是詩人以鸚鵡自比,寫鸚鵡的遭遇,其實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懷,自己就是那隻敗羽而多言的鸚鵡。

詩意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鸚鵡羽毛脱落離開金殿,獨自在牆壁上哀鳴。後兩句寫能模仿人説話的鸚鵡被遺棄,最後飛向出生地。作者以鸚鵡自比,通過鸚鵡的遭遇,抒發自己的憤懣情懷。題畫與言情,兩相齧合,取譬精巧,天衣無縫,由此可見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變相地放逐出京,也就是他自己所説的“勃賜歸山”。這首詩就作於他離開長安之前,即“初出金門”時,去尋訪王侍御史,不遇,看到他壁上鹼的鸚鵡,便借詠畫,抒寫自己遭受讒言,而被迫離開京城的苦悶和怨憤心情。

作者背景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