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聯考地理的複習指導

來源:文萃谷 2.05W

地理複習指導

關於大學聯考地理的複習指導

讀課本,學生可以選擇教材、考試説明、課程標準等多種渠道。目前考生還應該做的就是迴歸教材,這個時候要仔細把書上的內容讀一遍,地理書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和區域性強。如果考生通讀課本時間很緊,可以拿着考試説明對照書本內容,建立起一個知識體系。

也可以對照課本複習平時上課記錄的筆記,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思路就會變得清晰,對答綜合題很有幫助。總之課本再讀,就是迴歸原理,找到知識的客觀聯繫點,縱橫知識網絡,便於能力遷移,完成大學聯考創新試題的回答。

重讀課本就是要建立聯繫,找到要點,缺圖補圖、變式圖還原,努力實現圖圖轉換和圖文轉化或文圖轉化,把所給圖形或文字用自己熟悉的側視圖方式表達出來 高中語文,變不熟悉為熟悉,問題就會解決。

高中地理表解學習方法

表解法作為一種常見的教學,自有其堅實的理論基礎與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講,包括如下三點:

(1)有利於提高概括。

它可以把宂長的文字敍述簡化,精當、醒目、有重點地表述有關內容,使之一目瞭然。例如:天氣與氣候兩個概念,如果按傳統的講授方法一般要10分鐘左右,且難以理解透徹:而用表解法比較至多5分鐘,節餘時間則可多練。這樣精講多練、比較概括,自然事半功倍。其分析見

(2)能開拓的求異,增進理解。

教學中表解法往往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地區或國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理事物或現象,相互聯繫起來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寫在表格中,使它充當地理的“貯存器”,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增強了理解記憶。例如:表1中填注氣候與天氣的聯繫與區別的練習,對了解教學狀況很有價值。類似問題這樣處理 高中歷史,一方面比較加深了理解,另一方面理解促進了記憶,簡化了內容,顯出明顯優勢。

(3)有利於強生的應變能力。

許多地理知識是彼此相關連的,常常還可以觸類旁通。利用表解注意啟發,學生往往就能舉一反三、隨機應變。例如:填注“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條件”就是典型示範。

教者先指導學生填“氣候”一項,以下各項均由學生自行思考填好。這樣學生既加強了“兩分化”分析地理事物的認識,又適應了類似問題的解答。導而勿牽,遠優於常規“填鴨式”教法。的目的主要在於運用,而運用當否則是能否發揮其作用的關鍵所在,在將表解法運用於地理時,應突出以下三個方面:

1.根據教學要求設計表解

表解法的運用首先是表解設計,可要設計好實為一項艱鉅而複雜的`,一般來講其項目要根據教材內容與要求選定,切忌濫立名目、隨意增減。表解既要簡明又要全面,切不可遺漏項目和各項中的基本論點。例如:

設計時既要考察到兩部分各項內容的系統性,又要考慮到二者的區別與聯繫。就是説通過本表練習有關季風的題目一般要能對付。

2.重點考究、練習

表解法可以在各種課型、各個不同教學環節運用,但實際證明以複習、練習課及鞏固環節中運用起來效果最佳,因為它可以起到精要概括、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

3.表解題型訓練

表解在地理成績考核中早已出現,但被廣泛採用是從標準化命題盛行時開始,然而學生對此比較棘手。其原因主要是:概括能力不強,專題訓練少,不習慣這種題型。即使“達意”,也不會這樣“表意”。故此,為發展能力適應命題改革,切不可忽視這種智能訓練。

運用地理表解除上面提到的外,還要特別注意如下兩點:

其一,只有在精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才能系統地、有重點地表述縱橫交錯、千頭萬緒的地理事物,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通過練習熟悉教材,抓住本質,提煉出地理特點、規律、成因,以形成簡明、概要、深刻的認識。

其二,切忌牽強附會,務必“因材而異”,表現法也像其他方法一樣涉及“因材施教”的問題。這主要是指根據不同教材、要求、課型靈活而恰當地運用表解,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相反則會有損於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而貽誤教學。

地球五個基本氣候帶的劃分

關於氣候帶的劃分原則和,是隨着氣候學的發展而不斷演進的。最早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曾以南、北迴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把地球上分為熱帶、南温帶、北温帶、南寒帶和北寒帶等五個氣候帶。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也就是根據地球表面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來劃分的。因此,這種分法通常稱之為天文氣候帶。但它的名稱是氣候名稱,可見天文五帶是氣候帶的基礎。另外,以迴歸線和極圈四條緯線劃分的五帶,都是一定的緯度地帶,所以又可以説五帶是緯度帶。

熱帶:在南、北迴歸線之間,這是地球上唯一陽光能夠直射的地帶,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熱帶地區氣候終年炎熱,四季和晝夜長短變化都不明顯。

寒帶:南、北極圈以內的地區。北極圈以北的地區是北寒帶,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是南寒帶。寒帶地區,太陽斜射得很厲害,一年中有一段時間是漫長的黑夜,因此,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小,故稱寒帶。這裏氣候終年寒冷,沒有明顯的四季變化,有極晝、極夜現象。

温帶:是南、北迴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的廣大地區。北迴歸線和北極圈之間為北温帶,南迴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為南温帶。温帶地區,地面陽光斜射,寒暖適中,得到的光熱比熱帶少,但比寒帶多;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晝夜長短變化明顯。

天文氣候帶沒有考慮下墊面的性質和大氣環流與洋流的熱量輸送,顯然是不妥當的。而氣候學上通常用等温線為劃分氣候帶的界線,這叫温度帶。早在 1879年蘇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氣温20℃和最熱月10℃等温線劃分三個氣候帶。1953年發表的柯本氣候分類法,以氣温和降水兩個氣候要素為基礎,並參照自然植被的分佈,把全球分為五個氣候帶,即A熱帶,B幹帶,C温暖帶,D冷温帶和E極地帶。以等温線作為劃分氣候的界線,比起天文氣候帶的劃分來,前進了一步。

複習時,在老師複習的基礎上,根據考試説明的要求,進行查漏補缺。這次考試是基礎測試,複習時要抓住主幹知識,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礎上,大家還要注意聯繫實際,會運用基礎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特別需要注意三個方面。首先,不少學生容易在審題上出現問題,抓不住題幹中的關鍵詞。建議在考前,看看曾經做錯的題目,尤其要注意那些因為審題出現偏差而答錯的題目。其次,在人文地理知識中,很多考生答題時分析得不夠全面,有時一道題有四個答題要點,而有的學生往往只圍繞一個要點展開。考生在答題過程中,思考問題要綜合和全面。在自然地理中,考生薄弱的環節主要包括:太陽光照圖的閲讀、氣壓帶風帶的分佈及移動對氣候的影響、天氣系統的特點。這部分內容重在理解,死記硬背是不行的,考生需在適度訓練的基礎上,要學會理解和運用原理、規律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