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代數初步知識複習

來源:文萃谷 2.38W

第三章 代數初步知識

六年級數學代數初步知識複習

一、用字母表示數

1 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

* 用字母表示數,可以把數量關係簡明的表達出來,同時也可以表示運算的結果。

2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和性質、幾何形體的計算公式

(1)常見的數量關係

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時間用t表示,三者之間的關係:

s=vt

v=s/t

t=s/v

總價用a表示,單價用b表示,數量用c表示,三者之間的關係:

a=bc

b=a/c

c=a/b

(2)運算定律和性質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減法的性質:a-(b+c) =a-b-c

(3)用字母表示幾何形體的公式

長方形的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周長用c表示,面積用s表示。

c=2(a+b)

s=ab

正方形的邊長a用表示,周長用c表示,面積用s表示。

c=4a

s=a2

平行四邊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積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積用s表示。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中位線用表示,面積用s表示。

s=(a+b)h/2

s=h

圓的半徑用r表示,直徑用d表示,周長用c表示,面積用s表示。

c=∏d=2∏r

s=∏ r2

扇形的半徑用r表示,n表示圓心角的度數,面積用s表示。

s=∏ nr2/360

長方體的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高用h表示,表面積用s表示,體積用v表示。

v=sh

s=2(ab+ah+bh)

v=abh

正方體的稜長用a表示,底面周長c用表示,底面積用s表示, 體積用v表示.

s=6a2

v=a3

圓柱的高用h表示,底面周長用c表示,底面積用s表示, 體積用v表示.

s側=ch

s表=s側+2s底

v=sh

圓錐的高用h表示,底面積用s表示, 體積用v表示.

v=sh/3

3 用字母表示數的'寫法

數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時,乘號可以記作“.”,或者省略不寫,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

當“1”與任何字母相乘時,“1”省略不寫。

在一個問題中,同一個字母表示同一個量,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問題的答案時,除數一般寫成分母,如果式子中有加號或者減號,要先用括號把含字母的式子括起來,再在括號後面寫上單位的名稱。

4將數值代入式子求值

* 把具體的數代入式子求值時,要注意書寫格式:先寫出字母等於幾,然後寫出原式,再把數代入式子求值。字母表示的是數,後面不寫單位名稱。

* 同一個式子,式子中所含字母取不同的數值,那麼所求出的式子的值也不相同。

二、簡易方程

(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數,兩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術式不同。算術式是一個式子,它由運算符號和已知數組成,它表示未知數。方程是一個等式,在方程裏的未知數可以參加運算,並且只有當未知數為特定的數值時 ,方程才成立 。

2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三、解方程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四、列方程解應用題

1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意義

* 用方程式去解答應用題求得應用題的未知量的方法。

2 列方程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 弄清題意,確定未知數並用x表示;

* 找出題中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

* 列方程,解方程;

* 檢查或驗算,寫出答案。

3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

* 綜合法:先把應用題中已知數(量)和所設未知數(量)列成有關的代數式,再找出它們之間的等量關係,進而列出方程。這是從部分到整體的一種 思維過程,其思考方向是從已知到未知。

*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關係,再根據具體建立等量關係的需要,把應用題中已知數(量)和所設的未知數(量)列成有關的代數式進而列出方程。這是從整體到部分的一種思維過程,其思考方向是從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範圍

國小範圍內常用方程解的應用題:

a一般應用題;

b和倍、差倍問題;

c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體積計算;

d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e 比和比例應用題。

五 比和比例 1比的意義和性質

(1) 比的意義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較,比的前項相當於被除數,後項相當於除數,比值相當於商。

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

比的後項不能是零。

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可知比的前項相當於分子,後項相當於分母,比值相當於分數值。

(2)比的性質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3) 求比值和化簡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項除以後項,它的結果是一個數值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或分數。

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它的結果必須是一個最簡比,即前、後項是互質的數。

(4)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要求會求比例尺;已知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實際距離;已知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求圖上距離。

線段比例尺:在圖上附有一條注有數目的線段,用來表示和地面上相對應的實際距離。

(5)按比例分配

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然後求出總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 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1) 比例的意義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兩端的兩項叫做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內項。

(2)比例的性質

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兩個內向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解比例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數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3 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

用字母表示/x=(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們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

用字母表示x×=(一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