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祝福》教案

來源:文萃谷 8.92K

《祝福》這篇小説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魯迅《祝福》教案

教學目的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敍手法的作用。

  教學設想

一、本文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內容豐富深刻,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點,留下一些空白讓學生課後自己研讀。

二、方法上採取老師指導下的學生研讀,讀、思、議結合,培養學生閲讀鑑賞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學生鑽研教材

三、本文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以分析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為主,第二課時以分析社會環境為主,並通過課堂討論小結全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小説結構特點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導入課文:

郁達夫曾説過:“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在我們中國,曾經出現過無數的偉大人物,其中包括魯迅。(投影——魯迅)

我們在國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説《故鄉》《孔已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孔已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開始學習魯迅的又一篇傑出小説《祝福》,這篇小説是魯迅小説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説後來被改編成電影或多種話劇。它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魅力呢,請看課文。

  二、人物分析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劇。

明確:最簡潔可用四個動詞來概括:“問—抓—撞—捐”。但是電影《祝福》卻把“逃”放在開頭,請大家比較小説把“問”放在開頭有什麼區別?(“問”: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渲染氣氛。“逃”:增加視覺效果,如果把“問”放在電影裏,難免沉悶。)

討論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樣周正、健壯耐勞

模樣周正——“年紀二十六七”,臉色雖然“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兒“周正”,“手腳壯大”,“順着眼”,“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

健壯耐勞——“抵得過一個男子”,“徹夜的煮福禮”,“竟沒有添短工”,從另一個角度説明了勞動強度大,工作是十分艱辛的,“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是為什麼呢?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被迫改嫁、強烈反抗

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對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衞”,舊社會一個女子姓什麼,是無關緊要的事,祥林嫂姓什麼,早被人忘記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這“名字”,説明她社會地位極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辦、不折不扣的欺騙、地地道道的買賣、野蠻粗暴的強迫,是浸透了勞動婦女血和淚的封建婚姻。

作品還描寫了那個“異乎”尋常的“婚禮”,“婚禮”,應該是熱鬧的,喜氣洋洋的,祥林嫂和賀老六的“婚禮”是一個什麼場面呢?請看“嚎、擒、撞、大窟窿、用香灰止血、七手八腳、關”這些詞。你能概括一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婚禮”嗎?

明確:是一血淋淋的慘劇、亂七八糟的鬧劇、反抗失敗的悲劇。

  家破人亡、走投無路

祥林嫂第二次到魯家做工,表現大不如前,手腳不靈,記性不好,“死屍似的臉上整日沒有笑容”。魯四老爺深深地嫌棄她是兩次失去丈夫的寡婦。準備“福禮”,不讓她沾手。四嬸執行四叔的告誡,她講的兩句話:“祥林嫂,你放着罷!我來拿。”這是對祥林嫂精神的莫大的打擊。到了此時,祥林嫂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境地呢?你能談談嗎?

失去了丈夫、孩子、勞動力、理智、紅色、笑容、信任、鎮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潰。

失魂落魄、淪為乞丐

“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柳媽詭祕的説。“再一強,或者真實性撞一個死,就好了。現在呢,你和你的第二個男人過活不到兩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我想,這真是……。”

……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當。你到土地廟裏去捐一條門檻,當作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聽了柳媽這段話,祥林嫂“非常苦悶”,“兩眼上便都圍着大黑圈”,柳媽的話為什麼給了她這樣大的精神壓力呢?

這個悲慘的可悲,就在於柳媽是以“好心人”的姿態來勸告祥林嫂解脱苦難的。而實際上是柳媽把祥林嫂往死路上用力地推了一把。柳媽認為祥林嫂犯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認為她有洗不清、贖不回的罪過。柳媽認為,要怎樣才能抵罪呢?要讓自己像土地廟的門檻一樣,被千人踏,萬人跨。你能談談這個“千人踏,萬人跨”的含義嗎?

  活不能、死不敢

“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祥林嫂為什麼要問這樣一個問題?

從魯四老爺家趕出來之後,祥林嫂陷入了徹底的困境,顯然是無法再活下去了。這是,她體力雖已不支,但腦子還是能思考的。面對死亡,面對死後酷刑的恐懼,她回首一生悲苦的經歷,終於不能接受這“有罪”的宣判了。她想到,鬼神不是以公正、慈悲為懷的嗎?為什麼對自己是那樣不公,那樣的殘忍無情呢?她從自己切身的痛苦經歷中,引申出對鬼神世界的“疑惑”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