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數學教案彙總8篇

來源:文萃谷 2.94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彙總8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在掌握了除法和分數意義的基礎上,教學一些關於比的基礎知識,能夠發展對除法和分數的認識,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聯繫,為以後教學比例打好基礎。下表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編排。

比的意義、表示方法、各部分名稱、求比值(例1、例2)

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例3、例4) 練習十三

按比例分配問題(例5) 練習十四

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在實際情境中理解什麼是按比例分配,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達到這個要求需要以比的知識為基礎。因此,本單元教材十分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編排上有三個特點。

第一,編排四道例題教學比的基礎知識。前兩道例題循序漸進地教學比的意義,先認識兩個同類量的比,再認識兩個不同類量的比,逐漸建立比的概念。後兩道例題教學比的基本性質,從化簡整數比到化簡分數比、小數比,使比的概念得到深化。有了這些紮實的基礎知識,就能解決不同情境裏的、不同方式呈現的按比例分配問題。

第二,聯繫生活和已有經驗,建構比的知識。教學比的意義和性質,有大量資源可以利用。例如幾種物體的份額關係、常見數量關係等。教材用比表示果汁和牛奶的杯數關係,表示白色方格與紅色方格的個數關係;利用路程除以時間等於速度、總價除以數量求單價,理解路程與時間的比、總價與數量的比;聯繫分數基本性質得出比的性質讓學生在應用已有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新知識,在建立新概念的同時深化原有認識。

第三,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要把已知的各部分的比看成各部分的份數,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測量大樹、旗杆、樓房的高,要發現並理解同一時間、相近地點,杆長與影長的比是一定的。可見,比的概念是解決實際問題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教材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具體應用比的知識,加強了基礎知識的教學。

一、 寫比感悟意義。

在用比表示兩個具體數量的關係時,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表示兩個同類數量間的倍數關係,另一種是表示兩個不同類的數量間的關係。教材編排兩道例題,分別教學這兩種情況,然後概括出比的意義。

例1有2杯果汁和3杯牛奶,怎樣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開放的問題。猴子卡通從相差關係思考,小鳥卡通從倍數關係思考。教材接着小鳥卡通的思考,由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2/3,引出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由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3/2,引出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結合這兩個比,講了比的表示方法(寫法與讀法)以及各部分名稱。教學如果聯繫2/3是23的結果,3/2是32的商,學生就能初步感受比與分數有關,分數與除法有關,因此比與除法有聯繫。如果結合2杯、3杯這些具體數量來體會2∶3和3∶2,比較它們的相同與不同,對比的認識就能深刻一些,寫出比也方便一些。

第68頁試一試的每個圖,都把洗潔液看作1份,水分別有這樣的8份、4份、3份和1份,這是對四個比的意義的具體解釋。説出每種溶液裏水的體積是洗潔液的幾倍,洗潔液的體積是水的幾分之幾,能使學生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都可以用比表示,促進對比的理解。其中洗潔液與水的比是1∶1,表示兩種液體的體積相等,豐富了對比的認識。試一試的設計特點是結合圖意解釋比,進一步感悟比的意義。直觀的圖示為各個比創造了現實情境,賦予各個比具體的內容。解釋比的意義要聯繫圖意,看着比先逐一回答卡通提出的問題,再用幾倍或幾分之幾逐個描述水與洗潔液的體積關係,必須把兩層意思都歸結到相應的比上去,把學習心向和注意力緊扣在對比的體驗上。

例2先讓學生分別計算小軍、小偉的行走速度,引起對路程時間=速度的回憶。然後教材指出,可以用比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係,分別寫出了兩人走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是900∶15、900∶20,讓學生感受兩個不同類數量間的除法關係也可以用比表示。

大象卡通的提問兩個數的比可以表示什麼,一方面引導學生反思兩道例題裏的比,體會它們都表示兩個數相除,從而概括出比的意義。另一方面通過路程除以時間的商是速度,引出比值的概念。説出例1、例2中各個比的比值,能進一步領會比的意義,鞏固對比值的認識。

第69頁試一試把3∶5改寫成除法算式、改寫成分數,是溝通比、除法與分數之間的聯繫,目的是加強對比的認識。把比寫成除法算式,是根據比與除法的關係,而把除法算式寫成分數是舊知識。把3∶5寫成3/5,教學了比與分數的關係。這裏的3/5如果看作3∶5的比值,它是一個數;如果看成3∶5的另一種表示,它仍然是比。教材特別強調,如果把2∶3寫成2/3,應該讀作2比3。

比、除法、分數的相互關係重在理解,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要通過改寫來體會和掌握。至於比、除法與分數的不同,在改寫中也能有所感受,不必刻意去區別。

二、 求比值發現比的基本性質。

例3教學比的基本性質,用表格呈現了4瓶液體的質量和體積。教學活動從寫出各瓶液體質量和體積的比,並求出比值開始。先把比值相等的3個比寫成等式,再得出比的基本性質。由於有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商不變規律的經驗,尤其是提示了聯繫分數的基本性質想一想,學生理解比的性質應該是順利的。教材編寫放得很開,正是出於上面的考慮。

比較4∶5、16∶20和40∶50,看出4∶5比另兩個比簡單,體會它的前項與後項都是整數,而且只有公約數1,不能再化簡了。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的含義,能自然地過渡到化簡比的教學中去。

例4教學化簡比,三小題分別是化簡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在虛線框裏表達了化簡的關鍵步驟,並提出為什麼除以(或乘)這個數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化簡比的思路和要領。化簡整數比,一般把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能較快地得到最簡單的整數比。如12∶18=(126)∶(186)中的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當然,在化簡12∶18時,前項和後項先同時除以2,再同時除以3,也是可以的。化簡分數比和小數比,一般先化成整數比,再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如5/6∶3/4=5/612∶3/412,這裏的12是5/6和3/4的公分母,比的前項與後項都乘它們的公分母,是為了把分數比化成整數比。再如1.8∶0.09=(1.8100)∶(0.09100),前項、後項都乘100,是為了把小數比化成整數比,是着眼於0.09考慮的。教材寫出了12∶18化簡的結果是2∶3,突出必須是最簡單的整數比。把5/6∶3/4的結果讓學生寫,體驗只有同時乘公分母才能把分數比化成整數比。讓學生接着完成1.8∶0.09的化簡,從中理解化成的整數比180∶9不是最簡整數比,還要繼續化簡。

三、 轉化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策略。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解決一些常見的、較簡單的按比例分配問題,能在實際應用中加強比的概念。

按比例分配問題可以採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解答。例5的編排在建立比的概念之後,適宜用比的知識解答。兔子卡通把比看作份數,小鳥卡通把比看作分數,都是從3∶2的具體含義出發,經過推理形成解題思路的。也可以先在教材的方格圖上,通過塗色得到啟發。如果每次塗5個方格,其中3個紅色方格、2個黃色方格,那麼要6次(305=6)剛好塗完。所以紅色方格一共有3053=18(格),黃色方格一共有3052=12(格)。如果把方格圖裏的3行(列)塗紅色、2行(列)塗黃色,那麼就能直觀看到紅色方格是30格的3/5,黃色方格是30格的2/5,所以兩種顏色的格數分別用303/5和302/5計算。

兔子卡通和小鳥卡通的解法似乎不同,其實是相通的。首先是思路相通,都按下圖的線索思考。

紅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紅色方格佔3份,黃色方格佔2份,30個方格是5份紅色方格佔總格數的3/5,黃色方格佔總格數的2/5

其次是算法相通,3053可以看成求30的3/5是多少,3052就是求30的2/5是多少。溝通兩種解法的聯繫,要提倡小鳥卡通的方法,突出按比例分配問題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試一試裏出現了1∶2∶3,對連比的概念不需要作過多解釋。學生會從兩個數的比來體會這個連比的含義,只要能夠説出紅色方格佔1份、黃色方格佔2份、綠色方格佔3份,就能應用解答例5的經驗完成這道題。卡通的問題三種顏色的方格各佔方格總數的幾分之幾,是引導學生用分數乘法解決這個實際問題。

練一練第2題給出了幼兒園大班、中班、小班各有的人數,把180塊巧克力按班級人數的比分配。這道題變式呈現按比例分配的問題,沒有直接給出班級人數比,要求學生根據人數先想出比,然後按比例分配。這道題還是解答練習十四第2、8題的平台。

練習十四第6題根據一個已知的比,聯想出一些有關的比或分數,一方面是鍛鍊發散思維,培養轉化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強比的概念,為解答第7、8題作思路鋪墊。如第7題,藥粉和水的質量比是1∶40,由此可知藥粉質量是水的1/40,水的質量是藥粉的40倍。聯想的這些數量關係,可以用於解答這道題。

四、 發現、應用規律實踐活動的重心。

實踐活動《大樹有多高》測量樹、旗杆、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律,間接獲得。發現和應用這個規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為此,教材把活動設計成兩部分。

在量量比比這部分逐步發現規律。首先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設計這一活動有三個目的:一是懂得什麼叫影長;二是學會測量影長;三是體會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教材利用圖畫示範了怎樣把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怎樣量影長,還通過卡通的問題引導學生比較影長,有所發現。然後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就是第78頁下面的結論。

在議議做做這部分應用規律。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方法。第一步推想3米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長是多少。根據前面的測量和求得的比值,推想是多樣的,可以估計,也可以計算。如3米長度大約是前面某根竹竿長度的幾倍或幾分之幾,3米竹竿的影長就是前面那根竹竿影長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如根據3米∶ 影長=確定的比值列算式計算。讓學生推算,是體會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可以用來計算同一時間、相近地點其他竹竿的竿長或影長。即前面發現的規律可用於測量物體的高度。第二步想辦法測量大樹的高。要通過交流,整理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第三步用上面的方法,實際測量校園裏的一棵大樹的高。為了便於操作和計算,教材設計了一張表格,把測量得到的竹竿竿長、影長和大樹影長填在表格裏。通過填表整理數據,想到算法。第四步是延伸。用同樣的方法測一測、算一算樓房和旗杆的高。怎樣比較正確地測量樓房的影長,需要教師給予指點。第五步是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不會得到準確結果。突出必須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課本第96、97頁的第4-7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實際生活中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並能根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提高了學生用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根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師:你能舉例説説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二、新課。

1、出示練習十八第3題。

先讓學生説出摸到每張卡片的可能性,再説出摸到奇數和偶數的可能性。讓學生先寫出答案,再指名説説思考的過程。

2、出示練習十八第4題。

第(1)題可以讓學生根據題意獨立完成。第(2)題可以先讓學生數一數這個轉盤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再啟發學生思考:要使指針轉動後停在紅色區域的可能性是1/2,塗紅色的份數應該佔10份的幾分之幾?要使指針轉動後停在綠色區域的可能性是2/5。又應把幾份塗成綠色?

3、出示練習十八第5題。

應引導學生從分數的含義出發,找到符合題義的放法。

4、出示練習十八第6題。

先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列舉出“石頭、剪刀、布”遊戲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明確方法後,再讓學生把題中的表格填寫完。

5、出示練習十八第7題。

讓學生獨立思考回答,並説説怎樣想的。

三、應用拓展。

1、按要求進行設計。

(1)有兩個正方形轉盤,任意轉動指針,要使A盤指針停在紅色區域的可能性為1/4,使B盤指針停在紅色區域的可能性為3/8。請你設計各轉盤顏色區域,把你的設計畫出來,並塗上顏色。

(2)在下面的口袋中放入若干個白球和黑球,任意摸40次,摸出白球的可能是16次(每次摸出球后仍放回)。按照這樣的可能性大小,請你在袋中畫出兩種球的個數。(“○”為白球,“●”為黑球)

學生在練習紙上獨立完成後,進行交流,要求説説自己的想法(這兩題的'答案都一唯一)。

2、:可能性和生活聯繫很密切,課後請同學們做個有心人,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找找生活中哪些事件和可能性有關。

3、機動題:

學校要在我們六年級某個班級中任選一位同學接受崑山電視台記者的採訪,如果這個班男生被選中的可能性是3/5,已知這個班的男生有24人,那麼這個班的女生有多少人?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出其餘三個方向。

2、藉助辨認方向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

教學重點:

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指出一個方向的條件下,會辨認其餘三個方向。

教學難點:

培養辨認方向的意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教學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平時大家出去玩迷路過嗎?如果迷路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學生回答:學生1:可以找人問路;學生二:可以記住一些標誌性的建築物,根據它們找到路......

師:大家的辦法可真多,那其實只要大家學會了辨認方向是不是就能找到路了!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東西南北”一起來辨認方向。(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情境圖,看看圖中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做什麼呢?誰能給大家來描述一下。

學生:老師在操場上給同學們指出太陽升起的方向。

師:也就是説老師在教大家辨認方向對嗎?

師:那同學們,你們也想到操場上去認一認方向嗎?

(組織學生去操場)

師:同學們看太陽升起來的方向,那是哪個方向呢?

學生:東方

師:對,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那你們能指一指東方嗎?(老師和同學一起指向東方)

師:同學們真棒,根據太陽從東方升起的規律這麼快就辨認出了東方。那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操場的東面還有些什麼呢?

學生觀察後回答

師:嗯,同學的觀察力真敏鋭,這麼快就把我們操場東面的事物都觀察出來了。那大家知道除了東還有哪些方向嗎?

學生: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還有西方

學生:大雁冬天的時候要飛向南方,春天飛回北方。還有南方和北方。

師:大家知道了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那其他幾個方向怎麼找呢

學生紛紛回答

師:老師告訴大家一首兒歌,幫助大家找一找其他三個方向“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做遊戲找方向。引導學生髮現前後左右的位置發生變化,東南西北的方向不變。

師:對,沒錯,一共有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那請同學們再分別觀察一下我們操場的西面、南面和北面都有些什麼呢,然後在教材附頁1的圖上記下來並標明方向。

(學生分組觀察、交流並記錄)

組織學生回教室

師:現在我們把各組的活動成功展示出來。

師:請你們觀察圖上所標的方向有什麼不同

學生:記錄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三張記錄紙呈現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他們畫出來的圖也不一樣。

師:這名同學説的很好。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在繪製地圖時,有的上邊是東,有的上邊是西,有的上邊是南,有的上邊是北,行嗎?

學生:不行,這樣人們看地圖就亂了。

師:生活我們對錶示地圖上的方向做了規定,可以概括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地圖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師:你們現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規定繪製地圖了嗎?請把你剛才在

操場上觀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圖,在書上第15頁填一填。

學生填,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

師:大家會辨認方向了嗎?(學生齊喊會)那我們就一起來實際操作下。

練一練第一題,指名做

第二題,小組同學互相我説你做

第三題,自己做,指名回答

第四題作為家庭作業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穫呢?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班級情況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認識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些立體圖形,認識了人民幣,認識了乘法並且掌握了1-6的乘法口訣,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課堂學習方式,有小部分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後認真練習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傾聽他人發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時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會通過獨立思考、同桌討論、小組交流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獨立思考問題,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讀書、寫字姿勢正確。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自學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分析

實驗或教研主題

各單元教學目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一、 認識除法

目的:

1、讓學生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初步體會除法和乘法的聯繫;能正確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並能夠根據數學問題列出相應的除法算式,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有條理思考的習慣。

重點:讓學生在平均分的過程中,體會和了解除法的含義。

二、 口訣求商

目的:

1、讓學生參與探索除法計算方法的活動,比較熟練的運用2-6的乘法口訣口算有關除

法;

2、使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可運用除法含義解決的簡單數學問題的過程,培養數

學意識;能運用除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能有條理地思考,提高

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認圖形

目的: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通過對圖形的折、剪、拼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意識。

重點: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四、 加和減

目的: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能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五、 位置與方向

目的: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使學生能區分東、南、西、北的方位,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位確定其他的三個方位。

3、使學生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知道平面圖是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繪製,並能在平面圖上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和行走路線。

六、 量長度

目的:

1、使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和量線段的長度;

2、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度量的重要性;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4、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會恰當地選用長度單位,發展空間觀念。

七、 乘和除(一)

目的:

1、使學生經歷推導7、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掌握7、8的乘法口訣合用相應的口訣求商的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在應用口訣過程中熟記7、8的乘法口訣;

2、使學生初步學會乘法和除法豎式的寫法,會列豎式計算表內乘、除法;

3、使學生聯繫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學會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實際問題,並能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出簡單的解釋,體會數學問題的現實意義。

八、 時、分、秒

目的:

1、讓學生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並能説出鐘面上指示的時刻;

2、讓學生經歷1時、1分、1秒的時間,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養成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認識幾時幾分。

難點:接近整時的時刻認識。

九、 乘和除(二)

目的:

1、使學生經歷編制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掌握9的乘法口訣和用這些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讓學生在整理乘法口訣表的過程中,初步培養髮現簡單規律的能力,在應用1-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熟記這些乘法口訣,學會計算表內乘、除法範圍內的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

十、 觀察物體

目的:

1、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學會根據所看到的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十一、統計與可能性

目的:

1、讓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簡單過程,認識方塊統計圖,並能用方塊統計圖(塗色)來表示統計的數據;

2、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3、使學生在統計過程中培養統計意識,能用方塊統計圖表示問題的解決,能根據統計圖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十二、期末複習

目的:

1、通過複習,使學生對除法的含義、7-9的乘法口訣,時、分、秒的認識等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鞏固本學期所學的基礎知識;

2、通過複習,使學生對兩位數加、減兩位數,7-9的乘法口訣以及用乘法口訣求商等計算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在計算正確率和速度兩方面都能達到基本要求;

3、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常見的平面圖形、量長度、觀察物體和確定位置等基礎知識,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4、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作用和價值,增強數學意識,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教 學 措 施

1、對於“認識除法”和“口訣求商”的教學:提供現實的數學活動素材;給予廣闊的自主探索空間;組織多樣的討論交流活動;賦予數學的深層思考機會。

2、對於“加和減”的教學: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入規則的學習;在主動的實踐操作中發現規則;在多樣化的算法比較中提升規則;在認知結構的構建中完善規則。

3、對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認圖形”的基本手段是折、減、拼;利用圖形進行直觀思考是“觀察物體”的核心環節;理解量的實際意義是“量長度”的重要前提;描述和交流是“位置與方向”的有效方法。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P35~37 解比例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複習鋪墊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的知識,誰能説一説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

2、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為什麼?

6:3和8:4 : 和 :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學習解比例。(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什麼叫解比例?

我們知道比例共有四項,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

2、教學例2。

(1)把未知項設為X。解:設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X:320=1:10

(3)讓學生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並説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它變成什麼形式?3x=815。

這變成了什麼?(方程。)

教師説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數X的值。因為解方程要寫解:,所以解比例也應寫解:。

(4)學生説,教師板書解比例的過程。

教師:從剛才解比例的過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然後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數x。

3、教學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

提問:這個比例與例 2有什麼不同?(這個比例是分數形式。)

這種分數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變成方程來求解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説明在寫方程時,含有未知數的積通常寫在等號的左邊,然後板書:1.5X=2.56

讓學生在課本上填出求解過程。解答後,讓他們説一説是怎樣解的。

4、總結解比例的過程。

剛才我們學習瞭解比例,大家回憶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麼?(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

變成方程以後,再怎麼做?(根據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識?(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

5、P35做一做。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讓學生説説是怎麼做的。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P37第7題。

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什麼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據是什麼?解比例的書寫格式應注意什麼?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37~38第8~11題。

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

1、P38第12、13題。

2、4:8=12:24,如果將第二項減少1,要使比例成立,則第四項減少多少?

3、把兩個比值都是 的比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兩個內項都是15,請分別求出這個比例的兩個外項,並寫出比例。4、一個比例的四個項都是大於0的整數,它的兩個比的比值都是 ,且第一項比第二項少3,第三項是第一項的3倍。請寫出這個比例。

教學目的: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通過合作交流、嘗試練習,提高學生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改寫成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積的形式,即已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回家路上》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授的內容是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同時是在學習了2、3、4、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練習課,是對 2、3、4、5的乘法口訣的鞏固與疏理。學生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主動提出數學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並能正確熟練地計算,從而提高學生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課標》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地位: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數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起始階段,也是進一步學習乘法運算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小動物回家的具體情境,逐步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力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2、3、4、5的乘法口訣,能比較熟練的用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根據題意提出問題,並運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教法:

這一堂課的設計,我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數學用數學,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巧,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方法如下。

(1) 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教師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2) 巧設疑問,體現兩“主”教師通過設疑,指名學習方向,營造探索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 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概況出知識點,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六個教學程序,情景導入、探索新知、鞏固練習、數學遊戲、課堂加油站、總結。

一、情景導入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老師現在有一段語音想讓大家聽一聽,對於我門來説一點也不陌生,每天都可以聽到的,仔細聽完之後告訴老師,你是在什麼時候聽到過呢?學生會回答放學的時候聽到過。接下來出示本節課的主視圖説,這是動物園裏的小動物們放學的情景,他們在幹嗎呢?學生會説回家的路上,因此(板書:回家路上)

二、探索新知

1、 發現數學信息

2、 小組討論,寫出自己想的數學問題,比一比誰寫的多。

3、 學生反饋(採用你問我答)我會這麼問:哪位同學的勇氣先來提一個數學問題,接着請另一個同學進行回答。給予拍檔獎勵。學生邊説教師邊板書。

三、鞏固練習

1、 看圖回答問題

2、 填一填(引導學生説出每段表示多少)

3、 看圖列示計算

四、數學遊戲時間

同學們練習了那麼久讓我們放鬆一下吧,接下來有兩個遊戲。

1、 乘法口訣小組內對口令

2、 乘法口訣接龍

五、課堂加油站

這一部分是本節課學生提升的環節,出示一副情景圖,學生自主發現數學信息,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巡視個別指導,並對於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當場批改。

六、總結

對於本節課我是這樣讓學生總結的,今天學的開心嗎?在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隨地都用到數學,你們喜歡數學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認識負數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負數(一)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p1—3;練習一1—5題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學具準備:

一張聯繫紙、一個信封、温度計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圖片2:南京的氣温是0攝氏度

師:南京的氣温是多少攝氏度?

出示圖片3:北京的氣温是零下4攝氏度

師:和南京比,北京的氣温怎麼樣?

師:在數學上怎樣區分零上4攝氏度和零下4攝氏度的呢?

6、練一練

(2)小小氣象記錄員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2、練一練(p6的1、2兩題)

三、描述正數和負數的意義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師: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四、練一練

2、每人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p6第3題。

3、小結: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學會在小數除法中用“四捨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難點:學會看餘數不商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複習準備:

8.746保留一位小數約(),保留兩位小數約是()。

B、講授新課:

出示例1:我國的原煤產量1981年是6.2億噸,1991年達到10.9億噸。1991年的原煤產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理解題意,求什麼?分析數量關係。

2、列式計算:10.9÷6.2≈1.8

3、題目要求我們商怎樣?保留一位小數我們商應該除到哪一位?(學生獨立完成)

4、橫式1.8前面用什麼符號?為什麼?答語要注意什麼?

例2:一台織布機12小時織布62.55米,平均每小時織布多少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1、審題、理解題意,學生試做?

2、討論:豎式商除到哪一位?為什麼?

C、鞏固練習:

計算求下面各題商的近似值。(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45÷179.9÷101

D、師生歸納:

1、學生討論:計算小數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學生歸納後,集讀P-55最後一段。

E、強化練習:

1、P-40試一試教師巡迴指導,注意學生是否掌握方法。

2、P-40第一題。

F、課堂小結:

1、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樣的?

2、要截取商的近似值還要注意什麼?

G、佈置作業:P-40第二題、第三題和第四題。

課後小結:

本課是建立學生已經掌握如何取一個小數的近似值基礎上教學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的重點是放在讓學生知道列豎式計算時商要除到那一位,我出示例題,列出算式,然後讓學生根據題意列豎式計算,有地同學算到了很多位,有的同學只算到了第三位,在學生髮表自己觀點的基礎上,理解除到哪一位,為什麼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數為數多一位,從而歸納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其實,在教學中,我還忽略了知識的應用價值最好在課的結束時讓學生思考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我取商的近似值,在實際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