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數學教案彙編八篇

來源:文萃谷 1.97W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彙編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教學重點:

1、能識別小數,正確得讀寫小數。

2、知道十分之幾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用兩位小數表示;

教學難點:

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談話導入

2、看學習用品價格並調整價格

(1) 課件出示:書包4500元 油筆320元 鉛筆40元 橡皮25元師:你覺得這些商品的價格合適嗎?不改變原有數字,你能試着調整價格嗎?

(2)彙報:

板書:45.00、3.20 、0.40、 0.25

(3)整數與小數的比較

師:這些數與以前學過的整數有什麼不同呢?你發現了嗎?

3、揭示小數並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小數的讀寫

1、認識小數點

師:分數中間的那條線我們叫它分數線,那麼小數中間的小數點你知道叫什麼嗎?

板書:小數點

2、小數的讀法

(1)同學試讀上面的小數

(2)讀小數時你有什麼發現?

揭示讀法

舉例:18.18讀作:十八點一八

(3)練習開火車讀小數

3、小數的寫法

(1) 生試着説説如何寫小數

舉例:十二點七五寫作:12.75(強調小數點的書寫位置)

(2) 練習寫小數

(二)理解小數的實際含義

1、 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意義

(1)出示主題圖價格表

(2)試填價格表

(3)揭示小數在價格中的意義(小數點每一位都表示什麼)

(4)找找書上文具盒裏的小數

2、以米為單位的小數意義

(1) 認識一位小數

師:你知道哪些長度單位?

師:一米有多長?一分米呢?它們有怎樣的關係?

課件出示:一米長的線段

師: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米?

師:寫成小數是0.1米.小數點右邊第一位表示什麼?(板書:分米)

師:3分米表示幾分之幾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

練習:0.8米是( )分米. 0.7米是( )分米 5分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

同學互説

(2) 認識兩位小數

師:一釐米有多長?米和釐米有怎樣的關係?

師: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米?

師:寫成小數是多少呢?(0.01米)小數點右邊第二位表示什麼?(釐米)

師:3釐米呢?18釐米呢?

練習:33釐米是( )米?0.72米是( )釐米?

(3) 比較這兩組小數有什麼區別?

(4 )説自身的身高如何用小數表示.

(5) 揭示小數在長度單位中的意義

舉例:1米31釐米=1.31米

(三)質疑

三、鞏固練習

1、 想一想,説一説

(1) 老師這個月的手機費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2) 姚明的身高是226釐米,寫成小數是( )米.

(3) 小明買了一盒牛奶,用了兩個一元和一個5分,這盒牛奶( )元.

2、猜謎語

(1)長頸鹿高度可達5.8米.

(2) 丹頂鶴體長1米20釐米寫成小數是多少/

(3) 大象高度可達3.5米,.重可達5.25噸.

師;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你想説些什麼?

3、遊戲:蜜蜂採蜜

4、拓展:用2、6、8加小數點能組成多少個小數?

四、課堂小結,淺談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819頁的例1,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

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並會測量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瞭解圍成圓柱或圓錐的各個面。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並會測量高。

教學難點

認識圓錐的高。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圓柱體、圓錐體的物體,讓學生收集一些圓柱體、圓錐體的實物。同時讓學生將教科書第125、127頁上的圖沿邊剪下來做成圓柱體、圓錐體。

一、激趣引新

1、師出示準備的模型圓柱,圓錐,提問,這是什麼形體

師指出:圓柱體簡稱圓柱,圓錐體簡稱圓錐。

2、舉例: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學生舉例)

3、師出示掛圖,提問,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這張圖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直圓柱和直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1、認識圓柱

⑴談話,請看掛圖,剛我們看到的圓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還有這麼扁的,同學們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圓柱,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發現這些大小不一的圓柱有什麼共同點?(學生獨立思考後同桌交流後自由發表意見,師根據學生回答適當板書)

⑵驗證發現:上下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剛才同學説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請你想辦法證明一下,這個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可能:a把茶葉筒的蓋頭拿下來比劃b用線繞c用尺亮圓的直徑

側面是彎曲的:把你手中的圓柱摸一摸,滾一滾,你發現它的這個面與桌面有什麼不同?側面滾一滾,滾出一個什麼形狀?

⑶師指出:這是沿着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的圓柱的平面圖

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圖中標出底面)

圍成圓柱的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板書,在圖中標出)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師出示裝滿牙籤的牙籤盒讓學生體會)

驗證圓柱的高都相等:把圓柱放在桌角量高,變換角度量高,量出的結果一樣嗎?

⑷練習:説説師手中的杯子,方便麪碗是不是圓柱,為什麼?指出自己手中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指出下列圓柱各部分名稱

2、認識圓錐

⑴談話:某些建築物的頂部,吃的蛋筒,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請你觀察這些圓錐,説説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學生自由交流,師適當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⑵看書對照你的發現是否正確

⑶師指出:圖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邊説邊在圖上標出來)

提問,圓錐的高有幾條?

滾動圓錐,你有什麼發現?

辨析,這是圓錐的高嗎?那你認為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師出示圖

⑷指出你手中圓錐各部分名稱

3、比較:觀察圓柱和圓錐有什麼不同之處?

師可引導提問:圓柱和圓柱都有一個側面,側面都是一個曲面,為什麼圓柱滾動側面時與圓錐滾動側面的感覺不一樣?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判斷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2、練習五第二題,連一連。

3、練習五第三題:先讓學生根據題意轉一轉,想象一下,再交流。

圓柱的底面半徑與高與長方形小旗有什麼關係?

4、拿出硬紙做的圓柱和圓錐,想辦法量出它們的底面直徑和高,記錄再自備本上,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計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裏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

3、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理解24時計時法,會正確運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明確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實物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課前談話:

同學們喜歡看電視嗎?都喜歡看哪些節目呢?

2、有沒有看過春節聯歡晚會啊?什麼時候有?對,在每年的大年夜,和爸爸媽媽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等待新年的到來,那是多麼令人激動的時刻啊!想不想再回顧一下那時的情景?

①多媒體播放新年即將來臨,全場倒計時的場面。

②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0點鐘聲敲響,猴年第一天開始了!)

③也就是説一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板書:半夜12時 0時

3、新年的第一天,你做了什麼事情覺得很有意義,到現在還記得的?跟大家講講,好嗎?

4、過渡:可能有些同學那天過得不是特別有意義,或者已經忘記了,想在明年春節的時候給自己計劃一下嗎?你可以把最想幹的兩三件事情寫下來。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學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

1、學生填寫時間安排表。

2、全班交流:

(1)哪位同學想來介紹?

①一生在實物投影上邊講邊撥鍾,師口述:從0時起一天開始了。

②師:一整天結束了嗎?(把時針撥到0時)舊的一天結束的同時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③從這位同學撥鐘的過程中,你發現時針在鐘面上走了幾圈?一共有幾小時?(板書:兩圈 24個小時)

(2)誰也想來介紹一下?

請學生把安排表放到實物投影上説一説。

3、兩位同學寫的時間怎麼不一樣呢?

隨機揭題: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像上午7時,下午3時(板書)等這種計時法叫做普通計時法,(板貼:普通計時法),另外一種叫24時計時法(板貼:24時計時法),它們都是記錄一整天中某個時刻的方法。

4、改寫:

這是普通計時法,你能用24時計時法把它改寫一下嗎?

這24時計時法,誰會改寫成普通計時法?

5、讓我們從屏幕上再來看看它們是怎樣計時的?

多媒體演示,師講述:

半夜12時 中午12時 半夜12時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比較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現在你能從圖上發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聯繫和區別了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師板書:

①普通計時法有時間詞,24時計時法沒有時間詞;

②從普通計時法換到24時計時法,第一圈,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第二圈,時針所指的時刻還要分別加上12小時;從24時計時法換到普通計時法,第二圈時時針所指時刻減去12小時。

板書成: 第二圈

+12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有時間詞 -12 沒有時間詞

半夜12時 0時(24時)

(二)師生對口令

過渡:下面我們來個對口令,我説一個時刻,你能判斷它用的是哪種計時法並把它轉化成另一種計時法嗎?

題目:上午9時 凌晨3時 晚上9時 14時 7時 半夜12時 下午5時 22時

三、運用拓展

1、我們的手錶上都有時針和分針,可是這些鐘面上卻少了時針,你能根據下面這些時刻給鐘面畫上時針嗎?

7:00 下午1:00 21:00 24:00

2、 在我們生活中,你在哪裏見到過24時計時法?

師:對,24時計時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瞧——多媒體隨機出示

A、電子錶

B、圖書館借書時間表、肯德基營業時間、節目預告

3、看來,生活中我們離不開24時計時法,你能根據圖中的情境説説鐘面上的時間嗎?(可以用24時計時法,也可以用普通計時法。)

4、現在的人們離不開鐘錶,可是很早以前並沒有鐘錶,那時的人們又是怎樣計時的呢?讓我們跟隨電腦博士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多媒體出示)

師介紹: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來表示時間;後來,人們利用測太陽影子的方法來確定時間,這是日晷,由 “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刻有24個等分的刻度,晷針垂直在晷盤中央。當太陽照着晷針,針影隨太陽的運轉而移動,刻度盤上指示出刻度來,便知道了時間,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應用,陰雨天和夜間就不行了。因此,人們又發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這就是銅壺滴漏,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而且應用也很普遍。再後來,人們發明了鐘錶,計時就越來越準確了,也就有了我們今天學習的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想知道其它計時器的使用方法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到網上或書上去查一查。

四、總結反思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還有問題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1.使學生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並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

2.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結合排隊等活動,使學生從中受到尊敬老人、禮貌謙讓等社會公德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活動1:開車出遊。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個非常有趣的地方,你們想去嗎?那就開上咱們的小列車去吧。(律動開火車,多媒體顯示列車開到了動物園)

[説明:律動時,要讓學生模仿坐車的動作,並配上列車行進及到站時的聲音,使學生身臨其境。]

二、感知新知

活動2:排隊買票。

1.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來排隊買票了。(多媒體顯示5人排隊買票圖)

2.引導看圖,自由提有關幾與第幾的問題。

如:有幾個人在排隊?老爺爺排第幾呢?戴帽子的男孩排第幾?小女孩的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

3.説一説。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爺爺的前面,你會對老爺爺説些什麼呢?(多媒體演示老爺爺從第五走到了第一)

(2)老爺爺高興地排到了第一。現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幾?沒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幾?小女孩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

(3)剛才我們説的幾人與第幾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樣嗎?(板書課題)

4.(多媒體演示老爺爺買完票走了)教師繼續提出問題並要求回答。

如:剩下幾個人?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幾?沒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幾?小女孩的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

[説明: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要適當地加以引導,特別要讓學生説清楚是怎麼數的。同時,要告訴學生排隊的時候我們一般都從前面數起。]

三、內化認知

活動3:點燈籠。

1.今天動物園可真熱鬧,門口掛滿了燈籠。我們一起來做點燈籠的遊戲好嗎?

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圖。

要求:第一行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

第二行從左邊起點第4個燈籠。

2.指名在電腦上進行塗色操作。

3.議一議:4個和第4個意思一樣嗎?

[説明:給燈籠塗的顏色不作統一要求,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要求説説為什麼塗這種顏色。在區別4個與第4個時,如果學生能明白4個指一共有四個燈籠,而第4個指排在第四個的那個燈籠就可以了。]

活動4:我説我家。

1.多媒體出示小麗家樓房圖。

2.看圖,要求用幾和第幾這兩個詞説一句話。

如:這幢樓有5層,小麗住在第4層

3.介紹自己家:你家的樓房一共有幾層?你家住在第幾層?

[説明:在數樓房層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根據房門、窗户和陽台等參照物來數,並要指出數樓房習慣上都是從下往上數。]

活動5:猴子撈月亮。

1.快看,動物園裏的小猴子又在撈月亮啦!

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右圖。

2.説一説:看到這個畫面你想説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注意到戴帽子的猴子很特別)

3.小組討論:戴帽子的小猴排在第幾?你是怎麼數的?

[説明:數戴帽子的小猴子是第幾只時,要引導學生先從下往上數,再從上往下數,明白由於數的方向不同,答案也不同。]

活動6:課間律動操。

1.挑選領操員。(每組各派1名學生排隊上台領操)

提問: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上台領操?誰排第一?誰排第二?你是怎麼數的?

2.全班模仿動物動作做課間律動操。

3.領操員重新排隊下台回原位。

提問:剛才領操員下去時誰排第一?誰排第二?你是怎麼數的?

[説明:本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目的是通過活動解除學生的學習疲勞,調節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活動要有一定的時間保證,不得少於3分鐘。]

活動7:賽車比賽。

1.小朋友們的操做得可真不錯。接着,我們一起去看小動物賽車。(多媒體出示賽車圖)

2.搶答:4號車前面有幾輛車?是哪些車?

5號車前面是幾號車?後面又是幾號車?

4號車前面是幾號車?後面又是幾號車?

3.小組合作:看着這幅圖,你還能提什麼問題?

[説明: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最好是同桌合作或前後桌合作,同時要強調學會尊重,學會傾聽,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説話不要太大聲,不要影響其他人的交流等。]

四、總結評價

活動8:滿載而歸。

1.小朋友們今天在動物園裏玩得開心嗎?不過時候不早了,我們回家去。(律動開列車遊戲)

2.今天我們參觀了動物園,學習了幾和第幾的知識,你能説一句含有幾和第幾的話嗎?

3.今天這節課有意思嗎?為什麼?現在你知道幾和第幾有什麼不同嗎?你覺得你今天表現怎樣?滿意嗎?

[説明:在説幾和第幾時,要啟發學生結合實例進行描述。在課末評價時,要引導學生既評價自己,也評價別人,甚至可以評價老師。]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主動遷移已有的知識與做法解決新問題。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我探索,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主動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並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你一定去過遊樂場吧,你都玩過哪些項目?今天淘氣和笑笑他們高興地來到了遊樂場,咱們一起走進遊樂場,我們繼續學習筆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我們先來計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無。

引導學生審題列出算式,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2、仔細思考,利用以前所學的知識,能解決這道題嗎?

3、小組合作學習,自己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帶到小組交流中。

(4)小組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儘可能讓每一名學生都説一説,並把方法進行歸綱整合。

(5)小組彙報中。

請學生到黑板前板演豎式,並説説自己是怎麼做的。

教師小結,無論是12X5還是5X12,用豎式計算時,通常為了計算方便,一般把較大數作為第一個乘數。計算時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5先與2相乘,二五一十,滿十要向十位上進1,在個位上寫0,注意要把進位的1寫在十位的下面,要寫得小一些。

2、13個人要坐電動火車,需要多少元呢?

(1)獨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

(2)拿出練習本試着來獨立嘗試筆算,算好了嗎?

(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電動火車要花多少錢呢?

請你在練習本上列一個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彙報時還是讓學生説一説算法,老師問算理,這次你算對了嗎?同桌之間把自己的算法説一説。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書55頁第1題。

學生完成後要和同桌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想的。

2、完成書55頁每2題豎式計算,一邊做一邊在心裏説自己的計算過程。

做完後教師把學生出現的錯誤展示出來,提醒學生注意,這樣更有針對性。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請大家一起來總結。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 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1. 提問:你己經知道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米、1釐米有多長嗎?這兩個長度單位中,哪一個大,哪一個小?1米等於多少釐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線、1釐米、2釐米、3釐米。從哪裏到哪裏是3釐。

[評析:通過比劃、找刻度等方法喚起學生對已學長度單位的回憶,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二、進行新課

1. 教學分米。

(1)出示一個文具盒(長2Ocm、寬l0cm)。提問:猜一猜,文具盒的寬是多少釐米?長呢?

(2)談話:要準確地説出物體的長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們的長。

讓學生動手量。

(3)講述:10釐米是1分米,20釐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長?(板書:1分米=10釐米)

(4)談話:你能用什麼方法記住1分米的長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劃一下1分米有多長嗎?你能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互相説一説,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數一數1米有幾分米,你發現了什麼?(板書:1米=10分米)

(6)談話: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釐米?説説各接近幾分米?

[評析:由學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寬和長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過數一數、比劃比劃、畫一畫等方法,加深對分米的認識,瞭解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學毫米。

(1)認識毫米。

談話:猜一猜數學書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講述:這本書的厚度不到1釐米,用釐米作單位,不能準確地量出它們的長度,接着我們認識一個比釐米更小的單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釐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請同學們用鉛筆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長?

談話: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1分硬幣再慢慢抽掉,這時兩指之間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體厚度大約是1毫米?(電話卡、銀行卡、10張紙的厚度等)

(2)理解1釐米=10毫米。

談話:猜一猜,1釐米裏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釐米=10毫米)你是怎麼想的?數數看。

1枚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這樣的硬幣疊起來是1釐米?為什麼?

(3)認識幾十毫米、幾十幾毫米。

提問:從0刻度開始,1毫米在哪裏?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裏?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裏?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多媒體演示)

你能畫一條26毫米長的線段嗎?

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評析:讓學生猜測、想像、討論、觀察,可以深化學生對毫米的認識。解決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系統地認識學過的長度單位及符號。

(1)提問: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從大到小排一排嗎?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長度的?

(2)讓學生用手勢比劃這些長度單位,説出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3)講述:這幾個長度單位在國際上還有統一的寫法,你們想説説嗎?請看第27頁橫線下邊的文字,誰能讀出這些英文字母?

指名讀後,再一起讀一讀、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提問: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樣很快看出來的?

同桌交流後指名回答。

2. 量下列物體的長,你認為用什麼單位合適。

語文書的.厚度;筷子的長度;教室的長;橡皮的厚度;鉛筆的長。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題。寫在書上,同桌相互檢查。

4. 遊戲找朋友。大樹、筷子、課桌、螞蟻想跟長度單位交朋友,你們誰願意做它們的朋友呢?(邊唱《找朋友》邊做遊戲)

一棵大樹高5( )

一根筷子長20( )

課桌寬3( )

小螞蟻身長5( )

5. 選擇題。

(1)哪個物體長度最接近1分米。( )

① 1根火柴

② 1枝粉筆

③ 1枝毛筆

(2)哪個物體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

① 一本《新華字典》

② 一本語文書

③ 一張IC電話卡

在小組內説給同伴聽。

6.想想做做第6題。

同桌先猜再量,看誰猜得對。

[評析:練習設計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注重聯繫生活實際。練習形式生動、形象,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評

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趣味性。本節課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接着通過猜測、驗證,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又運用了猜測驗證的學習方法。再通過討論、數一數、畫一畫、比劃、舉例等操作活動,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整節課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繫,運用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學會學習。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第1題和第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準備:運動會體操比賽錄像,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你們喜歡開運動會嗎?看,咱們雞公嶺國小的運動會開幕啦,小朋友們多高興哪,他們穿着漂亮的衣服,載歌載舞,邁着整齊的步伐整隊入場,這是二年級的同學,現在入場的是三年級的同學,向我們走來的是四年級的同學。熱鬧的開幕式結束了,首先進行的是體操比賽,小朋友們列成3個整齊的方陣,正展示着他們的風采。

二、新課

1.提出問題。

請大家仔細觀察列成的方陣,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A、每個方陣有多少人?B、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們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就先來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學生彙報,老師課件:(每個方陣多少人,又從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誰能説得更準確更完整一些。橫着有幾個人,我們就説成是每行有幾個人,(課件閃爍行。)豎着有幾個人我們就説成是有幾行。(課件閃爍有幾行。)大家一起來數一數,每個方陣有幾行,每行幾個人?現在你自己能再説一遍嗎?(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10人。)

3.獨立試做。

(課件展示完整題目: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10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現在你們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嗎?好,老師相信你們能行,在草稿本上試着列式計算吧!(師巡視,抽生板演答案。)

4.交流彙報。

好了,都完成了嗎?我們來看黑板上的這幾種解法,自己對照一下,還有不同做法的請自己寫到黑板上來。好了,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種解法,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這三個方陣的同學集合在一起(課件),先求整個方陣每行的人數10乘3等於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於240人。

還有什麼疑問嗎?他的回答你們滿意嗎?生③的想法更是與眾不同了,他把隊形作了這樣的變換(課件),然後我們站到旁邊來看,每一行是8乘3等於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於240人。

好了,還有什麼疑問嗎?那老師還有個疑問,一直憋在心裏邊很着急?就是這種方法裏的10×8是什麼意思呢? 80×3又是什麼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個方陣的人數,再求的3個方陣的人數對吧,好,謝謝你。(大家還有疑問嗎?)

好了,剛才同學們找出了這麼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個方陣一共的人數,那麼這三種解題思路有什麼不同呢?誰來説説看?(好吧,請小組的四位小朋友先討論討論。)第一種方法是先算的一個方陣的人數,再算的三個方陣的人數;第二種方法是把這三個方陣拼起來,先算出每行的人數。第三種方法也是把這三個方陣拼起來,先算出每行的人數,再算出一共的人數。嗯,你説得太好了,讓大家一聽就明白了。(我們再來看這幾位同學的算式,他們全都是列的綜合算式對吧,那麼他們的解題思路與上面這幾種比較怎麼樣?這個和哪種是一樣的,這個呢?)同學們,明確瞭解題思路,你能用綜合算式表示出這三種方法嗎?今後我們列式時也可以用綜合算式。

好了,同學們,剛才這幾位同學積極開動腦筋,敢於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這種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學習,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練習1.

他們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們能行嗎?那好吧,這兒有個關於雞蛋的問題,李阿姨在超市上班,這麼多的雞蛋,李阿姨準備一個一個的數,你有什麼好辦法能教教她嗎?請同桌之間先説一説你打算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現在在草稿本上試着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歡誰的方法。

學生彙報:給大家介紹介紹?説説你的想法?同學們通過認真思考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李阿姨高興極啦,因為不用一個一個的數啦,猜一猜李阿姨會用誰的方法呢?為什麼?(因為這種方法簡單一些)對,李阿姨就是這樣想的,今後我們在想辦法的時候怎麼簡單就怎麼做,不必捨近求遠。

有了大家的幫助,李阿姨工作起來特別帶勁,可是,不一會兒,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為什麼嗎?原來,她又遇到難題了:我們家一個人每月大約產生37千克垃圾,我們家3口人一年產生多少千克垃圾?這兒有三個算式,我該選哪一個呢?

1.37×12=444(千克)

2.37×3×12=1332(千克)

3.37×3=111(千克)

這兒有三個算式,我們用手勢來幫李阿姨做個選擇吧。大家都選的2哪,李阿姨還是有點不明白,不是説一年產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應該是1才對呀。

噢,聽了你的介紹,李阿姨總算明白啦!她們家一年要產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們地球村有多少個李阿姨這樣的家庭哪,你想對李阿姨説些什麼嗎?

你們説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會照你們説的話去做的。

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們一起到動物園去玩耍,成人票15元,兒童票7元,這是李阿姨買票時計算票價的算式,你能根據這些算式猜一猜她們一共有多少人嗎?(圖片)

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們猜的結果大大的寫在草稿本上,1、2、3、舉起來老師看看,你們都是寫的6個嗎?誰來説説你的理由。你的發言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聲音響亮,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掌聲送給他。

剛才,我們幫李阿姨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其實啊,我們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識來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本每頁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個字,你們沒數過吧,哈哈,老師就數了,你看:

4.添上一個條件和問題,使他成為一道兩步應用題。我們用的作文本紙每頁有20行,每行可以寫15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這個問題該怎樣列式?

呀,同學們開動腦筋,編成了這麼多的應用題,老師也想來編一個,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聽好了:這次上課呀,我寫的教案有1500個字,猜猜我怎麼提問?(課件)要寫幾頁?你能列式嗎?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確,老師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們,這節課已經接近尾聲了,誰來説説你這節課最大的收穫是什麼?誰來評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設計説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的選取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才便於學生思考和探究。小數與單位換算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因此,在設計本節課的教案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自主探究後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構建知識網絡,重組知識結構。

1.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實現知識從具體到抽象的轉化。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問題情境,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為切入點,從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通過對多個實例的討論,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探究知識的過程,經歷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過程。同時,進一步體會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2.注重知識的梳理,構建知識網絡。

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明確是什麼名數改寫成什麼名數,是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根據各單位間的進率進行轉化,然後按照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實現名數間的改寫,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數

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

1.直接寫得數。

0.75×100= 5.67×1000=

60.4÷100= 28÷1000=

2.填空。

1米 =( )分米=( )釐米

1千米=( )米 1噸=( )千克

1千克=( )克 1時=( )分

1分=( )秒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設計意圖:複習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和單位之間的進率,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瞭解生活中的小數。

(1)討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地方用到了小數,找一找,在哪兒見過?(教師指名彙報,學生可能會説:商品的標價、身高、體重、體温等)

師:在同學們彙報的這些小數中都帶有單位名稱,如1米30釐米,1米20釐米5毫米,30.4千克,36.5℃等。通常把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觀察同學們説出的這些名數,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相同點是這些數據都是名數;不同點是有的名數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有的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名稱。

師: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單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複名數。大家能舉出一些單名數和複名數的例子嗎?(學生舉手發言)

(2)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小數和整數。(課件出示教材48頁情境圖)

2.學習名數的改寫。

師:通過剛才所舉的例子,大家發現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這裏就有四個小朋友,他們在比身高,我們來給他們排排隊吧!

(1)提問:觀察情境圖,這些小朋友的身高各是多少?(80 cm、1 m45 cm、1.32 m、0.95 m)

(2)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四個數據,能直接比較它們的大小嗎?要想比較出它們的大小,你有什麼辦法?

(學生討論後交流彙報)

預設

生1:把它們都化成相同的單位再比較。

生2:把它們都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再比較。

生3:把它們都改寫成用釐米作單位的數再比較。

(3)教學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

①課件出示例1。

②看一看釐米和米這兩個單位哪一個大,哪一個小。

教師小結:我們把較大的單位叫做高級單位,較小的單位叫做低級單位。這道題就是把用低級單位“釐米”作單位的名數改寫成用高級單位“米”作單位的名數。

③應該怎樣改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合作完成 。(詳見課堂活動卡)

④指名彙報: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一 因為100 cm=1 m,所以80 cm= m=0.80 m。

方法二 80 cm=(80÷100)m,80÷100可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把8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即80÷100=0.80(m)。根據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教師板書:80 cm=0.80 m=0.8 m)

(4)討論:怎樣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

教師小結: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就用這個數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也可以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相應的位數。

(5)教師出示:1 m45 cm=( )m。

①提問:這道題與上面的題相比有什麼不同?

②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怎樣將1 m45 cm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小組討論一下,誰能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引導學生説出: 45 cm=0.45 m, 0.45 m和1 m合起來是1.45 m)

教師小結:把複名數改寫成小數,複名數中高級單位的數不變,作為小數的整數部分;把複名數中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作為小數的小數部分,再把兩者合起來。(教師板書:1 m45 cm=1.45 m)

(6)給四個小朋友排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