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初霽閲讀 翻譯 賞析

來源:文萃谷 1.34W

苦雨初霽,這是北宋著名的詩人、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李覯所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立足點不同常人,且對於文字的提煉有很大的功夫講究。

苦雨初霽閲讀 翻譯 賞析

原文:

苦雨初霽

李覯

積陰為患恐沉綿,革去方驚造化權。

天放舊光還日月,地將濃秀與山川。

泥途漸少車聲活,林薄初乾果味全。

寄語殘雲好知足,莫依河漢更油然。

苦雨初霽詞字詞解釋:暫無

苦雨初霽詞翻譯:

久積的陰雨成為禍患,擔心它繼續陰沉連綿。陰雨一旦被革除,人們才對造化的力量之大發出驚歎。天空恢復了原來的樣子,人們見到了日月。大地把濃濃的秀色賦予了山川。路上的泥濘少了,車子才跑得更歡。樹木稀少的林子裏,雨水剛被太陽曬乾,樹林裏在這個季節裏應該有的野果樣樣齊全。聊且寄語天空中的殘雲你要知足啊,不要因為依靠着銀河裏的流水就讓人間的雨水再度“油然”。

苦雨初霽詞閲讀答案:

試題:

(1)該詩表現了作者的幾種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2)該詩頸聯有兩個字頗受後人讚賞,請簡要賞析。(5分)

答案:

(1)①標題中的“苦”寫出了作者為久雨所苦的心情(或第一句的“恐”寫出作者為久雨所苦或擔心久雨不晴的心情);

②第二句中的“驚”表達出大自然變化的驚訝之情;

③中間兩聯的景物描寫表達出作者久雨初晴的喜悦之情;

④尾聯寫出作者不要再下雨的希望(或期盼)。(寫出三點即可,每點2分)

(2)①這兩個字是“活” “全”。(2分)

②“活”字採用比擬手法寫出了車馬行道的輕快。(2分)

③“全”字寫出雨後林中果香四溢給作者的感受,含蓄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愉悦之情。(寫出兩句中任一點即可得 1分)

苦雨初霽詞創作背景:暫無

苦雨初霽詞賞析:

李覯有《論文》詩:“今人往往號能文,意熟辭陳未足雲。若見江魚須痛哭,腹中曾有屈原墳。”反對陳詞濫調是李覯的重要文學觀點,他的詩作,勁質崛強,生新奇特,是受到唐代韓愈、皮日休、陸龜蒙諸家影響。

久雨初霎之類,本是人們詠熟了的應時寫景詩題,但到了李靚筆下,卻能振聾發聵,刻意創奇,兼有古硬清新之美。詩人抓住了人們苦於久雨、亟盼新晴的特定心理,深入體察,表現出新的境界。先寫積陰為患,淫雨不斷,使人唯恐沉綿陰雨不可擺脱,以點出題面的“苦”,為下句的“驚”蓄勢。苦雨一朝散去,令人喜出望外,使人們感到驚訝,大自然揮手之際便可以雨去晴來。積患既除,人們感到耳目一新,輕鬆愉快,進入了一個新天地。所敍下一聯“天放舊光還日月,地將濃秀與山川”,就接寫造化之功:這裏不説日月重光,而説把舊光還給了日月;不説山川增秀,而説將濃秀付給了山川。這種擬人寫法,把天地造化寫活了。此聯虎虎有生氣,“皮毛落盡,精神獨存”(《宋詩鈔序》語)。接着一聯,具體寫景,轉向精細入微的刻畫,詩人敏鋭的`觀察和獨到的感受,主要體現在初霽時的景象轉換和感覺變化。車聲、果味,一為聽覺,一為味覺,再加上上聯的光影色彩,使初霽的境界全出。人們欣悦之情不言而喻。而最後一聯,卻又峯迴路轉,再出一層意思:“寄語殘雲好知足,莫依河漢更油然。”詩人從人的心情説,苦雨太久,心有餘悸,擔心新晴不老,舊雨重來,因此寄語殘雲:該知足一點了,可別靠着天上河漢的水勢,再來油然興雲、沛然作雨,破壞這美好的晴光。這一結束,語重心長,深得抑揚頓挫之妙。

這首詩在煉字上很見功夫。沈德潛《説詩晬語》説:“古人不廢煉字法,然以意勝而不以字勝,故能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近人挾以鬥勝者,難字而已。”這首詩中的“活”、“全”等字,雖然平常樸素,但卻十分精彩。“車聲活”的“活”字,圓轉流利,表達出一種愉快感,它與原先車輪在泥濘中帶水拖泥的咿呀之聲,形成對照。“林薄初幹”(林薄,指茂密的叢林草木),葉上初陽消宿雨,果味嘗來,很是鮮美,着一“全”字,不坐實,不説死,但用來恰到好處。像這樣的煉字法,很值得玩味。

個人資料: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北宋建昌軍南城(今江西撫州資溪縣嵩市鎮)人,是中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於禮。他不拘泥於漢、唐諸儒的舊説,敢於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後。

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