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會上的講話

來源:文萃谷 2.16W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和中央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精神,推動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研究部署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剛才,萬鋼部長作了重要講話,總結了“十一五”我國科技創新取得的重要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國科技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對“十二五”科技發展重點部署作了介紹,對推動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希望大家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下午,黃丹華同志還要就《關於加強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意見》做進一步的解讀和説明,並對貫徹會議精神提出要求。下面,我代表國資委講幾點意見。

在工作會上的講話

一、牢記使命,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骨幹帶動作用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骨幹力量,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擔負着重要使命和責任,必須在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上有更大作為,充分發揮骨幹帶動作用。

(一)中央企業在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有責任、有義務發揮骨幹帶動作用。

中央企業主要分佈在一些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這些行業和領域的健康發展是整個國家健康發展的基矗中央企業在上述行業和領域中大多處於排頭兵和主導地位,代表着行業和國家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是引導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已達24.3萬億元,營業收入16.7萬億元,實現淨利潤8490億元,上繳税金1.3萬億元。近年來,中央企業“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快,境外資產總量已達2.6萬億元,淨利潤超過1100億元。2010年《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500強中,30家中央企業入圍。應該説,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央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更有影響力、控制力的經濟實體,是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力量,具備引領科技創新的經濟實力和基本條件。

中央企業在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承擔着重要任務,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我國需要突破的11個重點領域,中央企業都有涉及。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央企業參與了15個;863計劃的參與率達到29.5%,科技支撐計劃參與率達到23.3%,即使在基礎研究領域973計劃中,參與率也達到13.5%。歷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及絕大部分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均有中央企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的獲獎比例均保持在同類獎項的60%和30%左右。在載人航天、繞月探測、特高壓電網、支線客機、4G標準、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3000米深水鑽井平台、12000米鑽機、實驗快堆、高牌號取向硅鋼、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等領域和重大工程項目中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中央企業主要專利指標年均增長都在35%以上。2010年,中央企業申請專利52283項,其中發明專利26563項;授權專利30616項,其中發明專利7526項。“十一五”期間,企業授權專利的增長高於申請專利的增長,發明專利的增長高於專利總量的增長,專利質量穩步提高(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37.3%、發明專利38.8%,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42.7%、發明專利43.5%)。實踐證明,中央企業是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國家技術創新的國家隊、主力軍,有責任、有義務發揮科技創新的骨幹帶動作用。

(二)中央企業經過多年發展與積累,有條件、有能力發揮科技創新的骨幹帶動作用。

經過多年改革發展,中央企業活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不斷壯大,企業科技投入水平逐年提高,研發能力顯著增強。“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科技活動經費總額由1244億元增長到3079億元,年均增長25.4%;研發經費由701億元增長到1911億元,年均增長28.5%,初步建立了科技投入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

中央企業培養和凝聚了一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通過落實人才強企戰略,完善人才考核、評價、激勵機制,建立科技帶頭人、首席專家制度,不少企業暢通了科研人員職業發展通道,營造了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截止到2010年底,中央企業擁有兩院院士217人,科技活動人員和研究開發人員分別達到129.8萬人和53.5萬人,分別佔中央企業職工總數的10.7%和4.4%。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實踐中快速成長,成為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

中央企業建成並擁有了一大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在“十一五”建設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中,中央企業獲批建設47家,佔國家總數的49%。在我委與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開展的“國家技術創新工程”中,已經先後有65家中央企業成為創新型試點企業,其中54家被正式命名為“創新型企業”;56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有24個由中央企業牽頭或參與組建。一批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科技幫扶中小企業活動,在社會上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中央企業多年積累和發展所形成的科技創新能力,使得我們有條件、有能力發揮科技創新的骨幹帶動作用,能夠更好地為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國家科技進步服務,並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中央企業作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力量,有基儲有優勢發揮科技創新的骨幹帶動作用。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行業和領域,代表着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也代表着技術的創新方向,成為世界各國應對金融危機、搶佔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選擇。

近年來,中央企業在智能電網、電動車、三網融合、新能源、新材料、節能降耗、低碳減排、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已經進行了提前部署、超前謀劃,初步具備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和一定的產能規模。企業在很多領域的技術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例如,在等離子點火、循環流化牀、二氧化碳捕集、IGCC煤電多聯產等清潔能源技術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在特高壓、智能電網、高速動車組等技術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領域以及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具有較好的技術積累。中央企業作為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有基儲有優勢發揮科技創新的骨幹帶動作用,為我國在未來產業發展中爭奪主動權。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攻堅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央企業寄予厚望,希望我們切實擔負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任,發揮我們應有的骨幹帶動作用。中央企業一定要牢記使命,樹立更加堅定的信心和決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努力開創中央企業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二、認清形勢,增強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緊迫感和危機感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正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科學技術的重大發展和廣泛應用,推動世界範圍內經濟社會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化,科技革命日新月異,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搶佔競爭制高點已經成為世界發展大趨勢。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和激烈的國際競爭局勢,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一)全球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變革時代,科技競爭日益激烈。

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會孕育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世界各主要國家都面臨着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許多國家紛紛把加強科技創新,加強前沿基礎研究,加強人才培養,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低碳技術、綠色經濟等新興產業,作為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發展的重點,搶佔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美國出台“創新戰略”,明確提出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與國際競爭力取決於創新實力。歐盟“2020戰略”明確將“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作為五大戰略目標之一,把建設“創新型聯盟”作為七大配套旗艦計劃之首。日本提出了“未來開拓戰略”,俄羅斯提出了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國家政策重點方向”,韓國提出了“綠色發展國家戰略”。

跨國公司成為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競爭的主角。歐盟發佈2010年度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上榜的1400家公司淨銷售額下降10.1%,利潤下降21%,而研發投入僅減少1.9%,充分表明跨國企業仍把研發投入放到企業投入和發展的優先位置。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大企業在研發投入強度高的行業中仍占主導地位。美國企業的軟件和計算服務研發投入佔全球的75%,IT硬件研發投入佔全球的48%,醫藥研發投入佔全球醫藥研發總投入的43%。在全球汽車研發投入中歐盟佔44%,日本佔36%。在全球化工行業研發投入中歐盟佔40%,日本佔34%。90%以上的跨國公司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戰略的主要內容,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比重都在5%以上。

由此可見,發達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領先的格局沒有改變,我們仍將長期面臨發達國家經濟、科技的競爭壓力,將面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央企業必須進一步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把握國際經濟和科技發展趨勢,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二)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繁重而緊迫,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增強。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際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應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國經濟總量、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已經很大,取得了很多世界第一,但產品技術含量不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現代產業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粗放式生產、低水平競爭、盲目重複建設等現象屢禁不止,很多問題在中央企業中普遍存在。這種經濟發展方式不轉變,我們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仍將處於戰略上的被動地位。

“十二五”期間,企業還將面臨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嚴峻挑戰。一方面,用户對企業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新的和更多的要求。包括更加的方便快捷,更加註重品質和個性,更加強調品牌和文化等,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求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技術創新越來越成為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支撐。隨着市場的成熟與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僅僅侷限於產品和服務的競爭,還擴展到商業模式、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的競爭。而這些競爭的背後實際上都需要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技術創新作為企業轉型升級戰略的核心內涵和主要手段,將有力推動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支撐企業更好地實現長遠可持續的發展。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作出了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十二五”發展主線的重大決策,強調其根本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關鍵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中央企業必須更加自覺地把科技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努力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中努力贏得主動權、話語權,形成新優勢。

(三)加快科技創新是提高中央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直接體現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近些年來,中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與世界大的跨國公司、知名企業相比,差距還非常大。中央企業還沒有完全擺脱高投入的外延式增長模式,一些企業面臨高能耗、產能過剩等共性問題,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知名品牌,一些領域的關鍵技術、大型成套設備、核心元器件、重要基礎件、關鍵新材料,包括很多涉及國計民生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等仍大量依靠進口,過多依靠引進國外技術形成的“競爭優勢”很容易被模仿和複製,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

從深層次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創新的理念和意識不強,科技創新遠未成為企業尋求發展機會的第一選擇;二是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相對薄弱,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產業化的有效機制尚未形成。三是長期存在的各種體制機制性障礙仍是阻礙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制約因素。四是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和文化還有待進一步形成,科技人才的有效管理,科技人才作用的良好發揮在有些企業還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在看到問題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央企業科技創新面臨很多難得的機遇。黨和國家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在“十二五”規劃中對科技創新作出了明確的部署,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各有關部門、各地方不斷出台推動科技創新的各項措施和政策。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勞動者素質的不斷提升,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全球金融危機為企業加快吸收利用海外科技資源提供了契機。中央企業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具備了在更高層次與跨國公司開展合作的基矗

中央企業一定要牢牢把握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有利因素,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堅定不移地把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作為企業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從根本上扭轉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和知識產權壁壘,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努力爭取在一些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據國際領先地位。

三、真抓實幹,把科技創新戰略落到實處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我們提出了“十二五”時期中央企業發展的“一大目標、五大戰略和三大保障”的總體部署。科技創新戰略是“五大戰略”中的一項重要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也是做強做優、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內容。這次會議就是要進一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中央企業實際,真抓實幹,把科技創新戰略落到企業實處。

(一)着力推進科技創新戰略落到實處。

為使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戰略儘快落地,推動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再上新台階,取得新突破。在多次討論和廣泛徵求各部門、企業意見的.基礎上,國資委出台了“十二五”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總體思路:首先是搞好頂層設計,提出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清晰和明確方向;其次是制定科技創新戰略實施方案,落實責任;第三是抓典型,出經驗;第四是發揮中央企業整體優勢,組織聯合攻關;第五是加強政策導向,落實保障措施;第六是加強信息服務。我們希望通過上述舉措,進一步將科技創新戰略真正落到企業實處。

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圍繞做強做優、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以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中心,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以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為依託,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骨幹帶頭作用,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這是中央企業“十二五”和今後較長一段時間科技創新工作的“綱”,希望大家全面理解,準確把握。

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市場導向與國家發展需要相結合;二是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相結合;三是堅持立足當前和謀劃長遠相結合;四是堅持掌握核心技術與提高系統集成能力相結合。這是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實踐經驗的高度總結和概括,也是科技創新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和處理好的幾個問題,希望大家在實踐工作中繼續探索,自覺貫徹落實。

通過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力爭到“十二五”末實現以下總體目標:中央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科技投入穩步增長,創新體系和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一批企業發展成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在部分領域實現從技術跟隨到技術引領的跨越。目前,國資委正在抓緊組織編制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戰略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各主要業務板塊的科技工作重點和主要措施,包括重要研發平台建設、重大科研項目攻關、政策資金支持等具體保障措施,以推動“十二五”科技創新總體目標的進一步落實。初步考慮選擇10家左右科技創新工作基礎好的企業,作為試點和典型,明確重點任務和要求,並給予重點的指導和支持,推動這些企業快出成果、快出人才、快出經驗,以推動和指導面上的科技創新工作。同時,國資委還將根據中央企業發展需要,研究確定一批重點科研項目,組織企業聯合攻關。整合中央企業軟科學研究力量,加強對國內外科技發展趨勢和技術經濟動態的研判,為企業及時提供各方面信息服務。

(二)着力落實企業對科技創新的組織和領導。

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對推動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説,科技創新在一個企業中的地位與作用首先取決於決策層特別是主要領導的創新意識和水平。我們有一些企業取得一大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重大科技成果,有一些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些企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企業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領導始終注意加強對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和領導,把科技創新工作放在了企業日常管理的重要議程來考慮、部署和要求。

中央企業各級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必須加強學習、深刻理解抓好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意義,自覺提高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應該説,絕大部分中央企業領導人對科技創新工作都還是十分重視的,但真正自覺地把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作為企業發展首要推動力的企業還是不多,還需進一步樹立和增強這樣的意識。科技創新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緊密配合,需要企業大量的資源調配和內部的組織協調。企業各級領導,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切實負起領導職責,領導班子中要有專人負責科技創新工作,進一步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將科技創新納入領導班子重要議事日程,去考慮、部署、監督檢查,並抓好落實。對企業科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掛帥,整合、協調規劃、投資、財務、人力資源、法律等部門力量,形成合力,推動企業逐步構建起層級清晰、權責明確的技術創新決策、執行和管理體系。國資委對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和對企業主要領導同志、領導班子考核都將把科技創新工作成效如何作為重要檢查內容。國資委的薪酬、激勵政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及各部門的支持都將向科技創新工作傾斜。總之,就是要從上到下構建一個“時時想創新、處處講創新、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三)着力加強科技創新規劃與戰略管理。

加強科技規劃與企業發展戰略的有效融合,對支撐、引領企業科學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很多企業在“十二五”規劃中確立了行業技術引領者和世界一流企業的奮鬥目標,制定了相應的發展戰略和創新規劃。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世界一流的目標需要長期的奮鬥,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企業必須加強戰略管理,正確選擇科研方向,通過整體的設計、系統的謀劃達到預期的目標。

在科研方向的選擇上,企業首先要堅持市場導向,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及行業發展趨勢做出戰略謀劃。與全球同行業企業作比較,在技術上處於領先的企業要依據市場變化審慎選擇二代、三代技術路線。技術上相對落後的企業,要結合市場容量研究確定是採用現有行業的緊密跟隨策略,還是以創新的理念尋找新的出路,開闢新的市場,拓展企業未來的主攻方向和發展空間。其次要堅持行業領先策略,立足產業高端,居於行業前列,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企業競爭優勢。尤其要注意不要盲目跟風,不要輕易進入沒有認真研究和分析的、不熟悉的、缺少核心技術的產業或領域。三要突出主業,切忌四面開花、全面出擊。同行業企業之間科研方向要體現差異化,一旦確定主攻方向,就不要左右搖擺,要着力打造技術和品牌優勢,為今後的發展搶佔市場先機。

科技創新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企業科技發展戰略要正確把握當前和長遠、近期和遠期的關係,堅持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相結合,既着力解決企業當前發展所面臨的實際的技術難題,也要為企業長遠發展進行前期的技術儲備和謀劃。同時,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的打造絕對不是僅靠幾項技術的突破就可以實現的。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對企業科技創新的體系、人才、文化、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籌劃,突破制約企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企業創新的內生增長動力。

(四)着力構建開放式技術創新體系。

建立高效、協同、開放的技術創新體系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既包括內部研發體系的組織,也包括外部創新資源的聯合利用。在內部研發體系的組織上,企業要努力解決科技資源重複分散的現象,着力加強實驗室、中試基地等基礎條件平台建設,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開發平台。中央企業的科技創新代表着國家的水平,研發平台的建設一定要着眼於長遠,努力集聚一批一流的設備、一流的人才,努力向世界先進國家、企業去學習、去靠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一些企業通過梳理整合內部科技資源,建立“中央研究院”性質的直屬科研機構,專門負責支撐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技術研發,與各子公司面向產品的應用開發明確分開,形成兩個層次或三個層次緊密結合,互有側重的研發體系,值得企業學習和借鑑。當然,中央研究院的建立也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和能力、行業發展的特點來決定,希望大家探索。

在外部資源的利用上,企業要積極探索多種不同的有效方式。首先,要進一步推進產學研合作。大家共同分擔風險和成本,共同推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工程化,實現創新資源的協同效應和科研開發的規模效應。其次,加強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合與合作。在合作的模式上可以採取用户引導模式,如軍工企業的型號牽引、項目拉動,神華髮揮用户優勢引導液壓支架等關鍵產品技術的突破,中國移動6.5億元終端研發基金推動TD-LTE跨越式發展;也可採取供應商引導模式,如寶鋼開展“先期介入”研究等。這些好的做法與經驗值得大家借鑑。在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方面,中央電力企業、石油石化企業都可以借鑑上述模式進行合作。第三,同行業企業之間要加強聯合創新,避免同業惡性競爭和科技資源的重複浪費。尤其是在風能、太陽能、TFT液晶顯示屏等熱點領域要加強聯合創新。第四,要積極利用海外科技資源,吸引海外人才,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等。第五,要加強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等新型合作手段的研究與應用。中國化工收購法國安迪蘇集團,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入股中芯國際等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程,“開門”搞創新越來越成為領先企業普遍推行的一種創新模式,希望企業不斷加強內外部資源的有效結合,着力構建開放式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企業創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五)着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與知識產權管理保護。

隨着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實施科技創新戰略,不僅要求企業要高度重視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發攻關,更要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形成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底藴積累,加快培育和打造中央企業知名品牌。

首先,要推動企業將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着力解決產學研脱節等體制機制性障礙。其次,要充分運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加強科技成果的確權工作,將知識產權的擁有量和實施效益作為衡量企業科技進步和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第三,要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應用和保護,打造、維護並持續提升企業品牌價值。第四,要推進知識產權與標準的結合,在加速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的同時,重視將企業重大專利成果納入技術標準的工作,並努力將企業標準上升為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謀求國際標準話語權。第五,要加強知識產權戰略管理,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推動知識產權由下屬企業分散管理向集團集中管理轉變;專利申請由數量積累到量質並重轉變;風險管控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化解轉變,不斷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質量和效益。

(六)着力推進科技人才隊伍和企業創新文化建設。

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中央企業要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打造一支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素質高、能力強的創新人才梯隊。

依託重點工程和重大科技專項,培養和造就一批能夠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勇於開拓創新的各類領軍人才。加大海外高科技人才吸引力度,發現和培育關鍵技術人才。發揮老專家包括老技師傳幫帶作用,培養關鍵崗位、特殊工藝接-班人才。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加強一線創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特別要注重挖掘和培育複合型科技管理人才,為引領企業科技創新儲備力量。

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評價、考核、激勵機制,營造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制度環境,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和熱情。完善科技帶頭人和科技專家制度,做好科研人員職業發展通道設計,逐步建立具有吸引力的、與市場接軌的薪酬激勵機制,加大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的獎勵力度,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在創新實踐中成就事業並享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企業要認真研究和完善海外人才施展才華的機制和環境,激發這些海外人才持續的創新熱情。

注重企業創新文化建設,要用創新文化激發創新精神,推動創新實踐,激勵創新事業。努力營造“敢為人先、爭創一流、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大力弘揚“勇於超越、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培育形成人人關注創新、人人支持創新、人人蔘與創新、人人也都能創新的良好氛圍。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開展崗位練兵和職業技能大賽,提倡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革新、技術發明等羣眾性創新活動,並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激發全員創新熱情。賦予科研人員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並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在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中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

四、積極探索,為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條件

“十二五”時期,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大對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政策支持,為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條件。

(一)加強協調,進一步爭取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的寬鬆環境。

國資委要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協調力度,在爭取國家重點科技計劃、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科研機構、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及國家各類科技獎勵、推薦國家級科技專家等方面,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爭取支持與幫助,推薦並組織中央企業承擔國家科研任務,幫助企業獲得更多政策和資金扶持,為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氛圍。國資委還將進一步充實科技管理部門力量,深入調查、研究、分析企業科技創新工作中存在的各種障礙和問題,做好企業科技創新與國家科技發展計劃的銜接,推動國家各項創新政策的完善和落實。會前,科技部、國資委舉行了《共同推動中央企業技術創新合作備忘錄》的簽約儀式,標誌着兩部委的合作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為企業科技創新營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二)加強指導,進一步出台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的具體措施。

在指導和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方面,繼續深入開展“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進一步聯合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開發銀行等部門力量,重點推動創新型企業建設工作,繼續開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和科技幫扶中小企業工作。加大對中央企業合作創新的指導和組織協調力度,搭建平台、集聚資源,支持企業重點圍繞行業共性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聯合研發,力爭取得一批重大技術成果並實現產業化。加強軟科學和創新模式方法研究,推廣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提高創新效率;加強科技政策交流與培訓,增強科技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對創新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做好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信息平台的建設與管理,全面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三)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國資委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的各項政策。

在完善國資委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方面,我們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這次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意見》在分類考核、分紅權激勵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支持等方面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下一步,國資委還將就大家反映比較多的科技創新能力評價、考核、工資總額等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在聽取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訂相應的政策措施。一些企業還提出推廣擴大中關村科技扶持政策,實施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等政策。我們十分理解大家的訴求和反映,但這些配套政策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需要與中央有關部門進行長期的協調和共同的努力,我們將組織力量開展專題調研,提出政策意見,有些政策可以小範圍先行先試,取得經驗,再逐步推開。

同志們,我們的使命是光榮的,偉大的事業等待着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的形勢和發展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樹立強烈的創新意識,努力化挑戰為機遇、化壓力為動力,同心同德、真抓實幹,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做強做優、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而努力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