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經典名言名句(精選120句)

來源:文萃谷 1.7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聽説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名言吧,名言作為一種引導、激活、推動教學的手段,具有釋疑解惑、點撥誘導、強化聯繫、深化認識的功能。什麼樣的名言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道德經》經典名言名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道德經》經典名言名句(精選120句)

《道德經》經典名言名句 篇1

第 1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第 2 章 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 4 章 銼其兑,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第 5 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第 7 章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 8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第 9 章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 10 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 11 章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 14 章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 17 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 18 章 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 22 章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 23 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 29 章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第 30 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第 31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第 32 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 33 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 36 章 魚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 38 章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第 39 章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穀。

第 40 章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第 42 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第 43 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第 44 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 46 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 48 章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 49 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 51 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 55 章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第 56 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 57 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第 58 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第 60 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道德經》經典名言名句 篇2

1. 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先後之相隨,恆也。

譯文】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

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恆的。

2. 不知常,妄作兇。

【譯文】不認識事物的運動變化規律,盲目亂幹、胡作非為,就會出現兇險。

3.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譯文】因為大道廢棄了,才提倡(有了)“仁義”。聰明智慧(逐權奪利、投機取巧的心機)出現了,

有了狡詐和虛偽。家庭六親之間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國家昏亂了,才出現貞節、忠誠之臣。

4.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譯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窪反能充盈,敝舊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

5.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譯文】狂風颳不到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譯文】踮起腳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躍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文】輕舉就會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為就會失去主控的權能。

8. 物壯則老。

【譯文】事物強壯了就趨於老化。

9.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正因為他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完成它的偉大。

10.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譯文】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

11. 固至譽無譽。

【譯文】最高的榮譽無須讚美稱譽。

12.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文】天下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看得見的有形質產生於看不見的無形質。

13.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譯文】萬物背陰而向陽,並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盪交衝下而成新的和諧體。

14.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譯文】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於最堅硬的東西中。

1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譯文】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空虛,但它的作用不會窮盡。

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枉屈,最靈巧的東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不停地動作可以戰勝寒冷,安靜能克服暑熱,清靜無為才能統治天下。

16.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譯文】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裏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裏面。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呢還是幸福

呢?它們並沒有確定的標準。正忽然轉變為邪的,善忽然轉變為惡的。

17.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譯文】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大生於小,多起

於少。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微細的部分開端。因此,有“道”的聖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輕易發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兑現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因此,有道的聖人總是看重困難,所以就終於沒有困難了。

18.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

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譯文】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事變沒有出現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微時

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生以前就處理妥當;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台,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19.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譯文】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

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20. 禍莫大於輕敵。

【譯文】禍患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

《道德經》經典名言名句 篇3

1. 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譯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於不居功,所以其功勞不會失去。

2.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護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無私?反而可以

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譯文】上好的行為典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爭,

4.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為正因為不爭,所以沒有過時。

5.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譯文】金玉滿堂,誰能守藏?富貴而驕橫,自埋禍殃。功成身退,是最應該奉行的行為準則。

6.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譯文】因此,聖人致力於基本的維生事務,不耽樂於感官的享樂。

7.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譯文】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把寵辱這樣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樣重要。

8.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譯文】正因為他不自滿,所以能去故更新。

9.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譯文】保持純樸的本性,減少私心雜欲。

10.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因為他不執着於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把他作為對立面而與他爭。

11.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譯文】所以,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師範;不善人,又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鑑。

12. 知其雄,守其雌。

【譯文】雖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於雌柔取態而處事。

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譯文】瞭解別人叫做明智,能認識自己才是聰明。戰勝別人的叫做有力量,戰勝自己才是強者。知道滿

足就是富有,堅持力行就是有志。

14.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而之。

【譯文】上士聽了傳道言談,勤勉行證;中士聽了傳道言談,似有所動,但終無所得;下士聽了傳道言談,

大加嘲笑。

15.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譯文】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

16.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知道到滿足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17. 塞其兑,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兑,濟其事,終身不救。

【譯文】塞住慾念的孔穴,閉起慾念的.門徑,終身都不會有煩擾之事。如果打開慾念的孔穴,就會增添紛

雜的事,終身都不可救治。

18.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譯文】善於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會動搖,善於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會喪失信心。

19.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譯文】道德涵養渾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嬰孩。

2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譯文】聰明的智者不多説話,只有總想表現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誇誇其談,而這種人才是“不知”

之人。

21.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譯文】我有三件法寶執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儉嗇;第三件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

前面。

22.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譯文】善於帶兵打仗的將帥,不逞其勇武;善於打仗的人,不輕易被激怒;善於勝敵的人,不與敵人正

面衝突;善於用人的人,對人表示謙下。

23.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譯文】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聖人沒有

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

24.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譯文】因此,有道的聖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

25.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譯文】因此,聖人做成了什麼並不執為仗恃,成就了什麼並不居功自矜,他不願意使自己顯得過分突出。

26.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譯文】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道德經》經典名言名句 篇4

1. 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以“無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沒有不天下太平的。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譯文】天地無所謂仁愛之心,把萬物都當作"芻狗"來看待;聖人也不執求仁愛之心,把百姓也當作"芻狗

"來看待。

3.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敗的越快,不如持守虛靜。

4. 悠兮,其貴言。

【譯文】最好的統治者是悠閒的,他很少發號施令。

5. 希言自然。

【譯文】少發聖言號令擾民,就可以任運自然。

6.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

【譯文】因此聖人不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妄執,所以不會被拋棄。

7.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譯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

險。

8.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譯文】想要收束它,必須暫且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須暫且增強它;想要廢黜它,必須暫且興舉它;

想要執取它,必須暫且給予它。

9. 治大國,若烹小鮮。

【譯文】治理大國,好像煎烹小魚那樣,不要經常翻弄。

10. 大國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譯文】大國要像居於江河下游那樣,使天下百川河流交匯在這裏。

11. 是以聖人慾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後之。

【譯文】因此,聖人要領導人民,必須用言辭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領導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們的後面。

12.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因為他不與人民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13.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譯文】當人民不畏懼統治者的威壓時,那麼,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

1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譯文】人民不畏懼死亡,為什麼用死來嚇唬他們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