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禪意的語錄130條

來源:文萃谷 1.96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説到語錄,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語錄是對某些事理進行高度概括和總結的言論的實錄或摘錄。還苦於找不到優秀的語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典禪意語錄,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禪意的語錄130條

經典禪意語錄1

1、開心是一種覺悟的境界,是一種寬容、安詳的心態:人能夠活得無憂無愁,沒有煩惱,心無掛礙,你就會感悟到世間上最美麗的表情就是開心微笑,因此人要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2、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我們生活在人世間,就要學一種豁達,學一種灑脱,學一種開心,看人間花開,賞天高雲淡。

3、我們希望得到財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如願。當他人財富圓滿時,吝嗇小氣者羨慕又嫉妒,這是福報衰減相;當他人獲得財富時,樂善好施者,誠心隨喜又讚歎,這是財源廣進相。吝嗇小氣的人永遠跟着財富跑,樂善好施的人永遠是財富跟着跑。

4、活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多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我,你懂嗎?

5、獨居一偏僻村巷,做一名鄉野村夫,種竹栽菊,閒居陋室,邀約知友,喝茶論道。不再年少痴狂,不再地老天荒,不再海誓山盟,把愛情喝成一杯白開水,歲月品成一杯隔夜茶。忘世,忘機,忘我,與自然渾然天成。花半開就好,戲看一半就好,不再問道,也無須參禪,即使自斟自飲,枕着光陰慢慢變老,也甚好。

6、"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這就是説,如果我們能保持心靈平淡清靜,佛性就會自顯。

7、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愛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燈。幸福和快樂不存在於外境,而來源於內心的寶藏。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不要向外尋求,應當從內心中發揮和挖掘。

8、常有人問:"應如何修行?"師言:"注意外境來時的一念之間。"

9、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不是絕對避免挫折,而是要在挫折面前採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勇敢面對艱險,不怕挫折,這是一種積極心態,更是人生必修課。

10、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這些人或偶然或必然在你的生命中出現,是一種奇緣,你有責任珍惜。眾生多不勝數,能和你結緣的何其有限;即使人類,能在你短暫的一生中與你照面的也為數不多。你結下的每一個緣,都有各自不同的示現,喜歡或者不喜歡,你都不必掛心,人情世相越是紛紜,你的人生越是多彩。

11、欲知將來結果,只問現在功夫。

12、想快樂生活,需先學做人;學做人,應先懂得如何愛人。

13、機輪未轉,大地黑漫漫;古鏡當軒,沙界淨裸裸。坐卻意根無動轉處,塞卻咽喉無吐氣處,卻是個真實的人。提得即天上人間,撥着便冰消瓦解。——《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14、身肉骨血,與眾生共。

15、認真看待生命,並不表示要我們住在禪堂或古老的寺院,終日禪坐。活在現代社會,我們必須賺錢過活,但切勿受朝九晚五的生活束縛,而不去探找生命的深層意義。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求取平衡,發現中道,不要過分膨脹自己,要越簡單越好。找得生活快樂平衡的關鍵就在簡樸。

16、了知諸法空,始信一切有。西方有極樂,有佛無量壽。

17、現在是電腦時代,人們習慣用腦,卻迷失了心。心勝過腦。心,極靈極妙;腦,卻呆頭呆腦。

18、自我淨化的同時,奉獻無私的愛心,是人生中最偉大、最崇高、最神聖的事。寂天菩薩説:"我願把我的身體、財富以及過去、現在、未來所積累的一切功德毫無吝嗇地用於為眾生牟利的事情上。由於奉獻給了眾生,因而獲得涅槃的成就,從而使你的心也達到寂靜。在所有的奉獻中唯有為眾生利益奉獻是最神聖的。"

19、眾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眾生勤修無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為下。

20、除了阿彌陀佛,其他都是閒語。

21、身體沒有食物,可存活幾十天;沒有水,可以存活幾天;沒有空氣,只能活幾分鐘。越看似空洞無物的,對我們的生命越是重要。心靈沒有佛號,一分一秒也沒法活。路不平。不是路不平,是你選擇了上山。

22、如果説勞動是一種幸福,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恐怕是嗤之以鼻吧:"勞動多累啊,我就喜歡待着,有吃有喝,不用工作,每天什麼都不幹,那才幸福呢。"人們大都喜歡閒適安逸,不喜歡勞累。然而,也有許多會在不需要勞動的時候懷念勞動。

23、弘法才是硬道理,救度眾生才是硬道理。一切為弘法救度眾生服務,一切為弘法度生讓路。

24、前世,我是那漢水邊迎風而立的女人,在蒼蒼蒹葭的搖曳間輕揚筆墨,依香而吟,靜書着一份澄澈若水的禪心。

25、唯有你從心靈深處承認、接納、愛上你自己,你的生命才正式開始,才邁開旅程。這之前,你只是原地在打轉,你只是在尋找那個你丟失的生命,你找不到自己,因為你已被所有其他的概念所覆蓋,所犧牲,所淹沒。

26、凡夫追求財物,聖人追求真理。

27、經中説"無我故得解脱",並不是破除外道的我見就算完事。這還是不能解脱的;不使第七識執着第八識為自內我,這才是破人我見最重要的地方了。

28、生活不要鑽牛角尖,有一位禪師寫下兩句話讓弟子參悟,綿綿細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很多弟子猜測紛紛,可能一人打傘行,可能一人在屋檐,可能就是雷陣雨,可能了許多可能。其實真正的答案,所謂的不淋一人,不就是兩個人都捱了淋嗎。

29、真正聰明的女人懂得如何扮演她的各個社會角色——妻子、母親、女兒、上司、下屬。

30、我們從無始以來在此輪迴的大苦海中,被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壞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個嚴重得病的患者一樣非常可憐。如果缺乏善知識的引導,也沒有聞、思、修佛法,根本無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也無法證得心的本來面日——自生智慧。

31、狗急了會跳牆,人急了往往會有創意。要感謝給我壓力的人,有些壓力會讓我的人生變得更加厚實。

32、説我本盧舍那佛心地中,初發心中常所誦一戒: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人佛性戒中。

33、靜靜地"阿彌陀佛",最幸福。

34、雖然厭穢欣淨,照樣賺錢心悦、虧本不悦,凡夫如此,本屬自然。這也是因緣所生法,如夏日吹涼風便覺涼一樣自然。不要自責:"我已唸佛,何故還這樣放不下?是不是欣離心不切?"只不過接下來要心地坦然,不要全然被境所牽。

35、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説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與量都會提高。

36、大話要從實行中出,方有益。學問須從實踐中出,方能自利利人。否則學問愈大,愈易壞事。

37、世間一切皆如過眼雲煙,生活不過是彈指一揮的區區數十年,悲歡離合也都是一瞬間的體驗,我們存在,所以我們思考;我們思考,所以我們懷疑。我們在懷疑中尋找生存的理由,尋來尋去,卻仍舊迷茫。

38、內在的心靈環保先落實生根,就能做到深度的外在環保。

39、我熱愛永恆的光,不喜歡黑夜的漫長,如果可以,我寧願選擇永恆之光中的一生平淡,而不願接受黑夜裏的流星燦爛。

40、佛六根互用,用的是心。佛徹證唯心,故能六根互用。

41、人人付出一份愛,能轉危機為生機,轉禍為福。

42、應該回避爭論,因為智者認為純潔不靠爭論。

43、諸佛所説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説,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維摩經》卷下,法供養品

44、世人因為心中無法保持淡泊的境界,因而難以把握"身在俗世,心卻出離"

45、為了表示自己的清高而否認別人的真實面目,斷絕與別人的來往,這不是清高而是偏激。

46、修行,一要有信心,二要明理,兩者缺一不可。沒有信心,光憑理解,可能會落入邪見;沒有理解,光有信心,可能會變成迷信,增長無明。

47、放生其實就是無畏布 施。

48、樂觀之於人生,是浮蕩在地平線那裊裊升起的熱望與希冀,是尋得一份曠達與美好的鋪墊與勇氣。在樂觀中擷取一份坦然,你的面前就會盎然多彩;若在悲觀中摘下一片沉鬱的葉子,只能瓦解你積蓄的力量。

49、浮動是心念不定、見異思遷、搖擺不止、沉浮、動盪、放逸、無法安靜……世間人,都是無事找事,心從來不讓他閒着,總是胡思亂想。累時想休息、寧靜一點兒,又耐不了安靜,嚮往熱鬧,心從來無安寧的時候,費心勞神,怪誰呢?還不是自己刻薄自己。

50、人的心每個剎那間都在發生變化。我們現在不可能擁有未來的心,我們現在這一剎那的心同樣是過去的,我們不可能擁有。那麼我們真正的心是什麼呢?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事物真實的一面。蠟燭的一明一滅,可以讓我們悟出一個道理:光明和黑暗都不是恆定的,都是在變化的。我們的心本來具有無限潛能,藴藏無限寶藏,但是由於無明造作,追逐五欲六塵,使明鏡般的清淨自性不能顯現應有的光明,所以明心見性就是開發自己的潛能。

51、所謂生活禪,就是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淨化身、口、意。

52、依戒得三昧,三昧能修慧,依因所修慧,逮得於淨智。已得淨智者,具足清淨戒。《大乘寶雲經》卷七

53、一個人要守本分,才能盡本事,若只想得到大本事,卻沒有守好本分,盲目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險的。學佛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心念離開了自己的本分,修行之路就會很坎坷,煩惱也會很多。所以,大家要時刻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是否已偏離本分,如此才能盡本事,充分發揮能力為人羣服務。—證嚴法師

54、縱觀古今中外,凡是有很大成就的人,哪一個不懂得人情世故?哪一 個不懂得眾人划槳開大船的道理?哪個人的周圍沒有"貴人"幫忙?所以 説:"施恩於人就等於把恩惠存進了銀行,急需時再取出來。"

55、愛情總是很短,你愛的人不一定愛你,愛你的人你又不一定愛他,等到真心相愛,卻早晚又要分離。所以我們總是在相思岸邊久久徘徊,苦苦尋找失落的愛,當愛已成為往事,驚回首才發現,愛情其實只是一個傳説。

56、"温室裏的花見不得風雨,不經鍛鍊的翅膀飛不上天空。"學會承受挫折,我們才會有蜕變的美麗;接受挫折的考驗,我們才能完成昇華的轉變,而沒有挫折的生命也是禁不住一點風吹雨打的,更無須去説狂風暴雨了。

57、都説這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消耗着熱情,經歷着紛繁,明明是鏡子裏的過眼雲煙,卻活成了一場找不着北的忙忙碌碌,還生活一場簡單,是應該體悟生活意義的時候了,和影子逞什麼強,和浮雲攀得什麼高低,眼前世界無限寬,心地平坦白安然。

58、在修學佛法中,我們常説:"我慢高山,法水不入"。這正是在強調為人處事當中首先要學會恭敬和謙讓。然而,真正去做卻不是那麼簡單,需要久久地練習。因為無始劫來,我們習慣了我慢貢高,所以想一下子"低下來"很不容易。

59、用一顆好心情,一顆鮮花綻放的心情去生活,這樣的心情才能表達對生活的熱愛,才能活出幸福的生活方式。什麼是幸福?把你的人生活成一場幸福的狀態、幸福的存在,你這一趟人生就沒有白來。

60、塵世走筆,淡品人生。淡是一種寧靜的飄逸;淡是一種大氣的胸襟;淡是一種鎮定的從容。淡由本互不相融的水火,相互滲透、平衡後構成;兩把火不及三滴水,才會讓此字有水之境。淡泊,不經心在意,卻是一種堅守。淡然無影無蹤,卻充滿大智慧。淡出名利、重權、世俗之外,卻在骨氣之內。

61、如來藏本自空寂,並不停留一法。

62、人生的悲苦,與得失糾纏,與是非相伴,與成敗共生。快樂的真諦,多不在得時欣喜,而在失後坦然。再好的東西,你抓得太緊,終會累,曾經的擁有,要記得感恩;錯過的美麗,要懂得放手;精神的高壓,要學會承受;直白的生活,要傾心去愛。當你領略了失去之善,避開了鍾情之苦,快樂方至。

63、有些念輕輕放下,未必不是一種解脱;有些人慢慢遺忘,未必不是一種輕鬆;有些痛漸漸淡忘,未必不是一種睿智。身安,不如心安;路寬,不如心寬,一無所有的時候,守着自己的心便可安然。佛説:眾生無我,苦樂隨緣,宿因所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一切悲喜都由心生。放下越多,收穫便越多。

64、當你痛苦時,最好用一下大乘自他相換的竅訣。此時觀想:"世間上也有許多跟我一樣的受苦者,願他們的痛苦成熟於我身,由我代受,他們都離苦得樂。"然後當自己向外呼氣時,觀想自己的一切安樂,變成白氣施給眾生;當向內吸氣時,觀想他們一切痛苦,變成黑氣融入自己。這是除苦的最佳方法。

65、不偷窺他人的祕密,沒有邪僻的念頭。

66、人生是短暫的,時間是寶貴的,必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來實現理想的'人生。

67、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

68、如果您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您煩惱。因為您自己的內心,您放不下。

69、有信仰的人最富貴,具道德的人最安樂,肯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可敬。用財富裝扮身軀,不如用虔誠美化心靈。

70、有的人習慣向佛求福,殊不知,福報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求只是修的一個方式。如不斷除惡念惡行,如不行善,再多祈求也無益。信佛,其實是信因果。想要得福報,就要種福因;想要離苦禍,就得斷諸惡。一切苦樂福禍,都取決於你自己。真求佛就要學佛。學佛的大慈悲和大智慧,這才是真正的福樂之因。

71、信仰,是一個人精神支柱,是他的當下,是她的未來,是她的靈魂。根據自己的因緣選擇合理的信仰是一生中重要的事,善知識們如是説。

72、布 施於人,就等於布 施自己,功德是不落空的。

73、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

74、精進勇猛,有大願力,難的會變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變為難。

75、把自己活成一朵殘荷,不為懂得,只為慈悲。當人生遠離了那些浮華喧囂熱烈,遠離了人羣的熱鬧、名利、趨炎附勢,人生,是往回收的。沉澱出歲月的渣滓,只留着素樸的心,泛出光陰裏的一把舊日紅,那紅是透明的,也晶瑩起來了。在家常世俗的日子裏,散發着一點詩意和素樸的小光芒。

76、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77、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度無緣的眾生。

78、愛人如愛己,率已以隨人。

79、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

80、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

81、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

82、口唸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

83、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緣。牽手是有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生命是有一種緣,愛情是一種緣;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組成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才能以佛心看緣起緣落。

84、善相者,涅槃惑滅,得本稱性。——道生《大涅槃經集解》

85、當有人迷途時,我們為其指條路;當有人遇到困難時,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當有人失意時,我們送去鼓勵的話。這種慈悲之舉在幫助、温暖他人的同時,也是對我們自己內心的一種慰藉,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當我們的內心充滿慈悲,在踐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時,我們就與佛菩薩是一樣的。

86、不分彼此隨處隨時,皆是現量,這就是平等獨立,大無畏,本來的面目。 178.已生無有生,未生亦無生,離已生未生,生時即無生。

87、激發悲心的原因是看見眾生受苦時的無助樣子。剋制了殘忍是它的成功;引起傷感則是它的失敗。激發喜心的原因是看到了眾生的成功。剋制了厭惡是它的成功,引起作樂笑鬧是它的失敗。

88、禪宗四祖道信見三祖僧璨:願老師慈悲,賜給我解脱法門。僧璨:哪個捆綁了你?道信:沒人捆綁我。僧璨:既然沒人捆綁你,還求何解脱?

89、如果你不貪求、不佔有,那就是自在圓滿。惟寬禪師説:"思之不及,議之不得,曰不可思議。"

90、我們不能在痛苦中強説生命是美好的,惟有在愉快中才真能感受愉快??佛陀説:"愉快是覺悟的開始。"

91、別人都沉溺於身心的放任而獨他調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別人都在做夢,而獨他清醒一樣。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馳的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92、若聞譏毀,心能堪忍;若聞讚歎,反生慚愧。——《優婆塞戒經——自他莊嚴品》。注:聽到譏諷毀謗,要能忍辱,聽到讚揚,反要生慚愧之心。

93、不可説者,指佛家實相也,實相一相,所謂無相,故不可説也。因一説即為相也。

94、懈怠之人,猶如舂杵,有二種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損壞;二者不能自立,棄地即卧,漸不堪用。——《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

95、佛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是以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佛還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是以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經典禪意語錄2

1、善心、恆心、平常心

為什麼有的人會越走越近,為什麼有的人卻漸行漸遠,那是因為人心。現實正在驗證,時間也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不是有權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錢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有善心、恆心、平常心,才可以越走越遠方。

2、生活的過程中,總有不幸,放開了,看淡了,慢慢就淡化了

我們都是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不需要等到生活完美無暇,才懂得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生活的過程中,總有不幸,也總有傷心,就像日落、花衰,有些事,你越是在乎,痛的就越厲害,放開了,看淡了,慢慢就淡化了。

3、人生需要灑脱

人生需要灑脱,如果內心糾結,那麼就需要換個方式去理解生活,更不要誤解生活的善意,人生處處都是經歷,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歲月的供養,人生難免有心窄的時候,就算吃生活的一回榴蓮炒飯,又有什麼大不了,淘汰悲觀,對話人生 。

4、用平常心去生活,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

用做一件衣服的料子,硬是去做兩件衣服,做的人累,穿的人也累。刻意去追求一些東西,即使得到,也未必真正的快樂。買不起名牌,就買個普

通的,工資不高,就少下幾次館子。並不是別人有的,我就一定要有。用平常心去生活,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很多時候我們累,是因為我們太硬撐。

5、能夠體諒他人,才會有和睦

兄弟之間也好,親人朋友之間也好,為什麼很多時候合不起來呢?因為每個人都認為“我”的觀點是對的,一定要用“我”的想法去要求別人。其實每個人的根基、福報、因緣都不同,想法也不可能一樣,所以沒有必要去強求別人。能夠體諒他人、隨順他人,才會有和睦,才會有團結。

6、做好眼前的事情

如果真的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索性就先做好眼前的事情。只要今天比昨天過得好,就是進步。長此以往,時間自然會還你一個意想不到的未來 。

7、平常心

輪迴的路上,千般跋涉,萬種找尋,要的不過是一顆平常心。識得寬容,懂得放下,以平常心對待生活,生活,將無處不是勝境;識得進退,懂得迴歸,以平常心對待人生,人生,將無處不是坦途。勿失自道,勿惱他心!。

8、平衡,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人成熟,不是沒有了慾望,也不是壓抑慾望,而是懂得理性疏導慾望。平衡,是一種美好的境界。生態平衡了,就會風調雨順;營養平衡了,身體健康就能得到保障;而勞逸的平衡,使人精力充沛;心理的平衡,讓人舒坦愉快。

9、快樂是生活的必需

生活沒有絕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沒有盡頭,只有看不透。快樂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滿足,不和別人比較,不和自己計較,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完美是一種追求,追求完美的同時,要把握做人的尺度。快樂是生活的必需,追求快樂的同時,要守住善良的底線。

10、心存善念,對萬事萬物都有一顆善良關愛之心

心存善念,對萬事萬物都有一顆善良關愛之心。心存善念,最簡單的做法可以換位思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常懷悲憫之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想、去行為,就會少些煩惱,少些悲苦。以自己博大的胸懷,不斷地修煉,弱化己身的貪念,便會變得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11、把生活琢磨得太透了,生活也就無趣了

人生因為有甜與苦,好與壞,希望與無奈,所以生活才會更生動、更美好、更韻味悠長。工作中要多點理性,生活中多保留點感性。把生活琢磨得太透了,生活也就無趣了。

12、修行修心,一切功夫都下在心地上

如果樹根是毒,長出來的樹幹、樹葉肯定都是毒;如果樹根是藥,從樹根里長出來的這些樹幹、樹葉肯定都是藥。你的起心動念善,這些行為肯定是善;你的發心動機惡,這些行為也肯定是惡。這就是善惡的標準,一定要記住。修行修心,一切功夫都下在心地上。

13、有人幫你是幸運,學會心懷歡喜與感恩

有人幫你是幸運,學會心懷歡喜與感恩;無人幫你是命運,學會坦然面對與承擔。沒有人該為你做什麼,因為生命本是自己的,你得為自己負責任。人生的必修課是接受無常,人生的選修課是放下執著。當生命陷落的時候請記得,你必須跌到你從未經歷過的谷底,才能站上你從未到達過的高峯。

14、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每個人的心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雕刻成魔。人情變化無常,世路崎嶇不平,以出世的心,面對人世的事,才能解脱自在。只有悟透握住看開放下,才能有快樂相伴。

15、心地無私天地寬。

在這個世間,人海茫茫,其實個人只不過是人海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泡沫而已。雖然這個泡沫曾經存在過,只是瞬間即逝。因此,我們不要過分看重自我,要將心量放寬些,要有如同大海一樣的心量,私慾就會少一些,快樂就會多一些。

16、幸福的福字就是一件衣服一口田,告訴我們夠吃夠穿就好,知足者常樂。有些人通過物質上的滿足換來幸福,那種幸福特別短暫;如果我們能時時刻刻微笑,擁有顆安祥的心,就會擁有永恆的幸福。佛曰:笑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17、無欲則剛

人都太在乎自己的慾望,才會在乎別人的反應,求而不得,就會感到很受傷;你貪心的少,別人就難以找到和利用你的慾望,實現他的目的。煩惱都是自找的,越貪心,越脆弱,越在乎自己,越痛苦,越想得到,越失去,傷害皆因為貪慾,慾望越少的人越無敵。所謂,無欲則剛。

18、淡然的心態,是人生的成熟。 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無奈。曾經可以肆無忌憚出口的話,不計後果做出的事,在長大的那一天,終於硬生生地壓回了心底。長大了,懂事了,心卻不得不復雜起來了,歷經曲折,嚐盡百苦之後,還是覺得淡然最好,簡單最快樂。人生之事,計較越多,煩惱越多。淡然,是一種徹悟。

19、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現在的心情,何必為莫名的憂慮而惶惶不可終日。過去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再怎麼悔恨也是無濟於事。未來的還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麼憂慮也是會空悲傷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現在人,卻是實實在在的,也是感覺美好的。

20、好心境是自己創造的

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壞的生活不在於別人的罪惡,而在於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讓生活變好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裏,放棄我們的怨恨和歎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們主觀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總想等待別人來改善生活,

經典禪意語錄3

1、紅顏遠,相思苦,幾番意,難相付。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斬相思不忍顧!

2、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

3、看櫻花滿天,悲傷在流轉,卻掩不住斑駁的流年。

4、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懷是和諧的甘露,歡樂的微笑是幸福的陽光。新年佳節來臨之際,提前向各位同修拜年:敬祝您歡喜自在,如意吉祥!

5、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6、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7、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8、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9、佛説:萬物於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

10、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願您在新年裏廣種福田,廣結善緣,幸福與快樂常在!阿彌陀佛!

11、蒼穹閃爍着菩薩的智慧,願佛前的縷縷香煙伴隨幽幽的梵音,給你送去無限的祝福與祈願:吉祥平安順意安康!佛光普照中秋節快樂!

12、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

13、世間人恩怨複雜,有愛有恨,今天兩個人再好,明天説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愛得愈深,恨得愈重。我們瞭解事實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會清淨。

14、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善良來感化邪惡。以施捨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謊言。

15、大乘萬行,大悲為先。——《大乘理趣六般 若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