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家長溝通15篇

來源:文萃谷 9.73K

如何給家長溝通1

1、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這是溝通的必要準備。一個有問題的學生,他的背後往往存在一對有問題的父母。因此,要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要清楚家長的文化程度、職業、家庭結構等學生性格成長的環境因素。這很有利於我們對症下藥,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如何給家長溝通15篇

2、要平等對待家長,樹立公正形象。由於每位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狀況的不同,我們作為班主任的不能人為地把學生和家長分成三六九等。特別是碰到處理學生問題且涉及到雙方家長時,且不可以貌取人,以職取人,以財取人。班主任應一碗水端平,親切熱情、禮貌待人,講究談話的內容、方法和語氣。班主任“為人師表”,是學生效仿的榜樣,是學生的一面鏡子。班主任的理論水平、道德修養、處事原則等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班主任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家長,反之,則會給學校、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給學生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進而轉化為對社會的失望,嚴重影響他們日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平等相待,是溝通的橋樑。對家長,我們要像對待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一樣平等友好。和家長談話一定要客氣,要注意禮節,不起高調,不發火。要以平常心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知道糾正學生的錯誤是班主任工作的職責,也是家長的願望。班主任與學生家長距離近,語氣隨和,提出的要求和建議就能被家長愉快地接受。

3、尊重家長是溝通的第一原則。尊重家長是處理好班主任和家長關係的首要條件。要尊重家長的人格,絕不能説侮辱家長的話。學生做錯了事,違反了紀律,損害了集體榮譽,這當然讓班主任惱火,但是,千萬不能把氣撒在家長身上。見到家長,或者是拿起電話,二話不説,就數落學生在校的種種不良行為,進而指責家長,讓家長領走學生。你只圖一時的嘴痛快,結果是造成雙方情緒對立,不但傷害了學生的心靈,妨礙了與家長的溝通,還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因為,家長會到社會上傳播“這個學校的教師水平太低”。

由於家長和教師扮演着不同的社會角色,處於不同的社會環境,他們在經歷、經驗、思想水平、知識能力上存在着明顯的差異,這就決定了教師與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這種經驗、思想和知識的.互補,恰恰是雙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與家長談話時,要尊重家長,面帶微笑,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象巨大的磁場吸引磁鐵一樣讓人無法拒絕。不能一見面就告狀,埋怨數落家長。尊重家長、善待家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意識到每位家長都希望有個引以為榮的子女,都那麼要強、愛面子。班主任絕不能“越位”地訓斥家長,“居高臨下”地説:我要你怎麼做,你應該怎麼做。不能一見面就告狀,埋怨數落家長。結果,使家長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着幹。事實上,我們能夠從家長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從家長的厚望中激起從事教育事業的崇高感和責任心。很多家長又能從老師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識技能和為教師的師德精神所感動。這樣,教師與家長結成和諧融洽、互相信賴、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我們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温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不歧視差生家長,應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家長如果針對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意見,要抱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做到寬容大度,胸襟開闊。摒棄自己是“專業教育者”,“我懂你不懂”的一些想法,虔誠而耐心地傾聽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感謝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只有這樣,以情動人,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達到同家長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

4、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傾聽有兩個好處:一是造成平等的談話氣氛;二是便於捕捉信息。多數班主任約見家長時,説得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數落,情緒發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長的耳朵也塞滿了,輕者回去拿孩子出氣,重者當面和你理論。這樣很容易使我們陷入被動。千萬不要説自己忙,沒時間聽家長説話。你忙時就不要約見家長。傾聽也是一種尊重,只有傾聽,家長才能聽你的。只有傾聽,才能把心連在一起,把教育的力量合在一起。一個出色的班主任,都是很注意與家長溝通的。

如何給家長溝通2

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方法一、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的思想

平時,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裏的時間少,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約佔2/3,寒暑假與節假日,與父母相處的機會更多,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配合學校教育孩子,花一定的時間與精力考慮如何教育孩子,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但有些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可以萬事大吉,家長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沒病沒災就行了,而教育則是學校、教師的事,很少主動與學校聯繫,相互配合,共同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對孩子的教育不甚關心。有的家長甚至對老師説:“老師,多多拜託了!我的孩子成龍還是成蟲就看你了!”有的家長忙於賺錢,從不過問孩子的思想與學習。當孩子成績差了,或出了問題時,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怪學校老師,打孩子。家長有依賴學校思想,這種不與學校合作的態度使學校的教育成果難以得到鞏固,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方法二、家長要了解學校對孩子的要求

從孩子入學那天起,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應該瞭解學校有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瞭解學校的教學要求,以便主動配合學校,督促和協助子女完成學校的各項教育計劃。

在這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些家長把孩子上學讀書,僅僅看作是學文化、學知識,於是上學講作業,回家做作業,過分地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學校有計劃地為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而安排的教育計劃則不聞不問,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這會大大影響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影響學校乃至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最後影響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

因此,家長首先要樹立對學校教育的責任感,要盡力配合,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如學校為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孩子在家裏適當做一些家務,家長應積極支持和督促,千萬不要嫌孩子動作慢,不象樣而代勞。老師要求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某些方面進行鞏固和提高,如帶孩子進行郊遊、觀察大自然的現象等等,家長應儘量做到。

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方法三、家長要正確對待教師的家訪

老師上門進行家庭訪問,是工作認真負責的表現,是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家長應主動熱情地接待,不要認為老師總是來“告狀”的。家長可以請孩子一起接待老師,共同聽取老師對孩子成績的肯定,錯誤缺點的批評,並指出努力方向,這樣有利於加強孩子對老師的感情,有利於孩子今後的進步。有的家長聽到批評就皺眉頭,強詞奪理,責難老師多管事,偏袒孩子的過錯,當着孩子的面與老師爭辯,有的家長甚至故意當着老師的面打孩子,或者老師前腳出門,後面就傳來家長的打罵聲和孩子的啼哭聲,家長的這種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而且會激起孩子對老師的怨恨,使孩子產生對立情緒,給學校教育造成困難,影響孩子的進步。

對待老師對孩子的批評,家長的正確態度應該是,與老師一起分析孩子存在缺點錯誤的原因,並表示要幫助孩子加以克服改正的決心,懇請老師多加關心與幫助,使老師對孩子不抱成見,對孩子的進步充滿信心。同時要啟發孩子理解老師的心情——老師雖然生氣,只要他改正錯誤,老師就會歡迎。即使孩子的缺點錯誤事出有因,與老師説的情況有出入,也應肯定老師的用意是好的,並婉轉地向老師加以解釋,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貶低老師的威信。

總之,家長要搭個橋,使老師與孩子成為朋友。因為,老師對學生不存在偏見,孩子才會對老師信任尊重,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學習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方法四、家長平時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繫

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思想的雙向活動過程,要使教育有的放矢,收到預期的效果,教育者必須按照受教育者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為此,教師與家長之間應該經常聯繫,互相溝通,互通“情報”。但由於教師負責的教育對象多,因此,家長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繫。家長與孩子接觸最多,最瞭解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應經常進行校訪,實事求是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裏的表現情況,哪怕是孩子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細微變化,家長都應及時向老師反映,同時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以便學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家長與學校的聯繫分為一般聯繫和特殊聯繫兩類。一般聯繫是指經常或定期地就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情況、生活習慣、身體健康、社會活動、友伴交往等各方面作一般性情況交流,對共同關心的問題及時研究,提出相應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一般聯繫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書信或電話來往

定期或不定期都可以,一般由孩子帶信給老師,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其的關心和信任,有條件的家長可常與老師通通電話,互通情況。

2.登門拜訪

可去學校或老師家裏面談,一般以攜子女同往為宜。在交換具體意見時,可適當讓孩子參加討論。拜訪老師切忌送禮討好老師,否則會讓孩子感到教育這樣神聖的事也可以走後門,對孩子成長不利。

3.審閲日記或週記

在指導孩子寫好日記或週記的同時,家長可通過日記或週記交流有關看法。

4.有準備地參加家長會。

特殊聯繫是家長針對特殊的具體問題,如開學初或學期末,家長較長時間出差前後,孩子在家有異常表現(如對老師或同學不滿、心神不定),發生越軌行為,家庭內部發生意外事故(如親人故去、家庭糾紛等),等等。與老師取得聯繫,以謀求妥善的解決辦法,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無論是一般聯繫還是特殊聯繫,家長都須注意:

1.不護短

家長與老師聯繫過程中,比較普遍的問題是家長不切實際地偏袒孩子,報喜不報憂,惟恐孩子在校遭老師冷落。事實上,隱瞞孩子的缺點,會使孩子的缺點得不到及時糾正,甚至鑄成大錯。正確的態度是,實事求是地向老師介紹情況,既不誇大優(缺)點,也不掩飾其優(缺)點。

2.根據情況讓孩子迴避或不迴避

因為一般聯繫是正常的情況交流,聯繫前可要求孩子自己彙報自己的情況,供家長參考。聯繫時可允許孩子在場,儘可能讓孩子參加討論,發表意見。特殊聯繫讓孩子迴避為宜。

3.尊重老師

家長應以平等的態度積極主動地與老師聯繫,在聯繫過程中不要抱怨學校和老師,應維護老師的威信。教育孩子聽老師的話,多從主觀上找原因,即使受了委屈,也應尊重老師。

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方法五、家長要積極參加家長會與家長學校的學習

家長會,主要是向家長介紹學校的任務、特點,對學生的要求,及向家長提出如何配合學校的建議等,關係到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家長要儘可能參加,藉機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學校的整體情況,以及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有哪些優缺點,以便及時調整對孩子的教育培養目標,改進教育方法。學校召開的家長會,主要有兩種:一是全校或全年級或全班學生家長參加的,通常是在學期開始或期中、期末進行;另一種是從具體問題出發,召開部分有關家長參加的小型家長會,用以研究專門問題,及時解決。

家長參加家長會或家長學校儘量注意以下幾點:

(1)安排好本職工作,按時參加。如確因工作忙脱不開身,則應向學校老師説明情況,請假,日後約請老師補上,不要錯過時機。

(2)赴會前應認真地與孩子談一次話,帶着問題與主管教師作個別交談,主動向老師反映孩子的情況,徵求老師的意見和建議,把問題、憂慮全部提出來,和老師共同研討。

(3)要認真聽取學校領導或老師關於學校情況的彙報,重點領會學校工作的進展和教育形勢的發展動勢,從而明確學校和老師對孩子提出的要求。

(4)回來後與孩子認真談心,交換意見,與孩子共同研究改進措施,制訂下一步努力目標。

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方法六、家長要對學校教育進行調整與平衡

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調解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調解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教與學的關係,二者總是處在矛盾的不平衡的運動中,只有兩者關係協調,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在這中間,家長的調解作用不可忽視。例如,學生對老師的批評有牴觸時,家長就需要調解、平衡一下,給孩子講明老師批評的目的、意義以及如何改正缺點的方法,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學生對老師的表揚沾沾自喜時,家長也要平衡一下,給孩子指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前進的道路還很長,不能滿足點滴的進步,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給孩子提出新的奮鬥目標,幫助孩子制定實現目標的.措施。

2.調解正確與錯誤的關係

孩子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到處都可以遇到是與非的問題,由於學生認識能力較低,辯別是非能力較弱,老師又不可能全部瞭解,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模仿錯誤的行為,照搬錯誤的言論,就需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幫助孩子搞清是非。

3.調解各科知識間的關係

學生在校學習是多科長進的,由於學生對各門學科的興趣不同,常常出現偏科現象,這種學習上的不全面發展,單靠老師是難以解決的。學校老師只能在學習目的和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但不能完全控制學生對每一學科使用的時間比例。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多注意,及時引導、糾正。例如,孩子的朗讀能力較差,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多進行朗讀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不強,家長可以多帶孩子郊遊,並注意引導孩子進行觀察;孩子的計算能力偏弱,家長可以由淺入深,運用實物啟發孩子理解題意,並進行運算……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各科知識的“盈虧”關係,應該在學校各科知識基礎之上發展特長學科,使孩子全面發展,學有特色,注意要讓孩子協調地掌握各科知識,不能偏廢。

4.調整德、智、體、美、勞的關係

黨的教育方針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都得到發展。但有的學生常常是學習好,但不愛勞動;有的學生喜歡蹦蹦跳跳,不愛讀書;有的學生則只管讀書,不講文明禮貌……表現了極大的不平衡性。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有責任配合學校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對於那些學習好,但不愛勞動的孩子,要加強勞動教育,創造勞動機會;對於那些喜歡唱唱、跳跳不愛讀書的學生,要培養靜得下來的習慣,並進行讀書目的性的教育;對於那些文明禮貌不夠的學生,尤其要加強教育,使他們能夠講文明懂禮貌。

5.調解孩子之間的關係

孩子之間的摩擦在所難免,家長應做好調解工作,積極引導孩子處理好夥伴的關係。切不可對自己的孩子護“短”,而應該問明情況,弄清是非。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錯了,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向對方道歉;如果是對方錯了,則應要求自己的孩子諒解對方。家長這樣處理問題,不僅幫助孩子明辯是非,而且可以使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調解糾紛應有的文明態度,從而促進孩子文明禮貌習慣的形成。

家長朋友,只要你主動架起溝通學校與家庭的橋樑,理解教育工作,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校和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支持老師的工作,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積極發揮家庭的調解作用,就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給家長溝通3

  專家:想要緩和孩子們的情緒,還是要依靠家長溝通技巧的'提高和改善。為避免磨擦、緩解矛盾,這裏為家長們提出六條建議;

一、正確對待孩子缺點,切忌説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學會留心靜靜聆聽孩子説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受重視;

三、學會以平等身份交談,這會讓孩子感到輕鬆自在;

四、只做孩子的顧問、盟友,不做經理人,提出建議而不插手干預;

五、家長要讓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不擅入他們房間,不問他們不想答的話;

六、把想説的話寫下來,以文字的形式進行交流,效果不錯。

如何給家長溝通4

在幼兒園工作已有十個年頭,在這十年的時間裏,我認為幼兒教師不管在一線搞教學工作,還是在後勤搞管理都應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就是學會與家長交流溝通。作為幼兒園一線老師,與家長溝通是積極尋找教育幼兒的最佳切入點,這對提高教育質量,發展幼兒個性,顯得尤為重要;作為管理者,與家長溝通是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辦園方向、要求標準及調解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矛盾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家長工作在幼兒園整個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提到“與家長的溝通”這個話題,就讓我想起自己剛剛走上幼教工作崗位時,看到家長來的時候,會特別的緊張,不知道該怎樣和家長交流,只是一味的和孩子説“早上好”、“再見”。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的自己也積累了一定的與家長交流溝通的經驗,作為一名幼兒工作者應該怎樣與家長交流溝通呢?從工作實踐中我逐漸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以禮待人,用微笑打動每位家長

俗話説“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幼兒園的工作也不例外,每天家長送孩子入園時,我們老師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滿臉的微笑、簡短地問候接過孩子,用我們的微笑和熱情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讓家長在這一天裏心情愉快,安心工作。

在面對家長的態度不友好時,我們教師要剋制自己的情緒,不和家長爭執,學會傾聽,更不要挖苦諷刺孩子,臉上要充滿微笑,那麼無論是在多麼尷尬或困難的場景,都能輕鬆解決,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二、教師應講究與家長交流的語言藝術 孩子入園後,家長就會不時聽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孩子有時表現好,有時會犯上一點小錯誤,有的老師在向家長彙報孩子情況時,似乎沒看到孩子的優點,總是向家長告狀説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行,這往往使家長難以接受。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可以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説孩子不足之處或需改正的地方,這樣,便於家長接受。比如:對小班孩子的家長切忌説“你家孩子又尿牀了”,“教教你家孩子吃飯吧”等。

三、以理服人,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

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瞭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教師是有一定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曾經遇到一位家長向我提議:“曾老師,你們幼兒園怎麼回事,早餐一點都不好,我怕孩子營養不良都是在家吃早餐,生活費只交一半。”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先遞給她一杯茶,請她坐下,讓她先消消氣把事情原委説清楚。我認真傾聽家長的訴説,知道其原因,然後再耐心解釋,告知幼兒園配餐是由專人負責,根據幼兒每天的身體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營養配置而制的;其次要讓家長知道每天與其他幼兒共同進餐可加強幼兒的集體意識;最後也對家長提出的建議和意見表示虛心接受和及時改正。家長從我這裏瞭解到了幼兒園的管理和正確的,及時的改變了對幼兒園的看法,增加家長對我們的信任。

當家長怒氣衝衝地對幼兒園工作發泄不滿時,作為管理者不能與家長針鋒相對,避免了矛盾激化;也沒有推卸責任,對家長愛理不理;而是先穩住局面,弄清情況,進而消除誤會,並主動道歉。

四、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如今,幼兒園裏老師年輕化,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瞭解父母的角色,並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麼,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係,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

五、教師應通過多渠道,採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教師可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園地、家訪、約談、家園聯繫冊、電話、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多渠道與家長交流溝通。教師和家長的交流溝通是對孩子發展與教育問題上,家園雙方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瞭解孩子發展的情況,在教育上達成共識,從而共商教育策略,協同進行教育。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並且要努力為溝通渠道創造條件。無論運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最為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這樣才可以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樑。

如何給家長溝通5

國外的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和我們國內的父母不太一樣,他們容易和孩子交流,他們是怎麼和孩子相處的呢?

傾聽

有經驗的父母提出,通過聽孩子説話來了解他們的感受,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方式。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還是小,都要儘可能找時間立即去傾聽他所説的話,而不要讓孩子等你有了空閒時間再説。與孩子談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瞭解和教導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訴我們。而對我們來説,瞭解孩子頭腦裏想的是什麼,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隨着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利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首先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上給孩子作決定的自由,然後再將他們可以作決定的事情範圍不斷擴大。隨着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加,我們可以讓他完成更難的任務,從而使孩子有了完成任務的驕傲感,更加自信和自律。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媽媽來説,的確很重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敬我們、愛我們。事事都包辦代替的媽媽,顯然不是好媽媽,這樣只能害了孩子。孩子雖小,但他有自己的頭腦、思想和情感,他是他自己。我們只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在一部分事情上幫幫他而已。試想,一個十幾歲的大孩子如果鞋帶開了自己還不會繫好的話,他會感謝媽媽以前十多年來辛辛苦嗎。

充足的愛

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有價值的.禮物就是“愛”——慷慨和無條件的愛。我們應儘可能多地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愛他。無論孩子犯了怎樣嚴重的錯誤,媽媽都要對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詞語,在批評孩子時最好不要用,例如“你滾開,我再也不願見到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別來見我”。這隻能將孩子與父母間的情感聯繫隔斷,使我們失去教育引導孩子的機會。

多和孩子在一起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遊戲,例如扮演一名教師、售票員或足球教練、汽車司機。兩種最好的親子活動是:一起讀書和一起遊戲。所以,最好把看電視的時間節約下來,用來與孩子一起讀書和遊戲。還有一點,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要儘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種東西。這樣,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豐富他的知識,使他在今後的人生旅程中,更有可能選擇最適合的發展空間。要是能全家人一起來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這不僅給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學習的機會,還會促進家庭成員的交流,增進家庭的和睦。

如何給家長溝通6

親子關係中,最温暖和温馨的點滴,都體現在生活中。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每一天,家長的語言和行為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進而影響孩子未來的社會修養、知識教育、能力素質、與情感性格。

該如何在生活中與孩子相處?

1.生活中的困難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時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不要孩子要啥買啥。讓他知道“勞動與所得、權利與義務” 的關係。以免孩子養成好逸惡勞的性格。

3.不要太關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養成以我為中心的壞習慣。

4.明白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對孩子來説最好的禮物就是愛自己的配偶,這是孩子價值感的.來源。父母之間要互相謙讓,相互諒解。

5.給孩子一個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

6.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一會兒晴,一會兒陰。

7.不要太親近孩子。讓他與年齡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養成性格孤僻的惡習。

8.父母對自己的雙親要孝敬有加,讓孩子覺得家中充滿了愛,同時父母也是他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9.幫助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正常交往。

10.不要責備孩子房間裏或者桌面上亂。

11.不給他留有太多的物質遺產,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給他一個健康的心理,一個快樂的人生。

12.教會孩子騎自行車,游泳,這都是進入社會的一種基本技能。

13.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問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樂嗎?

14.夫妻實在要吵架,請一定要記住:避開孩子

15.每天早上與孩子相互問候,讓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來。

16.給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時間和空間。

17.着重進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18.鼓勵孩子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

19.對小傢伙開心的笑,並希望他(她)也常笑!

20.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讓孩子笑着入睡!

21.經常和孩子郊遊。

22.快樂與孩子一起分享!

23.沒有得到孩子的許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記與信件。

24.給孩子一些錢,讓孩子學會理財。

25.如果有條件,每天晚飯過後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如何給家長溝通7

與家長的溝通的方法:理解

平陰縣實驗學校的劉嘉老師回想自己從事班主任工作的這幾年,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可謂是一路驚心,一路驚喜。走過每一個路口的瞬間,這些不小的驚喜,鼓足了他的信心與勇氣,也讓他不斷地在班主任這個角色中演繹着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在他看來,與家長有效的溝通,首先要理解家長,懂得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

劉嘉老師説畢業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初來乍到,但對自己擔任的'這個角色已然胸有成竹。所以,在處理學生問題,或是在與家長溝通上,都有着自己獨特的一面。有一次放學較晚,他正跟孩子們一一道別,背後傳來一聲,“哎,你是孩子的班主任吧?”原來是班上小楠的爸爸。他以為家長無非就是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的表現。還沒等他説話,小楠爸爸就開口了:“放學怎麼這麼晚,沒看我都等了多長時間了!怎麼回事啊......”説實話,誰也不想與醉酒之人打交道,但當時的情景不允許他不理會。

“對不起,您看放學是晚了點,希望你能理解......”

“真的不好意思了,我也理解您的心情,下次注意,好吧。”

説完,這位家長轉身拉起孩子的手,消失在路的盡頭。

一份理解,些許驚喜。班主任做好家長的工作,就要從細處着手,想家長之所想,多一些理解,即使再堅硬的寒冰也會被你的風度所融化。

劉嘉説,“一直以來,在擔任班主任的這段時間裏,理解成了我與家長進行溝通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理解不僅僅是換位思考,更多的是讓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平衡自己的心態,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以一顆平等真誠的心與不同的家長進行交流。也許,這一過程不像西醫那樣藥到病除,療效快。但我認為,只要你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真誠、真心、真意,那麼家長回饋老師的也會是真情實意,就算有誤會,也只是滄海一粟。”

與家長的溝通的方法:威信

年輕的教師與家長溝通,很大程度上要樹立在家長心中的威信,只有讓家長們重視年輕教師,那麼教育理論才能夠被家長汲取,才會使家園共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年輕的教師如何才能在家長心中樹立威信?齊河縣焦廟鎮中心幼兒園的韓棚老師認為:首先要求我們教師對工作極其負責,時刻記住工作要點,才能使家長覺得我們是一位非常稱職的教師,是一位完全可以把孩子託付給我們的教師。比如,班級中非常細小的一件事情就極有可能影響家長對老師的看法。我們班有一位非常淘氣的小朋友,經常與其他小朋友吵架,有一次離園站隊時這位小朋友把其他的一位小朋友的臉撓破了,但就是因為我的粗心大意沒有觀察到,所以放學時受傷孩子的家長找到我,並“質問我”,結果我什麼都説不上來,那種情況不要説在家長心中樹立威信了,甚至喪失了一位家長對我的信任。所以,在工作中時刻保持警醒認真的態度,這樣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從而在家長心中樹立良好的威信。

其次,教師自己不清楚的事情不要隨便給家長們説,不然消息總是變動不定,會使家長們覺得教師“不靠譜”,既然“不靠譜”了,那麼威信談何而起呢?

最後,家長會由每學期一次變成一月一次甚至一週一次,組織家長們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久而有之,家長們會覺得我們年輕的教師可以把更多專業的知識帶給他們,那麼我們在家長心中的威信油然而生。

韓棚表示,教師與家長溝通其實是一門學問,年輕的.教師與家長溝通更是值得探究和學習。所以年輕的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以豐厚的文化底藴來取得家長們的信任,並且時常反思,才會成長。“我們成長了,進步了,才會變得更加強大,才會有信心迎接接下來教育生涯的每一個挑戰。”韓棚説。

與家長的溝通的方法:技巧

孩子的健康成長,僅靠教師或僅靠家長都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因此,家校溝通是家長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與家長溝通,採用哪種溝通的方式更有效,這裏面有很多小技巧。

東阿縣牛角店鎮大李聯合校的張雷老師認為,做好與家長有效溝通的技巧有三:

因人而異,從容積極應對。由於學生家長的性格、職業、認知水平不同,他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面對不同的家長,一定要有不同的態度。

抓住時機,注意交流場合。當我們有必要和家長進行溝通時,一定要抓住最好的時機和地點,還要找準話題的切入點。如果是學生自身所犯很小的問題,我們可以電話通知,耐心地加以疏導、交流;如果是有關學生的隱私問題,就絕對不能在辦公室等人較多的場合裏交流;如果學生犯的錯誤比較嚴重,可適當地選擇走廊、心靈互動室等人較少的地方。

虛心學習,理論指導實踐。“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年輕教師還要多向身邊的老教師學習家長工作經驗,注意觀察老教師與家長交流的方式方法,不斷豐富理論知識,向書本學習,熟練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用理論指導實踐。個人素質得到了提升,與家長溝通交流起來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汶上縣實驗國小的王維旺老師則認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他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很重要:

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兩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家訪最好事先與家長約定,不要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教師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

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隨着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

王維旺表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多種多樣,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把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地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那麼我們的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如何給家長溝通8

不要亂加評論老師,更不能當着孩子的面妄評某某老師“太嚴”啦,或者“沒有水平”,因為這會引起老師的反感;不要過分看重分數,分數只是衡量孩子學習情況的一個方面,作為家長,向老師瞭解的不僅是分數,而且要看重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態度、作業情況和品德表現等。

經常與老師“互通情報”,這可以幫助老師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學生。如,家中最近是否有人生病或發生了父母離異、家長失業、搬遷等可能影響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情況。如果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就應該讓老師儘早知曉,以便老師採取相應措施。只有全面、客觀地熟悉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家長才能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在學習上取得進步。

家長要學會和老師做朋友。朋友之間的溝通往往是有效的,因為這種溝通可以推心置腹,暢所欲言。家長和老師一旦成了朋友,交流和溝通就會更加順暢和自然。即便不能成為好友,至少也要成為普通朋友,這樣在溝通的過程中就會少了許多障礙。

家長千萬別去跟老師鬧甚至跑去領導那裏告狀。有的家長因對班主任或任課老師不滿,就跑到學校和老師吵鬧,甚至跑到學校領導那裏告狀,這是很不妥當的。因為這樣做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導致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隔閡,影響雙方之間的.溝通。作為家長,要給予老師更多的理解,試想,哪個老師不想把孩子教育好呢?即便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恰當的言行和方式方法,家長都要理解,因為老師的用心是好的。

如何給家長溝通9

1、在心靈上不要刺激孩子,要給自信力,不説傷害孩子自尊的話,要多給鼓勵安慰。

2、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比,這樣孩子很難過。説題簡單還不會,而且別的缺點全出來了,孩子很反感這樣做。

3、不要在別的家長面前揭孩子的短。

4、不要用暴力,好話好説。不要囉嗦起來沒完,婆婆媽媽的。

5、應該和藹一些,多些快樂的氣氛,對孩子理解一些,不要讓孩子在家裏感到比在外邊還緊張。

6、和孩子溝通不能太急躁,要有耐心。批評要適當。

7、不要以成績為中心,要給孩子動力。

8、多和老師溝通,找出孩子的不足。

9、根據孩子的心情選擇適當的話安慰。

那麼,考試後家長應該怎樣科學而有效的和孩子溝通呢?除了要注意以上孩子們提出的意見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急於問孩子的成績,(孩子的成績可以先問老師。)要學會暫時給孩子一個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有些孩子沒考好,本來心情就糟糕,家長一問更煩。其實,家長不問孩子也憋不住,會慢慢流露的,這個時候再讓他盡情地説,他會説的滔滔不絕,給他發泄的機會。

2、不要在吃飯的時候談論,可以轉移一下談論的話題。即使避免不了,家長也要先學點深沉,讓孩子先説,引孩子多説,以摸清他的心理,暴露他的'問題。

3、一定要以鼓勵為主,幫助孩子樹立信心。特別是當孩子考得不好的時候,要善於引導孩子找出不足,幫助他採取補救措施,對他表示同情。

4、不要強化孩子的弱科,如你的數學不行等等,這樣時間一長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和誤導。正確的做法是,要給孩子以積極的心理暗示:我能行,只是沒發揮好,潛力沒出來等等。

5、要注意激發孩子對自己考得不理想科目的信心,找到不理想科目中答的理想或比較滿意的地方,讓孩子看到希望,認識到如果能加強一下其它方面的學習就好了。

6、要提前和老師溝通,較徹底的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然後有地放矢的和孩子溝通,掌握談話的主動權和針對性。

7、以民主和商量口氣和孩子溝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讓他感覺到父母是真關心他,在教育孩子時最好把自己先擺進去。比如,這次你沒考好我們有責任,你認為我們該注意哪些好呢?

8、千萬別刺激和傷害孩子的自尊。把老師表揚孩子的話轉告給孩子,把老師批評孩子的話婉轉的提示給孩子。

9、不要附和孩子和孩子一起埋怨老師。要引導孩子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

10、最關注的不應只是成績,更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態度、方法、思想品德等。

如何給家長溝通10

孩子需要家長的理解與鼓勵。新的環境、新的同學、新的思想,孩子要適應這些新的變化。原來在家中是所有人的中心,受到事無俱細的照顧,現在離開父母、離開家,感覺自己孤伶伶一個人,心裏的落差也不小;還有很多生活技能需要學習。短時間內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他的`心理一定會起波瀾,調整自己的過程中也需要家長的理解與包容。長大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勢必要走出這一步,上大學是他獨立生活的開始,也是他步入社會的起點。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包容他們的一些小情緒,更要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讓他們勇敢地面對未來的一切。

家長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很多時候孩子跟我們家長説話是不需要我們指指點點的,他最需要的是我們的傾聽與理解。他傾訴出來排解了心中的壓抑目的就達到了,其實他心裏已經有了答案,我們在適當的時候提些建議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嘮叨,傾訴不成,又受到你的教訓,他還願意跟你談心嗎這個時候沉住氣,彆着急,火急火燎的會壞大事。

教會孩子一些解決生活難題,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和能力。生活本身就是一部豐富的教科書,讓孩子們有空間自己去讀、去寫,就是一種有效的幫助。現實生活中會不斷出現意料不到的事情,要讓他們學會應對這些突發事件、突然壓力的經驗和能力,學會更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指導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如何制定解決問題的步驟、怎樣選擇行動方式、怎樣有效交流溝通等。

把孩子當成我們的朋友同事一樣地平等對待。上大學了,我們要清楚地明白他已經長大成人了,不再是以前那個惟命是從,不敢違抗的小孩子了。他有他的思想,他有他的人生。我們還是把他們當做朋友吧,一個能真正談心、交流,平起平座、互相鼓勵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家有大一新生,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思想觀念,陪孩子走好這個過渡期。不扮演權威教導者的角色,而是成為一個陪伴者,不輕易施加觀點,鼓勵自主思考,多元成長。關於人生的課,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悟,而不是在課堂上學,要讓孩子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體驗。

如何給家長溝通11

一、孩子固執的原因

1、孩子的天然敏感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2歲後變得特別喜歡説“不”,這實際上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標誌。自我意識的增強,讓他們對待某些事物越來越主觀,而這個過程是孩子必須經歷的,我們稱它為“執拗敏感期”。

所以説,這時的寶寶固執並不是脾氣壞,只是他們自己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要求與安排,他們想要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想讓別人瞭解這一點,但又因為能力有限,就會經常和家長的主張產生衝突。願望達成之路被阻撓時,沮喪、失敗、委屈會讓孩子大哭。

2、家長的錯誤

小部分孩子的固執是受遺傳因素影響,大部分孩子的固執都和父母的教育有關。比如説父母十分嬌慣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無論是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家長都樂意幫孩子達成。過量的關愛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長時間下來,偶爾一次沒有滿足孩子,那麼孩子會用各種方式抗議大鬧,直到父母妥協,這不就是固執的一種表現嗎?

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實行的是嚴格式教育,不允許孩子有一點過失,一旦出現失誤,輕則訓斥重責打罵,長此以往,孩子的反抗心尤其強烈,就算真的是自己的錯也不肯低頭,越來越固執。

另外,有一部分孩子的固執性格是出自父母的心理暗示。比如孩子有時耍耍小性子,家長馬上會用任性、犯倔這些詞彙來形容孩子,給孩子貼上標籤後,孩子會認為:哦,我原來是這種孩子。他想不固執都難。

二、怎樣幫助固執的寶寶

1、不去諷刺孩子固執的後果

孩子固執於自己去完成某件事情,但卻受能力限制很難做好,比如想自己穿襪子,卻怎麼穿都穿不上,這時家長一定不要對寶寶説:你看,我説你穿不上吧!而是對寶寶説:穿不上沒關係,媽媽幫你!然後很自然的去幫助寶寶。

2、不必一味壓倒

孩子的固執如果合理,那就讓他們自己做主去做吧,等到自己無法完成時,他們會向家長求助的。這樣更容易培養起孩子的獨立與自信!

對於孩子所固執的事情,如果沒有危險性,家長可以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讓孩子去做,但若不合理有危險,那家長應該巧妙的引導孩子放棄做這件危險的事,對於固執的孩子要理解,但也要有規矩哦!

如何給家長溝通12

一、重視第一次家長會。

一般新生入校不久,學校就會組織第一次家長會,為的是給教師和家長建立一個初步溝通交流的平台。在這次家長會上,新班主任一般會簡單的介紹自己和班級的情況,這個家長會你一定不能缺席,通過這個家長會,你會對老師氣質風格有一個總體的評價,等今後具體打交道時會把握好分寸。

二、主動和老師聯繫。

發現孩子成績或其它方面有問題,你可以主動和老師聯繫。如果電話不方便。可以約定老師在他(她)工作不忙的情況去學校辦公室裏面談,談話時,把問題和自己的想法簡單講給老師,不要過多的傾訴自己的不滿和怨憤,多聽聽老師給你的建議。每學期期中或期末學校都會召開學生家長會,散會後,你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再多和老師聊幾句,千萬不要因為等老師談話的家長多就放棄機會,因為為了開好家長會,班主任一定進行了大量準備,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心中有數,但限於時間,很多話不能全部説出。抓住這個時機和老師交流,你會對孩子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三、運用新媒體平台互動。

隨着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微信微博迅速成為時尚快捷的溝通交流平台。家長可以通過微信圈和老師進行實施互動交流。有的班主任已經建立了自己班級的家校互動微信圈。把好的經驗文章分享給家長。同時把它作為展示把室內日常學習管理的窗口,每天發發圖片讓家長及時瞭解班級動態,你一定不要錯過這個這個好的交流平台,每天都上去看看,定有不少收穫。

四、敢於亮醜。

孩子在家裏有什麼壞習慣,在社會上是否接觸了不良的人,這些你都要特別留心,一旦發現有問題,不要替孩子遮掩,也不要用粗暴的辦法打罵,要及時和班主任老師取得聯繫,瞭解孩子在校情況,和老師一起想辦法幫孩子改正錯誤。

五、和老師溝通的禁忌。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希望老師對孩子好一點,於是就給老師送,害怕不送禮孩子在班裏受氣。有的家長禮數週全,班科任全部送到。殊不知這樣做是害了孩子,老師一旦收禮,在教育孩子是肯定會有所顧忌,這樣容易放任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反而是害了孩子。近年來,師風日下,和家長盲目送禮不無關係。其實,大多數老師還是愛崗敬業的,只要是聽話愛學習的孩子老師肯定喜歡。只要家長不送禮,師風自然就會好轉,風清氣正的環境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跟孩子老師溝通注意事項

主動聯繫

有些父母有一種誤解,認為主動聯繫會打擾老師的工作,擔心老師工作繁忙不歡迎父母主動來聯繫。其實,老師忙的就是教育孩子,父母主動來交流,不僅能讓老師感受到家長在孩子教育上的積極態度,還可以提供許多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信息,幫助老師更全面地瞭解、理解孩子,讓雙方展開有效的配合。

經常聯繫

父母千萬不要忽視針對孩子點滴的.進步與老師進行交流,更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和老師聯繫。平時,孩子的發展是一種比較平穩的量變過程,但是質變就孕育其中。要想發現微小的變化,抓住閃光點,在萌芽狀態時實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必須經常聯繫。

經常定期的聯繫,可以使每一次聯繫逐漸變得簡短、有效率。由於是經常聯繫,就不必每次都介紹前面的情況,能突出主題,只交流新情況、研究新措施。

適時、適度聯繫

聯繫的頻率要因孩子情況而異,更要尊重老師的意見,一般以一週至兩週聯繫一次為宜:間隔太短沒有必要,還會增加老師的負擔;間隔太長,則會失掉經常聯繫的優勢。

把話説在當面

不要害怕和老師溝通,老師最不怕的就是有話當面説,最害怕的是瞞他、騙他。千萬不可當着孩子一套、揹着孩子一套,更不可當着孩子埋怨老師、指責老師,降低了老師的威信也就降低了父母自己的威信。

對老師把話説清楚,有助於老師全面認識自己的孩子,也有助於老師的工作。只是父母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要全面瞭解情況,力爭傳達給老師的信息是符合實際的。

如何給家長溝通13

1、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説話時,常常會急着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説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願。在學會傾聽孩子的同時,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2、注意體會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當孩子的玩具壞時,或當孩子和小夥伴鬧彆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如果家長認為:小孩嘛,很快就會忘記的。或者就只會一味和孩子説:“沒關係的,要堅強點。類似這樣硬邦邦的安慰,孩子會覺得你根本體會不到他的難過,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和你説,而是一個人憋在心裏了。如果父母改成説:“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

3、把自己變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很多家長喜歡用訓斥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對待幼兒,孩子在家裏沒有玩伴,這會讓孩子心裏對父母產生一種距離感和恐懼感,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麼會敢和爸爸媽媽進行溝通,或對爸爸媽媽提出問題呢?

4、和孩子密切相處,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瞭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後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和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係。

5、及時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父母應該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話,如果父母盡説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這不僅讓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暢而使雙方之間有代溝的產生。

6、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合理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資質和潛能,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良好的發展,那麼現在開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來為孩子選擇學習的內容,停止逼迫孩子進行一些活動。瞭解來自於觀察,例如:孩子對音樂聲特別敏感,聽到音樂聲就特別興奮,平時能模仿不同的聲音,對音階的掌握很準確,喜歡各種樂器,那麼表明你的孩子在音樂方面有很大潛能,可以和孩子進行商量讓他參加音樂類的學習。

如何給家長溝通14

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父母是否時常會感覺到“牛頭不對馬嘴”,原本是關心孩子,可是他卻不領情,想跟孩子説説知心話,他卻心不在焉……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已經成為每位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那麼,與孩子溝通,家長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方法一:製造親子談心花園

相對於晚飯桌上的溝通,敏感型的孩子也許傾向於在他的“祕密花園”裏説出他的“難言之隱”,比如某個街心公園,或小區遊樂場的鞦韆上。專家認為,輕鬆的環境氛圍,更容易誘導孩子説出心裏話。作為回報,父母不僅應當為其保密,而且可以提供自己兒時的類似事件、類似經驗讓孩子放鬆。並在傾聽的`過程中經常對孩子説:“別緊張”,“沒關係”,“事情沒你想得那麼嚴重……”

方法二:固定談心時間

專家建議,要建立起“常態”的溝通習慣,規定一週至少有一天關掉電視,一家人一起來談“令我煩心的事”。注意,不是讓孩子一個人談,那樣會造成“審訊”式的緊張空氣,而是每個人都談,通過平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訴孩子,任何遭遇都不會遭致家人的訕笑,你的背後有我們;也告訴孩子,傾訴是有好處的,傾訴會讓大家感覺更親密。

方法三:孩子以多元方式發泄

父母應當意識到發泄是溝通的基礎,對於表達能力還很弱的孩子而言,學會自控還是後話。例如,一個孩子被逼彈琴兩個小時後,在紙上畫了頭髮像電擊一樣豎起的媽媽,旁邊寫着:媽媽是個壞媽媽!媽媽看了,這時,不是針鋒相對地斥責孩子的時候,而是等孩子的激烈情緒平復後,再找她談:“為什麼討厭媽媽?你要講出一個讓媽媽服氣的理由來。”

也許,孩子此刻已經平靜,臉上浮起羞愧的笑。試想一下,如果媽媽當時發火,把孩子的“反抗情緒”硬壓下去,就不會有後面的談話和溝通了。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堵塞、壓制,還是疏導,決定了溝通是否能繼續下去。

如何給家長溝通15

一、做好溝通準備

為了讓溝通更有效果,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不要太隨意。在溝通之前,家長必須有所準備。比如,就溝通事項,家長雙方之間的意見要先統一,同時還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度,比如擇校問題。

二、選好溝通場合

有些家長在吃飯的時候心血來潮,直接對孩子在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責難式的溝通,專家表示,這可能會讓溝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呂衞平建議,家長在階段,對孩子的教育儘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訓斥。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儘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三、用好溝通典型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少家長都喜歡用同齡人成功的案例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呂衞平認為,溝通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四、語言精煉別説教

和孩子溝通要把握談話的時間,切忌嘮叨。在溝通的過程當中,直接簡潔地和孩子説明溝通內容即可,過度嘮叨反而會讓溝通失去效果。同時家長需要改變只説不做的教育方式,儘量避免蒼白的説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