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永威中學考察學習之心得

來源:文萃谷 1.17W

元旦前,我隨我們學校全體教職工一塊來到了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永威學校,它的前身原來只是一所極普通的私立學校,然而,自從永威集團的老總三顧茅廬將江蘇楊思中學原校長、著名的教育改革家蔡林森先生請來學校主持工作後,這所在我們當地原本毫不起眼的私立學校卻奇蹟般地完成了鳳凰涅槃般的鉅變。先是其國小、國中,接着是高中的教學質量得到了穩步提升。永威的神奇變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中國教育報》等媒體曾做了專門報道,中國教育學會也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專門在此召開了蔡林森教育思想研討會。不僅如此,遠遠近近的許多學校包括公立學校都放下架子來永威聽課學習。前段時間,我們也到近在咫尺的沁陽永威學校進行了聽課、參觀活動。下面是自己的一點簡單的感想與體會。

赴永威中學考察學習之心得

首先,我感到永威學校在蔡林森校長的領導下,具有十分明確教育目的,那就是要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點,我從蔡校長的評課上、從校園裏到處可見的標語及口號上、從各班的班務展示牆上、從每天收看電視節目上、從蔡校長在課間操的講話上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只有全面發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全面發展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學有所長的真正的優秀學生。相反,如果只看到了中招、大學聯考要的是分數,從而片面地在日常教學中唯分數是從,單純追求分數,這樣的教育只能是失敗的教育。當然,我聽説蔡校長也特別看重分數,但是個人認為他是在注重學生各方面素質發展的基礎上而突出分數的。分數與素質並非矛盾的關係,而是基礎與拔高、葉與根的關係。 其次,我認為永威學校有自己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與教學管理制度、策略與作法。從一天的聽評課及校園的參觀中,從宋主任的情

況介紹中、從與學校師生的交流中,我強烈感受到永威對細節是重視的,而這種重視是在系統地通盤考慮了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各個因素的前提下的具體的、微觀的顯現,它就像是冰山一角,不同的人只看到了其中露出水面的不同的一部分,而未能觀其全貌,也正因為如此,一批批的參觀者來了、又走了,學了卻又無果而終。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單獨靠某一個方面的改變也許會有一些好的變化,但永遠不可能有根本的進步。

再次,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責任心與敬業精神。我一點無論從年近七旬的蔡校長身上,還是從任課老師身上,我們都能看到。當然,這裏姑且不論其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精神的還是功利的。但我想這最起碼能説明,一個單位的復興是離不開一種精神、一種信念的。

最後我想説的是,永威的發展歷程鮮明地告訴我們,一個學校只要辦學方向正確,教育教學方法科學,再加上一種踏實、勤勉、堅持的精神,是完全可以由弱變強、由差變優的。

……

赴永威中學考察學習之心得 [篇2]

2012年3月21日一早,我們一行人在張躍國校長的帶領下登上了飛往濟南的飛機,開始了我們為期四天的學習考察之旅。我們的目的地是教育教學的新秀——昌樂二中。路途很遙遠也很累,但是所有的疲憊在進入昌樂二中的那一刻都化作了烏有。因為昌樂二中的確湧現了很多讓人震撼的現象,是一個給人以靈感的地方。在此次學習中我聆聽了一節數學課、兩節化學課,還有昌樂二中幾位學科負責人的經驗介紹,通過學習和觀摩,我覺得不虛此行,以下是我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昌樂二中的成功取決於它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早在九十年代,昌樂二中就把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作為辦學的主要目標。他們堅定地認為:大學聯考其實就是考人品!既然大學聯考就是考人品,那教育就要“修煉人品”,修煉人品其實就是鮮活的“德育”,抓住它,也就抓住了素質教育的核心,所以他們開始了“大德育”。圍繞着修煉“人品”,他們鍛造“人性”,這就是昌樂二中教育的全部內涵,關於感悟我想從課堂和課外兩方面來做説明。

課堂上,昌樂二中獨創了“271”高效課堂,提倡“我的課堂我做主”,開創了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這種教學方式重點在學案。在編制導學案時,教師把大量功夫用在了“課前”,導學案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使用説明、自學指導、相應練習、當堂檢測等內容,其中自學指導部分尤為重要。學案設計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訓練案則是課堂學習的“課後延伸”,訓練案和練習作業不同,要求“限時”完成,教師必須對訓練案面改面批,對出現的問題做到及時糾錯。每個導學案、訓練學案都要有編制人、審核人、包科領導簽字、日期、編號。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自習課由老師指導學生做導學案,第二天由小組展示和點評。在他們的課堂上,我看到了一張張自信而有神采的笑臉,孩子們在課堂上大膽的展現自我,語言豐富而激昂,像一個個的小老師一樣,一點不扭捏。在他們臉上看不到學習的痛苦與苦惱,只有自信和陽光。在他們的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由師長變為學生,由領導者變為組織者、合作者,變“教”為“啟”,變“教”為“幫”。學生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學生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教室功能也發生了轉變:使“教室”變為“學室”,使“講堂”變為“學堂”。“教學”被詮釋為——教給學生如何學習,邊學邊習。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頭腦得到解放,學生的頭腦不只是用於記憶,還用於思考。學生的雙手也得到了解放,因為學校創造了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提高技能、增強本領。學生的眼睛也得到了解放,學習中有很多機會讓學生學會觀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

《赴永威中學考察學習之心得》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