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文化建設融入企業文化因素的探究論文

來源:文萃谷 6.77K

關鍵詞:中職學校 學校文化 企業文化

中職學校文化建設融入企業文化因素的探究論文

摘 要:中職學校是培養適應於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這就決定了中職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除了少部分進入高等院校學習外,多數是直接就業於企業。為了使學生成為下得去、能上手、留得住的企業人才,學校文化建設中勢必要融入企業文化元素。這種融入必須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能夠體現出來,並形成具有自身特性的校園文化。

一、中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界定

關於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的概念,從事教育或者説能夠運用網絡資源的人都能夠知曉。作為從事中職教育的我,經過多方比較總結,認為應該這樣定義:中職校園文化,是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校園內,以社會先進文化為主導,以師生文化活動為主題,以校園精神為核心,由學校的全體師生員工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共同創造而形成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企業文化的概念,從經貿類專業角度而言,指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念、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員工共同遵守的利於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儀式和習俗。而這些儀式與習俗,無外乎物質與精神兩大方面。

二、中職學校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從以上的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着共性的特徵,即:在相對的羣體範圍內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利於羣體發展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探究其融合是基於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是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實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並且要使學生在企業能上手,留得住。也就是説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多數是要進入地方企業的,他們在學校學習是短暫的,企業才是他們長存的基地。為了他們快速融入企業,並能在企業中立足,勢必要求學校在短暫的在校教育中引領學生認識企業。這種引領,就迫使我們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

三、學校文化建設中急需融入的企業文化元素

地方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校百分百就業輸送的承諾下,學生在畢業後都能夠進入與本專業相關的企業就業。可從多年的就業留存結果看:學生在用人單位留不長。探其究竟,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對企業文化滲透的缺失,使得學生無法適應企業。所以,中職學校應圍繞人才的培養目標融入必要的.企業文化元素。

(1)誠信文化。試想,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誠信,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可能演繹多個“狼來了”的故事,長此以往,他將會忘卻“為人之本”。一個企業如果沒了誠信,它就會失去“立業之基”。所以,“誠信”是作為未來企業員工的中職生必備的重要素質,學校要在教育過程中進行基本的“誠信”教育。

(2)責任文化。就“成功”而言,有許多説法,但我們無論是研究人的成功還是研究企業的成功,溯其源其實就是責任。其實,人文精神中我們發現責任是其主體之一。責任放在不同的層面有着不同的內涵,你可以説它是一種使命,這種使命會為你創造一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首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自己負責,正如我們常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其次是對利益相關者負責,現在的中職生也是社會人的一員,他就必須有個體作為社會人的本質素養,即對利益相關者負責。在校中職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受其成長的家庭環境、受其所在地區教育環境等的影響,大多數的學生,以“我”為中心的意識強於對自己負責。在我們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個別學生説:“我只要單位到時把工資發我卡上就好,其他的關我什麼事。”這是明顯的對相關利益者責任缺失的表現。

(3)服務文化。當今時代處處、時時彰顯着服務。“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已不再是一種口號,而是現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流。建設體現自身特色的產品及服務,是謀求發展的必然選擇。也就是説:服務和服務文化已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針對家庭中幾代同堂,幾乎是“抱着”長大的新生代,在學校中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幾乎是被放逐的中職學生,中職學校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應加強服務文化建設,在教育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服務意識。

(4)競爭與合作文化。競爭與合作我們更多的見於經濟與政治領域。但我們不要忽略了經濟的運作、政治的雲捲風舒是人運用知識的結果,知識是文化的。所以,競爭與合作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中職學生在自我意識膨脹責任意識淡薄下,遇見競爭先行退縮,需要合作時又過度彰顯自我。所以,我們有必要去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奠定良基。

四、中職學校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時存在的問題

(1)思想方面的認識不足。多數情況下,沒有把學校文化建設與學生將來長久就業結合起來,很大程度上把學校文化建設看成是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提高學生技能的手段。

(2)物質方面的投入不足。如學校文化建設的設施不足、設施的文化功能不全、文化建設的隊伍水平不高等。而這一切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財力。地方中職校由於地方經濟發展慢,經濟投入相對較少,從而制約了物質層面的投入。

(3)管理方面的制度不足。學校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多方協調,但目前有關部門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缺乏必要的聯繫與溝通,沒有形成合力。這不僅降低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工作效率,而且還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五、中職學校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的途徑

(1)內部途徑。

①結合地方職校的特點,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學校的教育中始終要堅持“德育首位”的正確方向。在此基礎上轉變觀念,把學校文化建設與學生的長久就業結合起來。

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性作用,加強校企文化融合的意識教育。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每個專業的教學,都要能夠根據自身教育的特點,給予學生企業文化的意識的滲透。

③創建仿真的職業文化氛圍,為校企文化融合提供載體。“仿真”就是依據各專業培養的具體目標,按照學生在企業就職的真實環境狀態,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創建一系列模擬的企業職業文化環境,讓學生在這模擬的環境中以企業人的角色進行工作、學習。比如我們學校財會專業的模擬賬房、營銷專業的沙盤演練、電子電工專業的實訓基地的建設,就充分體現了這一融合途徑。從運作結果看,這是一個既經濟又有效的途徑。

④規範管理機制,使人際關係和諧。規範管理機制主要包括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三個方面的內容。加強學校各層面對學校文化建設的認識,調動教師、學生和行政工作人員參與的積極性。

(2)外部途徑。

①加大物質方面的投入。要順利開展學校文化建設,實現學校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的融合,首先要充分保證學校文化建設的經費。這些經費主要包括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經費、新建和改造文化設施的經費、學校文化建設的獎勵基金、深入企業研究的費用等。

②搭建校企之間合作交流的平台。“合作交流”是各個領域中經久的話題,尋求校企合作不再是一個設想而是一種實踐的可能。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我們要善用資源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從而有效地進行校企文化融合。這平台,可以通過政府制定法律法規來引導校企合作。當然,作為辦學者本身,要以政府為依託積極主動地去尋求合作。這方面,國家現在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列示的需要推進與完成的多個計劃中,就有中等職業教育中教產合作與校企一體辦學推進計劃。我們學校在多個專業中就這一途徑進行了實踐:如我校與當地的傳藝公司合作,建設了電子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學校與當地的波司登集團合作讓學校的部分中層管理者進入企業學習集團管理,並且以提供場地的形式引進當地的服裝企業進駐學校解決服裝專業的校內實訓問題等。

做好地方中職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對我們這些基層的教育者而言是複雜而又艱鉅的。學校的生存與發展,依託的是我們培養出的學生在企業中的口碑。為了學生短暫地在校學習後能夠快速融入企業,並在企業中長久留存,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融合好企業文化是必需的。所以,我們這些基層的中職教育者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在客觀分析現狀的情況下,按照有關要求積極參與學校文化建設,為了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為了我們的學生職場能力與地位而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潘麗萍.創新之魂[M].北京: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

[2]韋華偉.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聯繫[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5(6).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