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之共同默認的假設

來源:文萃谷 5.5K

埃德加·沙因在其《企業文化生存指南》中談到企業文化時,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表象”——顯而易見的組織結構和流程(難以解讀);第二個層次“表達的價值”——戰略、目標、哲學(表述性解釋);第三個層次是“基本假設”——視為理所當然的無意識的信念、理解、思維和感覺(價值觀和行動的終極根源)。在具體論述時,對於第三層的“基本假設”,他又進一步擴展為“共同默認的假設”。他説:

企業文化之共同默認的假設

組織是由個人和小團隊創立的,最初這些人用自己的理念、價值觀和基本假設來影響他們的僱員。如果創始人的價值觀和假設超出了組織環境允許或能夠負擔的限度,就不能形成最初的組織文化。但是假設行動公司的創始人相信人們必須把事情辨個水落石出,並且所有決策進行之前都須獲得必要的信息,那麼在他創造出一系列成功的產品後,就會吸引和留住其他開始相信這些東西的人。如果通過這種方式,他們繼續成功地創造出市場喜歡的產品和服務,那麼這些信念和價值觀就會漸漸演變成共享的和理所當然的,就成為關於世界本質以及怎樣在世界上取得成功的默認假設。

沙因的這個觀點,起碼説明了三層意思:一是文化的發軔者是從個人和少數人開始的,這種發軔,更多是企業創立者對世界的看法、對人的看法和對企業的看法;二是“共同的”,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價值觀或假設僅僅是領導人的囈語和口號,而始終不能成為“共同”者的東西,那麼文化是無法形成的;三是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即持續不斷的成功,通過成功使人們相信。而這三個意思的最終實現,就要通過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過程,而且還應該是多次的、重複的、持續的過程。唯有如此,文化才有可能成為一種“共同默認的假設”。

當然,文化的最終形成,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除了企業和企業主的成功外,跟從者是否能夠通過企業的成功分享到發展的成果。如果沒有這一點,企業的持續成功也就成了問題。

文化建設的.實踐中存在的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就是許多領導者願意提出比較宏偉的或者響亮的口號,而不管這樣的東西是否符合企業的實際和能否收到跟從者的“默認”。這樣的領導者,往往信奉“站得高,尿得遠”。但是他們忘了姜文曾經借湯師爺的嘴説過另一句話説:“步子邁大了,容易扯着蛋。”這個大的“步子”,大概就是沙因説的“創始人的價值觀和假設超出了組織環境允許或能夠負擔的限度”。

藉此,好的領導者如何審時度勢,提出適合企業生存環境的基本假設並通過實踐取得“共同默認”的價值選擇,其實是一件頗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清人趙藩為武侯祠題寫的“攻心聯”才廣為流傳:“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