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來源:文萃谷 1.52W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分析報告

問題: 面對當今的就業形式,你打算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計劃? 解答: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大學生面臨着空前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遭受着“就業難,難就業”的困擾。尤其是“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機制的引進,在某種程度上給本來就很嚴峻的就業形勢帶來了更大的複雜性。如何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視。可以説,開展系統全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迫在眉睫。但是,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的適應就業的市場的變化,職業規劃教育的發展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在這個市場經濟競爭尤為激烈,就業形勢頗為嚴峻的今天,讓大學生認識、瞭解、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很強的重要意義。

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為了應對日趨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及早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就業,職業生涯規劃這種在西方職業指導中的常見方法,於近期被應用到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了很多問題。對大學生開展行之有效地職業生涯規劃,有較強地現實意義。不但可以提高就業力,而且從長遠來看,對個人的發展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1、有利於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擇業觀。一些畢業生缺乏必要的自信,就業時“飢不擇食”;另一些依然抱着“天之驕子”的心態,就業時“好高騖遠”,脱離社會需要。這兩種傾向都將導致就業成功率的下降。不管承認與否,大學生的第一份職業從廣義上講就是擇業的結果,但這種擇業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父母的意願,學校的推薦,社會單方面需求的結果,與大學生自身的條件(職業興趣、職業錨、職業能力)可能並不完全相符。而我們提倡的是科學擇業,即求職者依照自己的職業期望和興趣,憑藉自身能力挑選職業,使自身能力素質與職業需求特徵相符合的過程。由於現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體制已經改革,傳統的計劃分配已被“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取代而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形式,但是這種體制上和觀念上的變化與學生在成長階段所受到的教育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面對日趨緊張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在入學時選擇學校和專業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標準就是——畢業後好找工作,缺乏主動擇業的觀念。大學生畢業時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盲目自信,只考慮自身的需要脱離實際,對求職單位和職業有盲目的要求;另一種是純粹的現實主義心態,“只要社會需要的就是我們要選擇和考慮的”。這與所提倡的科學擇業觀顯然是背道而馳的,科學的擇業觀倡導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礎上的“人職匹配”,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建立這種觀念。

2、有利於降低不斷就業的時間。如前所述,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由於職業目標模糊,缺乏自我認知,在某種程度上表現為盲

目就業和擇業,直接的後果是人職不匹配,接踵而至的就是草率跳槽。經過系統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一般都有明確的職業定向,對第一次擇業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雙選的基礎上找到一個相對適合自己的職業,從而降低了因人職不匹配而導致的一個人總是處在不斷的就業狀態中。

3、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有利於大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從而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一個有效的職業規劃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專業的職業測評,來確定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個性特點、天賦能力、缺陷、性格、氣質、興趣等影響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的重要內在因素。所以,大學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善於剖析自己的個性特徵,弄清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應該幹什麼,適合幹什麼。研究表明,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與其職業興趣相吻合,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並能長時間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勞;反之就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還容易感到厭倦和疲勞。因此,一定要慎重考慮所選的職業是否與自己的性格、職業興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是否有利於今後的長遠發展。

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就業指導的理論教育,在實踐方面給與了更多的科學性和可用性的意見。高校就業指導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工作,在實際操作中會不斷地遇到問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當今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面臨的挑

戰,積極有效的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高校就業指導進一步科學化發展的標誌。

5、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對社會的發展也有巨大的功用。有了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擇業就業不再那麼盲目,而是根據自己理想的職業有計劃科學的進行適合的選擇,給自己合理的定位,在社會中儘量發揮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價值,使得社會分工有了最大程度的資源優化配置,有效地提高了整個社會國家的就業情況。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和理解上的誤區

第一,眾多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和重要意義尚不明晰。筆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沒有任何概念。通過對襄樊學院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職業規劃,對自己將來如何一步步晉升、發展沒有設計的佔29.2%;有設計的佔60.8%,而其中有明確設計的僅佔9.9%。 即使對職業規劃有設計,也未免又過於理想化。有關專家認為,由於缺乏對行業、職位詳細信息的瞭解,體驗不到真實的職業環境,大學生職業規劃還停留在理想層面,目標遠大但缺乏可操作性。

第二,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認識比較薄弱。有些人認為如今的社會發展太快,尤其進入了信息化社會,許多的事情的是未知和無法預料的,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打算得再多到時候也許什麼都用不上。其實恰恰相反,正因為社會發展的快,我們才應該未雨綢繆,為即將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有備而來應萬變之勢。

機遇是什麼?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成功不僅僅是給那些只抓住機遇的人的,更多的青睞於既能抓住機遇又可以製造機遇的人,這一切都是要講求技巧和策略的,正確看待職業生涯規劃,並堅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將期望值過大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從理想變為現實。

第三,大學生普遍存在自我評價過高,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現象,同時對自己職業發展期望值過大。主要表現為擇業過程中就高不就低,只注重“錢”而忽略“前”,只看好東部而鄙棄西部,只想着城市而忘記鄉鎮,只期待進大企業而不考慮小廠家,總之眼睛只向着大的(大機關、企業、公司),高的(高薪水、福利),強的(強的發展勁頭)瞄,而根本不睬小的(小地方),低的(低保障),弱的(弱基礎)。這無疑給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同時給社會帶來了無比的壓力。

第四,就是對學歷和能力的問題不能有效的區分,誤將現在所學的專業等同於職業。現在社會上學歷高能力低的大學生多如牛毛,因此很多用人單位都説學歷只是作為參考,關鍵是看工作中的實際工作能力。學歷從某種角度講就是表現為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和所接收的知識量,而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得通過實踐的考察才能見得分曉。能力牽扯的方面就太多了,他不單單是學習能力,還有諸如社交,運動,協調,組織等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