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部年度民政工作總結範文

來源:文萃谷 9.15K

一、始終堅持以民生為本

社會工作部年度民政工作總結範文

一是對困難羣眾的社會救助不斷完善。將“支出型”貧困納入低保救助範圍,為全市首創。填補對該羣體救助的空白。在社會救助體系中引入專業社工服務,為全市率先。低保標準今年調整為470元,人均補貼水平為413元,高於全市的人均補貼水平(314元),超過省規定的到2014年的目標(319元)。五保、三無人員供養標準由每人每月750元調整到845元,三無人員供養標準全市最高。截止10月,全區發放低保金545.23萬元、臨時物價補貼93.64萬元、臨界分類救助10.99萬元。

二是破解為老服務瓶頸,全面推動養老服務社會化。

出台《XX區民辦社會福利機構資助試行辦法》,為近年來我區首個財政補助民辦養老機構的規範性文件。對區內各民辦養老機構進行牀位補貼和日常運營補助,鼓勵社會興辦養老服務機構。今年補助經費約110萬元,新增加牀位約300張。出台《關於全面推進XX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將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範圍從9種擴面到14種,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安裝使用平安鍾服務,其他13種特殊困難老人每月享受150至350元價值的居家養老服務。目前,全區5851名老人免費享受平安鍾服務,540名特殊困難老人接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政府每年支出購買服務費用約510萬元。

三是對殘疾人康復和生活救助工作穩步開展。

投入康復救助經費816.4萬元,為精神病人、自閉症兒童、腦癱兒童、聽殘肢殘等殘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復救助。為殘疾人發放臨時救助、特困護理補貼、託養補貼等8類津補貼共1238.08萬元,惠及8598人次。

四是對特殊羣體開展各種慰問活動。

為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16.84萬人次1800多萬元,制發優待證1.4萬多張。對特困殘疾人家庭及兒童進行的慰問,共為4226人次發放慰問經費約79萬元。利用貧困歸僑專項資金、僑聯福利會基金以及霍樹添、蔡球、陳榮、岑傑英、李子豐、羅家聰等港澳同胞設立的各項愛心基金對困難家庭學生、特困歸僑歸眷及其子女進行慰問,發放金額17.09萬元。

二、始終把為民服務放在首位

一是全面升級社區建設軟硬件,滿足民眾需求。聯合六部門出台《XX區社區基礎設施“六個一”工程建設工作方案》及具體規範等配套文件,統籌推進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居委會規範化建設,改造升級舊城區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全面解決居委會辦公用房歷史難題。目前,建成社區公共服務站84個,建成家庭綜合服務中心4家、各類文化活動站點516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9家,健康計生服務中心61家,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138個、社區警務e超市38個。社區公園廣場遍佈每個小區。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網絡得到市民的讚譽。

二是統籌推進專業社工為民服務。區社工委、民政、慈善會聯合舉辦首屆專業社工服務創投活動,遴選出12個優秀專業社工服務項目,資助經費共85萬元。目前,我區開展的社工服務項目近30個,服務對象涵蓋老年人、殘疾人、青少年、婦女兒童、家庭、外來人員、邊緣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等重點羣體。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如火如荼,各鎮街已分別建成一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並投入使用,全面服務轄區居民。

三是服務雙擁優撫安置對象。廣泛開展軍地互動,走訪慰問部隊,主動為駐軍部隊排憂解難,軍民團結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順利實施優撫對象醫療費“一站式”結算服務工作;按時足額發放重點優撫對象定期撫卹補助1400多萬元,發放慰問金160多萬元; 接收軍隊移交政府管理人員16人,完成47名隨軍家屬安置工作,發放安置補助金480多萬元,發放擁軍慰問金100多萬元。

四是多渠道促進殘疾人就業。 通過徵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5837萬元促就業,在年審的15079家單位中,有496家單位安置了1219名殘疾人就業。“訂單式”培訓模式促就業,借鑑“校企結合”模式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讓202人走上就業崗位,成功就業率75%。主動推薦促就業,上半年新增殘疾人就業登記109人,成功推薦就業112人,全區累計就業人數1889人,就業率為79%。

五是開展4s幸福婚姻家庭輔導服務。

婚姻登記處通過向社工機構購買專業服務,為婚姻當事人提供諮詢輔導、評估、危機干預及情緒支援等的內容,減少婚姻中的矛盾和問題。服務啟動以來,接待個案200多人、危機干預58宗、諮詢和調解60多宗,服務人數近3000人。

六是統戰工作進社區為民服務。各民主黨派與鐵軍、同安、培德、塔坡、綠景等社區結對子,並組成一支160多人的'匯聚法律、教育、心理學方面專家、學者和醫務人員的志願者服務隊,深入社區開展普法、文藝、義診、美容等為民服務活動。

七是開展捐資助學、慈善公益活動。我區僑捐項目監管制度正式步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激發了一批禪城籍的港澳鄉親支持家鄉公益事業。今年我區第45個華僑港澳同胞捐贈項目,由港商招應璋捐資100萬元助建的“招振揮紀念運動場”在張槎中心國小舉行竣工儀式。宗教界在慈善公益事業捐款捐物共97.7萬元。僑聯、僑務部門接受助學、扶困、敬老等方面的捐資近200萬元。區總商會會員單位及各基層商會各類捐款約832.69萬元。

三、拓展農村發展新空間

一是完成村支部換屆工作。年齡結構優化。全區新一屆村級黨組織班子平均年齡43.6歲,比上一屆下降0.6歲。學歷水平提高。新一屆村級黨組織班子大專以上文化90人(佔44.1%,同比提高3.9%),本科以上30人(佔14.7%,同比提高6.9%)。婦女比例提高。新當選的女支委39人,使村“兩委”班子婦女幹部增至67人,實現54個村100%配備了婦女幹部。發展經濟能力增強。把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選進了班子,進一步提升了村黨組織發展經濟的能力。其中,書記為民營企業家及經濟能人的有23人(佔42.6%)。

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提升農村幹部綜合素質。區委農辦牽頭舉辦了7期培訓班,涵蓋農村產業發展和招商工作、農村“三舊”改造、村支部換屆培訓、農村黨風廉政教育、農村財務培訓等5個專題,參加人員包括村兩委成員、村小組組長、村財務管理人員、村監事會成員等,共計約2100人次。

三是整合農村土地資源。通過制定《農村新空間拓展工作進度考核指標分工表》、《農村新空間拓展工作績效考核説明》,督促各鎮(街)加快農村土地開發。前三季度,全區整合土地1120.78畝,項目表決2299.22畝,土地出租出讓251.13畝,報建面積110.99萬㎡,項目竣工31.41萬㎡,超額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標。

四是不斷完善兩個平台建設。通過建立各項管理制度並加大政策宣講力度,向村民普及農村“三資”管理和“兩個平台”知識,提高各村管理人員操作技能。通過優化系統運作,解決了財監平台27個系統問題,使各級操作人員使用方便、簡捷。截止今年11月底,我區農村568套賬已全部納入財監平台監管。農村集體資產錄入39219宗,資產公開交易8205宗,資產成交年標的總額8億元,增值11.58%。

五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我區已建成初級的現代農業園區三家。其中,羅南生態園第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設面積約300畝,包括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平台和農業體驗區兩部分。周尾圍生態觀光農業園佔地約350畝,園區的道路建設和供電工程已經完成,觀賞魚養殖場和果蔬種植示範區正在進行改造和續建。醒羣綠沙島生態島面積約380畝,擬建設採摘園、蔬菜基地、花圃基地、苗木基、水上活動和農家樂等項目。另外,羅格村和吉利村也制定了初步規劃,擬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農業園區。

我們還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環境整治、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化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為重點,切實抓好名鎮名村示範村建設。我們還暢通農村招商渠道,配合經促、三舊辦等部門,認真梳理農村重點舊改地塊,並積極參與投資推介,牽頭組建“禪城農村新空間”網站建設,掀起新一輪農村產業發展熱潮。

四、服務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

一是加強民主黨派建設,充分發揮參政議政作用。通過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多黨合作,促進各民主黨派加強組織建設,思想作風建設和隊伍建設。引導民主黨派參與社會建設,使其參政議政水平不斷提高,今年區政協三屆三次會議上提案150件,其中7個民主黨派總支提交40件,佔總提案數的26.6%,各民主黨派成員提交70件,佔總提案數46.6%,重點提案2件,參政議政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搭建交流平台.統戰、僑聯、外事僑務部門積極搭建與港澳台地區、歐美地區、東南亞地區間官方機構,工商企業、社團等各界的交流合作平台。積極發揮海外聯誼會、台商聯誼會、對外友好協會、僑聯福利會的作用,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聯誼、座談、交流等等,讓這個平台的作用發揮到極致。藉助僑刊《禪城海內外》的影響力,新增“投資禪城”欄目專門介紹禪城的投資環境,鼓勵海內外鄉親支持家鄉發展。成立了XX區首個海外留學生聯絡站,讓禪城籍的澳洲留學生有了“組織”,為我區今後開展招才引智、鄉賢反哺工作打下基礎。

二是加強海內外交流,開創對外交流合作新局面。引進來。今年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紛至沓來。統戰、僑聯、外事僑務部門通過全面宣傳禪城的城市建設、產業建設、園區建設、舊城改造等方面的實力魅力,全方位推廣歐洲工業園、綠島湖都市產業區等重點項目,令多方與禪城在經貿、科技、文體、旅遊等領域達成了強烈合作意向,有些已與我區相關部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對提升禪城國際影響力、加強對外友好往來、促成更多經貿合作等方面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走出去。在嚴格控制因公出國(境)團組,加強審批管理的同時,確保應出團組正常的對外交流。截至11月中旬,共辦理因公出國團組16批55人次,因公赴港澳團組175批321人次。保證區級高層次的對外商貿合作可以正常進行,對促進XX區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是提升對企業的服務質量.區工商聯幫助解決了禪桂新北片區因禁限貨車通行給張槎工業園區、高新科技產業、傳統針織產業發展造成的困擾,解決了民企提出縮短限行時間的訴求,促成223家民企共1019台車辦理通行證200多張。組織企業家赴越南、柬埔寨、四川等地考察,尋覓商機;組織企業家參加各類培訓、宣講會、學習交流會,提升能力,解決實際困難;舉辦企業產品展示會,使企業內部供需採購平台服務得以延伸。外事部門共受理企業邀請外國人來華《邀請確認函》221批271人次,apec商務旅行卡17批32人次,確保我區企業“走得出去”,保障“引得進來”。統戰、僑聯、僑務部門通過“暖企”行動,協助解決了台資僑資企業生產經營、權益維護等眾多問題。

五、加強社會建設,促進幸福禪城和諧發展

一是確定“五個一”思路統籌推進專業社會工作發展。以創新社會服務為抓手,整合、策劃、統籌協調開展社會建設品牌項目——專業社工服務,確定“五個一”發展思路。建立一套機制,保障社工服務健康發展。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XX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5個配套政策,逐步建立一套包括服務規劃、資金保障、績效管理、社會參與等方面的運行機制,保障專業社工工作的健康發展。建設一批陣地,構建社工服務平台網絡。出台了《關於加快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推動各鎮街建成並投入使用家庭綜合服務中心4間,家庭服務中心2間,作為開展專業社會服務平台,以政府購買方式交由專業社工機構運營。改革和創新了傳統社區服務的模式和內涵。培育一批項目,示範引領和延展社工服務領域。針對社會最迫切的熱點服務需求,民政、婦聯、團委、法院、檢察院、慈善會等部門已在相關領域率先開展專業社工服務示範項目。全區開展的專業社工服務領域達10多個,服務項目有30多個,共有20多人次萬市民受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扶持一批機構,承接履行政府轉移服務職能。通過建立孵化基地,降低門檻,提供資金、場地和能力建設支持,培育發展一批專業素質強、運營管理好、社會責任感高的社工類社會組織。目前,在我區開展服務的社工類社會組織共有19家(有10家在我區註冊),比2011年僅3家增長5倍多。打造一支隊伍,夯實專業社工人才基礎。我區的購買社工服務項目吸引了一批外地優秀社工機構進駐,以及經驗豐富的社工為市民提供專業服務。區鎮兩級亦注重加強本土人才的培養,出台多項措施激勵本土人才參與社工師資格考試。目前我區持證的專業社工達300人,比2011年僅74人增長3倍多,與香港先進和佛科院簽訂協議共建教育與實訓基地,可持續性地培育社工人才。舉辦系列活動,助推社工服務發展。通過6項專業社工服務專場活動(創投活動、“百腦匯”、宣傳日、開放日、工作坊),兩個系列報道(“社工,禪城因你更美麗”和“禪城社工全面睇”),一個專項基金(“禪鳴”),推進社工服務發展,展示政府提升社會服務的決心和成效,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社會建設。

二是培育與監管並重,社會組織服務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理順了直接登記後業務主管(指導)單位的管理職責,建立了部門橫向協調,縱向共管的社會組織網格化監督管理體系。開展了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首次將社會組織等級評估範圍從行業協會、商會,聯合性、學術性社會團體擴展至民辦幼兒園,進一步提高了社會組織規範化建設水平。建立了專項扶持資金,出台了《XX區區級財政扶持社會組織發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為新登記的社會福利類和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提供一次性開辦扶持資金,並設立舉辦活動補貼、等級評估獎勵和項目扶持資金,全面扶持社會組織成長。完善了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的管理,成功引入第三方機構負責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運營、建章立制和專業服務,有效提升培育能力。全區共有社會組織655個,同比增加258個,其中30家被認定為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力得到提升。推動了社會組織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指導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規範運作、誠信執業、信息公開、公平競爭、獎勵懲戒、自律保障六大機制,行業管理日趨規範。

三是認真開展民族宗教領域各項工作。制訂了調查研究、社會管理、社區管理、聯絡協調、矛盾糾紛調處五項機制,進一步形成合力,有效地預防和化解涉民族宗教領域矛盾糾紛,使其規範化和科學化。建立了區鎮村三級民族宗教工作網絡,落實屬地管理措施,把民族宗教工作和民間信仰管理工作延伸到基層。設立了各鎮街的行政服務中心優先服務窗口,在有條件的社區設立優先服務點,把少數民族優先服務擴展到社區和農村。狠抓了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開展以改進教風為主題的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查找教風方面的存在問題,重點治理佛教道教寺觀亂象,從根本上改進和端正教風,樹立宗教界良好的社會形象,促進宗教場所的規範管理。

四是抓村務公開促民主管理,基層政權建設順利開展。實行“四規範”:規範村務公開欄的設置、村務公開的內容和程序、公開時間、村務公開檔案管理。實施“遠程監控”:村委會每月將村務公開欄上的所有資料通過電子網絡上報到鎮(街)和區,通過定期審查,實現區、鎮(街)、村的三級聯動,大大提高了村務公開的規範性和真實性。編撰了《農村依法自治法律條文選編》,助力各級人員快速瞭解掌握村民自治知識。舉辦了村民自治知識有獎競答系列活動,宣傳普及村民自治方面的知識,為深入開展村務公開及明年換屆選舉工作奠定良好基礎。今年,全區累計38個村和77個社區獲得“省村(居)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創建達標村(社區)”榮譽稱號,示範達標率達81%,提早完成省創建達標率70%的目標任務。

五是設立專項慈善基金資助社會服務。慈善會創新慈善公益模式,突破物質幫扶的傳統慈善救助,設立了“禪鳴”基金,通過創投遴選12個項目資助共85萬元用於服務開展,為社區、家庭、外來工、邊緣青少年等羣體免費提供專業社工服務,倡導助人自助,緩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慈善會的創新慈善公益模式,突破了物質幫扶的傳統慈善救助模式。舉辦了扶貧濟困日、迎春花市和行通濟慈善義賣和流動募捐、慈善一元捐、“雅安抗震救災”等系列活動,募集善款720萬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