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童年六年級作文

來源:文萃谷 1.73W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之時,我正埋頭於書山題海之間。聽到有關它的好評,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將整部紀錄片看了一遍。當那些樸實、讓人垂涎的食物出現在我的眼前時,它們不僅引起了我味蕾的反應,還讓我回想起那個我成長的炊煙裊裊的小山村,那份熟悉的童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童年六年級作文

還記得小時候,家裏很窮,沒有多餘的閒錢去滿足我一個小小稚童對零食的那份期待。眼巴巴地望着其他人將各色的小零食放進嘴裏,我饞得直流口水,纏着奶奶給我吃的。奶奶摸着我的頭,笑了笑,走進廚房,我便知道她要給我做豬油拌飯了。奶奶舀上一勺白米飯放進碗裏,再放上一坨白花花的豬油,撒上白糖,用筷子均勻拌好。我高興地從奶奶手中接過豬油拌飯,坐在門檻上,看着天上的白雲和飛鳥,一小口一小口地扒着吃,心裏滿足得不行,似乎世界上再沒有比它更美味的食物了。

上學之後,我們除了每天要帶書包去學校,還要帶上一個飯盒。我帶得最多的菜便是白豆腐和芋頭幹。每天破曉,當整個小山村還處在寂靜之中時,奶奶便起牀了。她將我和姐姐喚醒,繫上寬大的圍裙就去幫我們做飯。鮮豆腐被劃成均勻的小方塊,撒上辣椒麪兒,再調上鹽、醬油等調料,放入蒸鍋中蒸,自家曬制的芋頭幹也如法炮製。我們洗漱完畢,飯也已經做好了。掀開鍋蓋,一股蒸汽便迎面撲來,透過裊裊白霧,可依稀見到那白嫩柔滑的豆腐和黑褐色的芋頭幹。一黑一白的強烈對比,讓人食慾大增。小小的豆腐和芋頭幹,陪伴我每一個早晨。它們伴我走過風霜雨雪、春夏秋冬,一直到我讀完國小。

印象中,似乎還有一種食物,讓我不能忘懷。我們當叫作福壽瓜。現在很少見了,都只拿它當豬食,只因它的口感比較糙,淡而無味,但在當時卻是我不可多得的美味。我家沒有種這種東西,想吃時,我還得纏着姐姐去向對岸的'福姥姥家討來幾個青青的、如甜瓜般大小的福壽瓜,讓她做給我吃。我看着姐姐將它削皮,切絲,快速地下鍋。在黑黝黝的鐵鍋裏,它慢慢地由脆生生的青變成如玉一般温潤的碧綠。再撒上一點紅椒,紅配綠,那真是視覺和味覺的雙重享受。嘴饞的我,都會在姐姐未盛碗之前,迫不及待地夾上一口吃,直被姐姐罵作“饞鬼”,心裏卻甜滋滋的。

時光荏苒,童年似乎離我越來越遠,我卻對那些食物越發懷念。但當我再度品嚐時,卻再也找不出當年的味道。我現在吃上一碗豬油拌飯,只會覺得油膩得不行;一模一樣的蒸豆腐和芋頭幹,也覺得稀鬆平常,普普通通;萬分懷念的福壽瓜,也早已絕跡,四處尋找,它的身影卻早已離我遠去。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時間也是食物的死敵。雖然時間將那些食物帶走,讓那些味道變得模糊,但我卻會將它們的美味永遠留在心底,永遠記得它們曾經給我帶來的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