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走進生活作文8篇

來源:文萃谷 2.36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進生活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走進生活作文8篇

走進生活作文 篇1

生活是一本書,是一本有着豐厚知識的書。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太過關注書本學習而忽視了對生活的觀照。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學問需要我們細緻地體會。凡是,善於閲讀生活這本書的人肯定是一位智慧滿懷的人。本組課文就是為了吸引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生活智慧的人。

本組課文由《釣魚的啟示》《落花生》兩篇精讀課文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珍珠鳥》兩篇略讀課文組成。這四篇課文圍繞本單元的學習主題“生活中的啟示”,分別告訴我們:道德判斷也許很簡單,但實踐起來卻很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做人不能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讓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確是一本永遠讀不夠,也讀不完的書,雖然書上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就看我們善不善於去讀它。

這四篇課文,雖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但含義深刻,學生不一定能真正讀懂,這正是本單元課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好在每篇課文,特別是兩篇精讀課文,都有直接點明文章主旨的重點句,我們可以憑藉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不僅讀懂課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從生活這本特殊的書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這也是本單元重點要培養的語文能力和需要落實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除課文之外,本組教材還在“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中安排了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讀寫結合學習內容。“口語交際?習作”要求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一件讓自己獲得啟發的事(或憑藉課文提供的漫畫故事),以及給自己留下印象特別深的名言警句,聯繫具體事例,寫清事情的經過和從中受到的啟示;“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積月累”和“成語故事”,既幫助學生回顧和整理了本組課文的重點語句,又補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義的名言佳句,為學生積累感悟進一步打開了思路,豐富了材料。

教材文本解讀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敍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湖裏。34年後,“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啟示──那是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

課文回憶了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事,事情按發展過程記敍的: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捨把魚放回湖裏,最後寫34年後的感悟。課文最後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義比較深刻,這些句子內涵豐富,承載着思想和人文內容,學生受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文在敍事過程中插入了不少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抓住課文這一特點,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能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為略讀課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身受益的文章。文章從“我”回憶小時候,有一次隨父親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城市廣場的街道,父親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給了我一把開啟心扉的鑰匙切入;隨後記敍了“我”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的時候,就是父親從小的教誨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最後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實,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幫助人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衝破艱難險阻,經歷了苦難後,通往廣場的路就會又多了一條。

精讀課文《落花生》,是一篇敍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並用行動實踐了這一心願,成為優秀的作家。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寫種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為過收穫節做了準備;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父親和我們邊吃花生邊議論花生,爸爸對於花生品格的讚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學生把二、三兩段合併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達上頗具匠心:詳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時言辭樸實無華。儘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説法,卻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圖一幅,畫的是在一個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後院茅亭裏過花生節的情景。桌上擺滿了花生做的各種食品,難得回來的父親正在和顏悦色地對孩子們説着什麼。從畫面上看,作者“我”還很小,只有七八歲,可父親關於花生的一番評議,卻深深印在了他們姐弟們的心裏。由此,再次印證了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積極的教育的重要。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體會文章詳略的'合理安排,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珍珠鳥》本文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課文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 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第一件事,是為剛來家的小鳥,安排了一個安全的住處。雖然朋友把珍珠鳥送來時,它們已經有了一個“舒適又温暖的巢”,但作者仍然精心為它們重新佈置了一個幽靜的居室,使小鳥能在温馨和諧中開始新的生活。第二件事,是珍珠鳥做爸爸媽媽了,作者決不去驚動它們,每天精心為小鳥一家添食加水,讓讓鳥媽媽和小鳥們無憂無慮地生活。

課文後半部分,生動地記敍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在他的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在這一部分的敍述過程中,文章三次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讓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對雛鳥的喜愛之情:第一次:出現在寫小鳥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時;第二次:是在寫小珍珠鳥跑到稿紙上,圍着作者的筆尖蹦來蹦去的發出“嚓嚓”的響聲的時候,作者説他“不動聲色地寫,默默地享受着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最後一次出現在小鳥在作者的肩頭睡覺時,作者驚喜地發現“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着了”,而且“睡得好熟”。小鳥把他的肩頭當成最安全的地方,這種人鳥之間的真情,深深感動了作者,於是,作者於筆尖流瀉下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我們從中感悟到:無論是人與鳥,還是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信賴,是創造美好境界的基礎。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與文章的意境融為一體,應引導學生好好朗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對鳥的真誠、細膩的愛,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從害怕到親近、到信賴的變化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學情分析

1.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朗讀、默讀,初步學習了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夠在閲讀中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語言積累。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不斷豐富而提高,抽象思維能力也逐步發展。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閲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閲讀和思考結合起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閲讀的樂趣。

2.學生已經有了十來年的人生閲歷,他們對生活也已經形成了初步的看法。要讓他們全盤接受作者對生活的思考肯定是不現實的。因為,作者的思考肯定是在他所在的時代與境遇下的,比如《落花生》一文,許地山提出了一種樸素為人的觀念,但是,學生卻認為現代社會人各有各的活法。所以,作者的思考只能是一個引子,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引導學生對他眼下的生活進行思考。

3.同時,因為這四篇課文的意藴比較深刻,要注意體會文章中重點句子的含義,所以,學生閲讀起來可能會感覺到一定的困難,特別文章所講述的一些道理因為有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因素的存在,所以顯得更加難以理解,所以,學生如果想完全理解這幾篇課文內在的道理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教師應該側重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和生活來理解。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抄寫、聽寫詞語,積累詞語。

3.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閲讀敍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6.能夠講清楚給自己帶來啟示的一件事情。

7.根據漫畫編故事,讓讀故事的人自己去體會漫畫的含義。

整體構思及設計

這四篇文章分別從道德實踐、成功方略、為人處事、人與自然這四個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只有將課文納入一個完整的體系才能使每一篇課文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使每篇課文組合成一個集中的影響力模塊。本組整體教學的步驟如下:

一、以話題為引,將文本教學納入話題的討論的情境中。

通過這組課文的教學,我認為本組課文主要帶給孩子的是一種“今天,我們該怎樣生活”這樣一種理念。因此,我覺得,本單元的教學可以以這樣一個話題串起來。在學習之初,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這個話題。先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看法。學生可以發現生活的方面是很多的,他們所談到的僅能是一個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概括出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最好是和課文內涵暗合起來,當然,也要超過課文所概括的幾個方面),接着,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話語來引導:同學們,我們究竟如何讓我們的道德在社會現實的種種考驗中立於不敗之地呢?讓我們來看一個精彩的故事,讓我們看看文章中的“我”和父親有沒有經受住這樣的考驗。將課文的學習置於這樣的大環境中,學生是很感興趣的。

二、以閲讀為窗,幫學生搭建眺望生活的平台。

其實,本組每篇課文為學生眺望生活搭建了一個平台。從《釣魚的啟示》中學生可以感受到道德實踐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實踐成功的魅力,其實,這是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的話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告訴我們“條條大道通羅馬”,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成功的路其實也就是走自己的路。《落花生》講究的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學生可以從中享受到許地山那淳樸為人的思想。《珍珠鳥》給我們講述了鳥與人和諧相處的故事,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最重要的其實是和諧,與人,與社會,與自然。

因此,學習本組課文就像在某個地方參觀。只不過,這是生活的參觀,是精神的遊歷。每篇課文就像一個展廳,有自己的主題,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教師將學生帶入每個展廳,引導學生在這個場景裏駐足、談論,最後栽着沉甸的收穫轉入下一個展廳。想必,學生肯定會沉醉在着如旅遊般的語文學習之中的。

因為每篇課文都藴涵着一個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這些深刻的道理用書上的原話或者用自己的語言記住。

三、走出書本為旨歸,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

生活是需要我們體驗的,學生所學到的這樣一些生活的道理不一定能夠用到他們的生活中去,所以,教師還應該讓學生迴歸生活,到生活中去學習,去發現生活、熱愛生活。課文中時刻注意書本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如《釣魚的啟示》一文課後作業第三題:“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如‘道德知識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請把這樣的句子找出來,並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説説自己的理解。”編者在這裏強調了生活實際。又如《落花生》一課的小練筆:“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了什麼?試看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編者在這裏強調的也是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什麼。本組的口語交際也是要求學生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選一件事情講講事情的經過,講講事情給自己帶來的啟發。本組的習作雖然是漫畫的形式,但是,漫畫的內容卻是日常生活小事,可見,教材的編寫始終在圍繞着生活這樣一個主題。

走進生活作文 篇2

21世紀,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低碳環保,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越來越美麗。瞧!我家就已經開展了“低碳生活”的活動。

暑假裏,我很早就起牀了。下樓後,我見爸爸蹲在自行車旁,用抹布在幫自行車“洗澡”,我心裏一個個問號蹦了出來:爸爸可是喜歡騎摩托車的呀,怎麼會想到騎自行車呢?我急忙走過去,好奇地問:“爸爸,你怎麼騎着自行車上班呀?”爸爸抬起頭,微笑着回答:“現在不是提倡‘低碳生活’嗎?我呀,就是在‘低碳’呢!開摩托車排放出的尾氣不僅危害人的健康,還造成空氣污染,而自行車不僅環保節能,還能鍛鍊身體,不是很好嘛!”我聽了,心裏暗暗地誇爸爸是個“低碳能手”。

寒假裏,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媽媽拿着一隻綠色的環保袋來到超市。路上,我感到十分好奇,問媽媽:“媽媽,超市裏不是有塑料袋嗎?你怎麼還帶環保袋呀?”媽媽説:“這呀,叫環保。塑料袋每次只能用一次,浪費錢,還不環保。你知道嗎?有的人把破塑料袋扔到泥土上,因為塑料袋不容易腐爛,便造成了"白色污染",污染了環境。所以我們還要減少使用塑料袋,多用環保袋,這樣既保護了環境還讓塑料加工廠減少了生產塑料袋的數量,不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嗎?”我聽了,翹起大拇指對媽媽説:“你真棒!”

雖然我只是一個國小生,但是我也是“低碳生活”的一員,比如説:我把用過的本子當草稿本,珍惜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滴資源……因為我明白:低碳生活,人人有責!

所以,為了你、我、他和地球上的生物請節約每一滴資源,減少有毒氣體的排放吧!雖然這只是小事,但是全球幾十億人都這樣做,那可就是大事啦!讓我們一起行動吧,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加油,努力吧!

走進生活作文 篇3

由於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上升,地球已經不堪負重。南北極冰川的融化給人類帶來了空前危機,水位的不斷上漲,有些國家已經瀕臨被淹沒的危險。“節約資源,反對浪費”,人類這時才覺醒了,説以為了我們的明天,一定要力倡綠色低碳之風,這無疑對我們節能意識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

資料表明,我國一方面資源佔有量低,一方面是資源耗量高,在世界能源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這樣的對比不能不讓人憂慮。對資源不加節制使用不僅會影響國民經濟的鍵康可持續發展,也會給生活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

我們應該向廣大羣眾大力宣傳節能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同時方便廣大人民羣眾學習掌握更多知識.還需廣企業不斷開發科技創新大力推廣新技術,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不斷促進生產方式的轉變,要處處體現綠色和低碳,並努力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現象.

使節能成為每個部門和單位的風氣與習慣;需要每有個人,沒有個國家都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樹立“低碳生活”的理念,加強節能方法和學習,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節省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升油、每一粒飯……爭當節能降耗的踐行者和宣傳員。使“綠色,低碳”生活在全社會全世界蔚然成風。

走進生活作文 篇4

其實我一直都往那種平談生活,感覺非常美好,也習慣那種生活,我曾經想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那裏沒有人只到我的過去,一切平談如風,有一種幸福需要用心去回味,需要用心去感覺,平談是一種安靜很境界,當我們置身於現實生活當中,面對的是機遇和挑戰,我們會一直忙碌,似乎空虛,當我們品嚐到生活的殘酷和無情時,才會重新去認識平談,才會進步,不斷增進和戰勝。

平談的生活,讓我們享受那分成長,在生命的長河裏,在歷史的星空中,憑藉自己的理性,我們遊刃有餘,談談蕩蕩的生活,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所以有很多人多想走進詩情畫意的生活,那種平談而又美好的生活,沒有繁雜的腳步聲和轟鳴聲,每天安靜的像灑滿的月亮,這種平談的生活有多美好。

平談如愛一樣深情,清新飄玉寧靜幽遠,這就是通往平談之路兩邊的風景吧!所以我想一直嚮往那中五彩繽紛的世界裏,那種平談美好的童話裏。

走進生活作文 篇5

鄉下人的美好生活常常令人嚮往。那裏有清澈見底的小溪、瓦藍瓦藍的天空、鬆軟肥沃的土地……鄉村每天都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到鄉村平房的石壁時,太陽公公早已站在了自己的崗位上,每棵樹的葉子上都形成了一顆顆晶瑩透亮的露珠,山頂上去霧繚繞。勤勞的鄉村人早已起牀,洗臉刷牙做早餐,喂狗餵雞澆澆花,穿好衣服説再見,勤勤懇懇去種田。

中午,勞累的鄉村人陸續地離開田地,回到家裏,狼吞虎嚥地吃着老婆燒的熱騰騰的飯菜。樹在正午太陽的暴曬下失去了生機,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滿頭大汗,連狗都無精打采地躺在平地上直吐舌頭。

下午,太陽就更辣了。連赤腳踩上去都要連忙收起來,就好像踩在鐵鍋上。狗和其它小動物們只能躲在陰涼處乘涼。有些野狗四腳朝天,好像中暑了一樣。

傍晚,當最後一抹晚霞消失的時候,辛苦一天的鄉村人在紡織娘的歌聲下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鄉下整天都有有趣的事情發生,我向往鄉村的生活。

走進生活作文 篇6

上中學了,我幾乎終日忙碌不停。如同電腦程序員一樣每天重複着同樣的事情。茫茫書海,何處是岸?

又熬過了一個夜晚。

今天,我決定不再浪費這屬於我的週末。扔掉書本,走出房間。

清晨的陽光灑在我身上,暖洋洋的。已是初冬,這樣的陽光很少見到,於是一切事物又重新找回了生機和希望。路旁新栽的一排排樹木早已變得茂盛,即使到了冬天,也還是披着一件碧綠的外衣。但那些老樹卻早已換上了金黃的外套,準備抵禦冬天的嚴寒。或許是因為它們承受不了樹葉的重量,於是便抖一抖身子,一片片金黃的樹葉翩翩起舞,恍若一隻只金黃的蝴蝶,掉落在地上,它們又用它們的身軀築起了金色的堡壘。不料,一陣風吹過,它們便又互相追逐着跑向遠方。它們一年四季重複着由綠變黃,再到綠的過程。

鳥兒們也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討論着,它們互相寒暄着。

這時,我注意到了路邊的一個小男孩,他才一歲,他正在學習走路。可能是由於年紀尚小,他一次次地嘗試,一次次的失敗。終於,他踉踉蹌蹌地走了好幾步遠,但又因為掌握不好平衡而摔倒了。但他沒有氣餒,依然重複着嘗試,重複着失敗,但他沒有放棄。我相信,總有一天他會成功。

重複常會讓我們感到厭倦,但若改變,又太難。改變固有的行為模式並非易事,在整個改變的過程中,你需要培養寬容與忍耐的品質。對於不同的重複,應有不同的心態,若是學習上的重複,應需要我們培養忍耐的品質,而面對屢次改不掉的壞習慣,則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和果敢,並要懂得以重複加強的方式走出重複的怪圈。

或許,我們每天都像電腦程序員一樣重複着同樣的事情,在對應的時間做着對應的事,這或許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枯燥乏味,但只要你多一份耐心,你就會發現,平常的生活也有許多趣味,只是你不善於發現而已。

成長是一個緩慢而艱辛的過程。耐心會為你提供毅力,幫你實現心中的目標。

已是傍晚,陽光漸漸地消失了,馬路邊已沒有了小男孩蹣跚學步的身影,我望着那棵孤獨寂寞的老樹,陷入沉思……

走進生活作文 篇7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國小美好的六年過去了,我們就真正地升入國中了,真正地告別母校了,真正地接觸新同學了,新老師與新環境了,真正地走進青春了。其實還有很多真正地,那是講也講不完,説也説不夠的。

我剛來到新學校時,不知道有多興奮,不知道有多激動,也不知道有多害怕。興奮是因為能來到這個好學校,能見到新老師,新同學,激動是因為能交更多的朋友,能認識更多的老師,害怕是因為我不是南昌人,聽不懂南昌話,更怕新同學不肯接納我。後來,我和同學們交往了一段時間,發現我的這些害怕全是多餘的。因為他們講了南昌話,我勉強能聽得懂,聽不懂同學們都會熱情跟我用普通話專為我翻譯,更不存在不接納我,同學們知道我是外地人,無論在交流、學習還是生活都特別關照我,都很樂意與我交往朋友,老師也很照顧我,我覺得我們班很温馨,很温暖,我愛我的同學、老師、學校。

我很高興能分到這樣一個班,我總認為我是幸運的。不錯,果真是這樣的。在國小時,我們就遇見了貴人——黃老師。幫助我媽媽減輕了不少負擔。進入國中後,我才發現,我這個貴人——黃老師讓我改變了很多很多,如:讓我的性格由內向變得外向了,讓我交朋友的能力提高了,最重要的是讓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當然,這些功勞也不可少我的哦,要不是我聽話,媽媽花再多錢,請再好的老也沒有用呢,而且可能還只會越變越壞的。呵呵,臭美一下自己。現在,媽媽一回家就會一臉幸福地對我説:“孩子,媽媽好幸福哦!有你這麼聽話的寶貝,媽媽就知足了,這麼乖,又能幹!”,每次聽到媽媽這樣説,其實我心裏也是美茲茲,同時也是給我最大的鼓勵,當然也給我了不少壓力,因為每次聽到媽媽這樣説,我都要暗自下決心,我一定要一直做個媽媽眼中的好寶貝。當然在媽媽的薰陶下,我還懂得,“知足常樂”,所以我很滿足當下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現在的我每天都非常開心。知足常樂這句話我都能背出來了,誰讓我這個親愛的媽媽總在我耳邊説這句話呢!

走進國中後,我發現有很多生活規律都改變了,如:起的比鳥兒還早,睡得比野貓還晚,睡的比大人們還少,要做的事比大人還辛苦,還更多。雖然是這樣,但是我一直牢記着媽媽對我説的一句話“辛苦六年,幸福一生”。真的是這樣,就拿平時的一件小事來説吧!有時老師不一定每天佈置作業,但是過十幾天一起佈置,而且要求一天內做完,這下我可親身體會到了媽媽説的,平時就要把該吃的苦吃了,明天就會更輕鬆,否則最終還得把前面的苦集中在一起吃,那該多累呀!像這樣的事列還有很多,請剛步入國中的朋友們,大家牢記這句話“辛苦六年,幸福一生”吧!

走進國中,走進這最關鍵的時期,讓我們創造美好的未來吧!

走進生活作文 篇8

學生作文所表達的是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學生作文的內容是他們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結果。所以,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促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統一地得到發展,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學質量,也才能使作文教學在為培養新時代需要的人才打基礎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觀察、分析應細心

在學習生活中,明確觀察的目的性,能有大將風度,通觀全局。在觀察活動中,還必須能敏鋭地發現不一般,不容易被發現或容易忽略的東西。要想學生寫出來的內容言之有物,這就需要接觸生活,觀察周圍的事物。如:參觀工廠,放短時間的農忙假參加農業勞動,做一些社會調查,慰問軍烈屬,開展放風箏比賽、賞花、郊遊、野炊等有意義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仔細地觀察事物,瞭解生活。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這樣寫出的作文才不至於空洞無物。

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發現地球引力,瓦特從開水沸騰現象發現蒸氣的推力作用,魯班因手指被小草割破,發明了鋸子。這就告訴我們不僅要觀察而且要細緻入微。上海有個叫魏曄的五年級國小生堪為楷模。

有一次他看見兩隻雞為爭奪一條小蟲發生“武鬥”。小金雞啄着小花雞的頭頸,小花雞又反啄小金雞的雞冠,鬥爭難捨難解。他上去“勸”也沒法勸開,於是捉了兩條小蟲分給兩隻雞,這場“武鬥”才算結束。他通過細緻地觀察寫了一篇很好的日記,這篇日記被選作上海市國小二年級語文教材。所以我們觀察時應力求細心,防止粗心大意。

還有一位教師帶三年級學生到葡萄架下觀察葡萄。

師:同學們!請你們看看這兒的葡萄長得怎樣?(先指導學生整體觀察)

生:這兒的葡萄長得好。

生:這裏的葡萄結得多。

師:能用一個詞語來説明葡萄長得多嗎?

生:可以用“一串串”。

師:望着一串串的葡萄,心情怎樣呢?

生:我很喜歡,想摘一顆來嚐嚐。

師:誰能用一句簡短的話説出對葡萄的喜愛?

生:啊!葡萄架上的葡萄多得數不清,真叫人高興!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葡萄有什麼顏色呢?(指導學生抓特點觀察)

生:有些是深綠色,有些是淺綠色,有些是紫色,有些是一些綠一些紫。(口述不清楚)

師:你剛才沒有把葡萄的顏色講清楚。應該這樣講:葡萄有深綠色的、淺綠色的、深紫和淡綠的,還有綠、紫相間的。(老師教學生描述)

師:同學們邊看邊想一想,這綠葡萄這麼晶瑩透亮像什麼呢?紫色的葡萄又像什麼?(啟發想象)

生:綠色的葡萄像我們玩的玻璃珠子。紫色的像一串串紫紅色的珍珠。

師:講得好!還可以説綠葡萄像一粒粒翡翠,紫葡萄像顆顆紅瑪瑙。(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想象)

難怪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取得成功後,自豪地説:“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沒有過人的智慧,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這番話頗值得我們深思。

二、態度必須積極

作家柳青在談到如何觀察的時候説:“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觀察的態度問題。一個冷漠無情和對社會事業漠不關心的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作家。這就是説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熱情------熱情地喜歡人、幫助人、批評人或反對人……”這段話告訴我們:要幫助人,就要設身處地理解人;要理解人,就要觀察人。要學會觀察,就要有滿腔的熱情、積極的態度。積極的觀察分析將令你有意想不到地收穫。

三、觀察必須分析

國小語文有篇《美麗的大公雞》,文中有一幅圖。很多同學只注意觀察公雞拍着翅膀的形態,進一步觀察大公雞站在水邊,歪着頭正在看倒映在水裏的自身的影子。為什麼大公雞要把水當作鏡子呢?只能通過分析才能理解大公雞自我欣賞、驕傲的內部“心理”,這才是觀察的本質。

英國的弗萊明教授是一位發現抗菌素的先驅者,當時為了研究細菌,大家都用泥土來封口,弗萊明觀察到遠離泥土的地方,細菌繁殖很多,接近泥土的地方,葡萄球菌被消化了。弗萊明陷入了沉思------“發生融化?該不是有什麼東西把有強烈毒性的葡萄球菌消滅了?”這一想,想得太妙了!後來弗萊明在泥土中經過分析、提煉,終於找到了病菌的強敵------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青黴素。邊觀察邊分析,使弗萊明教授獲得了諾貝爾獎。只有學會了觀察、分析,才能摘取到成功的桂冠。而作文亦是如此。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就等於教給了他們一把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鑰匙。觀察與分析,閲讀與思考,這是從事寫作的前提,是學生積累知識、錘鍊思想、豐富感情和提高寫作的重要途徑。

總而言之,在重視學生寫作過程分析的基礎上,要注意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激發起他們寫作的興趣,並有意識的創設寫作情景,讓學生“海闊天空”地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寫作能力,學生就能自覺、盡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了。我們要銘記巴甫洛夫的這句名言:只有堅持不懈的觀察,才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沒有堅持不懈的觀察,我們就會錯過很多實現夢想的機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