敍事的作文9篇【熱】

來源:文萃谷 3.85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敍事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敍事的作文9篇【熱】

敍事的作文 篇1

心在悄悄地跳動,

思緒溜向遠方……

唉,就留一長截惆悵的時刻,

給予這寬廣的大千世界吧。

夢裏有一個最美的廣場,

離別了家鄉,離別了朋友,

從此流浪,從此探尋。

永遠沒頭沒尾的樹影,

永遠留不住的奇妙靈感,

永遠走不完的人生慢道,

永遠登山,永遠攀爬,

永遠希望,也永遠要放棄。

選擇嗎?世界還未成熟。

就這麼默默地走着、思索着,

決不能庸人自擾,

要有天空般的啟示,

人,生而平等,

人,生而愛戀,

人,也生而死亡,

這是最終的自然和社會法則。

別向我訴説宂長的哲學,

別向我調侃無聊的挖苦和莫大的虛偽,

因為我悠然、坦然、誠然。

我可以採摘下天上最亮的那束星光,

我發誓,要永遠行走在山的路途中,

讓明朝的'彩霞迎接我,

讓愛和生活的真諦重新被珍視!

夜晚來到,羣山睡着了。

山路陡峭、彎曲。

滿天的發行眨着明亮、深沉的眼睛。

上天啊!這多好,我的上帝!

明天無盡,啟示無盡,

奮鬥無盡。

敍事的作文 篇2

藍藍的天空,笑了;潔白的雲絮,笑了;和煦的陽光,笑了;我望着和你一同照顧的薄荷花,卻哭了……──題記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青氣芳香,花期7—9月。”薄荷花,是在酷暑中那絲絲的清涼。

在那個薄荷花開放的季節,我們認識了。你告訴我,你的名字,我告訴你,我的名字。簡簡單單的對話,卻都來自內心。

你喜歡薄荷,校園的角落,有幾棵野薄荷,你天天帶我去看去澆水,可我不喜歡那讓人冰涼的氣味。但我抵擋不住你熱情的邀請,總愛聽你有聲有色的地談論從書上關於薄荷的神話:“冥王哈迪斯愛上了美麗的精靈曼茜,引起了冥王的妻子的`嫉妒。她將曼茜變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長在路邊任人踩踏。可是內心堅強善良的曼茜變成小草後,她身上卻擁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涼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濃烈。雖然變成了小草,她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人們把這種草叫薄荷。薄荷代表希望和勇敢”每當你講完,不管理解與否,我都會鼓掌,笑着稱讚你能説會道,以後可以當演説家。

從此,你變成了勇敢的薄荷。而我,是個愛哭的女生,動不動就紅了眼眶,掉下幾顆“金豆豆”。每到這時,你就會帶我看薄荷,並且像它對我一樣綻放出微笑。你微眯的雙眼,彎彎的嘴角,略帶童稚的語氣,就像小精靈曼茜。你邊給薄荷澆水邊説:“等薄荷開花,我就送你一棵。”

可還沒等到薄荷開花,你就走了,你要去長沙讀書。你對我説要我照顧好我們的薄荷。我答應了。

後來,我才知道,薄荷的花語是“願與你再次相逢”。

為了“與你再次相逢”,我天天跑去看開花了沒。一週之後,花開了,花香沁人心脾,可惜咱兩不能一起看,一起聞了……

一日,無意間我見到了一盆薄荷,如此濃綠,如此清涼。我的眼眶不知怎麼被浸濕了,眼前似乎又是你,那個愛薄荷的你。你笑着,我卻垂下了腦袋。

我知道,從我們認識開始,從我與你去看薄荷花開始,你的笑就永遠記在我心裏,薄荷花就永遠開在我心裏!願我們可在薄荷香裏再次相逢!

敍事的作文 篇3

陰陰冷冷的天,如此時我的心情。寒風襲來,秋葉飄落,加上落魄的我,一同走在回家的路。

走近家門的時候,心情越來越鬱悶,心裏有一種為自己無能而生氣到了極點的感覺。完了!完了!這次考的成績very的差,真想上大街上找一個和我同命運的人互打一頓。一棵小樹在我眼前,伴着風更加狂舞,好像在對我嘲笑!“找打”,我這樣想。一定要折下它的樹枝,打掉他的'葉子,再踢兩腿,嘿嘿,那麼它的姿勢會更加“完美”的!

這棵長相不完美的小樹就要完蛋了!

我折下了幾十根長的樹枝,用其中的一根來打葉子,我鞭打它。邊踢邊打,越打越恨,打完它的葉子又狠狠地踢了三兩腳。

老師總是諷刺我,説我作文語言不通順,還當着同學的面説我,同學們也不再理我。哼,你們等着,我會用實際行動證實給你們看,我發瘋似的發泄着我的憤滿。

寒風像在嚎叫,大吼,我悽然一笑,那小樹變成了光禿禿的葛優,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如一個無辜的被打的孩童抹着眼淚在痛哭,我卻完全不理,毅然推開了家門。

又是兩個月,在外住宿的我,匆匆走向家門時,無意間看見了被我暴打的那棵可憐的小樹,已經變成另一番景象。

它已是玉樹臨風,不再蒼白,而是更加有了活力。綠葉繁盛,又長得很高了。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加瀟灑。

我一下子愣住了,我萬萬沒想到,這棵被我折磨得幾乎奄奄一息的小樹,生命力竟如此頑強。我當時以為他不會活幾天了。然而生命就是這麼創造奇蹟,它會尋找一切機會去綻放那驕人的綠色。因為它懂得,成長中的風風雨雨,挫折打擊,實在是不可避免的。當風暴來臨時,除了頑強抗爭外,還應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生命本是美好的,成長是生命走向完美的階梯。在這一關鍵時刻,不要因成功而沾沾自喜,不要因得意而欣喜若狂,更不要因失敗知難而退、自卑妥協、甚至大發雷霆。而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正確地面對、樂觀地面對,順其自然,快樂成長。

想到此,不由心生愧意。走上前,摟住小樹碗口粗的軀幹,親切地説:“小樹,對不起!我不應該傷害你。但也要謝謝你,因為你給了我人生的啟示。”

敍事的作文 篇4

x

説起我的偶像,那就NBA的現役球星勒布朗。詹姆斯

我崇拜他的天賦,超強的爆發力以及彈跳力,組成他無人能及的身體素質。從小他就與籃球朝夕為伴的他,對籃球有着令人驚奇的理解能力,也就是用智慧打籃球。這就是他,一個力量,速度,智慧的完美結合,這就是他的天賦,同學們,難道我們不羨慕他嗎?

我崇拜他的霸氣,一個球對的當家球星,一個城市的名人之最,這一切都與他的氣質密不可分,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捨我其誰!他有霸氣,但不傲氣。敢問如果我們有他的成就,還能否向他一樣冷靜,低調嗎?

年輕的他在十八歲的時候,從高中直接進入NBA,首場的處子秀就拿下25,分9個籃板,6次助攻!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裏素質啊,我深深的折服。

現在還未滿24歲的他,是1000分,20xx分……一直到11000分的最年輕的球員,無數次打破先輩們的紀錄,卻依然虛心,進取。如果一一述説他的紀錄,他的榮譽,那麼,絕非是幾千字可以講述完的,只是剛剛在前幾天的比賽裏,他就打破了一個最新的紀錄:進入聯盟以來,得到10000分,2500個籃板,2500個助攻,以及700個搶斷,500個蓋帽用時最短的球員。而之前保持這個紀錄的人,就是喬丹!

我不想再多説他曾獲得的'榮譽,成績,因為我不是因為他得到過什麼樣的榮譽,什麼樣的輝煌戰績才崇拜他的。最主要的一方面,是他的人生經歷,他是單親家庭,在他還沒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就無情的拋棄了他和他年僅16歲的母親。可想而知,一個社會底層的單身黑人母親,要撫養一個孩子長大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要付出多少辛苦啊?他們具體的艱苦生活我就不多説了,相信大家都能夠想象的出來。由於這位母親上班的時候沒人在家照顧詹姆斯,所以一起機緣巧合,讓她給小詹姆斯買了一個秀珍的籃球架和一顆小籃球,卻沒想到詹姆斯可以拿着它愛不釋手的玩上一整天,後來也有人開玩笑説,這就是上帝派來的籃球使者吧。

之後詹姆斯就與籃球接下了不解之緣,並最終走向了籃球的頂級。

高中時,他的母親給他貸款10萬美金買了一輛他最喜歡的悍馬汽車,但當他進入NBA的第一天,得到一筆7年9千萬美金的合同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母親還清貸款。

他很孝順,右臂上的一處紋身就是他母親的名字--格洛麗亞,詹姆斯。

敍事的作文 篇5

今天,晴空萬里,只有幾絲若有若無的雲在空中漫無目的地飄,太陽熱情得過分,同學們在樹蔭下排好隊時一個個都已是大汗直流,可我們都不會喊熱,我們士氣不減,乘着大巴前往目的地,我們都在心裏暗暗期待着。

今天我們是來進行愛心義賣的`,賣的是報紙!以前只在電視上和路上看到賣報的大人。現在我們班同學已經來到了主辦方的活動地點—郵政大樓。簽完到,領好報,分好組,聽了工作人員交代的注意事項,我們就連蹦帶跳地出發了。

我和任珂瑤結伴跑上了天橋,橋上人來人往,有的人焦急的走着,不時拿起手機看時間,有的人悠閒地走着,旁若無人地哼着歌,有的人在教訓自己的孩子,沒人看我倆一眼。我的心裏有些發毛,不知怎麼叫住過路的人。我終於大着膽子叫住一位老爺爺:“爺爺,您好!您要買份報紙嗎?”老爺爺先眯着眼睛看了我倆半天,然後擺了擺手,頭也不回的走了。唉!出師不利呀!我又一連問了好幾位爺爺,奶奶,他們不是搖頭就是擺手。天啊!是誰跟我們傳遞錯誤信息,説老人都愛看報的?

敍事的作文 篇6

今天我終於到奶奶家了。這次來的還正是時候,這幾天每家每户都在打板慄。板栗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是板栗燒肉超級美味,但壞處就是吃多了板栗很容易放屁。

要想吃到板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板栗要剝好幾次才能把肉剝出來。原本我以為只要剝一次就能吃了,想不到板栗外面還有一層厚厚的,像刺蝟一樣堅硬的外殼。這個“刺蝟”實在是太難剝了,我儘管有剪刀幫忙,但還是花了將近十分鐘才把它剝出來,而堂哥和表哥兩分鐘就能剝出十來個呢!雖然這個“刺蝟”我剝得慢了點,但我剝第二層可不慢了,因為裏面的不需要用剪刀,只要指甲挖挖開就行了,所以我剝得還算順利。但剝第三層又遇到了麻煩。要是剝的不好,板栗的肉就少了,如果實在剝不掉,還要放在水裏燙一下才好剝。

當我們剝好板栗後,我們就玩了起來。我拿起一個“紅毛刺蝟”朝表哥扔去,我邊扔邊喊:“我是撲天雕李應。”李應扔飛鏢,而我把“紅毛刺蝟”當作飛鏢朝表哥扔去,扔中了表哥的衣服。堂哥説我打得好,打得準,表哥翻開衣服,裏面出現了一條紅印,表哥可真夠倒黴的`。就這樣,我們過了一個快樂的上午。

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學會了剝板栗。

敍事的作文 篇7

看着鄰家孩子逐漸長大,我還天真的以為自己不曾長大。一日日,一年年,歡笑溢滿了15歲的年齡,思緒飛揚在心中。回憶猶如一片小舟的在記憶海洋裏,漂浮着,漂浮着…………

在堆滿玩具的幼兒園裏,坐着一個萬事皆通的我,老師問:“太陽在哪裏啊?”“在這裏”。我指着課本上的“太陽”回答説。老師笑了笑,叫我坐下。我納悶了:我是對的啊!怎麼沒有表揚我呢?那一年,我5歲,“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國小三年級的課室裏,坐着一個“一問三不知的我”老師問:“你知道這道題目怎麼做嗎?”“不知道”“你知道怎麼計算嗎?”“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從此,老師再也沒有叫我回答問題,因為我的回答總是“不知道”那一年,我9歲,“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國小五年級的課室裏,做着一個自卑的我。老師讓我們做一道題,我很快做出來了。這是老師問:“誰能上來解答這道題,請舉手?”我本來想舉手的,但又怕答錯了被同學們取笑。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角落裏的那隻小手最終還是放下了,直到老師公佈答案時,我才知道,原來我的答案是對的。那一年,我11歲“不知道自己知道”。

在七年級(5)班的教室裏,坐着一個自信的我。老師問:“水能上來解答這道題?”“我來”。一個清脆而有力的聲音。我自信的走上講台。“誰能教我做這道題”?“我可以”。我從容的接過同學手中的筆,詳細的給他講解題目。那一年,我13歲,“逐漸知道自己知道”。

鶩然回首,哦,原來那就是成長。

敍事的作文 篇8

在我小時候的時候,有一條小河從我們家門口經過,小河的水非常的清,可以清澈見底。最深的地方也就兩三米深,最淺的地方有個幾釐米深。這麼些年過去後,小河早已經不是我小時候的那條小河了,因為它也會隨着時間而長大啊!現在的它最深的地方有十幾米深,最淺的地方也有個半米深。

因為村莊裏現在到處都是一排排的嶄新樓房,在蓋房子的時候需要大量的'沙子,於是我們村的男女老少都來小河邊挖沙,經過長時間持續不斷的挖,沙子越來越少,坑越挖越多,越來越大,水質也越來越渾濁越來越差。望着現在的大河,我的感想和觸動很大也很多,現在的河面倒是寬了水也深了,但是水已經是渾濁的水啦!這水不能洗衣服更不能洗澡啦!甚至連我家的老黃牛都不會喝一口,以前的小河雖然小,但是水質清澈,我和小夥伴們在小河邊沙子上挖出一個小水坑,水坑裏面的水都是可以喝的,特別甘甜,特別好喝。那時候媽媽和其它的阿姨們經常去小河邊洗衣服,我和小夥伴們就在水裏洗澡,游泳,捉魚等等。那時候玩得真開心真高興啊!可是想想現在的這條河。哎,內心有説不出的愁緒。

敍事的作文 篇9

朋友圈有人曬出一張圖,是最常見的街頭一景:母親騎着電動車,後面坐着女兒。媽媽後背上貼了半張A4紙,上面的內容隱約可見——數學領域的常用英語詞彙。顯然,這是在上學(上培訓班?放學?)的途中,孩子還在利用碎片時間揹着單詞。

有人手動點贊,有人感慨“太拼了”,有人心疼孩子的負擔重,有人説這張“背貼”圖片能拿國際攝影金獎。

我也被母女的創意逗樂了,想到拆散古詩重來:慈母,身上衣;臨行,密密縫(記)。

其實,走着背課本默單詞,這事早有人幹過,躺着看公式想題目的事情,也絕不新鮮。數學家陳景潤早年去食堂吃飯,他邊走邊琢磨問題,走着走着,撞上一棵大樹,還説對不起。不過,像這對母女的獨創性操作,以身體為課業背景板的儀式感,那不願浪費分秒、追求“背多分”的悲壯感,似乎還是第一次見到。

想起來當年我讀書的事兒。由於國小、國中都是在村裏讀的,英語到國中最後一年才簡單接觸了一點兒,而英語老師是一位剛剛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他勉強讓我們認全了26個字母,分清了和漢語拼音的.區別。會考時,英語總分60分,題目基本看不懂,幸好有ABCD四個選項,隨便勾了一通,最後得分17,在我們村上那所初級聯中居然名列前茅。到鎮上讀高中後,我知道自己與別人差距之大,決定迎頭趕上,而我所做的努力,就是擠出所有邊角料時間,背單詞,背語法,背課文。那些年,我們是“背多分”的忠實粉絲。

讀高中時,每週回家一次,單程五六公里,我一般都是步行,正好帶着語文、英語課本上路。許多個早晨,天不亮就起牀返校,等到天亮了,我已經從鄉間泥路一步一步走到鎮際砂石公路。在坦途上,可以邊走邊讀邊背,腳不停,嘴不停,腦不停。英語讀累了,換語文;語文背累了,再切換回英語……論“邊走邊背”的艱辛歷程,我是當之無愧的前輩體驗者。

某年暑假,父親興沖沖地給我推介一項新技巧:本村一位堂叔,恢復大學聯考時順利考取省城的名牌大學。心得是,他在村裏複習迎考時,曾經把定理、公式都貼在蚊帳裏,睡在鋪上可以看、可以背,而且不會遭到蚊蟲干擾,一舉多得……父親説得眼睛發亮,我聽得腦洞大開,當場就模仿製作起來,在我牀上那頂多處打了補丁的蚊帳裏,貼上了定理、公式。從此,一睜開眼,它們就撲面而來;一閉上眼,我就開始浮想聯翩,唸唸有詞。在躺着的“自習課”裏,我每次都跟自己死磕,眼睛一會兒睜,一會兒閉,不斷自我考問。

許多年之後,問起堂叔當年複習的那個細節,他淡然一笑,説,貼的是兩大張數學公式,不是貼在蚊帳裏,而是貼在牆上;坐在牀上,就可以方便地看上幾眼。可能我父親聽差了。不過,那倒也促成我的“牆貼”有了創新,那是“帳貼”了。

中國學子的“背多分”故事,透着些無奈,沉重,卻也傳遞着一些有為與奮爭,不向人生認輸的精神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