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培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教育論文

來源:文萃谷 2.57W

教了二十三年的國小語文,二十三年來有十八年在高段進行教學。在國小作文教學上,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尤其是在學生自改作文能力上進行了一些探索。葉聖陶説得好:“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作文學生作文一樣,學生都處於被動的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養學生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養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用的。”葉先生的話,擊中傳統作文教學中長期存在着的問題,闡明培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重要性,並指出了培養的方向。

淺談培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教育論文

為了改變古老的傳統,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我在讀寫結合試驗中作過幾輪的試驗和研究,效果較好,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在自改作文中發揮了很大的主動性,提高了寫作的責任感,克服了只完成任務,馬虎了事的不良現象。如前一輪試驗班(3-5年級,87-89屆年級畢業班)。當時,是由兩個班合併,人數為五十多個,老師經常鑽在批改作文中,而且學生只看評分、評語。修改錯別字,也要老師再三強調,看到這種情況,我着手進行了學生自批自改作文的嘗試。該班第二學期時市教研室的領導來我校檢查工作,重點檢查了五年級,我正在進行學生作文自改的嘗試,市教研室的領導們對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革,給予了較高評價,我也進行了調查,情況是:全班學生都養成了寫好作文稿子之後查一查,改一改的習慣;大部分學生養成作文後跟他人交流,再修改,最後繕寫。拿到作文本子後看老師給自己的批語,並互相交流,按照老師給自己的批語進行修改。絕大多數學生能主動借鑑有關範文,有的甚至幾易其稿。

第二、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普遍提高,不但促進了同學們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又培養了學生的閲讀分析能力。上舉的88屆五年級學生普遍能從下面四個方面去思考,去鑑別,去發現問題,去修改文章:

(1)文章與中心是否一致;

(2)文章結構是否完整;主次是否分明,詳略是否恰當,前後是否呼應;

(3)用詞造句是否恰當;

(4)作文格式、書寫、標點是否正確。

第三、培養學生作文自改能力,可以使老師從習作堆裏解放出來。作文教學中,重點指導寫,作文後引導學生自改。使作文教學出現一個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學生主動作文的生動局面。

那麼,我是怎樣改變“古老的傳統”,引導和指導學生自改作文,培養他們自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的呢?

  一、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自改的興趣。

我在接受第二輪試驗班(3-5年級,89-91屆五年級畢業班)時,我發現學生的智力、水平、素質不如上一輪的學生,開始往往會碰到學生不肯改,不會改的問題。老師把作文本發下去,要求學生自改,收起來卻是原封不動;開展作文集體互評互改活動,也冷冷清清。究其原因,表現在:一是學生依賴着教師改;二是不會改。三是害怕改……,但是,老師要看到,國小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極強,如果這一特點一旦發揮出來,就能變成奮發求知的上進心。我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的做法是:

1.抓好壞典型進行講評。

我給學生講許多名著都是作家反覆修改得來的,如馬克思的一本《資本論》就修改了四十條。並要求學生以這些作家和革命家的“一絲不苟的精神來鼓勵自己”,與此同時,我挑選了兩篇學生的作文(第二輪試驗班3-5年級),一篇是林偉同學的《我的家鄉變了》,此文獲南昌市三等獎,這是他經過反覆觀察、修改得來的。另一篇是程度較差的同學寫的,題目是《記一次遊覽活動》,文章寫得空洞,問題不少,經過教師的指點,自己批改,四人小組評議,此文內容得到了充實,修改了不少問題,也是一篇好作品。教師在課堂上講評他們修改前後的習作,講他們奮發向上的事例,激發學生“他們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信心。

2.採取各種辦法激發學生自改的興趣。

第三輪五年級試驗班是我從一年級帶上來的,同學們技能水平、素質比第二輪試驗班同學強,而不如第一輪試驗班同學,但學生的興致高。我在班上成立了8個自改作文小組,有組長,方法是:一、自己改,默讀,修改文章內容和結構。二、分四人小組改,自己輕聲讀,考慮用詞造句是否恰當,互相講評,組長負責寫評語。三、四人小組評改後,自己又反覆有感情朗讀,全面檢查組裏的批改是否正確。結合課文教學,我在班上開展了品評好的和差的作文的活動,在活動中,以好帶差,以點帶面,看誰作文進步快,評誰作文修改勤。由於上述活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所以學生在愉快的寫作環境中學習作文,學習改文,無論是好生或差生都感到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壓力和負擔。

  二、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和指導學生自改作文。

我的作文教學是緊密結合閲讀教學進行的,學生習作的指導和講評,也常常有計劃地結合在閲讀教學中進行,我的作法是:

第一、在講讀中進行修改。教師把學生作文中的毛病帶進講讀課,讓大家來評議。在講讀老舍的作品——《養花》一文時,我進行了一次試驗,讓學生仿照此文命題,寫作,由養花改為某種動物,把學生的水平分上、中、下三等去寫,並要求學生打破舊框框,以《養花》一文為例,全文以寫事來説明為什麼要養這種動物,寫完後,我又針對性地選了好、中、差幾個同學朗讀自己的習作,大家講評。經過反覆評議,大家一致認為:水平好的同學寫具體了一件事,但不生動;中等的同學,寫清了一件事,但不具體、生動;差點的同學既沒寫具體,又沒寫生動一件事。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帶着問題,精讀《養花》一文中的片段——養花勞動帶來的樂趣。啟發學生,老舍在寫到這一段是通過人物的什麼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一問,學生就悟到了:是通過人物一系列動作和感受表達愛養花的情趣,我馬上組織學生進行評議,並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習作的實際,提出修改意見,結果通過評、議、改,三類同學的'作文都寫得較好。

第二、抓自改同互改相結合。不論是好生還是差生,他們的作文程度雖然有高低,但是,他們對自己的習作,往往總是自以為把最好的寫進去了,自己發現不了問題,修改不了。但對於別人的問題就較敏感了,不僅好生會發現,差生也會發現。培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就要從易到難,從教師挑選的,有代表性的,錯誤較典型的文章,然後,按四人小組,讓學生根據寫作要求,展開互評,每人觀閲其餘的三篇,並寫上修改的意見,後互相交流啟發。對某些問題見解不一的可以爭論,最後由本人修改自己的習作,取長補短。在學生有了互評能力的基礎上,教師着力於引導學生自評自改。先評講好的習作或較差的典型習作,讓學生以別的同學作文的優點和缺點為鏡子,對照自己的習作,分析和找出自己習作的長處和短處,再進行修改,這樣抓自改和互評相結合的指導,學生自改能力的訓練就易上路,學生自改的積極性得到發揮,自改能力也能不斷提高。更令人欣慰的是:同學們不但嚐到了自改作文的甜頭,而且更愛寫作文了。

通過十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學生寫作和閲讀分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