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3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後感

他們是出於生命自身的渴望所誕生的孩子。

——紀伯倫

這本書的書封寫有熱播台劇字樣,以為是本有意思的小説,然而雖然書本中有很多故事,本身的情節性、對抗性、故事性都很好,但本書卻是實實在在討論親子關係中的教育問題。從一個家庭教師的角度,不僅看到所教育的孩子的形形色色的短暫人生,也看到孩子家長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某些部分,甚至這些部分在今後的人生中還影響到孩子身上。

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必然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不要低估孩子感受世界和學習世界的能力,他們擁有遠遠超乎大人想象的適應性。前段時間各種新聞,不管中國的還是外國的父母,都為能將神獸們送到學校去管教而歡欣鼓舞,實際上,被送去學校了就能卸下對神獸的教育責任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看似不經意的動作、行為、思維方式,都在無形中不停的影響孩子,這於學校教育沒有一毛錢關係,越是年歲增加越感受到家庭教育無所不在的威力。

書中茉莉的故事,就是家庭教育典型的例子。茉莉的成長史是被媽媽各種掌控的,小時候就要求茉莉成績好並且要比男生表現得好,表現在書中最典型的便是哥哥可以八十分茉莉必須九十分。考上好大學並且讀研究生得到導師認可被推薦去外國留學甚至是拿獎學金那種,就被媽媽要求終端學業嫁人生子。有如此高學歷的茉莉成為家庭主婦,尤其在需要與公婆同住時更是壓抑到沒邊,即便生了小孩也依然被媽媽和婆婆兩位母親繼續掌控,通過茉莉來遙控女兒小葉的人生。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更何況茉莉本身就是個聰慧女子,於是茉莉選擇重新進入社會競爭參加工作賺錢,終於贏得一點人生的主動權。在生兒子的問題上媽媽和婆婆兩個人結成統一戰線,茉莉反抗了,因為工作能力出色賺錢能力一點不遜色於當醫生的丈夫,反抗成功。在女兒小葉的問題上,媽媽繼續逼着茉莉按照培養茉莉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小葉時,茉莉繼續反抗,小葉並沒有考上媽媽和婆婆心目中的好學校,茉莉又需要承受更多的家族壓力。

其實茉莉已經很棒了,她人生的前半段被媽媽控制着,走着一條社會規範下對於女性看似優渥實際上並不美好的道路,看到書中醫生丈夫強迫茉莉參加其不喜歡的醫生聯誼會、在家庭財務開支上不尊重茉莉甚至直接無視茉莉的情節,都能看出所謂男主外女主內,讓女生犧牲太多個人時間在家庭,實際上是男性對女性的另一種變相的壓榨,原本女性投入家庭的時間如果投入在工作中,可能取得的成就不亞於男性,正如書中茉莉重新工作後收入並不遜色醫生丈夫。

在茉莉接下來的人生,她活通透了,她不希望女兒小葉也走自己這條路,不願意逼迫小葉去學習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僅僅只是為了考入升學率更高的學校。她不畏懼社會上對自己及女兒的惡意揣測,諸如兩個高材生怎麼生出這麼愚笨的女兒,甚至考不上某某中學,而是堅定的支持女兒按照自己的個性和步驟發展自我能力。這一切歸結起來就是茉莉書中濃縮的一句話,當初小葉生下來的時候,只要能觸碰她的小腳丫都感覺到幸福,然而之後呢?父母們陷入對學習的愚蠢追求,忘記問問孩子是否快樂、享受其中。

除了家庭教育,書中也有很典型的學校教育中老師的反抗性思想。老師究竟是一份工作還是一份職業,這兩者是有區別的,在無限放大老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作用同時,是不是也強迫了老師必須無條件為學校着想而忘記了其實這只是三百六十行中的普通的一行而已。書中有位私立學校很出名的老師就抱持這種反抗思維,白天上班時間老師應該努力關注學生的舉動、思維動態,但下班後老師也只是普通人,只想在家中沙發上窩着什麼也不做。其實挺有道理的。

當然,書中還講了很多關於教育的事情,作者忠實地記錄了自己作為家庭教師看到聽到的關於自己學生的一些事情,不評價而只是記錄。私以為很好,正如書中提出的陪伴治療,有些時候他人無法感同身受,身處其中的人並非需要感同身受,可能只是需要有這麼一個陪伴,趕走孤單,在治癒的過程中始終有一縷温和堅定的希望。

這本書只是將這些教育問題攤開,並沒有給解決問題的答案,事關教育,回答很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