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滿分作文錦集7篇

來源:文萃谷 1.31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滿分作文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滿分作文錦集7篇

滿分作文 篇1

親愛的兒子:

你能這樣想、這樣做,父親很高興。“孟母三遷”的故事你從小就聽過,相信此時的你也切身體會到環境的重要性。

作為父親,我必須給你些建議。你可曾記得《論語》中説過:“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父親希望你與朋友交往時一定要真誠、相互尊重,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友誼才能長久。

愛你的父親

x年x月x日

滿分作文 篇2

見慣了滿月風華,圓滿無缺,那一彎弦月卻以睿智的空缺,讓孤獨者窺視人生的真諦。

觀遍了浩瀚滄海,無邊無際,那一涓溪流卻以靈動的渺小,讓失意者探尋生命的奧祕。

識盡了喧囂紅塵,繁華喧嚷,那一扇木窗卻以沉默的清新,讓思想者頓悟心靈的深意。

打開一扇窗吧,讓生命中的不完美隨風而去吧!

三閭大夫屈原,在汨羅江邊吟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轉身一躍,在一片瓊花瑤草中化作汨羅清浪。他打開心靈的窗户,讓楚懷王的冷遇,人生的無奈隨風而去。

“竹林七賢”第一人嵇康,在一曲《廣陵散》的絕響中邁上刑場,他的手在琴絃上劃過,人生的缺憾化為空氣中顫(戰)慄的樂曲,哀轉久絕。他打開心靈的窗户,她嗅到了新生命的方向,一切失意盡淡然。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面對“時運不濟,命運多舛”的人生,他打開了心靈的窗户,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激昂在胸,他笑了,對着窗外的世界笑着,一切浮雲消散,只有長煙萬里……

席慕容曾説:“滂沱的雨後,心靈將更加潔淨。”打開一扇窗,雨後的空氣更加清新,暴風雨後總會有彩虹橫空。有時,面對生活的風雨也應該打開窗户,讓心靈沐浴清風,自然會有“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

或許曾為考場的失意而苦惱,打開一扇窗吧,重振士氣迎接下一場考試;或許曾為親人的永逝而傷感,打開一扇窗吧,為永恆的愛拭乾淚水;或許曾為朋友的失信而憤懣,打開一扇窗吧,讓心靈散散步,放飛心情......

打開一扇窗,你會看見繽紛的世界,生命的不完美也會醉倒在清風中。不完美的生命又何嘗不美麗呢?

斷臂的維納斯以不完美的生命闡述了殘缺的美麗;“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曹雪芹以不完美的人生造就了絕世佳作《紅樓夢》的美麗;仕途不順的蘇軾以不完美的管途詮釋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麗......

幾米畫本里如是説:“我絕望,掉入深井,我低頭,卻看見井水裏閃耀着滿目星光。我總是,在最深的絕望中,看見最深的美麗。”人生便是如此,在不完美的背後正是無限的美好。打開一扇窗吧,讓不完美的心靈透透氣,昨天是過往雲煙,一切的不如意是鏡中花,水中月。

打開一扇窗,讓不完美的生命綻放光芒......

滿分作文 篇3

結束是停止嗎?不,那是一種蟄伏。

結束是盡頭嗎?不,那是一次轉彎。

“結束也許就是開始……”將這句話常掛在嘴邊,一次次激勵我在面對挫折時重新拾回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

總是喜歡去遠古和先人約會,讓他們將曾結束的,即將開始的生命故事講給我聽:

是香山居士嗎?為何淚水將青山打濕。是琵琶嗚咽讓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哀婉,還是官場生命的枯萎讓你喟然長歎?

啊!是我臆斷了。原來你將這淚水化作盞中之酒,一泣而快,一飲而盡。訣別過去,迎接生命的再次萌芽。這不,西子湖中,綠楊蔭裏,有你壘砌出的一道白堤,在驕陽的熱吻下熠熠生輝,彷彿是別在你胸前的一枚銀色勛章。

我問香山,是什麼讓你拾回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你對我説,將結束看作一個新的開始。

“結束就是開始”,我將這句話常掛在嘴邊,在不能甚解其味時,又將目光鎖定今天的才俊:

光影閃動,是誰坐在輪椅上,身伏清案,埋頭書海,拼命著述。我説您身體如此狼狽,為何還要這般用功,應該找人伺候您才對呀。

你轉過頭對我説,是啊,我的身體殘疾了,但這並不意味着我的生命會就此黯淡。用雙腿奔跑的時光結束了,可我要在精神的跑道上展開與命運新的角逐——海迪姐姐的眼神不僅美麗,更顯出堅毅。

我愕然,我欽佩。愕然於她的答辯之辭,欽佩於她面對挫折的態度。一扇門關上,另一扇門便會打開。

“結束就意味着開始”,我終於明白了它的含義。

俯仰間,我發現天下有那麼多的事物可以印證這句話。

立春之時,我們揮手作別冬的純淨,卻要採擷春的多彩。

日轉星移,天空極盡夜的靜謐,然後鋪染晝的喧囂。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結束,只有真正的開始。

這句話常掛在嘴邊,它對我是一種激勵。

這句話常掛在嘴邊,它對我是一種鞭策。

有句話常掛在嘴邊,“結束就是開始”,我吟唱着它,邁向屬於自己的成功。

滿分作文 篇4

人是文化的產物,也是自然的產物,歸根結底是自然的產物。所謂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脱離了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和文化的產生。然而在人類及人類文化產生以後,人和自然的關係卻越來越疏遠。時至今天,隨着信息化技術等的迅猛發展,這一趨勢更在加劇,以至眾多人們只能通過電視、互聯網去感知自然,從中瞭解全球的天氣變化,知悉生物的綱目屬種。然而,人們通過現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實只是有關自然的一些知識,並非自然本身。因為,你可以從天氣預報得知本地有雨,那雨點卻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從網上看到一朵鮮花開放的'過程,那花香卻飄不進你的鼻孔。

然而許多人卻滿足於藉助現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誤以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兩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將自然視為宇宙萬物運行和個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法則,誠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今天的人們則普遍視自然為身外之物,對天光雲影、鳥語花香多無動於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其結果,人們的感官鈍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潤,心態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變成“機器人”。

出現這種局面,和工業時代以來人們對自然的不正確認識有關。近代以來,隨着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被打破,自然主要成為人類征服和改造的對象,人對自然的認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徑發展.除了少數的文人雅士和藝術愛好者,人們已無暇靜觀雲捲雲舒,閒看花開花落.自然帶給人的審美愉悦和對人性情的陶冶,逐漸成為少數人的專利.

就中國傳統文化而言,佔主流的儒家文化對自然不夠親近,也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基因。孔子曾教導他的孩子伯魚多讀《詩經》,因為可以從中“多識草木鳥獸之名”,而不是讓伯魚更多地走出家門,從大自然中去接觸這些草木鳥獸.西漢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個重要代表,他為了專心讀書力求上進,曾蟄居樓上,三年不窺園,從中體現出對功名利祿的極端重視和對自然風物的無知拒絕.儒家這種重視書本間接知識而相對忽略通過實踐獲取真知的思想,無疑對許多國人長期怠慢了自然要負一定責任。

與之相對,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以自然為最高,追求詩意的棲居,對今天遠離自然的大眾而言,無疑是一劑糾偏的良藥。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國人,尤其是那些困居鋼鐵叢林的城市人,實在有必要擺脱對現代科技過度的依賴這一“文明的偏至”,有意識地迴歸自然,回到人的本初,以達成人性的全面發展。

滿分作文 篇5

我曾幻想着一種超脱,那是與繁華,與喧囂相背離的瀟灑。是的,我行路在虔誠的朝聖路,處處都是天堂口。

而我卻已是幾千歲了,這羣獨信他的愛者,把匍匐朝聖的傳統,憑着堅定的信念和衝破黑暗的勇氣,延續了幾千年,行路,藏地,縈繞着千古信仰,懷古流觴,

千年一歎,承載了這樣愛者的所有念想。

匍匐,愛者們,對他情有獨鍾。這般匍匐雙手直身向前,五體投地趴下,用於畫一個記號。起身後,行至記號處,再次匍匐。遇河流需涉水,則虔誠的磕點河岸,以表誠意,再匍匐過水,次日的起點,是前日磕的最後一處。如此周而復始,令人驚歎。

幾千年,這羣愛者用這樣獨特的方式來寄託思想,朝覲他們的真神。

這可真是天人合一,好脾氣的人遇上好脾氣的天,好脾氣的天眷顧好脾氣的人,天之赤子,認為一切都是造物者的恩賜,所以,珍惜,所以,念想。俯仰天地,不卑不亢,這裏有着日月星辰一樣的尊嚴,也擁有風花雪月一般的浪漫。

念着唐古拉風吹過明鏡般的納木錯,把這份獨語帶給世人。

如神之慧眼,天地之靈氣,納木錯這虔誠的藏人,轉山轉水,高僧在湖心亭修習密宗要發,我感歎藏人的信仰,那是微微上翹的嘴角。我怕這般景緻,哪一天會被侵蝕,然而,那永不可能。

藏人們專注於自己的每一步行路,每一次五體投地,手上轉着絲桶,嘴裏唸叨着自己的信仰,舉手投足間,我慶幸這裏沒有被冷漠所污染,被勢利所掠奪,如此空靈的歌,只有當你身處藏地,才能聽到。

身臨其境,你順手一抓,便是純粹的詩情畫意,絕不沾染半點煙火氣。

我這樣行路,只是在尋求內心的聲音,這樣一種聲音,讓我感動於藏民的匍匐,起身,再匍匐,再起身的感到。

我把我以後走的每一步,都看做是人生的最後一步。其實,人生就如同一場4*100的接力賽,只有不斷前行,才不會被自己牽絆;人生又如同3000米的長跑,我把它的每一步都看作是最後一步,絕不會覺得疲憊,不會十分氣餒。為什麼這場比賽如此艱難?人生的新的一步都在想我招手,讓我朝着朝陽,奔向遠方。

藏人帶給我的不卑不亢,凝眸間我感觸頗深,這般獨信,我將銘記於心,將引導我生活的每一步。

當我看見天上的星星,感謝造物者的光榮,他把我這愚人點化,普度心靈的偈語。

滿分作文 篇6

想像一下,當魯迅先生穿越到現代,看到聖誕節期間琳琅滿目的商品、奇裝異服的行人,一定會很驚訝吧,沒想到自己的“拿來主義”,在大半個世紀後,得到現代人如此積極的響應。然而,身為現代人的我們,不禁在考慮一個問題:我們“拿來”的是否太多,是否將傳統文化置於“燈火闌珊處”呢?

誠然,以聖誕節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對於中國的古典文化有一定的衝擊,但是,這種衝擊,斷然不會作用於傳統文化的根基。試問,是否你吃了西餐,就會忘記中餐的味道?相反,有時西餐吃多了,我們的舌尖反而對中餐更加敏感和依戀。一個優秀的文化,必然能經受的住時代的考驗,而不會因為異國文化的漫入而搖搖欲墜,失去價值。

所以,對於以聖誕節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我們仍然要大膽地“拿來”!學習西方文化,也是對於文明的一次享受,也是獲得的過程。聖誕節在西方,不僅僅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也是一個給予幫助、關愛弱者的日子,也是一個承載着無數家庭對新一年的展望的日子,可以説,聖誕節是輕盈的,但它絕不空虛。從聖誕節中,我們不難發現,西方的文化中同樣有真、善、美可尋,同樣閃耀着人性的光輝。無論是哪個文化,哪個民族,他們的靈魂中必包含着這些樸質而又美麗的願望。作為一箇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文化,同樣能感受到美的薰陶,得到心靈的潤洗。

同樣接受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方能裨補缺漏,有所廣益,所謂中庸之道的“中”字,便是中和不同的元素,彼此互相包容,互相發展,達成一種和諧的境界。不同的文化正如彩虹的不同顏色,彼此稜角分明,顏色鮮亮。但倘若我們能夠將這些文化“中和”起來,以彼之長,補己之短,便一定能達成費孝通先生所言的“美美與共,世界大同”的理想。

大半個世紀以前,王國維先生裹挾着他美好而又質樸的信仰,連同傳統文化的餘暉,一起沉入水底。然而我相信,在奉行“拿來主義”的今天,我們非但不會發出“義無再辱”的哭嚎,而是在西方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彩虹下,奏響天籟之音。

這個聖誕節,我要與傳統文化一起過。

滿分作文 篇7

最近的日子是非常之忙碌的,無論工作亦或生活,讓我無法靜下心來寫點篇幅長些的心得體會,這才想念起以往相對清閒一些的時光來。

人只要活在這凡塵俗世一天,似乎就註定了自覺或者不自覺的疲於奔命,不論你是多麼的不情不願或者本就甘之如飴。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幸福的滋味咀嚼久了,只怕也會覺得味同嚼蠟,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了,這或者就是所謂的審美疲勞吧!

很多時候,我常常會覺得自己只是滄海一粟,太渺小也太無依了,這樣活着似乎沒有太多深厚的意義。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也常會有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念頭襲上心頭,弄得我暈頭轉向、不知所措!靜下心來思考一番,又覺得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人的思想原本就是變幻莫測的,有做不到的事情,卻沒有想不到的事情!

曾經那些深刻且厚重的記憶經過了時光的荏苒,也可能變得風輕雲淡、物是人非了,甚至可以從容淡定地拿來與別人細細談論,原來從刻骨銘心到輕描淡寫之間,隔着的僅是時間的長短而已,時間真是個可怕的東西,可以把曾經的滄海潛移默化地變作如今的桑田,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心心念念地扯住過往不肯放手呢?

好多時候,我們面對的不僅僅只是旁人的目光,還有我們自己的!我們會在腦海中變幻着各種角色交替上演,或者只是單純地憑着自己的主觀臆測,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又一個無形的障礙,把自己緊緊束縛在中央,時刻得不到真正的解脱,於是身心俱疲,甚至是心灰意冷,只覺得前景一片黯淡!

看破了這一層,我常常在想,為何不對自己好一些呢?為什麼不嘗試着給自己一些慰籍呢?為什麼總是要等待別人閒暇時抽出空來,對我們進行實地勘探,然後再給我們一些自己早已瞭然於胸的建議呢?或者變換角色之後,輪到我們來講那些道理,會比別人説得更加透徹、更加富有哲理,也會更加的令人信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