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作文通用11篇

來源:文萃谷 8.74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味道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味道作文通用11篇

家鄉的味道作文1

家鄉的味道,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味。

家鄉的味道是爺爺包的蓮菜大肉餃子。每每感到幸福時,眼前便流動着奶奶繫着圍裙,爺爺坐在沙發上,媽媽笨手笨腳,爸爸小心翼翼包餃子場面。

從我記憶時就愛吃餃子,平時愛吃,過年時更愛吃,喜歡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的氣氛,在歡聲笑語之中一個個似乎還印着爺爺指紋的餃子誕生了,它們是一個個快樂和幸福的吉祥物。晶瑩潔白的餃子出鍋了,白白的,胖胖的,可愛極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餃子的餡緊湊實在的抱在一起,吃起來有沙沙的顆粒感覺,那令人陶醉的滋味在我的小嘴巴里哼着小曲漫長的遊行。蓮菜的脆香拌着鮮嫩豬肉的濃香加上金黃薑末的點綴,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家鄉的味道是藏在太奶奶親手縫製的棉襖棉褲裏。“太奶奶又給你寄來棉襖棉褲啦!”媽媽喊着。我蹦蹦跳跳地奔跑過去打開包裹,裏面是一身嶄新的海軍藍棉襖棉褲。我抱在懷裏感覺軟軟的,暖暖的,我嗅到了太奶奶那淳樸、甜甜、太陽般的味道。我的鼻子一酸不禁流下了思念的淚水,以往那一幕幕暖心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記得每年暑假,媽媽都帶我去寶雞看望太奶奶。太奶奶那慈祥的笑容,温暖的懷抱,親切的話語如陽光明媚,温暖。我照例在太奶奶面前站好,張開雙臂,等着太奶奶用那神奇的尺子——手,給我量尺寸。“一紮、兩紮……”太奶奶自言自語的邊量邊説。在寒風蕭瑟、冷風刺骨的冬天,夥伴們都流着鼻子,縮着脖子,而我正因為有太奶奶親手縫製的棉襖棉褲,不僅早已温暖了我的身體,更温暖了我的心。

家鄉的味道是渭南老城的古建築。味道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城的一些建築還保留了過去年代的老縣衙、城隍廟風格。那裏有青磚碧瓦的古典式重閣樓房,古樸的大廳,撐着赤紅的柱子,一磚一瓦,藴含着家鄉人的智慧和結晶。這些建築瀰漫着歷史的味道,文人的氣息令我自豪感油然而生。

家鄉的味道醇香而温馨,平凡而温暖,古樸而雅緻,它沉澱着濃濃的鄉土味、融入着深深地情與思,令我沉醉,觸動我心。這就是我家鄉的味道,我眷戀這種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2

雖然兩歲便來到了北京,但對於我的家鄉山東臨沂,我卻始終有種特殊的情感,那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還有一種土特產。

那特產名字叫“糝”,一般人可能一看就不喜歡。糝的樣子很特別,灰灰的,看起來很混濁,根本讓人提不起食慾。不過你拿勺子一攪,會發現那裏面還藏着大片的羊肉,濃稠的汁液渾着純正的羊肉,説不上是什麼樣子。記得我第一次喝糝時,還嚇了一跳,對媽媽説:“媽,這是什麼呀,真奇怪。”

糝不光樣子奇特,味道更是與眾不同。

當你因為糝的樣子不想喝時,一定要堅持。因為它的味道真的是讓人拍手稱讚。輕輕用勺子盛起一勺湯,然後放進嘴裏,這時,你可千萬不要嚥下去,因為最重要的步驟還沒做呢。你要用筷子夾起一片羊肉送到嘴裏與灰色的濃汁一起嚥下去,濃香的羊肉夾雜着淡淡的鹹味,立刻在舌尖瀰漫開來,脣齒間,滿是濃濃的香氣。雖稱不上山珍海味,倒也算得上美味了。

在我的記憶中,糝賣的方式是在一個奶小很破舊的平房內,人們自己進去,然後對老闆説:“來碗糝!”這時,老闆鐵定會説:“你要肉多還是肉少的?”因為肉多的要貴些,肉少的便宜些。裝糝的是個很大很大鐵鍋,那鐵鍋是圓錐形,大概有電教櫃1/3那麼大,估計一下,應該能裝200碗糝那麼多。我曾問過店老闆:“叔叔,那你賣不完怎麼辦啊?”店老闆笑答:“就話在鍋裏存着呀,一星期內壞不了的。而且熬製的時候也是用這大鍋。”我這才知道,原來這口大鐵鍋乾的事兒還真挺多,既要儲存又要熬製。

糝的製作工藝至今除了那店老闆無人知曉,相傳,那是個祖傳祕方,從不外露的。這也使不少人慕名而來,想嚐嚐糝獨特的味道。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臨沂這個美麗的小城,希望你去嚐嚐糝的味道,也是我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3

中國人的年夜飯是一個特別值得深挖的話題,其中凝聚的家庭情感、記憶和關係不必細説。對我家而言,年夜飯也體現家人的家庭地位,甚至是家庭權力的象徵。

我媽媽非常強勢,基本不讓我進廚房的。直到現在,每次回家過年,年夜飯我最多隻能打打下手,掌勺是絕對不可能的。甚至,如果我趁她不在家在廚房做些打掃,她不僅不會誇獎我,反倒會把我訓斥一通。當然,好處是,我媽媽特別會做菜,到現在還統治着我們一家人的味蕾。不僅我和妹妹,還有孫輩們,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她做的滷味。這道滷味,應該是我媽媽自創的一道菜。至今,她都堅決不告訴我祕訣,説要到自己做不動那一天才肯傳給我。

這道滷味,有點像大雜燴,是把牛肉、豬肉、豬肝、雞肉等各種原料,加以佐料,放在一鍋裏煮,差不多要煮上三個多小時。每次做這道菜的時候,媽媽會一直守在旁邊,每種配料是要分時段加的,甚至生抽和老抽也要一點點加。她做這道菜的時候,甚至不讓我靠近,我至今也沒有偷學成功。

每次做年夜飯,我媽媽至少會提前三天準備,炸圓子、藕夾、珍珠丸、糖醋魚、蒸肘子、扣肉……,每次一定至少8個菜,甚至是16個菜(我媽媽特別喜歡8的倍數)。

以前曾經覺得,中國人的年夜飯,做得累,吃得更累。一家人忙忙活活的,根本沒有時間好好聊一聊。一年難得一聚,反倒因為忙於這頓飯,疏於更重要的情感交流。但是現在,對於年夜飯也有了返璞歸真的認識,覺得這才是特別符合中國人的表達方式。媽媽每次忙完,都會説:“我腰都累斷了。”以前會心疼而且不理解,覺得既然這樣,何必要這麼辛苦呢?現在卻覺得,這頓飯對於她,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正是通過這頓飯,她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也維繫着家庭的感情。

想念家鄉的味道,想念家人。

家鄉的味道作文4

在外的遊子,最忘不了的是曾經生活過的家鄉。每次回家,家鄉的親人,門前的狗,甚至是一草一木,都給人們一種親切而又温馨的感覺。在我的記憶中,最難忘的是家鄉的味道。

我從小沒有別的愛好,就是特別愛吃東西。可在那時,去哪裏買薯片、奧利奧?況且小時候我一直住在奶奶家,哪兒來的零食?為了堵住我的嘴,奶奶變着法子給我做東西吃。當然,材料都是從地裏新鮮挖的。我也毫不客氣,今天嘗一塊糕;明天來塊南瓜餅;哪天運氣好,可以吃到一個豆沙粽。

我最喜歡吃的,這些都不是,是烤地瓜。它的做法非常簡單,只需要在農家人家中特有的灶頭快燒煮完東西時,把地瓜丟入灶內,再用柴灰把他們蓋上,使其自然地被烤熟。剛出爐的地瓜十分燙手,但誘人的香味不斷湧入人們的鼻內。稍等幾分鐘,剝開焦黑的地瓜皮,裏面是呈淡黃色的肉。輕咬一口,又甜又糯的口味帶着香味在齒間遊蕩並擴散,給人以一種温暖的感覺,並且讓人不禁吃了還想吃,更想一口把它吃完。直到現在,我還一直記得那個味道。

想起第一次奶奶讓我嚐嚐她剛剛烤好的地瓜,我死活不肯吃。看着它那焦黑的外皮,我一看就覺得這不像是能吃的東西,奶奶就親自把它剝開,我看見裏面橙黃橙黃的肉,甚至覺得十分的驚奇。於是我嘗試着咬了一口。一口下去,便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了。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我一口氣吃了三個,直到第二天上午我還打着嗝兒呢!

但時間永遠在走,我上了國中後,繁重的學習任務讓我只能偶爾在假期去探望奶奶和爺爺。奶奶家的灶頭也因為天燃氣的使用漸漸蒙上了灰塵。奶奶也很少種地瓜了,種了更多經濟作物,我也只能在全家人團圓時奶奶才用灶頭燒菜偶爾吃上一回地瓜了。

我也曾經吃過街上賣的烤地瓜,味道或許和家鄉的差不多,但我總覺得少了什麼。但每次在家鄉的灶頭前,奶奶幫我剝好地瓜,我都感到一種莫名的幸福。

家鄉的味道作文5

家鄉的味道是什麼?是那一杯自家釀製的深厚的濁酒,是那一抹飽含愁思的月色,是那一片如血殷紅的紅楓。這些味道或渾厚,或清冷,或熾烈,但都有相似之處——都有着我們自身的情感,那就是對故鄉的思念。這種情感是國人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無論居於何片,每逢月圓之夜總會引起的喟然長歎。

家鄉的味道在我心中留存最深的,便是奶奶做的面了。大約是農村出身的緣故,奶奶的身上永遠帶着農民的樸實、勤勞與智慧。白白的一勺麪粉在她的手下經過與水的拌,總能顯現出各色情態。小時候看着奶奶將一個小小的麪糰靈活地在手中扭動幾下,再放到案板上時,就已然成為了一個花捲。那時的我不免驚奇,趴在案板上呆呆地看着奶奶為一個個的小麪糰整形,我便問奶奶:“奶奶,你怎麼弄的?怎麼這麼快呢?”奶奶笑眯眯地蹲下來,揪了揪我的臉,然後笑着用陝西方言對我説:“時間長了就會了,咋,你想學?”

我點了點頭。奶奶便交給我一小塊面,告訴我説:“你把這塊面先盤一下,再扭一下,兩半個一粘就對了。”可是不知是我理解有誤還是奶奶手太快,我至今都沒學會如何盤花捲,不過奶奶的心靈手巧倒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每次奶奶進廚房我總要跟着。看着好擺弄那些絲長的麪條時,我總是神色中帶着崇拜。因為每當我看到奶奶在廚房裏做飯時,那擀麪時擀麪杖發出的聲響,那下面條時麪條入水的一瞬時的響聲,都有一種韻律美和節奏感,讓我越來越對廚房中奶奶忙碌的聲音着迷。所以只要奶奶一進廚房,一個小小的身影也就會跟在她的後面,像個跟屁蟲似的寸步不離。

後來,我因為上學的原因跟着爸爸媽媽來到了西安,車輛穿行,盡顯繁華。可是剛入這座城市的我卻睡不着覺,我早已習慣小縣城的安然與閒適,對於夜晚車輛穿行而過,還有些惶恐與不安,夜晚便整宿地睡不着覺,便更加想起身在故鄉的奶奶。那種感覺是一種孤獨、恐慌與無奈,加之在這種機械化、現代化的時代,城市裏的食品雖讓我感到眼花繚亂,卻總少了一種感覺,現在想來應是田野中的那份沉穩與成熟吧,總沒有奶奶的麪食好吃。

或許這便是家鄉的味道,是奶奶飯菜的味道,也是我回憶的味道,它就是這樣的淳樸簡單,熱忱而美好……

家鄉的味道作文6

年復一年,來來往往的黃風訴説着光陰的故事。記憶中,老家一片片建築,一條條街道,早已面目全非,但外婆的團圓子,清清香香的味道卻依舊清晰。

團圓子其實就是元宵。外婆從不把它叫做元宵,團圓這個有趣的名字我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起的,也許是表示“團團圓圓”之意吧!

還是扎着羊角辮的我,天天蹦得像只開心的小白兔。元宵節終於來臨了,頭天晚上我像只小毛毛蟲似的跟在外婆身後,期待團圓子,期待外婆做的團圓子。外婆拿出法寶來了:一瓶瓶芝麻糊,一罐罐桂花粉,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調味品,一一擺放在桌子上。開始了嘍!我高興地亂蹦亂跳。撒上一點桂花粉,拌上一點芝麻糊,再澆上濃郁的香甜蜜汁,團圓子餡兒就做好了。推開嘎吱作響的門,外婆把團圓子餡兒晾在桌子上,身後的我,口水一直流個不停,那不停的吞嚥聲,引得外婆直髮笑:“這個小饞貓,真是一刻也等不住了。”我仰着頭嘟着嘴問外婆:“我要吃嘛,為什麼把它晾在這兒呢?”外婆摸着我的頭説:“這是團圓子的餡兒,要晾一晚才有味呢!”我還是很好奇,但外婆已經給我下了“睡覺令”,我只得像只小羊羔一樣乖乖去睡覺了。

元宵節清晨的第一縷炊煙升起來了,屋頂上瀰漫的香甜水汽和迷濛的淡淡薄霧被小院裏忙碌的外婆吵醒了。外婆起了個大早,把浸滿月色、星光的團圓子餡兒給捏成小球,然後拿來一口大鍋,裏面鋪上了一層層厚厚的糯米粉,把餡兒球沿着邊上放進去,再搖晃着鍋。我也趕來幫忙,提着水壺加清水,等它有核桃那麼大時,團圓子便做好了。外婆煮着團圓子,我迫不及待地拿着筷子敲打着桌子邊,大聲喊:“團圓子,團圓子……”外婆笑嘻嘻地把團圓子端出來,我激動地趕快塞一個到嘴裏,軟軟的皮,甜甜的汁,那香濃的氣息便像柔和的温泉把我整個人包裹起來了,似夢幻,似童話,似春陽。外婆慈祥地看着我笑,摸着我的頭説:“慢點吃……”

漸漸地,我長大了,再也吃不到外婆的團圓子了。今天想來,那如詩一般的味道依然縈繞在嘴邊。我為外婆超高的手藝讚歎不已的同時,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思念……

家鄉的味道作文7

正月七年級,我們一家三口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們驅車來到了家鄉——塘棲古鎮。

春節的鎮上張燈結綵,紅彤彤的燈籠把街道兩旁裝飾得煥然一新、年味十足。我們隨着喜慶的人流跨越廣濟橋,便來到熱鬧非凡的“水北一條街”。

各色各樣的店鋪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勤勞的家鄉人春節裏也不休息,他們都忙着張羅着生意,在店鋪裏熱情好客地招待着慕名而來的遠方客人。家鄉人個個心靈手巧,做出了各種美味,有傳統的名小吃也有本地的特色美食,像甜甜的糖人,又香又糯的粢毛肉圓,脆脆的鬆餅,香甜可口的綠豆糕,香烘烘的細沙羊尾……簡直是應有盡有。其中最吸引我們眼球的還是那手工糯米鍋餈,記得媽媽生下我後,奶奶為了讓媽媽能幫我多生產“口糧”,買了一大袋又一大袋的糯米鍋餈給媽媽吃,喝多了由糯米鍋餈做原材料的奶水,我對這一美食也情有獨鍾起來。

只見很多不規則形狀的米黃色鍋餈裝在透明的塑料袋子裏,鼓鼓囊囊的,用手一捏一眨眼就碎了,可見這食物非常的鬆脆。我們買來店家新做的鍋餈,一行三口來到了爺爺奶奶位於水北的老宅子裏,奶奶幫我們將糯米鍋餈裝了滿滿一大碗,加入適量的紅糖,倒入滾燙的開水,用筷子不停地攪拌,剛才還鬆脆飽滿的鍋餈就軟軟地浸入了水中。我迫不及待地品嚐了一口,一股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味道在舌間來回蠕動着,我一口將他吞到了胃裏,只覺得一股温暖的氣息舒舒服服地進入了身體。我和媽媽你一口,我一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一會兒工夫滿滿的一大碗鍋餈就被我們吃光了。奶奶笑着嗔怪道:“慢點吃,慢點吃,想當初吃那麼多還沒吃厭啊!”我和媽媽相視一笑,異口同聲地和奶奶説:“家鄉的味道,奶奶的味道吃不厭!”奶奶一聽樂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忙不迭地拉着媽媽的手,到陽台上給媽媽看奶奶年前親手做的五香火腿、鹽津五花肉……奶奶這地道的塘棲人兒的手藝可不是蓋的,她選材考究,工藝精巧,想當初可也是水北一條街特色小店鋪的老闆娘呢!

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圍坐在家鄉的老宅子裏,吃着奶奶親手做的美食,品着家鄉特有的風味,滿口的年味在齒間、舌尖流連,瀰漫在新春的老宅子裏。

家鄉的味道作文8

我們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避風港,那便是家。家讓流浪在外的人們感到温暖,在遇到挫折時給予我們鼓勵。家鄉的味道,是讓人永遠難忘的味道。

還記得小時候與爺爺奶奶在鄉間生活。鄉間小道是乾淨的,柔軟的泥土讓人踩上去很舒服。偶爾在道路上行走時,會發現道路旁邊有幾棵蘋果樹,就會偷偷的摘下幾顆紅彤彤的蘋果,然後滿心歡喜地走在那漫長的小路上。

摘蘋果可不是白摘,而是讓奶奶做我最愛吃的蘋果薄餅。薄餅香甜可口,我一次能吃好幾個呢。這次我就與奶奶一起動手做我最愛吃的蘋果薄餅。

先將切好的蘋果放到一個小罐子裏去,當然必須加一點蜂蜜和糖才能儲存。下來就是和麪,看着奶奶輕盈的動作,我也跟着幹起來。可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我和着和着便沒有了力氣,還差點從案板上掉下來。由於力道不夠,我揉出的麪糰並不能用來做食材。蘋果罐一打開,便聞到那香甜的蘋果味。看着奶奶在廚房裏忙碌的身影,終於將我那期待已久的蘋果薄餅做好啦。咬一口下去,香甜的蜜汁流入口中,再加上蘋果塊的香脆,真是太美味了!

家鄉的味道是甜蜜的。

但有些事總是那麼的出人意料。有一天,我們在山間玩耍,一直玩到了很晚。當明月露出,天空漆黑時,我們才往家的方向走去。路上,我的耳中一直傳來有“沙沙”的聲音,有時還會突然從深林中驚起一片小鳥向天空中猛地飛去,發出“吱——”的慘叫聲。我與小夥伴們抱成一團,在原地不敢前進,靜靜地聽着那山間發出的長嘯。

這時,我聽見有人在大聲喊我的名字,還隱隱約約有幾個光點在叢林中閃現。我連忙大聲呼喚,接着就聽見了一陣急促的跑步聲。“爺爺!”我高聲叫道,然後一下子衝到他的懷中,放聲大哭。

家鄉的味道又是驚險的。

家鄉的味道真讓人難忘!

家鄉的味道作文9

家鄉的味道沒有山珍海味的材料,也沒有精美無比的外表,有的只是鄉野間樸華無實的味道。雖平凡清淡,卻令人心馳神往,浸透着甜甜的小吃,暖暖的人情味和古色古香的建築,無不令我沉醉其中。

家鄉的小吃令我銘記在心。記得小時候,每次舅舅載我回老家,我二姥爺都會準備我最愛吃的蔬菜香菇幹。鮮嫩翠綠的蔬菜上綴着晶瑩剔透的水滴,被炸至金燦燦的香菇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拌雜在一起,即便還遠在十里之外,也可以聞到夾雜在風中吹來的香氣,有時還會有聞到香氣的鄰居從窗口探出頭,向二姥爺家喊到:“呦!你家囡囡回來嘍?”這時,爺爺總會揚起燦爛的笑容:“嘿嘿,對喲!”

這美味的小吃是家鄉的味道,我所眷戀的味道。

家鄉的人情味令我倍感温暖。記得有一次我與朋友約定一起去玩,時間臨近中午,但因為家鄉地理位置特殊,冬天温度很低,當我在約定地點等待時,狂風無情的刮過,刮的我的手和臉生疼,這時,店中的一個大伯卻走了出來,對我道:“童家小妮,這是我剛熬的雞湯,熱乎着呢!快過來喝了!”我接過,緩緩喝了下去,這雞湯温暖了我的身體,也温暖着我的心底。一個素未識面的陌生人,可以向我施以援手,農家人淳樸,大方的品質感染着我,我愛這種單純的善心。

這濃濃的雞湯是家鄉的人情味,我所眷戀的味道。

家鄉的古建築,令我的心倍感自豪。在家鄉的老街區,仍舊保留着許多古時建築物,暗紅色的土磚,黛色瓦片覆蓋其上,古樸的大廳裏四根柱子佇立在中,古樸的大廳,瀰漫着一股子木香,或許是沉寂太久的原因,構成複雜的“迷宮”。只是在裏面走一圈,也會暈頭轉向,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堅持一下,轉一轉,總會有出路的。這淺淺的木香是家鄉的味道,我所眷戀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就是一種情懷,有它獨特的特色。

家鄉的味道作文10

味道,是舌尖上縈繞的一絲情懷。不知何時,味道不只是味蕾上的觸感,酸、甜、苦、辣、鹹、麻、澀由口及心,百般的滋味盛開在舌尖,綻放在心上。經歷過人間百味,念念不忘,家鄉味濃。

念念不能忘——精釀的老陳醋,褐黑色的醋液盛在雪白的醋壺,淋在飯食裏,就是一頓可口的清粥小菜。吃在口中除卻酸澀,更有餘後的醇香;除卻油膩,更添幾分清爽。山西飯桌上幾乎家家都有的老陳醋,是山西人的心頭寶,頓頓也舍不下。更有甚者,出門在外,隨身要帶着它,在旁人詫異的眼光裏,嚼着伴着醋香的飯菜,大快朵頤。漂泊的遊子,就是靠濃濃的醋香,維繫與家鄉的純純情誼。

念念不相忘——有些味道讓你忘不掉,也不想忘。黃土高原上家家要食的小米粥,就是讓我牽腸掛肚的味道。曾經有一次去外地旅遊,起先面對各式各樣的當地特色,大飽口福,可天天缺席的小米粥,讓人日思夜想:泛着金黃的小米粥,盛在自家的小瓷碗裏,粘稠爽口,吃在嘴裏温潤滑口,細細品味略帶甘甜,醇厚的米香氤氲在水汽裏,讓人安心。我思念的恐怕不只有小米粥,還有那盛產小米的家鄉。

念念忘不了——絕世村落中,那裊裊炊煙升起,一鍋熱氣騰騰的莜麪栲姥姥。這是一家人的飯食,也是最原始的山西味道。莜麪、山藥蛋承載了多少人的記憶,把一輩輩山西人養大,口中熟悉的味道讓人多少年也忘不了。身在何處,把生命延續的味道還在口中殘餘,回味無窮。

念念不想忘——我們總是暢想詩和遠方,走向遠方,才憶起難捨的味道。老陳醋、小米粥、莜麪栲姥姥、山藥蛋、柳林的碗託和太谷的餅,哪一樣不是難捨難分的味道?黃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的人啊,在鍋碗瓢盆、五穀雜糧中,傳承着黃土高原獨有的味道。這片土地上的靈氣精華,凝結成揮之不去的味道,貯存在舌尖上。

熟悉的家鄉味道,飽含熟悉的過往,醖釀絲絲鄉愁。嘗人間百味,念念不忘的,還是家鄉的濃濃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1

每年的年末,家裏的女人們都忙着在陽台上做一件事——醃鹹肉。鹹肉是揚州獨有的美味,哪怕是很近的泰州等地都是沒有的。這味,獨一份!

這也倒不是因為鹹肉有多難醃,因為這味一直在揚州人的口中,其他地方的人都吃不慣,這味就對揚州人,揚州人也就對這口味!

這鹹肉,只需肉與鹽,再加些八角。別看原材料簡單,做起來真要些精力。首先這肉不能太肥,一咬全是油;也不能太瘦,容易塞牙縫,就得那豬上最精華的部分,一層肥一層瘦那種。買回肉後,洗洗乾淨,先用鹽在肉表面敷一層鹽“面膜”,再用小刀在肉上隔8釐米拉一刀,再在刀口處撒多些鹽,每逢晴天就出去曬曬,三四天取下來再來一層“複鹽”,等十多天後那豬肉皮呈“紅棕色”,脂肪呈“鴨黃”色後,方可食用。

在那曬的十幾天中,那鹹肉味一直飄蕩在我鼻尖,對我這種等級的吃貨是一種折磨啊!

好容易才曬好了,我就催着媽媽做“菜薹子燒肉”。這味道,才叫人不敢相信,鹹肉燒製後,皮與肥肉都是那種鴨黃,如宣紙一般,最下面那一層肉比上面略顯棕色,放在嘴中,咬一口,這味道既有肉的質地,又比鮮肉多了一層鹹味與鮮味。肥肉與瘦肉錯層口感,使人感覺不膩又不塞牙,就這樣爽滑入口,還口齒中留有餘香,温暖香郁,與室外的冰天凍地形成反差,更讓人感到家的美好。

鹹肉的味道不僅與其它食材搭着好吃,哪怕它一個“挑大樑”,也是極好的,一鍋飯快做好的前十分鐘,切兩片鹹肉放在鍋裏與飯一起蒸,飯好了,肉也熟了,肉又把自身的味道傳給了飯,也是真真兒的絕頂美味。

有一次,在香港打拼多年的大舅回鄉來我家,他剛坐下,就偷偷地問爸爸“家裏有鹹肉嗎?”爸爸大笑,説:“有的,有的。”大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香港那邊只有一家鹹肉店,離公司又好遠,唉,把我喂大的揚州鹹肉,忘不掉哦!”

黃昏把大舅頭上的白髮染成回憶,小時那情景在時光中定格。

在外打拼的揚州人哦,別忘了家鄉,別忘了家鄉那鹹肉的味道,別忘了你的根。

年末了,哦,那鹹肉的味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