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的作文5篇

來源:文萃谷 1.83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數學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數學的作文5篇

關於數學的作文1

長久以來,被譽為“科學皇后”的數學,在科技領域的拓展上,一直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隨着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數學的應用更為廣泛。但在數學課堂上,一般定義的解釋、定理的證明和命題的解法,卻忽視了從生活的經驗去理解數學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其實既可用數學方法去理解周圍的事物,更可利用生活的素材去加強對數學概念的認識,使數學知識注入生活的氣息。

數學問題生活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創設情景,側重感知。

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繫生活講數學,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法則、規律等化解為一系列學生熟悉的有趣的豐富的生活中的事例,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從初步的感知,逐步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了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發展的過程。

近年來,隨着數學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師已注意到在引進新知識時提供一兩個實際背景,以便使學生理解數學源於生活。但僅僅如此並不能確保學生具有應用意識,也許拋開教師提供的實際背景 ,學生頭腦中便難以找到其他的實際背景,依然會將所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看成兩個相互獨立的系統,無法感受新知識的應用價值,這點給我們的教訓是很深刻的。

生活問題數學化———實際問題抽象化,側重建模。

對新課程來説,最重要的是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在這個意義下,數學建模和數學應用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眾所周知,數學有着廣泛的應用,這是數學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產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為數學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數學的應用地位日益上升,數學建模正成為數學和科學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所謂數學模型,是針對或參照某種事物的特徵或數量關係,採用形式化的數學語言,概括地或近似的表述出來的一種數學結構。廣義解釋:凡一切數學概念、數學理論、各種數學公式、各種方程(代數方程、函數方程、微分方程、積分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構成的算法系統就可稱之為數學模型。

數學的建模過程大致可用如下框圖説明:

例如: 換啤酒問題:小明的父親從商店買回10瓶啤酒,商店規定3個空瓶可換回一瓶啤酒,若小明的父親不再給錢,他一共可喝上多少瓶啤酒?

其解法是:10瓶喝完,可換回三瓶;再喝完,則剩餘4個空瓶,又換回一瓶,喝後剩下2個空瓶,此時借進1空瓶,則又可換回1瓶,喝完後還所借1空瓶。總計可喝15瓶。此過程中“一借”可謂巧。

數學來自於生活,又必須迴歸於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和靈性。數學學習內容遠離生活無疑是導致學生對數學無興趣的根本原因,它使本該生動活潑的數學學習活動變得死氣沉沉。有鑑於此,數學的教與學應該富有生活氣息,注重現實體驗,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學數學”。

關於數學的作文2

篇一趣味養蠶

春天來了,我最喜歡的一件事——養蠶。有一天,我在學校附近看見有1位老爺爺正在賣大小不同的蠶,放學後,我就買了6只蠶寶寶,每隻3角,共花了3×6=18角=1元8角。第二天,我發現:6只蠶寶寶大約要吃12片桑葉,蠶寶寶漸漸長大了,胃口也越來越大,1只蠶1天要吃4片桑葉,所以每天共放進4×6=24片桑葉。

大約15天后,蠶寶寶吐出了絲,形成了繭,好像一粒粒花生。10天后,蠶寶寶從“花生”裏出來時,變成了白色飛蛾,飛蛾有1對觸角、2對翅膀、6條腿。過了2天、1對飛蛾產下了100多粒卵,3對飛蛾就有了3×100=300粒卵,我太高興了!

等來年春暖花開,我就擁有了300多隻蠶寶寶,我一定會送給老師和同學,讓大家與我共享養蠶的快樂!

篇二豆漿 + 油條

今天是週末,天空中飄着朵朵白雲,我和奶奶去買早點。走到店門口,“叔叔,請問一根油條多少錢?一袋豆漿多少錢?”叔叔親切地説:“一根油條5角錢,一袋豆漿也是5角錢。”這時奶奶給我出了一道數學題:買5根油條和5袋豆漿共要多少元?我想了一下回答到:“要5元。”奶奶問我是怎麼算出來的,我説:“每袋豆漿5角,5袋豆漿“xx二十五”就是2元5角,5根油條也是2元5角,相加就是5元。”奶奶説:“還有另外一種方法,你猜猜看?”我拍了拍腦袋,可還是想不出來,奶奶就提示我一下:“把一袋豆漿和一根油條看成一份,那是1元,那五份不就是5元了嗎?”我眼睛一亮,這種方法真簡便!

篇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今天,媽媽買回了一大堆我愛吃的草莓,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在一旁笑着説:“你如果要吃草莓,就要先回答我的問題。”“什麼問題?”我問道。媽媽不慌不忙的説:“小明比小紅多8支鉛筆,他要給小紅幾支筆,兩人才一樣多?”

我想了想,這不就是把多出來的8支鉛筆平均分成兩份嗎?拿其中的一份給小紅,兩人就一樣多了。可以用老師教過的除法8÷2=4(支)來解決。

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笑了,她誇我是個很聰明的孩子,而且給了我一個大草莓。我高興地吃起了草莓,我覺得這次的草莓最甜,因為這是我用智慧換來的。

篇四生活與數學

今天,我們家來個特殊的客人——收破爛的阿姨。隨後,媽媽就把她帶到了雜物間裏,經過一陣討價還價之後,阿姨和媽媽達成了協議,一斤廢紙賣四角錢。只見阿姨麻利地將所有廢紙綁得結結實實,再用秤把它們稱了稱,一共有16斤重。這時媽媽叫我算一下一共賣多少錢,我説:“媽媽,16乘4我沒學過呀!”媽媽對我説:“用剛學的知識算算。”我靈機一動,想了想對媽媽説:“我算出來了,是六元四角錢。”媽媽問是怎麼算的,我説:“16斤就是8千克,1斤4角錢,1千克就是8角錢,8乘8等於64,64角就是6元4角錢。”媽媽滿意地點點頭,阿姨也誇我真聰明。

我想,看來數學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呀!

關於數學的作文3

數學無處不在。生活中有,故事中也有。而且這些數學往往都會有着一個數學原理、規律或邏輯。古今中外,每個數學家都是在生活中通過一次發現,實驗從而有了靈感。然後便刻苦鑽研從而發現數學原理成為數學家。

例如祖沖之。他從小就閲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週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週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

像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從生活中刻苦鑽研從而得出數學原理的。今天,我要講一個小故事。同樣,這個故事裏也藴含着一個數學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阿凡提運用他的聰明才智為人民行俠仗義,無情地嘲弄那些殘暴而又愚昧無知的封建統治者,那些老爺們對阿凡提恨之入骨。

一天,國王召阿凡提進宮,煞有介事地對阿凡提説:“阿凡提先生,聽説你經常在外面講我的壞話,這樣吧,人們都説你很聰明,我這裏有一個問題,你如果能解答出來,我就釋你無罪,如果答不出來,那就加重處罰。”原來,國王想用這個辦法作藉口來報復阿凡提。國王讓人拿來了三個盒子,對阿凡提説:“這三個盒子中只有一個盒子裏放着我的一粒珍珠。每個盒子上各寫着一句話,但只有一句真話,其餘都是假話。你給我找出珍珠在哪個盒子裏。”阿凡提一看,第一個盒子是紅色的,上面寫着:“珍珠在這裏”;第二個盒子是藍色的,上面寫着:“珍珠不在紅盒子裏”;第三個盒子是黃色的,上面寫着:“珍珠不在這裏”。阿凡提看完了盒子上的字,略一沉思,馬上就指出了珍珠在哪個盒子裏。國王和手下大臣一聽,一個個都驚訝得半天説不出話來。國王只好把阿凡提放了。

聰明的`小讀者,你能找出珍珠在哪個盒子裏嗎?

是這樣的。 如果珍珠在紅盒子中,自然珍珠便不在黃盒子中,那麼紅盒子上的話和黃盒子上的話都是真話,這與“只有一句是真話”相矛盾,所以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珍珠在藍盒子中,自然珍珠就不在紅盒子和黃盒子中,那麼藍盒子和黃盒子上的話也都是真話。因此,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珍珠在三個盒子中的一個盒子裏,既然不在紅盒子和藍盒子裏,那麼一定在黃盒子裏。

這個故事反映出的就是: 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遵循一個規律,要麼是這,要麼是那,不可能兩者都是,這一規律叫排中律。

結合上述,證明數學無處不在,只要大家願意去到生活中、故事中刻苦鑽研一番,就能發現數學原理。數學是無止境的。

關於數學的作文4

數學,是一個奇特的王國,裏面充滿了刺激與趣味。每當你漫遊在數學王國,活蹦亂跳的阿拉伯數字就會將你團團圍住邀你一起翩翩起舞,數學符號更是樂不可支的請你做遊戲。可是,你也別冷落了可愛的幾何圖形哦,不然它們一定會讓你犯難出醜、迷失方向……這時的你,已然忘記了世界,忘記了自己。

痛打“攔路虎”。

放學後,我像往常一樣,回到家翻開數學作業,準備在數學的王國裏和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遊戲共舞。這些小傢伙們給我設置了很多障礙,乘除加減、分數小數,呵呵,都被我輕而易舉地拿下。嗬,加大難度了,求出物體的表面積並要説出能用多少原料,難不倒我,仔細審題,公式一套,輕鬆搞定。

我一道題一道題的“殺”,眼見它們狼狽逃竄,“小兵”越來越少,我得意地笑了起來。不好,我遇到“敵人”的主力部隊了!主將出馬了:把長239米的鋼筋截成17米和24米長的鋼筋,如何截最省材料?這道題對我來説簡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找不着突破口了,我苦思冥想怎麼也想不出來。面對這樣一個“攔路虎”,我一定得“hold”住,堅決不能求助別人。突然,我腦中靈光一閃,可不可以用解方程呢?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可以設截成17米長的鋼筋x根,截成24米長的鋼筋y根。則有17x+24y=239,可得非負整數解為x=7,y=5。雖然這道題超出了所學範圍,但得虧爸爸給我講過設兩個未知數的解方程,不然的話,我還真招架不住呢!

生活中的數學。

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一直不懂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但在一年級上學期的一天,我終於知道了數學的用處有多大。

這天我跟媽媽去逛超市,我們喜滋滋的買了好多東西。在去結賬的時候,媽媽突然説:“兒子,媽媽只帶了100塊錢,不知道買的東西超出咱們的消費範圍了沒有!”媽媽靈機一動,又説:“兒子,不如你幫媽媽算算這些物品的價格?”“耶絲!保證完成任務!”剛剛學會點兒數學的我,這下可有了用武之地了。“蘑菇力4盒一共是20元,脆脆鯊一盒30元,小蛋糕1盒5元,好有趣2袋10元,巧克力兩條15元。一共是20+30+5+10+15=60+5+10+15=65+10+15=75+15=90(元)。媽媽,媽媽,一共是90元!”媽媽説:“哇,你真棒!看來我們還可以再買十元的東西。還好,沒超出範圍,不然的話,還真得麻煩的退貨呢!呵呵,謝謝你,兒子!”喜滋滋、樂呵呵,驕傲的我踱着方步挺胸走出超市,心想:以後一定要更好地學數學。

享受數學。

數學不僅帶給我的是自信、滿足,更多的是享受。

數學課堂上,劉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經常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一個個活蹦亂跳的數字符號被劉老師“玩”得得心應手,變得乖順聽話。不管多麼大的難題,經劉老師的“金手指”輕輕一點撥,立馬魂飛魄散。審題方法、解題規律都被劉老師編成了順口溜,易學易記。在劉老師的課堂上,我們感覺不到數學的枯燥無味,只感受到了有趣、享受。

數學學習那點事兒,呵呵,真有趣!所以,我想説:數學,我愛你!

關於數學的作文5

不知不覺中,兩週都已過去了,做為一名快要畢業的畢業生,我不禁感慨萬千。大家都在堅持不懈、鍥而不捨地做一件事——堅持寫週記!這對大家來説,都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但可以幫助大家鞏固所學的學習內容,而且可以鍛鍊寫作能力。 回顧前幾天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受益匪淺。 經過一個星期的學習,我們學習了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容積等知識。讓我們再來回憶回憶我們所學的內容吧!首先想想圓柱有什麼名稱: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圓柱的底面,圍成圓柱的面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 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可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這樣我們很容易看出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底面周長乘高。

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呢?把圓柱的表面全部展開,那麼我們就看出它像一個除號,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接下來又要做題了,而且還是要求很麻煩的圓柱體表面積。唉,求表面積還真不容易。需要求出底面積和側面積,還得相加,稍不留神就會算錯,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一塊求完呢?我思考着。看看底面積和側面積的公式吧!

S底=πr2,有兩個底面,也就是2πr2,再看看側面積公式:S側=2πrh,將它們兩個相加在一起,提取同類項:2πr,利用乘法結合律,組成一個新的公式:S表=2πr(r+h)。一個新的公式從此誕生。有了這個公式只用相

乘一次就萬事ok啦!

以前我曾經求過環形面積,運用了一個公式:S環=π(R2-r2),仔細想想,其實這也是公式的組合啊!由兩個圓相減,提取共同的π,得到了新的公式。

這些新的公式的誕生都得歸功於靈活的偷懶!如果不是覺得太麻煩,其實也不會有這樣的公式。其實,靈活的運用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出題的人偷了一個懶,少説了一個條件,那麼我們就可以多求一下。但是,有的地方需要我們偷懶,不偷懶都不可以。

有這麼一道題:在一個大正方形裏有一個內切圓,大正方形的面積是20平方釐米,求圓的面積。

如果按照常理,我們應該先求出大正方形的邊長,也就是d。然後再求出r,最後求出面積。可是,在這道題裏,怎麼才可以求出r和d呢?除非開方,可是這樣是很麻煩的,而且肯定求不盡,怎麼辦呢?這時候就需要靈活的運用公式了。既然圓的面積公式是πr2那麼求不出r求r2也可以呀!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整體a,也就是説,我們只用求出aπ就可以了。a怎麼求呢?正方形的面積應該是(2r)2,化簡之後就是4r2,也就是4a這樣呢我們就可以用20÷4=5(cm2)求出a,再用5×π≈15.7(cm2)。圓的面積就約為15.7cm2。這樣,不用開方,也可以求出圓的面積aπ。 有很多公式相互結合就可以組成一個簡單方便的實用新公式。 只要創新,其實在把巨人們吃過的饅頭揉在一起,做成一個新的花捲,那不也是很好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