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讀後感的作文合集6篇

來源:文萃谷 1.34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讀後感的作文合集6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好書《會飛的教室》,大家看到這個題目,一定會很驚訝吧!鳥會飛,飛機會飛……教室是學習的地方,教室真的會飛嗎?呵呵,其實教室是不會飛的,它只不過是文章裏小主人公的想象而已。

這是一本描寫校園生活的故事書。這本書裏的人物有家境貧困的戴馬亭、多愁善感的姚尼、生性好鬥的馬提斯、膽小怕事的鄔理……還有兩位老師,一位是“禁煙”老師羅勃,另一位是正義老師培克。我最喜歡的篇章是戴馬亭回家的章節,他因為家境貧苦,沒有辦法回家,因為這件事,他經常在學校裏默默地流淚,不久,終於被正義老師培克發現了,培克老師用自己的年終獎學金,幫助戴馬亭坐火車回家了。看到這裏,我感動得都要哭了,想想我們的老師就跟培克老師一樣,無微不至地呵護着我們,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學習,我們應該更加努力,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我們的老師,感恩我們的老師!

看了這本書,也讓我懂得了同學之間,有困難就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只有那樣,才會建立永久的友誼,我希望這樣的友誼地久天長。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紅舞鞋》。《紅舞鞋》以女生李莎莎為主人公,講述了一個醜小鴨蜕變成真正的白天鵝的故事。

這本書大概的內容是這樣的:平凡的李莎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被選中加入舞蹈隊,並得到參加舞蹈大賽的資格。之後,誤解、背叛、傷害紛紛而來,其間還穿插着大人們的糾結往事,但無論身處何種境況,李莎莎始終沒有放棄自己,而是保持着一顆善良、勇敢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最後成功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蜕變成一隻美麗的白天鵝的事。

看完這本書,我認為李莎莎那種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的善良、勇敢是很值得我去學習的。當李莎莎發現她最好的朋友張茜背叛了她的時候,李莎莎沒有説張茜的壞話,而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傷心;當李莎莎發現舞蹈隊的同學都孤立她的時候,李莎莎沒有找她們理論,而是化悲痛為力量,努力練習舞蹈。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能讓我受益終生!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最近認真閲讀了程社明先生篆寫的《你的船你的海》一書,使我感覺眼前一亮,心內感慨萬分。在此就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人生目標的追求談點看法。

首先:職業生涯的方向選擇

程先生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自己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這個問題是在提醒我們去尋找到自己職業生涯的方向。就象程先生所説“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現在所處的位置,而是邁出下一步的方向。”人人都有事業與生活,是過的平安幸福,還是坎坷無為、庸庸碌碌?答案肯定是前者。可是如何實現這一理想,我想認真的職業態度、良好的個人素養、細緻的做事方法、不斷的學習完善,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基矗

回想自己這些年的工作經歷,我覺得自己對事不是很細緻,學習的主動性也比較差,因此可以説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並不是很明確。今後我一定要不斷的去學習新知識、新管理方法,開發自身潛能、去完成職業生涯中每一次質的飛躍。

其次:注重內職業生涯修練,對事積極主動

職業生涯分為內職業生涯和外職業生涯兩方面,那麼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我讀過的書很多,但在書籍的海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本《綠屋的安妮》。安妮那天真、活潑、聰明、頑皮和善言的形象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綠屋的安妮》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創作的。它講述了一個孤兒的故事:愛德華王子島上有一對老兄妹,他們本想收養一個男孩,卻鬼使神差的收養了一個名叫安妮的小姑娘。安妮活潑好動、不拘小節,從此,發生了許多出人意料和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我的眼裏,安妮是個熱愛自然、渴望親情的女孩子,雖然有些人厭煩她愛説話的性格,但我很願意與她成為好朋友,這樣我的生活就會變得妙趣橫生了。我欣賞安妮奇特的想象力:她把櫻花樹和白樺林,想象成身穿婚紗的新娘子;“林陰道”想象成“白色的歡樂之路”;“巴里的水池”想象成“閃光的小湖”,從中我體會到了不幸的安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書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安妮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都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她在學習上十分努力刻苦,成績名列前茅,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一所大學,卻因為養母的眼睛不好而放棄[學業,陪伴養母,可見安妮是個十分孝順的女孩子。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的道理: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與困難,我們都要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正如安妮一樣,她坦然的面對發生的一切,所以生活的十分快樂;做事情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千萬不要放棄······但是,在生活中,我卻缺少安妮的品質,特別是在學習方面,我常常是遇到一個難題就不去思考,導致見的題型少,考試時做題速度較慢。但從讀了這本書後,我已在心中下定決心:遇到困難不退縮,堅持不懈打倒它!

《綠屋的安妮》是一本好書,它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那發生的一件件事情在我的腦海中不斷浮現,至今記憶猶新······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0?影儼菰暗餃?妒槲蕁?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脱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馬克思説,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在物質的世界裏,你是遵循現世的規則,還是尊重自己的選擇?你是追求外部的認同,還是直面內心的感覺?你是迷茫在人羣的道德,還是清醒於內心的呼喚?

幾乎毫無例外,內心的感覺當然會和規則、外部、道德相沖突,徘徊之間,你幾乎喪失對自己感覺的認同——不知道那到底是感覺還是慾望?不清楚自己到底該守還是該退?甚至不明白為什麼內心感覺總會違揹人羣道德,為什麼內心感覺總是夾雜着噪音出現,為什麼內心感覺總是充滿依賴、軟弱、恍忽?人們總是相信,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與人羣格格不入,為社會所不容。

在覺察與批判之間,絕大數人最終還是猶猶豫豫地放棄了令人不安的內心感覺,轉而選擇了安全、光明、強大的外部規則——這就像是買了保險一樣令人安心——不管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起碼人羣能夠容得下自己。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並不重要,關鍵是要世界能夠容得下自己。不然自己該是多麼恐慌、無助、無立錐之地,在這世界上沒有自己的位置!有時,位置就意味着生!人們一開始以為自己最懼怕的是死,於是趨利避害,或堅決或猶豫地選擇了自以為是“生”的方法——以為只要放棄內心的感覺,便能贏得外部的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講,直子、直子姐姐、木月是同一類型的人。

以為放棄自己,就可以贏得世界

放棄自己,也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感覺。“不尊重自己”可以是“背叛”,也可以是“忽略”。細分起來,直子姐姐是想以背叛自己感覺的方式贏得外部認同;而直子和木月則想以忽略自己感覺的方式換來世界的一小塊位置。

像永澤一樣,直子姐姐確實擁有贏得世界的“資本”——“姐姐屬於無論幹什麼都拿第一那種類型。學習第一、體育第一,又有威望又有領導才能。性格熱情開朗……很受老師喜愛,得的獎狀足有一百張。哪所公立學校都有一兩個這樣的女孩。”她似乎贏得了能夠贏得的一切,她似乎騙過了所有人。但她欺騙不了自己。在以背叛自己感覺贏得周圍世界認同的過程中,她因為喪失了自我,而沒有價值感,不快樂。“往往兩三個月就來一次,一連兩三天悶在自己房間睡覺。學校不去,東西也幾乎不吃……只是發呆,但不是不高興。”

一開始,她還能以壓抑自己的方式再次投身於現世,“這兩三天一過,她就一下子恢復得和平時一個樣,神采飛揚地上學去”,但時間久了,她發現這樣做只會徒然增加對自己的傷害。當積攢的痛苦越來越多時,她才發現原來背叛自己比死亡更可怕,失去自己比失去世界更令自己恐慌。那麼與其用背叛自己的主式換得外部世界的認同,還不如讓自己與世界共同滅亡。於是自殺便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以死為生的直子姐姐最終還是死了。

在本質上,直子、木月同直子姐姐是一樣的。尤其是直子——“這麼着,我從小就決心當一個可愛的女孩”。不同的是,直子、木月資質平平,既無直子姐姐的聰明、伶俐,好像連取悦於世界認同的資格都沒有了。於是,他們覺得自己更要忽略自我,委身於現世。沒有才能的自卑,始終緊緊抓住直子的心,讓她不能呼吸,感到不配投身於現實社會,也更不配躲在自己的殼裏——“只就這點來説,差不多成了一所學校。遺憾的是我沒一樣東西可教別人。”於是,在自我和現世規則之間,他們來回搖擺,觀望不止,猶猶豫豫,一會兒想躲進自己的殼裏,一會兒又想幹脆硬着頭皮,進入現實社會吧。“我倆就像在無人島上長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餓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啊,我們一天一天長大,必須到社會上去。”這種矛盾,那份對現世社會的恐懼,在木月和直子都活着時,由於兩人的相互陪伴,而有所減弱,不那麼尖鋭,“至於自我,由於可以相互吸收和分擔,也沒有特別強烈地意識到。”

但木月是男孩,又是在日本,他知道自己逃無可逃,既不能認同自我,又不想進入現世社會,那麼剩下的只有自殺了。直子是女孩,又是在日本,只要找一個好人嫁了,好像就能逃避社會,戰戰兢兢躲在自我的殼裏,可直子在直覺上認為這根本行不通,她認為若不能取得外部現世的認同,自我只有死亡,因為“不能不把欠世上的賬償還回去。”所以,我想即便渡邊最後遵守等待直子的諾言,直子也還是會自殺——“如果木月還在人世,我想我們一定仍在一起,相親相愛,並且一步步陷入不幸。”我一直認為,直子愛的仍是木月,渡邊其實是木月的影子。所以這句話還可以換成——“如果渡邊君仍在等我,我想我們一定會走到一起,相親相愛,並且一步步陷入不幸。”直子的幸與不幸在於她敢不敢、能不能尊重自己的感覺,而不在於有沒人愛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