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護士資格證心理護理考點解析

來源:文萃谷 6.69K

心理護理指在護理全過程中, 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地影響病人的心理狀態,幫助病人在其自身條件下獲得最適宜的身心狀態。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2018護士資格證心理護理考點解析,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2018護士資格證心理護理考點解析

 內科老年病人心理護理創新性研究有效溝通

1 語言性溝通

1.1 勸説開導

《素問湯液醴論》曰:“精壞神去,榮衞不可復也。”歷代名醫一再提倡“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故護理人員應“視人猶已”,滿腔熱情對待病人,要主動找病人交談,對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關心同情和體諒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視為親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病人悲觀失望時,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地鼓勵病人,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語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故護理人員與患者應“兩神相照,兩心相注”,耐心説理開導,達到有效溝通,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威力,誘導鼓勵患者,使其提高機體對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臟腑功能的協調,有利於疾病早日康復。

1.2 交心談心

可以通過交心談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閒談,聊天,拉家常,“問者不覺煩,病者不覺厭”,這樣可以詳細瞭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發生髮展的演變過程,病人在患病前後的心理狀態,尤其是疾病發生以後的思想情緒的急劇變化,可以進一步瞭解病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徵,知識基礎,以及對疾病的認識,也可以進一步瞭解對疾病的態度,是緊張害怕、恐懼還是樂觀,有沒有戰勝疾病的堅強意志,同時還可以瞭解病人家屬的思想狀況,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實際困難。這樣,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極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為治療疾病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2 非語言性溝通

2.1 移情相制

2.1.1 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轉移。通過語言、行動等方式,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內守狀態,移易精氣,變利氣血,調動人體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後,往往將注意力經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變重,怕不易治癒,怕因病影響工作、勞動、學習和生活,整天圍繞着疾病胡思亂想,陷入苦悶,煩惱和憂愁之中,甚至緊張、惶惶不可終日。對於這類病人,護理中可採取誘導的方法轉移注意力,轉內病為外病,轉心病為腿病,以不治為乃治,每每收到不藥而癒的療效。還可以在病區加強有效衞生宣教,組織衞生知識小講課,講些預後好的病例給病人聽,以解除顧慮。也可以在病區建立病房閲覽室,購些書報雜誌給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組織一些體育活動,如做健身操、氣功、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還可以組織病人搞些娛樂活動,看看電視等。正如清代醫家吳尚先的《理瀹駢文》中所説,七情之病也看花解悶,心曲消愁,有勝於服藥也。

2.1.2 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種情志抑制另一種情志,達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的一種精神療法。如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對憂傷的患者給予更多的照顧,關心他們的生活,以真誠的態度聆聽他們的煩惱的訴説,並且有意識地多説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話,讓其聽聽相聲,看看喜劇,保持一種愉快的情緒,以制約憂傷之情,這正是中醫學中獨特的情志治療方法“喜勝憂”的思想體現。

在新的護理模式中,護理工作已不是簡單的打針、發藥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護理在內的更為複雜的,具有獨立性的、創造性的`活動。這些創造性活動需要通過有效的護患溝通來完成,有效溝通則是實施心身整體護理的關鍵,通過有效溝通來提高護理質量,使病人從身心兩方面得到最滿意的康復。

癌症病人負性情緒反應及護理癌症病人的心理壓力往往很重,表現得或抑鬱沮喪,或焦慮憤怒,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可進一步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影響疾病的轉歸。因此,消除負性情緒,即抑鬱沮喪、焦慮憤怒等是非常重要的。

易產生抑鬱、沮喪情緒的人,大多是知識型患者。由於理性的支配,病人不習慣隨便發泄悲觀情緒,不願向他人暴露自己內心的脆弱,因而轉變為抑鬱、沮喪的心理狀態,表現為情緒低落、沉默少語、灰心喪氣、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僅關心自己的病情變化,且容易受到各種有關癌症的文章內容的暗示,對自身疾病治療缺乏信心。針對這一類患者的心理特點,應採取以下措施:首先,與患者進行坦率的交談,用盡量温和的語言,有選擇的告知一些檢查結果,並幫助患者分析病情,強調有利因素,使患者對治療樹立信心;其次,經常與患者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瞭解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引導病人將悲觀抑鬱的情緒宣泄出來,並有的放矢地給予分析和安慰;第三,主動向患者推薦一些有積極意義的抗癌知識、抗癌明星的文章,使病人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增強戰勝疾病的勇氣。另外,對於抑鬱、沮喪心理類型的病人,在其情緒最低落的階段,配合家屬要注意觀察病人有無異常表現,以防病人由於病痛及喪失治療信心而發生自殺等意外事故。

易產生焦慮、憤怒情緒的人,大多為體力型患者,常因伴有疼痛、劇烈嘔吐、惡病質等較明顯的軀體症狀,表現出憤怒、暴躁等惡劣的情緒反應。這類病人敵視周圍一切,對別人的好意不領情,常抱怨家屬子女不關心,無故發脾氣,為一點小事暴跳如雷,訓斥親人和醫務人員,甚至發展到摔東西、打人、拒絕接受治療等。針對這一類型患者的心理特點,應採取以下措施:首先,主動與患者交流,耐心的傾聽病人訴説內心的不滿和抱怨,儘量使其憤怒的情緒得以宣泄;其次,對於患者的病情要保密只對出現的症狀據以就事論事的説明,以消除病人對病情的猜疑;第三,體諒病人的痛苦,儘可能給予更多精神上的安慰,使病人暴躁情緒得以糾正。另外,在病人處於憤怒高峯期時,陪護家屬不要讓病人獨處,以免發生毀物、自殺等過激行為。

總之,對於負性的情緒反應,通過心理護理的良好疏導,輔以多掙的治療處理,是可以減輕或消除的。

 癌症病人消除緊張狀態方法

由於受癌症是“不治之症”思想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存在着恐懼癌症的心理。對於癌症患者而言,病痛無休止的折磨、對治療方法缺乏信心以及無法預知生命的期限,因此,長期處於一種不可知的緊張狀態之中。許多研究已經發現,長期的緊張能削弱身體的抵抗力,降低免疫反應,使集體更易受到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的侵襲。所以,消除緊張狀態,能使癌症病人增強體質,更好地配合各種治療,達到康復的目的。

具體方法有:

第一,安慰法。讓病人掌握有關的腫瘤知識,同護理人員探討各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以便從對腫瘤的無端恐懼中解脱出來,對治療產生信心,即使這種信心本身不具有已知的治療價值,但它能影響病情的改變,這就是“安慰效應”,或稱為“積極期待效應”。有研究證明,安慰可以減輕疼痛,這是由於釋放了天然的止痛物質。不論怎樣,應該讓病人知道:態度和信念能對各種治療的成敗發生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生物反饋法。是通過靈敏的電子裝置向人們顯示人體內部的活動,如心率、腦電波、皮膚濕度等,並利用人的意識來影響和調節人體內部的活動。儘管生物反饋法還處在初級階段,但它對緩解緊張情緒,治療許多與緊張有關的疾病(比如:高血壓、胃潰瘍、偏頭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第三,氣功療法。儘管目前對氣功作用評價不一,但堅持正確的練功方法,可每天定時的高度放鬆,對緊張狀態的緩解有持久的效果。因此,只要患者身體狀況允許,且又有練氣功的意願,可以幫助患者選擇一種舒緩的、具有強身健體作用的氣功進行練習。

第四,自我放鬆法。選擇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坐着或躺下,慢慢閉上眼睛,雙腿平放,手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用鼻子緩慢地進行一次深呼吸,待感到肺部吸足空氣後,憋住氣停一會,然後慢慢呼出(吐氣的時間要比吸氣長)。如此反覆,感覺身體完全放鬆了再恢復自然呼吸。對於各肌羣(腳趾、小腿、大腿、髖部、腹部、後背、肩部、手臂、頸部、眼睛等部位的肌肉)可按又下到上的先後順序放鬆,在每一組肌羣先輕輕、慢慢地讓肌肉緊張,然後讓病人一心一意地體會直接放鬆所產生的感覺。這樣,全身放鬆每組肌肉羣后,讓患者伸出手臂和腿,讓全身儘可能多的肌肉同時緊張起來,然後再放鬆,緩慢地進行幾次深呼吸。如果換着覺得身體某一部位的肌肉仍然比較緊張,可以在哪個部位重複幾次這種先緊張後放鬆的動作,直至完全放鬆下來。在練習的過程中要保持單純、愉快的心境,才可達到預期的效果。這種自我放鬆法,易學、易練,是一種消除緊張狀態的有效的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