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在素描中的作用

來源:文萃谷 2.25W

透視是在畫者和景物之間豎起一塊透明平面,景物形狀通過聚向畫者眼睛的錐形視線映在玻璃板上,使三維景物的形狀落在二維平面上,即可產生透視圖形。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講透視在素描中的作用,歡迎大家閲讀

透視在素描中的作用

  一、透視學概述

“透視”一詞來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思是“透而視之”,是在畫者和景物之間豎起一塊透明平面,景物形狀通過聚向畫者眼睛的錐形視線映在玻璃板上,使三維景物的形狀落在二維平面上,即可產生透視圖形。

要使畫中景物產生立體感和空間距離感,通常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實現:

1、圖形相互疊加的方法,完整的在前面,被遮擋的在後面;

2、陰影表現的方法,即通過光影的明暗來表現出物體的形狀也可以表達物體的前後關係;

3、通過色彩的關係來表現,即由於大氣透視的效果,越遠的物體其色彩中某種色調的比例越高;

4、也可以通過明暗對比和細節的清晰來表現。

我們平常所説的透視,是用“線”表達物體輪廓的透視變形,稱為“線透視”。

關於線透視的研究發源於希臘,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目前已形成了完備的理論體系和準確的作圖方法。透視學產生後不久就與解剖學一起成為該時代藝術的兩大支柱,是建築類、美術類和設計類學習者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的方法和手段,也可以作為描繪想象世界的準則。

透視學的教學內容非常繁雜,包括平行透視、成角透視、圓透視、陰影透視、投影透視等幾個大項。達芬奇將透視分為色彩透視、消逝透視和線透視,其中最常用的是線透視。眼、物、畫面,被稱為構成透視全過程中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二、透視中的直線

① 與畫面平行又與地面平行的,可稱為水平原線。

② 與畫面平行而與地面垂直的,可稱為垂直原線。

③ 與畫面平行而與地面傾斜的,可稱為傾斜原線。

④ 與地面平行而與畫面垂直的,可稱為直角變線。它們從四面八方一致向中間的心點集中,非常有規律。

⑤ 與地面平行而與畫面傾斜45°角時,可稱為對角變線(因為45°線適為一個正方形的對角線)。對角變線的滅點是左右兩個距點。

⑥ 與地面平行,與畫面傾斜90°和45°以外其餘角度的,統稱為餘角變線。餘角變線的滅點是餘點。

⑦ 與畫面和地面都傾斜而呈近低遠高狀況的',稱為上斜變線。如房頂的近端坡面,它的左右兩條向上傾斜的邊線即屬於此類。滅點在地平線以上的天空,叫做天點。

⑧ 與畫面和地面都傾斜而呈近高遠低狀況的,稱為下斜變線。滅點在地平線以下,叫做地點

  三、滅點的確定與透視圖的區分

平行透視中視點在畫面上的投影是透視圖中的滅點位置,滅點被定義為一組平行變線(與畫面不平行的直線為變線)在畫面上的交點,位置是視點引出一條平行於這組變線的直線與畫 面的交點。

滅點的個數和位置並不是畫透視圖前憑空定義的,而是由視點和被畫物體之間的關係決定的。有幾組變線就有幾個滅點,每組變線的滅點的位置就是經視點引出一條平行於這組變線的直線與畫面的交點。

“平行透視”描繪的是一組變線的透視圖,以心點為唯一滅點構圖。在取景時,將建築物作為平行透視構圖處理,容易在畫面上取得平穩、安定、端莊、寧靜、和諧的感覺。許多名作都採用了這種“靜”的形式,或是助長寧靜安詳的內容(如霍貝瑪的《樹間村道》、阿歷克謝葉夫的《畫室》)或是反襯寓動於靜的氣氛(如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列賓的《意外的歸來》)。

以距點或餘點為主要滅點的構圖形式,即“成角透視”。由於成角透視的變線都分別向左右兩個餘點集中,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就不像平行透視那樣單純寧靜而具有較大的運動感,因而容易收到生動、活潑的構圖效果。

  四、透視規律的要點

把以上八種直線的透視變化,通過畫面的“五點一線”,總結歸納出來,並化作熟練技巧。五點雖各有自己的位置變化,但只要掌握住它們與地平線的密切關係,一切就可迎刃而解。因為五個滅點中有三個——心點、距點、餘點——都是平行於地面的變線所集中的點,故而它們都在地平線上。

不與地面平行的傾斜變線所集中的天點和地點,也與地平線緊密相關。除它倆分別在地平線以上或以下外,它們的“底跡”仍屬水平變線,仍然消失在地平線上。所以,找滅點或地點的確切位置,只需先找到它的底跡的滅點(如找屋頂斜面消失的滅點或地點,先找到構築屋頂的山牆的滅點),不外乎是心點、距點或餘點,滅點或地點準在它們之一的垂直線上。

地平線,實為每幅風景畫中不容忽視的“準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