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錯覺在創意素描教學的意義論文

來源:文萃谷 2.48W

摘要:與傳統素描相比,創意素描更側重體驗而不是模仿。在創意素描教學中,創造性思維是創意素描的基本要求和教學目標,它為學生今後進行設計與創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在創意素描教學中運用視錯覺,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揮,讓創意素描教學和學生的訓練更為系統且豐富多樣。

視錯覺在創意素描教學的意義論文

關鍵詞:創意素描;視錯覺;教學

一、視錯覺的概念和藝術表現

從生理學的角度上講,視錯覺是一種獨特的生理現象。當人們的視覺器官受到客觀因素干擾,或者在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人眼會在適應、調整的過程中產生視覺的誤差。這種錯誤的視覺印象,會顛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傳統印象,使人們在視覺心理上產生一種空間幻覺、形象幻覺和感受幻覺。1892年幽默週刊《飛葉》刊登的“兔鴨圖”,圖像為一個看上去既像鴨子又像兔子的形象,而觀者不可能一下子同時看見鴨子和兔子,不管其多麼努力地辨識,因為大腦在已知的鴨子圖像信息下無法再辨別圖像中“兔子”的信息。古希臘哲學大師柏拉圖認為,繪畫創造的形象是一種幻想(“人造的夢”)。值得重視的是,他指出繪畫利用視錯覺產生它的魅力,如同幻術一樣。於是,這種視錯覺的產生被廣大藝術設計者和如達利、瑪格利特這樣的超現實繪畫大師作為一種藝術手法加以充分利用,從而使作品更具趣味性和創造性,具有多種的解讀性和暗示性。如,荷蘭藝術家埃舍爾的作品《天與水》,水中的魚隨着圖形的簡化漸變成飛翔的鳥羣之間的白色天空,而黑色的鳥隨着圖形的簡化漸變成魚羣之間的黑色水面。魚和鳥的圖形相互交織、漸變轉化。該作品體現出埃舍爾作品一貫的細膩寫實和對比強烈的裝飾性畫風,在二維與三維之間自如轉換,具有矛盾、荒謬又不失合理的視覺特點。又如,加拿大藝術家貢薩爾維斯的作品也大量運用了視錯覺進行創作,一幅幅如夢境一般的作品極大地挑戰人們的思維極限。貢薩爾維斯的作品也擅長於物體與物體、物體與人物之間的轉換:放飛的藍色氣球聚集,幻化成蔚藍的天空;白色的雲朵漸變成美麗的天使;橋樑和天空互相交織漸變;白雪覆蓋的地面,細看之下卻是一牀牀温暖的被褥……觀者在貢薩爾維斯的作品面前時常如夢如幻地感受時空的交疊,混淆現實與夢境,感歎其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

二、創意素描教學及其存在的問題分析

創意素描是銜接繪畫造型藝術訓練與藝術設計訓練的重要過渡階段的'訓練。相比於基礎素描訓練,創意素描更側重體驗而不是模仿,強調的是思路而不是模式,強調激發學生的獨特個性和主觀能動性,對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以往的創意素描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通過課堂寫生、課堂臨摹中的再創造,包括平面意象、解構重構、時空聯想、形體轉換、形象聯想等一系列創造性思維的表達,結合有針對性或規定性的課題訓練,在比較與綜合中透徹地理解創意素描的基本原理,掌握創意素描的多種思維形式與技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表現力與創造力。平面意象、解構重構、時空聯想、形體轉換、形象聯想這些教學內容就包含了視錯覺的原理,但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沒有系統、詳細地分析講解視錯覺的原理,學生只是從改變視覺觀察的常規性,將物象的構造進行分解和拆卸,將其基本元素進行重新組合與建構;將多種不同時空的形象在同一畫面中進行組接或轉換,使其產生一種全新的時空秩序;突破現實物體原有的質地概念,將一個物象造型特徵轉變為另一物象的造型,或把它們進行變換、轉移或融合,使其產生一個全新的形態等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方面完成訓練,甚至在沒有理解的情況下機械地完成訓練和作業。

三、視錯覺在創意素描教學中的意義

創意素描需要創作者在一張白紙上創造出一幅極具創意的圖像,其成功的關鍵是必須在短時間內抓住觀者的心,讓觀者對作品產生共鳴,就如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在《請偷走海報!+3》中所説:“客户請我做海報時,經常會這麼説:‘請設計一款能夠吸引很多人眼球的海報,以至於讓人想把他偷走。’”學生在進行傳統素描訓練時,總是極盡可能地將真實世界通過畫筆逼真地再現出來。而創意素描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基本要求和教學目標。創造性思維為學生今後進行設計與創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和關鍵因素,是學生今後更好地進行設計所必備的能力。視錯覺本身具備神奇的魅力,可以極大地激發觀者的想象,使其和作品產生共鳴。因此,在創意素描教學中,教師通過視錯覺畫作欣賞,講解視錯覺原理,將視錯覺引入創意素描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創意素描教學和學生的訓練更為豐富多樣。陳立勛、馮信羣在《新概念素描》中説:“藝術基礎教育,不但要教給學生技法,更要教給學生藝術,教給學生思考和創造,使他們走出校門後仍然能依據這種方法繼續深入探求。最重要的是要讓同學們看到自己的創造潛力,進而充分發揮這樣的潛力,並使之達到極點。世界上,只有壞的教育制度和教師,而沒有壞的學生。在學生身上,或多或少都具有某一方面的才能,關鍵是要自己發現自己。”

參考文獻:

[1](英)E.H.貢布里希.藝術與錯覺——圖像再現的心理學研究.林夕,李本正,範景中,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新編).孟沛欣,譯.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3](美)庫爾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原理.李維,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陳立勛,馮信羣.新概念素描.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