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結構理論對英語寫作能力培養的啟示論文

來源:文萃谷 6.97K

摘要:英語寫作學習能力對學習效果有決定性的作用,而學習者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與學習者對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的瞭解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所以,學習者端正學習態度,從瞭解自已的英語寫作認知結構入手,掌握自已的認知規律,依此制定自已的學習計劃,採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必定能提高英語寫作學習的效果。

認知結構理論對英語寫作能力培養的啟示論文

關鍵詞:認知結構理論 輸入假設 輸出假設 英語寫作

認知結構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研究認知過程(即人獲得知認和學習的過程),[1]認知結構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認知結構理論也是語言研究者藉以闡述語言現象和探索語言學習規律的有利工具。不少學者將其中的圖式理論運用到閲讀理解、聽力理解、翻譯和詞彙學習中去,而該理論在英語寫作學習中的研究卻並不多見。英語寫作教學歷來是英語教學的難點之一,國內外學者對英語寫作教學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各種寫作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如寫作教學法、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形式修辭法、模仿學習法等。這些英語寫作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各有千秋,然而,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採百家之長,融會貫通。本文就認知結構理論在英語寫作學習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一、認知結構理論的概念和特點

  (一)認知結構理論的基本概念

對於認知結構,不同的認知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術語對其進行描述和研究。如:皮亞傑從認知發展的角度,用“圖式”這一術語來解釋認知過程。他認為,圖式是人們為了應付某一特定情境而產生的認知結構。所謂認知發展就是主體在環境的作用下,藉助於同化和順應兩種手段,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已的認知結構,形成一系列圖式的過程。可見,在皮亞傑看來,“圖式”是“認知結構”相等同的概念。與皮亞傑相似。布魯納從主體對信息處理過程的角度,用“編碼系統”來描述認知結構。他認為編碼系統是一組相互關聯的、有層次結構安排的、非具體性的類別。認知結構是知識的有組織結構,它們以編碼系統式的結構結合在一起。人們是藉助類別或分類系統來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或者是藉助已有的類別來處理外來信息,或者是由外來信息形成新的類別[2]。顯而易見,布魯納強調的是認知結構的系統性,認知結構是與編碼系統具有相似特徵和功能的,信息處理過程賴以運行的認知基礎。

上述兩位認知心理學家都是把認知結構作為認知主體已獲得知識的抽象進行解釋。而奧蘇貝爾則從對學習過程分類研究的角度,具體化地解釋認知結構。他認為,所謂認知結構就是知識在學習者頭腦中的再現形式,是學習者有意義的內在條件之一,也是學習的結果[2] 2。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着重強調了認知結構的地位。他圍繞認知結構提出的幾種學習類型,對新舊知識的組織方式和過程提供了較有説服力的解釋。自此,認知結構理論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於是,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們對認知結構進行了更為全面和動態的闡述。在他們看來,認知結構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知識在認知主體頭腦中的表徵方式、知識的類型和知識的組織等。他們用信息流的觀點把認知結構的形式和使用看作是知識的輸入、騙碼、譯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5]。他們對認知過程和機制具體而細微的研究和描術,對學習者的學習具有廣泛而具體的指導作用。

  (二)認知結構理論的特點

雖然,以上代表認知結構理論形成和發展不同的心理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對認知結構的定義採用了不同的術語,但他們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認知結構的特點,揭示了認知結構的本質和特點。

1.具有建構的性質

認知結構理論家認為,學習過程就是主體利用已有的認知結構主動對知識客體進行選擇、加工、吸收和消化的過程,是促進主體認知結構不斷變化和重新組織的過程,也就是一個知識的建構過程。知識是由學習者個人自已建構的而不是由他人傳遞的。也就是説,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而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同化、順應和建構當前所學的新知識[3]。現代構建主義者認為,在學習過程中,環境和學習者的個體特徵是兩個決定性因素,其中包括教材、教法在內的環境為學習者的自

由探索和自主學習提供具有支持和促進作用的場所。而筆者認為,自主學習的學習者作為認知的主體則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2.強調學習者認知結構的基礎性和核心作用

從心理學家們對認知結構的定義不難看出,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是與新信息發生作用,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基礎和核心條件。它不僅促使新的、良好的認知結構的形成,也是學習者下一步的核心任務。所以奧蘇貝爾巴認為,建立概括性強的、良好的認知結構作為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主要任務[2]。

3.強調前後學習的相互遷移性

認知結構理論強調先前學習與後繼學習的相互影響,這種影響叫遷移。遷移有正負之分。凡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稱為正遷移,而一種學習對另一種起干擾作用,稱為負遷移[2]。而且,只要有已形成的認知結構影響新的認知功能的地方,遷移就會存在。奧蘇貝爾針對已有的認知結構遷移能力的大小,概括了認知結構的變量:與新的學習相關的概念的概括程度;新學習的知識與同化它的相關知識的可分辨度;同化新知識的原有知識的鞏固程度。認知結構的這三個變量與它的遷移能力都正相關 ]。所以,遷移的根本條件就是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在把系統的知識結構轉化為良好的認知結構後,就可以產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4.強調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中的個體差異性

認知結構理論認為,人的認知結構是有序的,但是認知結構的有序性並不簡單等同或對應知識的有序性。外在的知識,只有經過主體一系列複雜的轉換作用才能變成有序的認知結構[3] 。因此,認知結構的建構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因為知識的有序性並非是單一的。所以,不同個體對知識有序性的不同理解必然導致認知結構建構的個體差異。

  三、認知結構理論對英語寫作能力培養的啟示

既然認知結構理論是關於人的認知結構的理論,而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又是以認識自身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為基礎,繼而對學生如何有意識地提高自己寫作能力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認知結構理論的建構性要求學生要有良

好的學習動機和高度的意志控制能力建構理論(Constructivist theory)認為,學生應該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應該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幫助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我們在寫作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成學生主動建構語言的幫助者和促進者。既然學習過程是主體利用已有的認知結構主動對知識客體進行選擇、加工、吸收和消化的過程,那麼,學習者首先必須要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和高度的意志控制能力。學習動機是影響寫作水平提高的主要內部因素之一。所謂學習動機,就是推動學習者學習的驅動力。學習者外語學習的動機可分為工具性動機和融合性動機。在前者的驅動下,學習者把英語學習當作通過考試或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工具;後者指學習者對所學的外語語言文化感興趣並希望融人這種外語社會[8I。英語寫作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習動機良好,目標就會明確,態度就會端正,學習狀態就佳,學習效果就好。

  (二)學習者已有的英語寫作認知結構的核心

作用要求學習者對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全面瞭解,以便選定合適的學習內容選定學習內容是一個重要方面,學習內容的合理性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布魯納認為,學習者同周圍世界的所有相互作用都涉及與已有類別有關的刺激輸入進行分類。如果輸入與學習者已有的類別全然無關,那麼,它們是很難被加工的。也就是説,學習者不太可能知覺全新的刺激輸入。因此,已有的認知結構給英語寫作學習者選定學習內容提供了依據一選定內容一定要與已有的認知結構有關,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學習者充分了解自己的認知結構。美國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1985)的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認為,決定外語習得的關鍵是學習者接觸大量可理解的、有意義又有關聯的目的語[7]。Swain提出的“輸出假設”(output hypothesis)認為,學習者必須經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才能內化輸入的語言,最後達到習得語言

的目的[9]。

現代語言教學理論認為,外語學習過程是一個輸入(視聽、閲讀)到吸人(加工、記憶)再到輸出(説、寫、譯)的過程。為了提高語言應用能力,教師和學生的精力應放在輸入、吸人、輸出這三個環節上。只有讓學生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通過聽覺和視覺大量感知語言材料,即通過多聽、多讀來接觸語言材料,才能將要輸入的語言材料在多種活動中反覆操練、消化、加工,使之內化。寫作是用語言表達思想的一種書面輸出形式,它涉及聽、説、讀及其他語言技能的綜合運用,寫作又能促使學生聽、説、讀能力的全面發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英語寫作與聽、説、讀的教學是密切聯繫的。

  (三)認知結構的遷移性要求學習者深刻地理

解已有認知結構與遷移有關的三個變量以及新信息的結構特點,採取有效的策略,儘量促成正遷移,避免負遷移對英語寫作學習造成的干擾外語學習中的遷移主要表現在母語知識對外語知識新信息的影響。認知結構中已有知識與新信息的相關性越大,分辨度和鞏固程度越高,遷移越容易發生。這就要求學習者對用英語寫作和用母語寫作的區別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寫作思路和協作方法都有很大的區別。學習者要及時鞏固,儘量構建起新的、牢固的認知結構,以便於促進對後繼學習過程的正遷移,優化英語寫作學習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四)認知結構建構過程的差異性要求學習者

必須瞭解自己英語寫作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規律,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採取有效的學習策略認知結構建構過程的個體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貫穿在新信息的選擇、加工、吸收和消化的整個過程中[10]。在瞭解自己的認知類型的基礎上,確定一種對自己最有效的學習策略,根據已經確定的學習內容,制定學習計劃,提高寫作效率。具體的學習方法有以下三種:

1.“聽”與“寫”相結合

以“聽”帶“寫”,以“寫”促“聽”。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結構和內容比較好的範文作為聽寫材料,聽寫完後,教師對文章的寫作特點和技巧進行簡要的點評,然後請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這樣既訓練了學生聽力又提高了學生甄別好文章的能力,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其聽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説”和“寫”相結合

綜合課有大量的口語練習,如結合課文的話題討論、辯論等,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把“説”和“寫”相結合,以“説”促“寫”,以“寫”促“説”。在學習了一篇課文後,結合課文相關內容擬定題目,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課前,要求學生寫好發言提綱。

課內,首先分小組討論,然後進行班級討論,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討論中,老師將學生的主要觀點寫在黑板上,並做點評。最後要求學生根據討論,寫一篇文章。背誦是一種傳統的語言教學方法,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輸入的重要方式。背誦的內容可以是課文中的優美句子,語言點相對集中的精彩段落乃至全文,及針對四、六級考試的範文。為了督促學生,教師應進行定期適當的檢查,如課堂上抽背、默寫等。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注意到文字細節,掌握短語,逐漸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將其運用在寫作中,使知識內化。

3.“讀”於“寫”相結合

閲讀能力為寫作提供所需的語言輸入,而學會讀是學會寫的第一步。通過閲讀可以培養語感,幫助學生形成英語的思維定勢;而通過語篇分析又能培養建構篇章的能力。根據建構語言學理論,外語學習者必須在言語中掌握語言體系,同時學會利用語言體系中的材料建構話語[11]。

在綜合課中,教材是對學生輸入的主要來源。在教學中,我們應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寫作技能結合起來,促之成為一個相得益彰的統一體。通過對課文的講解,對好文章的功能、體裁結構、語言特點的分析,使學生逐步提高語篇閲讀理解能力,瞭解英語各種文體的表達方式和特點,熟悉英語常用句型,從而提高基本的書面表達能力。通過課文的閲讀與學習,學生對英文寫作特點和技巧有了初步認識之後,就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課文的練習。

教師應結合課內教學內容,和學生一起,制定學生課外學習計劃,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閲讀,鼓勵學生在網上、報刊雜誌上獲取相關信息,並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讀書報告,做模仿練習。同時,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舉行讀書經驗交流活動。總之,認知結構理論對英語寫作學習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學習者的認知類型也各不相同。教師在應用這一理論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幫助學生確定一種對自己最有效的學習策略,根據已經確定的學習內容,制定學習計劃。英語寫作是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體現,也是一個長期複雜的教學過程。教師要將英語寫作與聽、説、讀的教學密切結合起來,學生的英語基礎鞏固了,才會在根本上提高其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建翔.對學習主體認知結構與知識觀的再認識[J].北京教育,2005.2.

[2]祺小梅.奧蘇貝爾認知結構與遷移理論及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5.

[3]王初明,牛瑞英,鄭小湘.以寫促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3.

[4]王立非.我國英語寫作實例研究:現狀與思考[J].中國外語,2005.1.

[5]趙紅豔.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6]朱金碧,邱曉駿.從心理學角度談英語寫作學習方法[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2.

[7]Krashen,S.D. 1985. 1he Hypothesis: Issues and hIcons.London:Longman.

[8]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Education Press.20oo)

[9]Swain,M.Cormnunieative competence:s0n roles of eomprehensibh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10]Saito,H.& T.rujira.2004.“Cha_metefisties and user acceptance of peer rating in EFL wring classroom ”.Language Teaching Reseamhl/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