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學生的英語閲讀能力

來源:文萃谷 9.25K

理解是閲讀的目的,要想提高閲讀能力,就必須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和閲讀技巧的掌握。那麼在中學教學中如何培養並提高中學生英語閲讀能力呢?筆者認為: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對於英語教師,應該:

怎樣培養學生的英語閲讀能力

  一、立足課本,開展整體教學

閲讀能力依賴於綜合訓練。聽説讀寫紮實,學生語言結構意識強,基本詞彙掌握牢固是閲讀能力提高的先決條件。我們是農村中學,缺乏外語環境,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來源只有課本,大部分學生只能通過課本來獲取信息,提高詞彙量。為此有效地提高課本材料的閲讀是重中之重。

課文的整體閲讀教學是把課文當作一個整體來讓學生感知,把課文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獨立整體,要求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整體內容上,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傳授知識和語言技能訓練的語言環境,吸引學生進入交際角色,使課文教學作為教師、學生互相作用的積極過程。在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加強學生的課文內容,基礎知識,基本語法,聽、説、讀、寫綜合訓練,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以及綜合語言知識的能力。下面是有關閲讀教學的幾個步驟:

(1)閲讀前,教師先教一些較難的單詞或詞組或有礙課文意思的單詞或詞組。(留一部分生詞讓學生在閲讀中猜測)而後介紹一些跟閲讀內容相關的一些背景知識;然後根據文章標題,插圖或利用簡筆畫等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

(2)閲讀時,以細節閲讀為核心,合理分析課文的性質和結構特徵,採取不同的閲讀方法,提高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可先提出幾個指導性問題,播放錄音,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回答老師設計的問題。學生聽讀後,對文章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瞭解。然後要求學生默讀,解決教師精心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先易後難,先理解後拓展,先淺後深,兼顧差生和優生的原則。通過聽讀而後默讀,解決問題,學生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整體結構已有了大致瞭解,已經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3)閲讀後,學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來應就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和精練:既英語課堂中的排憂解難的過程,是難化重點的必經之路。

  二、精心選材,培養閲讀的技巧和方法

興趣是一個人熱愛、嚮往追求某物的心理狀態,是他或她希望達到目標的精神力量。從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出發,要使學生對閲讀感興趣,教師要精心選擇一些淺顯的科普讀物,簡易的文學作品或幽默豐趣的短文。在選擇材料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閲讀中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就能一步一步地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作品選好後,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閲讀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幾點閲讀的技巧和策略:

(1)查閲(scanning)查閲的目的是為了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閲讀課文時,要求學生:①閲讀讀物的題目。②閲讀文章的第一段。③找出每一段的主題句。找出主題句後,我們就能知道這一段大致的中心思想。④閲讀最後一段,最後一段通常是作者的結論部分。⑤閲讀具體的.數字、日期、人名或地名等,這有利於回答類似what,who,when,why和where等文章的細節問題,提高閲讀速度和準確性。

(2)預測(Prediction)預測作為一種思維活動,是指對未來的發展情況進行的預測。在閲讀過程中,根據上文中已出現的語言信息,預測下文將要出現的信息,這是我們瞭解和掌握的一項快速閲讀技巧。

(3)猜詞(guessing)猜詞的方法很多。①可採用詞綴法,有些合成詞的前綴或後綴分別表示一定的含義。②可通過同義詞、反義詞獲知詞義。③通過上下文推斷法。

  三、對於農村中學的學生,應該:

(一)加強課外閲讀,擴大知識面

常言説:厚積薄發,熟能生巧。沒有大量的閲讀輸入,就不可能有大量的語言輸出。教師可根據所教的每一單元的主要話題及內容選擇一些思想內容健康、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語言水平的短文,有計劃地佈置給學生閲讀,以提高其閲讀水平,鞏固本單元的內容及詞彙。

(二)定時定量閲讀,提高閲讀速度

教師在上課前或每星期安排一倆節課,精心選擇有關英語社會文化、科學技術、風士人情、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風趣幽默的短文。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完成閲讀任務。

(三)培養閲讀習慣,提高閲讀效率

閲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着閲讀的效率。對於初學者來説,這一點尤為重要。然而好的閲讀習慣並非一下 子就能養成,只有在正確的指導下,在閲讀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因此,每次進行閲讀訓練,我們都向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

總之,閲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作為教師,一方面要更新觀念,打破舊的閲讀教學模式。另一方面,要借鑑他人的經驗,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