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nl》教學設計範文

來源:文萃谷 1.12W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要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還具體提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與學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同時強調了要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等。"

《dtnl》教學設計範文

人教版第一冊語文課本凸現了新課程標準精神,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師生帶來了很大的創造性學習空間。如拼音部分第四課《d t n l 》,主要內容包括聲母教學、拼讀音節、認讀生字和拼讀兒歌等,同時還配有一幅幅色彩鮮豔的情境圖。如何正確理解和使用教材,賦予課堂生命活力呢?我們應該樹立"以人為本"觀念,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構建師生平等對話的多維互動課堂。

一、 自主探究 ,激活創新思維

國小生在學習拼音字母時,大多靠形象記憶,一旦遇到兩個或兩個以上有相似之處的字母,往往出現辨認困難,以至讀錯字母發音。而本課"d t n "分別與前一課所學的字母"b f m "有相似之處,學生容易混淆。怎麼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徹底瞭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呢?可以運用自主探究學習法,在學生掌握讀音後,點擊自制課件出示" d t n "與"b m f "六個字母,讓學生細細觀察,反覆比較,小組討論得出它們的不同點:左下半圓是"d ",右下半圓是" b ",兩扇門洞" m " ,一扇門洞" n ",傘柄朝上" t ",傘柄朝下" f " ,從而正確記住了字形,認讀了聲母。

二、學當"老師",體驗成功樂趣

大部分學生在學前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拼音知識,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對他們來説並不陌生的。這種狀況往往會使這些學生降低進一步深入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和積極性。針對這種現象,從學生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當"小老師",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學第一環節"認讀字母,記住字形"時,點擊自制課件出示"d t n l"與"小鼓、鯉魚、門、小棍"的對應動畫圖,啟發學生思考:"你認識這幾位新朋友嗎?自己試着讀一讀,説一説。"接着問:"你認識誰呢?把它介紹給大家,好嗎?"引導學生説出:我認識 n ,請大家跟我讀。這樣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同學,擔當課堂的主角,教師成為配角退居一旁,進行組織、指導、點撥 。"小老師"為了"教好同學,展示自己",就會心甘情願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當"小老師"能夠收到一石雙鳥的效果。一方面,學生通過互幫、互教、互學的方式鞏固了漢語拼音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營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諧相融的學習氛圍,構建了生生互動課堂,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 引用遊戲,愉悦學生心境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採用遊戲的形式吸引孩子,能愉悦心境,讓他們廣泛參與到遊戲中來,主動地輕鬆快樂地學習。

如在教學"d t n l"的讀音時,採用"看口形,猜字母"的遊戲(或教師做口形,學生猜,或學生做口形,教師猜),創設學生互動學習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遊戲中;在如何記憶字形環節中,"d"與"b"的區別是個難點,學生易混淆,可以採用變魔術遊戲,讓學生準備一個半圓環和一支鉛筆,然後隨意擺放,組成聲母,先自己擺一擺讀一讀,再小組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你變我猜,我變你猜,反覆鞏固。還可根據情景圖組織學生"編順口溜"比賽,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各盡所能編出富有特色的順口溜,如"鯉魚跳躍 t t t ,枴杖倒放 t t t ,一枝鉛筆 l l l ,像個1字 l l l "。這樣通過學生動腦、討論而編出的順口溜,不僅學生容易記憶,而且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學習拼音的`成就感,使孩子的心理得以健康的發展,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場面,學生無拘無束,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積極參與學習全過程,大大提高互動學習的實效性。

在拼讀音節時,運用"摘蘋果"遊戲,能提高學習效率。首先,在黑板上貼出一棵蘋果樹,樹上掛滿了寫有音節詞的沉甸甸的"蘋果",接着引導學生走進秋天的果園,摘下成熟的蘋果,帶領同學拼讀音節詞,並與同學一起為它找朋友(組詞造句)。

這種遊戲的引入,不僅能解決教學重難點,使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而且還能把學生的思維拓展到漢語拼音以外的其他領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創設情境,加深理解記憶

學生對" d"和"b"的字形非常容易混淆,"左下半圓d ,右下半圓 b"雖然牢記在心,但一旦運用,還是常會出錯。這跟兒童認知發展規律有關,7歲是左右概念發展的轉折階段,這年齡段的孩子在辨別事物的左右關係時常會出錯。如果單靠字形比較,抽象總結特點的話,效果並不佳。創設"切分蘋果"的教學情境,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首先教師邊講故事邊點擊自制課件,出示動畫:森林裏小猴佳佳和盼盼放學回到家,看見桌上放着一個又大又紅的圓溜溜的蘋果,饞得直流口水。可是隻有一個蘋果,該怎麼辦呢?這時學生的思維閘門被打開了,紛紛獻計獻策。教師隨即採納"蘋果平分法",點擊自制課件出示:"一個柄朝上的大蘋果",接着"用刀切分蘋果 ,分成兩半成db",小猴佳佳和盼盼分別拿起半個蘋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多麼開心啊。當有趣的故事情節還在學生腦際縈繞時,教師趁機引導學生根據故事編順口溜幫助記憶,如:一個蘋果柄朝上,用刀切分成兩半,左邊 d ,右邊 b ,d b d b 分蘋果。"這樣每當學生混淆時,腦海中就會產生一幅生動的"蘋果切分"圖," d 、 b "的字形就會躍然紙上。

五、聯繫生活,豐富內心感受

國小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富於想象,敢於提問,很有創新天賦。因此,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打通生活經驗世界,豐富學生的語言和內心感受。

在"d"和" b"的字形比較過程中,啟發學生將這兩個字母與生活中的事物相聯繫,大多學生能很快想到"雨傘"和"枴杖",然後教師不失時機出示實物(或點擊課件出示動畫圖),"一把撐開舉着的傘,一把合攏朝下的傘,一根枴杖朝下拄着地,一根枴杖朝上指着天花板",讓學生觀察分析"發現了什麼"。這樣學生能很快地把字母與實物建立起牢固的聯繫。

在拼讀音節時,可以調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進行拼讀。如:先點擊自制課件依次出現"小朋友踢球,一幅山水圖,手拿着筆寫字,一條馬路"等圖片,讓學生説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經驗(實際上在調用學生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後引導學生想一想説一説哪些音節會讀了,再根據學生回答在圖片下展示音節讓學生讀讀,最後請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還有哪些地方會用到這些音節呢?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緊緊圍繞生活經驗進行,能把學生從課內引向生活,把認識事物與學習語文有機結合起來。

六、編講故事,加強言語實踐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書中的情境圖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豐富學生的語言,並把它有機地與學習漢語拼音聯繫起來。如:認讀"大米、土地、馬、兔"等生字時,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去感受領會,先想一想:這幅圖畫的是什麼?圖下的音節該怎麼讀?然後同桌之間相互説説自編的故事,讀讀學會的音節,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樣引導學生據圖編故事不僅可以增加趣味性,而且能夠加強言語實踐,豐富學生的語言和內心感受,受到情感薰陶。何樂而不為呢?

七、互動互學,發揮羣體互動作用

在進行"認讀生字,拼讀兒歌"時,教師和顏悦色地説:"小朋友,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根據彩圖編故事講給同學聽,讀出音節與同學比一比,喜歡錶演的同學可以邊讀兒歌邊做動作演給同學看。"同時引導學生建立合作小組讓他們主動認讀兒歌中標出的紅色音節,比比哪一組認得多哪一組教得好。同學們聽了躍躍欲試,有的大聲拼讀音節認讀生字,有的自編出動人的故事,還有的邊讀邊演,每個學生都能努力嘗試,展示自己,遇到困難,也能及時相互請教幫着解決。課堂學習氣氛熱烈,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這樣學生在合作學習實踐中競讀、互動、互學,協作完成,能充分發揮羣體互動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親身嚐到成功的樂趣,取得長足的進步。

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人教版第一冊語文課本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創新空間,特別是漢語拼音安排了最基本的內容,集學習、鞏固漢語拼音、識字、讀兒歌進行初步語言訓練為一體,改變了以往單純拼音教學的枯燥乏味現象,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學時,應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情境,引入遊戲,為師生、生生互動提供有效平台,使課堂教學達到多維有效互動,充滿生命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