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與電子商務》考點

來源:文萃谷 3.09W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因特網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基於瀏覽器/服務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户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與電子商務》考點,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與電子商務》考點

計算機按用途可分為專用計算機和通用計算機兩種。專用和通用是根據計算機的效率、速度、價格、運行的經濟性和適應性來劃分的。專用計算機是最有效、最經濟、最快速的計算機,但是它的功能單一,適應性很差;通用計算機功能齊全,適應性很強,但是犧牲了效率、速度和經濟性。現在一般意義上講的計算機都是指通用計算機。

通用計算機又可分為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微型機等,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運算速度、輸入/輸出能力、數據存儲容量、指令系統規模和機器價格等。

(1)巨型機

巨型計算機是指運算速度快、存儲容量大的高性能計算機,其運算速度通常可達1億次/秒以上。如20世紀80年代初推出的Cray-X-MP機,它的向量運算速度高達4億次/秒,是針對天氣預報、飛行器設計和核物理研究中大量的向量運算而設計的。

隨着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及人們在並行算法上取得的突破,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了新一類巨型機,稱為大規模並行處理機(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ors)。它是用大量的微處理器互聯而成的,在速度上有非凡的優勢,其最高速度已達到320億次浮點運 算/秒。

巨型機結構複雜、價格昂貴,主要應用於尖端的科學計算和軍事領域中,它是反映一個國家計算機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

(2)大型機

大型機是針對那些要求計算量大、信息流通量大、通信能力高的用户設計的。一般大型機的運算速度為100萬次/秒至數千萬次/秒,它有比較完善的指令系統、豐富的外部設備和功能強大的軟件系統,如IBM 3090、IBM ES59000系列機。

(3)中型機

中型機的規模介於大型機和小型機之間。

(4)小型機

小型機規模小、結構簡單、成本低,而且操作簡便、容易維護,因而得以迅速推廣,在20世紀60~70年代曾掀起了一個計算機普及應用的浪潮。當時的PDP-11系列機和VAX-11、DG公司的NOVA系列機都是典型的機種。小型機既可以用於科學計算和數據處理,又可以用於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和數據採集及分析處理。

(5)微型計算機

由微處理器、半導體存儲器和輸入/輸出接口組成的微型計算機的出現和發展,又一次掀起了計算機大普及的浪潮。微型機比小型機體積更小、價格更低廉,並且通用性強、靈活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方便。20世紀70年代後期,個人計算機(一種獨立的微型機系統)問世。它以設計先進、功能齊全、軟件豐富、價格便宜等特點很快佔領了微型機的市場,為計算機滲透到各行各業,進入辦公室和千家萬户打開了方便之門。“微機”這一概念並不僅指微小的機器,而是指計算機的微型化。

微型計算機(主要指PC)技術發展很快,CPU、主板、RAM、ROM、顯示卡、顯示器、接口和硬盤等常規部件不斷更新換代。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技術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外設加入到微機系統中,如Modem(調制解調器)、掃描儀等。

微型機的主要電路都在主機板上,主要包括CPU核心電路、存儲器電路、DMA部分電路、中斷部分電路、CMOS電路和總線等。目前微型機上使用的顯示卡有PCI卡和AGP卡。PCI卡用於二維圖形處理及一般的數據處理,AGP卡用於三維圖形處理。目前常用的顯示器是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表示顯示器性能的數據有尺寸、點間距、垂直掃描頻率(刷新率)、水平掃描頻率和帶寬。表示硬盤性能的指標有容量、數據傳輸率、平均尋道時間和平均等待時間。數據傳輸率與接口類型有關。為了提高硬盤和主機間的數據交換速度,目前常用的硬盤接口是Ultra DMA。目前微型機常用Ultra DMA接口的光驅。

值得指出的是,隨着技術的進步,各類計算機的性能指標都在不斷提高,以至於幾十年前的一台大型機的性能早已比不上當今的一台微型機。也就是説,計算機系統的性能隨時間“下移”。

1946 年美籍匈牙利人馮.諾依曼提出存儲程序原理,奠基了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的技術基礎。

存儲程序原理的主要思想是:將程序和數據存放到計算機的內部的存儲器當中,計算機在程序的控制下一步一步地進行處理,直到得出結果。

計算機系統包括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兩大部分。硬件是指組成計算機的各種物理設備,也就是我們在"認識計算機"中所介紹的那些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物理設備。它   包括計算機的主機和外部設備。具體由五大功能部件組成,即: 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這五大部分相互配合,協同工作。其簡單工作原理 為,首先由輸入設備接受外界信息( 程序 和數據),控制器發出指令將數據送入(內)存儲器,然後向內存儲器發出取指令命令。在取指令命令下,程序指令逐條送入控制 器。控制器對指令進行譯碼,並根據指令的操作要求,向存儲器和運算器發出存數、取數命令和運算命令,經過運算器計算並把計算結果存在存儲器內。最後在控制器發 出的取數和輸出命令的作用下,通過輸出設備輸出計算結果。

2.1 運算器(Arithmetical Unit)

運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對數據的算術和邏輯運算等操作。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它對取自存儲器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將結果送回存儲器。

2.2 控制器(Control Unit)

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各部件的工作,使計算機能自動地執行程序。它從存儲器中按順序取出指令,並對指令進行分析,然後向有關部件發出相應的控制信號,使各部件協調工作,完成指令所規定的操作。使計算機按照指令的要求自動運行。

控制器和運算器合稱為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它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主要完成各種算術及邏輯運算,並控制計算機各部件協調工作。微型計算機中最常見的CPU芯片有8086、80286、80386、80486、Pentium、Pentium Pro等,按CPU可同時處理數據的位數,微機可分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類型。可同時處理的數據位數越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就越強,工作速度就越快。

2.3 存儲器(Memory)

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數據的部件。通常把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簡稱內存)和外存儲器(簡稱外存,也稱輔存)兩類。

內存儲器一般用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組成,存取速度較快,與運算器、控制器直接相連,存放當前要運行的程序和所有數據,故也叫作主存儲器(簡稱主存)。按其工作方式不同,可分為隨機訪問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RAM)和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簡稱ROM)。

RAM中的信息可隨時讀出和寫入,通常用來存放用户程序和數據等。在計算機斷電後,RAM中的信息也就丟失。ROM中的`信息只能讀出不能寫入。計算機斷電後,ROM 中的內容不會丟失。通常,ROM用來存放一些固定的程序,內存的特點是存取速度快,但容量較小。

外存是一種具有大容量而且可以長期保存數據的存儲器,但其存取速度較慢。目前,微型計算機上使用的外存有磁盤、磁帶和光盤。

2.4 輸入設備(Input Device)

輸入設備能把程序、數據、圖形、聲音或控制現場的模擬量等信息,通過輸入接口轉換成計算機可以接收的電信號。常用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器、觸摸屏、卡片輸入機、光筆、數字化儀、掃描儀等。

2.5 輸出設備(Output Device)

輸出設備能把計算機運行結果或過程通過輸出接口轉換成人們所要求的直觀形式或控制現場能接受的形式。常見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輸入輸出設備和外存儲器統稱為外部設備(簡稱外設),它們是外界與計算機進行聯繫的橋樑。

◎ 特別強調,計算機硬件由上述五部分組成,而各組成部件之間採用總線相連。在計算機內,總線實際上是一束導線,它是計算機各部件之間傳送信息的公共通道,允許各部件共同使用它傳送數據、指令、地址及控制信號等信息。

微機中總線有外部總線和內部總線之分。外部總線是指CPU和其他部件之間的連線,有以下三種:

A. 地址總線(Address Bus)

地址總線是單向傳送線,用來把地址信息從CPU傳遞到存儲器或I/O接口,指出相應的存儲單元或I/O設備。

B. 數據總線(Data Bus)

數據總線是雙向傳送線。用來供CPU、存儲器、I/O設備相互之間傳送數據信息。

C. 控制總線(Control Bus)

控制總線用來傳送CPU向存儲器或I/O設備發出的控制信號。

內部總線是指CPU內部之間的連線。

◎ 軟件系統

我們一般把軟件系統分成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兩大類。系統軟件是管理、維護計算機資源的軟件。它包括操作系統、維護服務程序、程序設計語言、解釋編譯系統和數據庫管理系統等。應用軟件指除了系統軟件之外的其他所有軟件。

◎ 馮.諾伊曼結構的主要特點

(1)存儲程序控制:要求計算機完成的功能,必須事先編制好相應的程序,並輸入到存儲器中,計算機的工作過程是運行程序的過程;

(2)程序由指令構成,程序和數據都用二進制表示;

(3)指令由操作碼和地址碼構成;

(4)機器以CPU為中心。

類別:計算機基礎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