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的5個坑是什麼

來源:文萃谷 2.01W

引導語:股權激勵是對員工進行長期激勵的眾多方法之一,屬於期權激勵的範疇,EMBA、MBA等主流商業管理教育均對股權激勵有所介紹。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股權激勵的5個坑是什麼,歡迎閲讀!

股權激勵的5個坑是什麼

 第一個坑——搭便車;

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故意而為之,一種是無能為力被動出現。

第一種,我們一般稱之為“小股東不幹活”,也就是説,有些員工成為合夥人之後,其工作動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弱了。一般出現這種情況的,是因為股權激勵時兩個要素出現了問題,一個是激勵的股權數量、一個是股權激勵的考核條件。

當激勵的數量太多的時候,其合夥收益(股權分紅、股本增值等)佔比太大,其工作收入(作為員工身份的收益-工資獎金等)被一定程度的忽視。這個時候,努力干與悠閒着幹對其收入的影響大幅變小,很容易就造成“小股東不幹活”的情況。還有一種是考核條件設置太低,並且採用的是固定的股權激勵模式而非動態的股權激勵模式。

對於數量的問題,首先,我們要對企業的經營進行預測,如未來的營收狀況、利潤狀況等,同時對可分配利潤進行預測或約定,然後預測出股權激勵時被激勵對象的股權收益。其次把激勵對象的未來股權收益與整體收益(工資獎金+股權收益)進行比較,看其佔比情況是否合適,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在20%左右比較合適,當然,這個還得跟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

對於考核的.問題,還是要跟其工作內容進行對比,不同的完成率適用不同的分紅比例,並且成立股權激勵考核小組,對股權激勵中的考核問題進行總結調整。

對於搭便車的第二種可能,就是被動出現的:股權激勵對象的努力程度不足以影響公司整體的、長遠的盈利能力。換句話説,哪怕他再努力,對公司影響不大。如果確實出現了這種情況,就要考慮你是不是給錯了人!

咱們説的股權激勵、合夥人制或員工持股等等,一定都是從核心人員開始的,特別是咱們沒有足夠的經驗時,慢就是快!應該讓誰成為股權激勵對象,一定不是老闆憑感覺定的,要設置標準!這個標準怎麼定?當然是與公司的戰略發展相吻合,以公司的業務模式為基礎,確定能影響組織績效的職級、崗位等相關因素,以相關影響因素為條件,制定股權激勵授予標準,確定人員。這是對於初期實施股權激勵或合夥人制時被激勵對象的確定方法。

那麼後期實施涉及範圍更廣、層級更多的股權激勵時,就必然會出現被動搭便車的情況嗎?這是有可能的。但從另外一個層面説,有研究表明,團隊合作受工作環境的影響非常大,比如周圍的人努力工作,那麼每個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也會增強,這就是對心理和社會因素的考慮。那麼對員工的激勵,不能僅僅考慮個體,還要考慮個體的行為對其他個體的影響,從而產生團體效應,間接影響組織績效。

 第二個坑——道德風險;

這裏説的道德風險,就是股權激勵對象通過短期的業績提升,拉高短期的股價(非上市公司也可以做出股價),因其行權的價格相對較低,那麼在行權完畢後就可以高價出手,獲得更高收益。人都是自私的,這是人性,所有的管理,都要基於人性為前提的。而道德不能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所以,我們就通過合理的設計去規避這些缺點。

對於上市公司來説,相關的行政法規較多,可操作性較低,就不多説了。在上市帶來高回報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高風險,特別是對於掛牌新三板的,不要説高管了,老闆套現走人的不也很多嘛!

那麼對於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操作空間大,設計空間足,今年也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做股權激勵。那麼對於這裏提到的道德風險,我們就要説一下股權激勵的核心模式了——期權。

期權中除了等待期、行權期之外,還有一個就是鎖定期,跟上市公司不一樣,這裏的鎖定期可以自由設定。假設A公司的高管B行權之後的鎖定期是3年,那麼,他不太可能刻意地在行權期消費未來的利潤(比如籤短期能帶來收益而長期將導致虧損的業務合同),因為鎖定期內如果他套現,是要按照原行權價的,這個一定要約定好。

那麼,如果在鎖定期的最後一年他消費未來利潤怎麼辦?這裏就要有解鎖期了,解鎖期就是分期、分批解鎖,比如分3年解鎖,每期的解鎖比例分別是40%、30%、30%,還有就是分批解鎖,每批解鎖的數量不超過一定比例,防止出現大量激勵對象一起套現。那麼沒解鎖的部分,如果出現不合適的情況,就要承擔風險了,最後一期解鎖時如果又出現消費未來利潤怎麼辦?那時比例就很少了,機率就會降低很多。

還有一個就是,一家企業的股權激勵是多次、多輪實施的,這樣大家就可以形成相互監督的機制,比如C剛成為激勵對象,如果B刻意消費未來利潤,C的行權價格就會比較高,對未來的收益可能產生影響,B、C之間就形成了監督。況且,B在下一輪時也可能繼續成為股權激勵對象。

 第三個坑——利益錯位;

合夥人制的目的就是使大家的利益趨向一致、與公司的利益趨向一致。事無絕對,人無完人。不同的人,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工作內容也有差異,承擔的責任也不一樣,這些因素,都會使大家的利益產生錯位。

比如,高管或員工把資源握在自己手裏,一人離開,客户跑單。這是給別人打工的人常乾的事。但如果成為了合夥人、成為了股東,經過一段時間的參與,類似事情的發生機率是可以減小的。

特別是股權激勵對象,其離開企業的成本會比員工更高,基於人性趨利避害的特點,可以大大降低核心員工的離職率。人才是企業最核心的資源,有人在,就有更多利益在。

對於個別的事例,不可否認,還是存在不少的。哪怕是創始團隊之間,也會發生利益錯位,但合夥人制的利益錯位一定是比僱傭制的利益錯位更小的!所以説,這個坑,主要是提醒你,股權激勵不是萬能的、完美的。用好了,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個毋庸置疑!點→股權激勵與股權設計課程

 第四個坑——吸引力大打折扣;

走下坡路的企業股權激勵好做嗎?虧損企業的股權值錢嗎?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想通過股權激勵、合夥人制扭虧為盈,不是沒辦法,但是很困難!

1、受大環境影響,行業整體下滑,甚至已是夕陽行業,比如軟盤(90後可能不知道這是什麼),軟盤的生產企業或供應商,已經不存在或已經轉型了。

2、行業沒有問題,公司自身產品或團隊成員出現了某些問題,導致公司出現了下滑。

兩種類型,解決方案上也有些差異。但總的思路是——少虧即盈。比如按照正常情況估算,下年要虧損500萬,那麼經過股權激勵,只虧損了200萬,那麼少虧損的300萬,咱拿出來一部分作為獎金可以吧?或者,進入的時候股價5元/股,股權激勵行權價格是0元,鎖定5年,按照正常情況,4年後就變0元了,那麼因為股權激勵,第5年還沒跌倒0元,這個時候股權激勵對象就有收益了吧,利益驅動,會產生激勵作用的。延長企業生命的這段時間幹嗎?尋找項目,謀求轉型;改進產品、整合團隊,重新出發!

第五個坑——與公司戰略不一致;

合夥人趨利而來,如果某一時間段公司為了長遠的發展而選擇“戰略性虧損”,可能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降低成本比提升品質更容易做到,合夥人可能會選擇前者。這就是合夥人的短視行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