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育兒的知識

來源:文萃谷 9.24K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過育兒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寶寶育兒的知識相關內容,歡迎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寶寶育兒的知識

寶寶育兒的知識1

1、身高體重頭圍不達標

每一次做兒童保健,醫生總會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頭圍。這三項指標是小兒體格生長髮育正常與否的重要參考標準。

在3歲前,如果營養沒有跟上去,孩子的身高、體重就會相對滯後一些。同樣,頭圍也是一個重要的標準,寶寶做兒保時要測頭圍,頭圍偏大或者偏小可能都是疾病的信號。所以,爸爸媽媽應該定期帶寶寶去醫院給孩子做兒童保健,如果發現孩子在體格生長髮育上落後於同齡人時,就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

2、反應遲鈍,腦子不夠用

寶寶的餐飲非常重要,營養不良可降低腦細胞的分裂率,導致神經調節功能失常,引起運動和語言發育遲緩。所以,家長在乎寶寶的每一餐吃得好不好、夠不夠是有道理的。

當家長髮現孩子最近一段時間常出現反應遲鈍、腦子不夠用、健忘等表現時,要警惕可能是營養不良發出的預警信號了。

3、免疫力下降,體弱多病

某些微量元素(如維生素、鋅、鐵等)缺乏時,可導致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下降,使孩子容易生病、感染,如經常會感冒、反覆牙齦發炎、毛囊性皮膚炎、口角炎、舌炎、角膜炎等。

所以,有一些不愛吃肉奶蛋的寶寶,蛋白質攝入不夠,就可能容易感冒、牙齦發炎。家長應該儘量讓孩子的飲食豐富一些,想辦法把肉類做得更加容易入口和咀嚼,讓孩子愛上吃肉。

4、便祕、口臭

孩子在飲食上還有另一個極端就是,偏愛葷食、甜食、油炸等食物,而對青菜水果等不感興趣。當孩子的纖維素攝入不足時,容易使腸道蠕動變慢而產生便祕,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時,會進一步產生有害毒素而出現口臭的現象。

所以,爸媽不能只給孩子吃他愛吃的食物,或者是給他吃的輔食品種太過於單一,否則容易讓孩子出現偏食挑食的習慣,久而久之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或營養不均衡,甚至因此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5、情緒變化無常

B族維生素能通過對人體神經系統的調控而間接影響到人的情緒,維生素B1缺乏時,可讓人變得暴躁、喜怒無常;維生素B6攝入不足時,可導致情緒激動、睏倦和急躁;維生素B12缺乏時,可讓人變得反應遲鈍等。維生素B1主要於種子外皮及胚芽中,燕麥裏就含有很多維生素B1。另外,在黃豆、酵母、瘦肉等食物中含量最豐富。此外,白菜、芹菜也富有維生素B1。維生素B6則在動物肝臟、穀粒、肉、魚、蛋、豆類及花生等比較豐富。

專家建議,當家長髮現孩子有營養不均衡的信號時,最好先通過膳食調理來改善,必要時需藉助藥物時,最好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寶寶育兒的知識2

1、父母過分溺愛孩子造成的。

心疼孩子,對父母來説,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記得有一個小故事説,讓一對父母看幼兒園孩子,哪個最好看,這對父母看了又看,一致認為自己的孩子最漂亮,可見天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態度了。愛孩子沒有錯,但是一味溺愛孩子,任其為所欲為,有求必應,孩子就逐漸學會了利用父母的弱點,來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了。對父母的教育來説,這是一種放縱失教的情形,會助長孩子們的暴躁性格。如一個小孩想有某某東西,但是父母並沒有及時滿足他的要求,於是孩子就大聲哭鬧,鬧的大人心煩,於是就説,“好了好了。別哭了,煩死了,給你買。”雖然暫時制止了孩子的哭鬧,但是在孩子心裏留下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下次還可以用這個招數。

2、孩子經常遭受挫折造成的。

挫折感也是孩子發脾氣的主因之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內心都有一種強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願望,他們總覺得自己長大了但卻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礙。這個時候,孩子會對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喪,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因此要發泄。這個時候孩子發脾氣最容易指向一個人——自己的父母,因為最親的人,是最能接受自己的人。這也就是我們為何常常發現孩子怎麼無緣無故朝自己發火了的真正原因了。

3、父母潛移默化的榜樣示範。

很多父母、或者老師遇事很容易大發雷霆,若父母或老師容易發怒,身邊的孩子會模仿他們,逐漸形成了愛發脾氣的性格,這好比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一樣,孩子在大人潛移默化的“壞脾氣”影響下,逐漸也養成了相似的性格。所以説,很多許多父母在兒女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有可愛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孩子在大人身上,既學到了好的一面,也同時擁有了不好的一面。

4、孩子身體勞累疲倦。

導致身體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勞過度等,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國中、高中學生,學習任務繁重,睡眠不夠,長期下來體力不足以支持過久,身體疲累,令人容易發怒。

5、生理健康問題。

身體不適、生病了都會影響孩子情緒控制能力。一些孩子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亦容易失去自制能力。還有在生病期間,孩子受到的待遇特殊,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取消了,但在他頭腦中並沒有取消,他極端不適應,於是也會發脾氣。

6、飲食狀況不合理。

據科學研究證明,一些食物的過量攝入也會引起性格的改變,出現脾氣暴躁的情況。如經常喝糖分高的飲料、經常食用巧克力等。

7、先天氣質、血型的影響。

如膽汁質的孩子就容易發脾氣。

總結以上原由,父母們應該多瞭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應該瞭解孩子發脾氣與他內心需要之間的關係,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和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後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他們的這種反應方式是不會被周圍歡迎和接納的,需要改正。

寶寶育兒的知識3

好好説話不生氣

寶樹媽媽問:寶寶快2歲多了,性格急躁,一有自己覺得不滿意的時候就大發脾氣,怎麼哄也不聽,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為止,怎麼辦?

米卡主編答:其實孩子在這個階段開始變得不那麼温順,脾氣暴躁,是非常正常的。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自我意識的覺醒,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開始表達自我情感,這是寶寶情感發育的進步,家長不用焦慮。孩子説打,需要家長自我檢討一下在孩子平時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是不是這樣教訓孩子的。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是家長行為的反射和模仿。遇到孩子情緒暴躁發脾氣的情況,冷處理也是不可取的,那會讓孩子感到孤獨無助。家長可以抱起孩子,温柔的告訴她:“寶寶難過了,媽媽知道。”自己的情緒被接受了,孩子就會漸漸平靜下來。等孩子慢慢平靜下來以後,家長可以開始説道理,這時候孩子比較容易接受。針對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成長特點,我們在《米卡成長天地》的2~3歲中專門製作了一期《我不亂髮脾氣》的主題;3-4歲中也有《好好説話不生氣》的主題,通過小恐龍米卡的生活故事告訴孩子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的處理方式,相信也會對寶寶起到引導作用。

我愛幼兒園

我家寶貝2歲8個月,準備九月份入園,請問怎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應該做怎樣的準備?

米卡主編答:如果要給入園準備分類的話,主要包括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有數據表明,在剛上幼兒園的寶寶中,做過入院準備工作的寶寶明顯比沒有做好準備的寶寶適應力更強。當然,家長的準備是為寶寶做的工作,更多的心理準備是需要寶寶自己做的。比如對幼兒園建立初步的認識,解除陌生感,就可以帶寶寶參觀幼兒園,告訴他幼兒園有什麼。通常寶寶們在上幼兒園之前都會對幼兒園產生興趣,但上了幼兒園以後又會多多少少不適應,最為突出的便是分離焦慮。減少分離焦慮是家長和孩子都要努力去做的,家長一方面要鼓勵孩子勇敢一些,另一方面也要讓自己勇敢一些,不要受寶寶的焦慮情緒影響。説到如何讓寶寶自己做好心理準備,不得不提到米卡成長天地2-3歲8月號,也就是寶寶9月入園前的一期,這是為入園準備全方位打造的特輯,幫助寶寶順利走進幼兒園的大門。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米卡第一天上幼兒園的節目,它分為三段,分別表現了入園一刻、幼兒園的生活、幼兒園裏的活動等,最重要的是,這三段都是實景拍攝,是的,米卡真的和寶寶一樣,上幼兒園了!寶寶將跟隨米卡的視線,一步步走進幼兒園,認識老師和小朋友,認識那些漂亮的小桌子和小椅子,看見那麼多玩具,還會跟着老師畫畫、唱歌、聽故事。另外,我們要讓寶寶知道所有小朋友都要上幼兒園,幼兒園非常有趣這個道理,還推出了繪本《到處都有幼兒園》,通過想象的手法,展現出地球上的各個角落都有幼兒園,每種小動物都要上幼兒園。在注重寶寶心理準備的同時,我們也注重物質準備,不僅在許多環節中對物質準備進行了提示,還送給寶寶一個有用的學習用品——《魔法繪畫套裝》,這是一套非常實用的、可擦寫的書寫、繪畫工具,有了它,寶寶上幼兒園的底氣會增加不少喲。

生病時我很乖

每次孩子生病都是最愁人的,吃藥不好好吃,打針就更別提了,又哭又鬧的。可病要好,總得吃藥啊!請問有什麼好辦法讓孩子能好好吃藥打針嗎?

米卡主編答:寶寶對苦、澀或有異味的藥物,吃過一匙之後通常是不肯再吃的,為了避免因藥物的味道而影響服藥,最好是選用味道好的兒科用藥如糖漿,有水果味的咀嚼片或含片等。另外要注意喂藥的量不宜過大,喂藥時不要形成固定的規律,以免寶寶發現後不肯再服。記得在米卡1-2歲四月產品中有一期叫《生病時我很乖》的主題,講了米卡在媽媽的鼓勵下從害怕打針到配合醫生量體温吃藥打針的小故事,相信寶寶看過後會以米卡為自己的小榜樣,勇敢面對打針吃藥。

我不吵媽媽我家寶寶3歲4月,最近老師反應上課不專心,愛講話,非常調皮,注意力不集中。屬於慢熟型,剛開始有點認生,但這個過程只有三四分鐘,熟了之後玩得特別歡。最近脾氣特別暴躁,易怒,做事沒有耐心。怎麼辦啊?

米卡主編答:可能每個人都有這種體會,隨着年齡增長,會變得越來越穩重,當然也就是説越來越有耐心了。寶寶的心理髮展也是會有這樣一個過程的。急躁、缺少耐心,源於對事情的不瞭解,比如您的寶寶着急畫畫,他不瞭解老師上課要有準備活動這樣一個過程,這就需要我們給與引導,告訴寶寶這件事應該有怎樣的一個過程。除此之外,要多鼓勵他學會等待,等待一點點時間,學會理解別人,做個耐心的好寶寶。説起來,米卡成長天地幼幼版6月號有一個動畫片叫《我不吵媽媽》,這個故事講的就是米卡缺乏耐心,做什麼事情都要找媽媽。很多寶寶看了這個動畫片,就和米卡一起學會了做事有耐心,理解媽媽,在媽媽忙的時候不去吵。培養寶寶的耐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同樣考驗爸爸媽媽的耐心。

我不怕分開我是上班族,寶寶1歲6個月了。每天早晨出門孩子都會哭鬧,不讓我走。現在我只能每天趁她睡覺悄悄離開家。下班回家,孩子就特別粘我,一步都離開,怎麼辦呢?米卡主編答:不少上班族媽媽都都在面臨這樣的情況,早晨出門寶寶會哭鬧不願意媽媽離開;晚上看媽媽回家就會一刻不停地粘着媽媽。遇到粘人寶寶,媽媽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誠實,不要偷偷離開,這樣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產生愈發嚴重的分離焦慮心理。要告訴寶寶媽媽必須要去上班,必須要離開一段時間,這是不能改變的,但是媽媽也會回來。並且在下班回家的時候第一時間抱抱寶寶,安撫他,讓他慢慢意識到媽媽確實每天都一定會回家。當然剛剛開始的階段並不容易,寶寶會哭鬧,會不聽大人説,沒關係,這都是正常的。《米卡成長天地》1-2歲8月期《我不怕分開》講的就是這樣的情況,媽媽可以跟寶寶一起看,看看米卡是怎樣做的,一起唱兒歌,相信會有幫助的。

我是禮貌好寶寶

我家寶貝出門見到鄰居熟人都好像很怕,認生,無論怎麼引導他都不愛打招呼。家裏來客人時也是這樣,總躲起來,不愛搭理人家。怎麼讓孩子能見人打招呼,外向些呀?

米卡主編答:孩子的性格是多樣的,有家庭環境影響的因素,也有遺傳的因素,還有後天學習的因素。寶寶對家裏人親,有説不完的話,但家裏來了客人或見了生人就不愛説話,這樣的寶寶有很多,也是非常正常的。寶寶不與客人説話,一方面受自己意識的影響,他沒有體會到和客人説話是不是很有趣。另一方面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們缺少模仿的機會,不知道如何去做,就算爸爸媽媽曾經告訴過他“見到客人要問好”,但如果缺少適合他的模仿機會,他會記不住,也學不會,甚至會受這個階段逆反心理影響,不願意去學。第三,客人與寶寶的互動方式也會影響寶寶的行為,客人是否表現出對孩子的興趣,溝通方式是否合寶寶的心思,能不能成為寶寶喜歡的人等等,會影響寶寶與客人的互動。我們建議,爸爸媽媽不要因此着急,也不要覺得寶寶不和客人説話就是不禮貌,讓自己很沒有面子,更不用強迫寶寶和客人打招呼、親近。但是我們可以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引導,比如家長在和客人對話時,把視線逐漸轉向寶寶,讓寶寶覺得大家對自己感興趣,逐漸開展對話和互動。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做這方面的示範,或使用其他方式-比如在米卡中《我是禮貌好寶寶》的章節,就是教孩子如何與他人打招呼,學習如何和人交往。這種交往力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大家最近發現寶寶變得“自私”了。出門和小朋友一起玩時總是霸着自己的玩具不給其他孩子玩,還總是説這是我的,那是我的,真擔心啊!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呢?

米卡主編答: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對於東西的所屬也有了一點概念,並不是自私的表現。家長要耐心引導孩子學習分享,並在分享中獲得愉悦的感覺;在寶寶願意分享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讚美;在寶寶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也不要責備寶寶,可以引導寶寶想想如果小朋友也不分給他,他會怎麼樣。幫助寶寶漸漸想通,做到願意分享。在我們的米卡成長天地產品中有很多關於分享的故事,比如:1-2歲的《大家一起吃》、3-4歲的《一起分享真開心》,您不妨帶着寶寶一起看一看,一定會對您和寶寶有所幫助的。睡覺真舒服孩子最近每天都是10點鐘過了才睡覺,而且睡前總要折騰着玩。挺愁人的,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能好好睡覺呢?

米卡主編答:寶寶2歲以前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時機,這一時期養成的好習慣會受益終身。通常爸爸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如寶寶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不願意洗手,不喜歡刷牙等等。這時寶寶需要一個榜樣,作為她模仿的對象,並且不會生硬地教育,而是通過有趣的形式參與寶寶的生活。在米卡成長天地1-2歲版的節目中,專門有針對睡覺問題的內容-洗好澡,講了睡前故事,關好燈,就是睡覺的時間。必須要專注做這件事。家庭的氛圍也很重要,需要全家人的配合,如果寶寶睡覺的時間,家裏還在熱鬧的看電視,寶寶必然不能安穩入睡。在米卡成長天地1-2歲寶寶版的《睡覺真舒服》的故事,就是以小恐龍米卡作為小榜樣,教寶寶好好睡覺的小故事。相信米卡會帶動寶寶慢慢的改善和模仿,漸漸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專心吃飯我不玩

寶寶1歲半,很調皮,吃飯都跑這裏跑那裏,都要喜歡的玩具玩的才肯吃點,從小養成的壞毛病,現在習慣了,一有人和他一起玩都不吃了,有什麼辦法矯正過來?

米卡主編答:吃飯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首先,不能讓寶寶養成一邊吃飯一邊看動畫片的習慣,吃飯的時候應該把電視關掉,告訴寶寶要專心吃飯。另外,不知道寶寶平時吃的零食多不多?還是要讓他們以飯菜為主,攝取足夠的營養。如果寶寶偏愛吃零食,不愛吃飯,把吃零食當成主餐了,在吃飯的時候就不好好吃了。還可以藉助榜樣的作用:在米卡成長天地2-3歲幼幼版有一個動畫片叫《專心吃飯我不玩》,不妨讓寶寶看一看:吃飯時間一到,米卡就大口吃起飯來,不吵不鬧也不玩。受到米卡的感染,寶寶也會去嘗試好好吃飯。不信也來試試吧。

刷刷牙真舒服

1歲多了,小朋友長牙了,已經咬壞2個牙刷了,估計是説他做錯了説得太多了,現在不愛刷牙了。我給他刷,他就閉着嘴巴不肯張開的,愁人!

米卡主編答:寶寶刷牙習慣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一般來説,孩子到了兩歲多,20顆乳牙都萌出後,開始教孩子學刷牙比較合適。先要讓他了解為什麼要刷牙,比如每天吃了很多東西,如果不把牙齒刷乾淨,食物留在牙齒中間,會生許多小蟲蟲,小蟲蟲會把牙齒咬壞,會牙疼。這是道理,不是嚇唬。當然,讓寶寶愛上刷牙,還有一些技巧。比如,讓寶寶就像挑選玩具一樣,挑選自己喜歡的牙具,讓他把刷牙當成遊戲;還可以家長和寶寶一起刷,身體力行影響寶寶。再一個方法就是通過講故事、看動畫片的方式,讓寶寶認識到刷牙的重要性,從而愛上刷牙。在米卡成長天地1-2歲的產品中就有《刷刷牙真舒服》內容,針對低齡長牙孩子的牙齒護理做出了示範;而2-3歲產品中對更加深入地就寶寶的刷牙問題進行了全方位指導。在動畫片《我會自己刷牙啦》裏,米卡知道了刷牙的重要性,還養成了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寶寶看完這個動畫片,看見作為同齡人的米卡都學會刷牙了,自己也會產生學習的願望。這期產品包裏有一套玩具,叫《米卡生活習慣組》,裏面有配套的牙具和毛巾,還有小圍嘴,很多小寶寶都非常喜歡用。在這樣全方位的影響下,寶寶會愛上刷牙的。

寶寶育兒的知識4

一、高鈣奶補鈣最好?肯定不是!

1.什麼是高鈣奶

高鈣奶就是在普通奶的基礎上額外再添加一些鈣,相對來説鈣含量會高一些。其實生活中這類營養強化型的食物有很多,我們常吃的加碘鹽、加鐵醬油等都屬於這類食品。而高鈣奶中都選擇哪些物質作為鈣的來源呢?常用的有碳酸鈣和乳鈣,還可以添加磷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

2.牛奶加鈣有限制

高鈣奶中的鈣並不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的,這是因為含鈣的化學物質容易和奶中的蛋白質反應,導致奶沉澱、乳析,如果長時間放置,還可能產生大量沉澱,影響奶的品質,所以奶中添加鈣是項很難的工藝技術。

3.牛奶本身就高鈣

很多寶媽會覺得給孩子喝高鈣奶肯定比普通奶能夠獲得更多的鈣,但是事實上牛奶本身含鈣量並不低。而且牛奶本身所含的鈣吸收效率高,而額外添加的鈣會考慮成本因素,所以往往添加的都是碳酸鈣,這種鈣的吸收效率並不是很高。

總結:雖然説高鈣奶中的鈣含量確實要高一點,但是也沒必要一味的追求喝高鈣奶,高出的這一點點鈣完全可以通過多吃點含鈣高的蔬菜、豆腐等食物來獲得。只要飲食結構正常,能夠滿足孩子基本的鈣需求,可以不去特意買高鈣奶來喝。

二、到底哪些食物可以給寶寶補鈣?

1.酸奶

酸奶中富含鈣,而且每天飲用150ml的酸奶就能夠滿足一個兒童每日所需鈣的30%,也能夠滿足成人每天所需鈣的20%。

2.奶酪

奶製品中都含有豐富的鈣,而奶酪則是奶製品中含鈣量最高的,而且奶製品中的鈣吸收效率很高。有這麼一個鈣含量的公式:250ml牛奶=200ml酸奶=40g奶酪。

3.橙汁

橙子富含維生素、鈣、磷、鉀等礦物質,所以常常有療疾佳果的美稱,而每半斤橙子的鈣含量高達300mg,這相當於一杯牛奶中所含的鈣含量了。

4.豆類食品

豆製品中的鈣含量高也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但是小寶寶要到一週歲以後才能開始喝豆漿,因為豆漿中含有很多蛋白質容易引起過敏。

5.蔬菜

很多綠葉蔬菜中的鈣含量也不低,比如菠菜、甘藍、芥菜等,而且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較多,對寶寶的健康發育都能起到作用。

6.海帶

海帶的營養價值豐富,富含合成甲狀腺素不可缺少的碘元素,以及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其除此以外,海帶中的鈣含量也是非常豐富的。

7.蝦皮

蝦皮中的鈣和礦物質含量極其豐富,可有效避免缺鈣現象,所以會有很多寶媽會把蝦皮作為輔食製作中必加的食物。

三、給幼兒補鈣的注意事項

1.減少食物影響

如果寶寶在吃含鈣量較高的食物,那麼就要減少含草酸、植酸過多的一些蔬菜攝入量,例如菠菜、竹筍、洋葱、莧菜等這些食物中的酸會影響鈣的吸收。建議在烹調之前用沸水焯一下再炒,去掉蔬菜中的草酸和植酸。

2.不是越多越好

鈣並不是補的越多越好,因為太多的鈣會對身體產生毒副作用,而且鈣攝入太多也會影響其它寶寶營養元素的吸收,所以要根據醫生的建議來給寶寶補鈣,千萬不要盲目補鈣。

3.別光靠喝奶補

不要為了給寶寶多補鈣讓孩子多喝奶,因為喝太多的奶會影響寶寶的胃口,沒有辦法再吃下別的食物,這會導致寶寶營養單一。

4.吃鈣片莫空腹

空腹補充鈣製劑效果並不好,最好是和食物一起吃,或者在兩餐之間吃也行。其實晚上睡前吃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夜間血鈣濃度最低,這樣會增加吸收率。

寶寶育兒的知識5

一:一定要督促家長們做好育兒的防寒保暖工作

如果是全託的孩子,最好可以多為幼兒準備一件外套,平常還要特別注意幼兒如果有輕微感冒,最好及時治療,同時最好可以先停止上學兩天,以免感染到其它小朋友。

二:一定要督促孩子多喝水

秋季天乾物燥,機體很容易缺少水份,因此日常一定要特別注意給孩子補充水份。要時不時的提醒孩子們要多喝水。當然由於幼兒的年齡尚小,因此要特別注意被水燙傷,建議經常備温熱水。

三:一定要多給予幼兒一定的關愛

秋季人很容易會有“悲秋”的情感,幼兒也是一樣的,特別是新入生,更有可能因為思念媽媽,擔心家人不要他了,而苦惱,繼而影響日常上課,引起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等等。此時幼兒老師一定要拿出十倍的努力,用温暖感化孩子們,讓幼兒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的氛圍之中。

四:一定要注意飲食衞生

一般情況下幼兒多會在幼兒完吃兩次點心,一次正餐。此時一定要注意各種飲食的安全衞生,注意各種食物的搭配,此外還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從而提高幼兒的身體抵抗力,避免幼兒生病。

五:開展活動課時一定要注意避免意外傷害

幼兒園日常在開展各種活動課時一定要特別注意避免幼兒受到傷害。要讓孩子們養成有序的排列的習慣,同時還要向幼兒普及一些基本的常識。再者秋季,孩子們在玩樂的時候很容易碰傷,因此也要特別注意避免不避免的碰撞。

六:一定要分開幼兒的洗滯用品

幼兒在幼兒園個人的口杯、小手絹等等一定要分開,特別是清潔時,一定要特別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七:注意發現幼兒的異常情況

秋季除了是感冒的高發季,也是各種腸胃疾病的高發季。特別是一些幼兒由於不當的飲食很容易引起腹瀉、腹痛等情況,因此在園區,幼兒園老師還要注意特別注意幼兒的情況。比如平時很活潑的孩子,今天突然不愛説話了,或者愛哭了,都要特別注意,因為有些孩子是不會很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覺的。

八:建立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

秋季幼兒一定要加強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工作。幼兒園有義務及時反饋幼兒在學校的一些表現,家長也要及時把幼兒的具體情況告之幼兒園。比如幼兒需要吃藥了,或者在家裏有什麼異常的表現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溝通的。

最後提醒所有的幼兒園老師們,幼兒工作無小事,一定要從方方面面做起,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小天使。

寶寶育兒的知識6

上午10點寶寶益智最佳時間

上午10點左右,是小寶寶大腦狀態最好的時候,對各種刺激反應都很敏捷。媽媽要抓住這個時機對寶寶進行親子交流。媽媽可以一邊看着他一邊對他説話,或者念兒歌,讓寶寶專注地凝視着你的臉,並專心聽你講話;還可以給寶寶看一些色彩豔麗或是黑白相間有條紋的玩具和圖片,並且慢慢地移動,讓寶寶的目光追隨着這些東西移動;媽媽也可以在寶寶耳邊輕輕呼喚他的名字,寶寶聽到後會馬上轉頭尋找聲源。

孩子洗澡時避免直視浴霸

日前中消協發佈提示稱,浴霸加熱燈的藍光會對兒童視力造成永久傷害。西安市第一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學輝解釋説,浴霸燈光的能量和強度特別高,長時間盯着浴霸的燈光,強光進入眼睛經過眼底反射聚在眼球上,會灼傷視網膜黃斑。醫生提醒,使用浴霸為嬰幼兒洗澡時,應儘量選擇帶有風暖供熱方式的浴霸。如果是隻有燈暖加熱的浴霸,可在上方加遮光布、調整洗澡位置,減少藍光直射的強度和時間。

孩子吃得太精細牙齒不整齊

近幾年,孩子的牙齒長得不整齊的越來越多。醫生説,飲食習慣的變化直接影響兒童牙病的變化。許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吃精細柔軟的食物,水果切成塊、食物燉得爛,這些都直接導致牙牀肌肉得不到鍛鍊,影響頜骨發育。而乳牙剛長出的時候,排列整齊,但是4歲多的時候就會出現縫隙,為恆牙萌出留出空間,到六七歲,恆牙開始萌出,由於咀嚼不夠頜骨發育不全,導致乳牙不肯“讓位”,迫使恆牙不得不從乳牙的內側長出,造成恆牙排列不整齊。兒童長期食用這些不需費力咀嚼的食物,就會對它們產生依賴性,越發不愛吃粗糧。

別把零食當輔食

媒體報道,在0~36個月嬰幼兒裏,由於父母把零食和輔食相混淆,致使個別孩子胃裏裝着95%的是各種零食。2008年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飲食指南》指出,合理地吃零食既是一種生活享受,也是能量和營養的補充。但是,吃零食應該講究營養價值。零食最好選擇營養價值高的水果、奶製品、堅果等。最好在兩餐之間吃,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影響正餐的進食。對於正在發育的4~6個月的嬰兒,專家認為,要添加的不是零食而是輔食,添加的輔食包括一定量的魚、肉、蛋、蔬菜等,這些都是蛋白質和鐵的最好來源。

嬰兒適當喝酸奶有助調理腸胃

對於1歲以內的孩子來説,除了選擇配方奶粉外,還可以給孩子適當喝一些酸奶,但前提是酸奶要有質量保證。需要提醒的是,乳酸菌飲料非酸奶。乳酸菌飲料為了保證酸甜的口味,會含有一些添加劑和白糖,這樣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擇酸奶時,不可用乳酸飲料替代酸奶。另外,在選擇酸奶時,家長要選蛋白質含量大於或等於2.3%的酸奶才可放心購買,若蛋白質小於等於1.0%的,則意味着並非是酸奶,而可能是含有乳酸的飲料。

赤腳活動可增強兒童體質

從健康角度講,讓孩子赤腳玩耍大有益處。人的腳是由多塊骨頭、肌肉、血管、神經等組成的運動器官。腳上彙集着6條經脈的66個穴位,並有許多與內臟器官連結的神經反應點。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腳是人體之根,腳部血液循環的好壞,與腦、骨盆內的血液循環密切相關。孩子經常赤腳活動,有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並調節植物神經和內分泌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變化的適應能力,能預防神經系統和心腦血管病。孩子經常赤腳活動,還可以滿足孩子喜歡光腳的願望。

寶寶育兒的知識6

1、當低温水刺激皮膚時,可引起全身神經系統興奮,表皮血管收縮,血迅速流向體內各器官,使內臟血管擴張。片刻後,皮膚血管又逐步舒張,內臟血液再回流到體表。如此反覆後,血管彈性增強,既能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又能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內沉積。

2、在冷水刺激下,人會不由自主地深吸氣,再轉為深呼氣,隨後又恢復為均勻的呼吸。這樣可使體內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對防治小兒慢性呼吸道疾病有一定效果。

3、冷水可以刺激腸蠕動。當冷水淋在人體上時,也可使人體消耗較大的熱量,迫使體內產熱過程加強,於是消化系統的活動也隨之加強,食慾也隨之增進。故冷水浴對小兒疳積、消化不良、便祕等病的治療也有好處。

冷水浴的好處非常明顯,但還要掌握好的方法,以保證不產生其它副作用。具體的鍛鍊方法如下:

1、温水浴。

嬰兒出生後即可作半身温水浴。臍帶脱落後,可洗全身温水浴。水温在35℃,浸浴時間不超過5分鐘。室温20-21℃。

2、冷水洗手、洗臉。

適用於2歲以上的小兒,關鍵是堅持才會取得效果。

3、擦浴。

適用於體弱兒。6-12個月小兒最初水温為33-35℃,以後水温逐漸下降到25℃。

而學齡兒童可下降到16-18℃。方法是用擰乾的毛巾按上肢→下肢→胸腹→背部的順序依次擦一遍,約6分鐘。然後用乾毛巾將皮膚擦紅,並讓小兒靜卧10-15分鐘,以免疲勞。

4、冷水衝淋。

這是一種刺激較強的鍛鍊方法,多在2-3歲後進行。淋浴噴頭不宜高於小兒頭頂40釐米。具體方法是:先用濕毛巾擦遍全身,然後按上肢→胸背→下肢的順序衝淋,不衝頭部,動作要快,時間20-40秒。衝後立即用毛巾擦乾全身,使皮膚輕度發紅。水温開始為35℃,以後降到26-28℃,室温在22-25℃之間。

兒童時期正是養成自覺鍛鍊身體習慣的好時機。如果錯過了,隨着人的年齡的增長,由於受舊習慣的干擾,新習慣就難以形成。兒童時期也是人體形態發育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生長髮育的好壞,對人一生的體質和體形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帶孩子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有着特殊的意義。

寶寶育兒的知識7

1、對寶寶的體育鍛煉要有明確的認識。

如今的家庭裏只有一個寶寶,因此比較嬌慣。有個別家長別説户外體育活動,平時連走路都不太捨得,生怕累壞孩子。如果在户外活動中摔一跤,那更是心痛得不得了。有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體質弱,累壞了要生病。甚至有個別家長認為,有些爬、翻、滾的動作危險,還會把一身乾淨的衣服弄髒。還有的家長認為户外體育活動就是玩玩而已,還不如寫寫字、看看書有用。家長對體育活動意識的淡薄,使現在的孩子缺少鍛鍊的機會。

春暖花開的季節,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去户外遊戲,4~5歲的孩子便可以去郊外遠足,在運動中快走與慢走、快跑與慢跑以及跳躍交替進行,既訓練了孩子的基本動作,又訓練了孩子的速度、耐力等基本身體素質,還培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鍛鍊了孩子堅韌不拔的毅力,更使孩子欣賞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增長了知識,進一步調動了孩子進行身體鍛鍊的積極性。

體育鍛煉是父母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良好載體。事實上,孩子天性好動,真正不愛運動的孩子只是很少一部分。體育鍛煉是一項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參與、親歷親為的活動,體育鍛煉的過程既是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精神、磨鍊意志品質的過程,也是孩子體會公平競爭、團隊精神、人際交往的過程,是孩子宣泄不良情緒、克服焦慮、享受體育帶來的歡樂和愉悦的過程,更是父母瞭解孩子、引導孩子、加深親情、加強溝通的一個互動的過程。

2、日常遊戲對寶寶的鍛鍊也很重要。

遊戲是孩子體育啟蒙的第一課,遊戲可使孩子聰明伶俐、身體健康。遊戲的目的不僅在於增強體力,使孩子的四肢得以均衡發展,從而有效地彌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單一的活動而對大腦造成的不均衡刺激,促使大腦發育。在嬰幼兒快速生長時期,遊戲對孩子尤其有益,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幼兒期是孩子感覺運動發展的最佳時期,此時有目的、有計劃地拓展孩子的感覺和運動,不僅對大腦是良好的刺激,提高大腦對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支配能力,還能促進運動神經的發展。

其中,1~3歲可選擇的遊戲有:手指操、捏橡皮泥、踢定點球、踢滾動球、側滾、馱物爬、兩腿兩足夾物走、拍球等;3~5歲可選擇的遊戲有:各種曲線跑、各種躲閃遊戲、跳皮筋、伸展性體操、單足站立、學騎自行車、跳房子、跳繩等。玩各種套疊玩具、穿繩玩具、積木、積塑等,有助於鍛鍊小兒肌肉動作和手指的靈活性。

球類遊戲是比較古老的兒童遊戲,在球類遊戲中,不但可以訓練孩子的手腕力量,還可以訓練孩子手控制方向的能力,提高手眼協調性,增強孩子的快速反應能力。而球的反彈特性,可使孩子對事物運動方向的改變產生思考和認識,提高孩子預測運動方向的能力。

孩子在完成獨立行走以後,隨之就是高級的運動技巧的發育和形成,比如跳躍、模仿肢體動作、接球、跳繩等。孩子運動能力的提高和培養,也可通過遊戲來完成。這需要我們家長結合孩子的生理特徵來制定一套符合孩子發育特點的、科學的遊戲計劃。

3、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運動量。

幼兒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不要一味追求運動的強度,而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和需要,選擇適合他們年齡段的、他們自己喜歡的、有條件的並能堅持下去的遊戲或運動。關鍵是要使孩子堅持鍛鍊,風雨無阻。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不會有大的效果。家長在與孩子共同的體育鍛煉中,對孩子要少批評,多指導,多肯定,多鼓勵,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氣氛。

要想鍛鍊好身體,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原則。根據孩子生理的基本規律和年齡、性別、體質的狀況等具體情況和客觀條件,選擇合適的項目,並在一定原則指導下,合理安排運動量,有計劃地進行體育鍛煉。孩子年齡小,自覺性較差,家長必須予以正確的指導。

寶寶育兒的知識8

1、做好準備工作

準備出門之前,先將自己的問題一條條地記錄好,見到醫生時提出來,讓醫生逐條進行檢查。以免醫生檢查完畢你又想到一些遺忘的問題。

2、向掛號人員進行諮詢

如果寶貝所表現出的症狀讓父母不知該到哪一科看醫生,可以先向掛號人員諮詢一下,以便選擇一個適合寶貝看病的科室,避免矇頭轉向地到處亂跑。

3、選擇醫生

來看病前就向別人打聽好想為寶貝選擇的醫生,或是選擇認識已久的醫生,也可以通過醫院的專家榜得知哪個醫生適合你。

4、準確、明確、簡要地向醫生敍述寶貝的症狀

述説寶貝的病情時,先把就醫的主要原因告訴醫生,並把寶貝的症狀儘量準確具體地描述給醫生,不要從一些不相干的瑣事講起。同時,還要向醫生介紹症狀出現了多長時間,比如,腹瀉、腹痛2天;或鼻塞、打噴嚏、流涕2天等,讓醫生很快對寶貝的主要病情有一個初步瞭解,避免説一些讓醫生無法判斷的時間。

5、描述相關症狀

以腹痛、腹瀉為例,要準確地向醫生指出寶貝腹痛的部位,疼痛開始時間及持續時間,疼痛特點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發生,什麼情況下更嚴重,什麼情況下緩解及疼痛程度如何等;還要向醫生説明每天大便的次數、顏色、性狀(米湯樣、稀水樣蛋花湯樣)、有無腥臭或特殊氣味等。如果還伴有其他症狀,如發燒、發冷、厭食、噁心、嘔吐等,也要向醫生介紹清楚,包括寶貝此次發病的誘因,如疲勞、受涼、過食及意外傷害等。

6、介紹寶貝的一般情況

除了向醫生介紹主要的症狀外,寶貝的一般情況也要向醫生説明一下,如飲食、精神如何,大小便情況及睡眠有無變化等。

7、詳細説明先前的診治經過

要詳細向醫生講明來該院就診前去過哪些醫院診治過,到目前已經服過什麼藥,劑量多少,效果如何等,避免短期重複用藥。把已做過的各項檢查報告單及診斷、治療方法提供給醫生,一方面供醫生參考,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重複檢查,減少寶貝接受不必要抽血或X光線照射。

8、積極配合醫生給寶貝做檢查

給寶貝檢查時,可以讓寶貝的臉朝向醫生,以便讓醫生觀察到寶貝的面色、表情,這對判斷寶貝的病情很有幫助。當醫生用壓舌板檢查寶貝的口腔時,要將寶貝抱好,避免寶貝亂動醫生看不清楚咽喉部。當醫生用聽診器為寶貝聽診時,避免在旁邊滔滔不絕地講述寶貝的病情,以免影響醫生的注意力,干擾醫生的診斷和判斷。

9、醫生開處方時説明寶貝用藥情況

如果寶貝曾經對某種藥物有過敏反應,一定要向醫生説明,以免發生不良反應。如果寶貝患有某種慢性疾病長期服藥,也務必告之醫生,以便醫生能夠正確用藥,避免有些藥物加重原有病情,或是與一些藥並用導致不良反應,給寶貝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寶寶育兒的知識10

1、每2~7日添加一種新食品

剛開始斷奶的時候,先餵給孩子一種食品比較好。從1勺開始經過3~4天增加至3~4大勺。在2~7天的空檔主要觀察有無發疹、口吐、腹瀉的情況,如果沒有可改換下一種食品。

2、放到固定的位置上坐好再喂

為養成孩子好的飲食習慣,餵飯的時候要讓他坐在嬰兒車或者椅子上。如果抱着的話,媽媽只能一個手自由活動,孩子不老實的話就很容易把媽媽的碗或勺子打翻。可以找個繫帶子的座位把孩子放在上邊固定好,選擇固定的位置固定好喂事,這樣可以讓孩子吃飯時不散漫。

3、根據孩子的食量現吃現做

一次做很多然後分幾天喂不是一個好的方法。烹飪的食品在冰箱放兩天以上就不能吃了,而且冷凍後的食品味道也會發生變化,要根據食品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保管方法。蔬菜粥比水果更容易變質,只可以保管一天,水果可以保管3天。

4、斷奶初期所有的食品都要煮熟了再喂

用小火慢慢煮的食品,很多時候看上去熟了,但事實上卻不能吃。若想食品真正熟透,至少要在超過72℃的温度下烹飪。6~8個月大的時候水果(香蕉除外)也煮後吃比較安全。

5、要忌食先做好的斷奶食品和市場上零售的斷奶食品

孩子一生的飲食習慣大都取決於兩歲前的飲食習慣,特別是斷奶時期進行了多少咀嚼練習,是否品嚐了各種味道的食品,都直接影響到他以後的飲食習慣。

從這個意義上講,要儘量避忌先做好的斷奶食品和市場上零售的斷奶食品。斷奶食品原則上一次只添加一種。先做好的斷奶食品和市場上零售的斷奶食品中摻加了很多種食品,讓孩子感受不同食品中固有的味道從而影響孩子味覺的發育。另外因為是非固體食品,所以不能很好的進行咀嚼練習;加上因為是用牛奶瓶包裝,所以不能用勺餵食讓孩子練習。

有很多斷奶食品是可在家庭內自制的,如菜汁、米湯、爛粥、乾果沙、肉粥、蛋羹等。應注意的是嬰幼兒食品不宜過鹹過甜,應為温和單純的味道。不宜用成人的口味和喜惡來判別,要從食品的質量和小兒營養需要出發,總而言之在家自己做的"媽媽牌"斷奶食品最好。

6、開始吃斷奶食品的時候,孩子的大便也發生變化

開始吃斷奶食品的時候,大便會發生變化。大便會變得僵硬或者是腹瀉,而且糞便會發出怪怪的味道。吃的東西不同,糞便自然有變化,但剛開始時卻會讓很多媽媽手足失措。看見孩子腹瀉或者糞便中混雜着吃過的東西時,是不是要緩一緩再喂斷奶食品?很多媽媽都為此苦惱。其實這是孩子對母乳和奶粉以外的食品不能適應出現的現象。只要孩子沒有嘔吐或發燒等異常,狀態良好的話,就可以繼續喂下去。

7、孩子斷奶食品的保存期限

瓶裝的斷奶食品在開封后可以保質2天;烹調過的水果可以保質3天;蔬菜1天,放在冰箱保管的話可以放3天;冷凍肉食和冷凍蔬菜解凍後要馬上吃,不能再次冷凍;生肉類食品,雞肉可以保存2天,牛肉最多可以在冰箱保存5天;果汁或兒童果汁開封后可以在冰箱保存3天。

以上所説的所有的期限僅限於少量使用時。孩子唾液粘到的食品不能保存,因此要馬上吃掉。粉狀的食品放在冰箱保存的話,會沾上濕氣發黴;但若密封得好,且放置清涼的地方,可以保管一個月左右。

8、分階段斷奶食品

時間一天奶粉量材料注意事項4~6個月吃得好的話,一天喂一兩次大米(糙米)和水以1︰10的比率煮爛剛開始不要太計較量,如果孩子不願意吃,那就停1-2個周再喂6~9個月早晨10點,下午2點各一次(奶粉一天四次)開始放一種東西熬成粥,慢慢可以放2~3種材料。豆腐、奶酪、酸奶、柑桔等,肉要以精肉為主,蔬菜要煮爛8個月的時候要讓他自己抓着杯子或勺子吃9~12個月一天以3~4小時為間隔,三次為宜蔬菜,肉,香蕉,麪條等都可以嘗試多種食品。12個月前食物中不要放肝臟需要進行咀嚼吞嚥塊狀食物的練習,鼓勵孩子自己用勺子,每天奶粉量維持在700ml。

斷奶食譜有哪些

1、魚肉鬆粥

材料:大米、魚肉鬆、菠菜

做法:

將大米淘洗乾淨,開水浸泡1小時,連水放入鍋內,旺火煮開,改微火熬至粘稠;

將菠菜洗淨,用開水燙一下,切成碎末,放入粥內,加入魚肉鬆、精鹽,調好口味,用微火熬幾分鐘即成。

2、三鮮蛋羹

材料:雞蛋、蝦仁、蘑菇、精肉;適量葱、蒜、食油;少許料酒、鹽、麻油做法:

蘑菇洗淨切成丁,蝦仁切丁;

起油鍋,加入葱蒜煸香,放入三丁,加料酒、鹽,炒熟;

雞蛋打入碗中,加少許食鹽和清水調勻,放入鍋中蒸熱,將炒好的三丁倒入攪勻,再繼續蒸5—8分鐘即可。

斷奶成功的方法

每個孩子最終都會告別母乳的。斷奶是否成功,不是看寶寶是否不再吃母乳了,而是看寶寶不再吃母乳了之後,是否繼續展現出健康的、良性的發展狀態。

成功斷奶的寶寶,不再吃母乳了之後,展現出滿足的狀態,生活有序,能享受玩耍和探索並沉浸其中,與媽媽之間仍然親密和相互信任。

如果寶寶斷奶後出現了持續若干天的哭泣,生病,茶飯不思,消瘦,脾氣大,煩躁,哭鬧,對玩耍興趣降低,對母親的親密和信任明顯降低,或者吃手、啃東西,攻擊性強等反應,説明斷奶的時機和方式是有問題的。

也有的孩子在斷奶後會變得特別“乖”,但細心的媽媽會發現,這種乖與既活潑好動又遵守規矩的健康的乖巧是不同的。是一種被動的聽話,或者對父母過於主動的取悦。這種“乖”是安全感降低後的一種自我保護,也是一種退化行為。這也是不恰當的斷奶方式和時機的後遺症。

大一點的孩子在經歷了非常不情願的斷奶後,適應的能力會比較強。尤其是一直以來發展得比較好的孩子,負面反應會比較小。被迫斷奶的創傷往往以悲傷的形式表現出來。

出現了負面的結果,媽媽首先要避免責備孩子“表現不好”。需知那不是孩子的本意,更不是孩子的過錯。只是成年人的冒失造成的後果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了而已。媽媽也不必自責——因為自責並不能使事情自動好轉。所幸孩子的童年很長,媽媽還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去修補貿然斷奶的後果。

有的家長給孩子斷奶的目的比較欠考慮,是為了讓孩子睡整夜覺,多吃飯,甚至為了讓孩子接受配方奶。於是也用是否睡整夜覺,是否多吃飯,是否接受了配方奶為標準來衡量斷奶的成敗。

家長們需要知道,這些問題,有些只是孩子成長中階段性的表現,是時間和耐心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有些是家長不當的養育方式造成的結果,或者根本就是家長不恰當不科學的願望。為此放棄了繼續母乳的巨大好處,本來就是丟西瓜撿芝麻的做法。如果再以這些作為標準來衡量斷奶的成敗,會造成對斷奶的負面結果視而不見,更失去了修補的機會。

這樣的家長應該接受已成事實的無論什麼結果,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以便更好的前進。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不犯錯誤的父母。隨時檢視自己,修正自己的父母,就是好父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