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方案合集九篇

來源:文萃谷 2.06W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研究方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課題研究方案合集九篇

課題研究方案 篇1

為了更好地推進市級課題《農村國中班級文化建設研究》工作的開展,20xx年12月10日召開了班主任工作專題會議。因時間關係和準備不充分,許多問題在會上未能闡述清楚,特輔以文字説明,希望有所促進。

一、班主任為什麼要重視本次課題研究活動?

(一)課題研究能有效促進班主任工作的專業發展

1、班主任工作專業化是教師專業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2、課題研究的內容往往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難題

3、課題研究是班主任想到學習、交流、協作的平台

(二)課題研究活動能增強班主任的行為意識。

1、班主任平時工作表現為煩瑣、細緻、重複、枯燥的特點,容易導致被動與盲目

2、課題研究使日常班級管理的無意識行為轉化為有意識行為,帶着問題、需要觀察和思考,要付諸行動,並有可見的“產品”,必須使隱性的問題顯性化。

3、有意識的研究行為能增強研究結論的可重複性和實踐模式的可借鑑性

(三)班主任是本課題最理想的研究者。

1、班級是班級文化的載體,班級是本次課題研究的對象,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離開班級和班主任的工作,該研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班主任有管理班級的自主權,班主任老師對班級文化的影響是主導性的

3、班主任能最近距離的觀察學生,所得的資料是真實的、原生態的,也是鮮活的

二、本次課題研究有哪些活動內容與班主任相關?

(一)學習活動

課題研究必須要了解該研究已有的成果,研究者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新的發現和做法,才可以用正確的理論來理解和分析現象,並使研究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

本次課題研究中設計的學習內容有兩類:一是課題研究的一般程序方法;二是班級管理與文化建設的有關理論。學習的形式也有兩種:一是專家報告;二是自學。學習的途徑除了向他人學、向文獻學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在實踐中總結提高――即自主學習。

我個人認為,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鍛鍊人的學習能力。教師更要“學會學習”,每有所得,即在學習提高。但課題研究需要對研究內容的相關知識作系統學習,並結合工作實踐的改進和提高,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實踐性等特徵。

(二)主題活動

中學課題研究不是純學術研究,需要結合實踐進行,更多的歸屬於行動研究。主題活動是圍繞某一主題所開展的單個或系列的活動,對課題研究起着重要的實踐支撐作用,如《實施方案》中安排的在本學期內要完成的三項活動:“班級美化”、“班級制度建設”、“主題班會課系列設計”等,沒有主題活動的研究,多半要結合平時的觀察進行(如日誌式),難度更大,否則就會“紙上談兵”,成為“虛假研究”。

主題活動往往圍繞課題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展開,取得實踐過程中的資料(方案、成果和心得等),作為分析現狀和問題的依據,進而提出策略建議。所以,主題活動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提取資料的準備,這就體現研究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特徵,與平常的活動僅以完成任務為目的有所不同。

不同主題活動中的主體可能是班主任老師也可能是學生,還有可能是師生共同參與,因為班級文化建設也是師生共同完成的,而且老師也不能僅僅是班主任老師,我們儘可能地讓其他授課老師也參與進來,如語文老師可以結合主題活動佈置作文(週記),從中得到學生真實的感受,發揮所有科任老師的作用。

主題活動可以是全校性的大型活動,如總課題方案中設計安排的那些活動,但也可以是某一個或部分班級的活動,甚至是某一類學生羣體的活動,如子課題研究所必須開展的一些活動。

(三)交流活動

有研究,就要有交流。交流的形式:會議討論、文章發表、成果(作品)展示。交流的內容主要有活動計劃、過程資料、活動成果和心得體會。交流的渠道有:開題會議、學習會議、階段性成果展示會、結題會議、小組討論會等會議渠道,同時我們還要在學校網站開闢專欄和建立QQ羣的方式,搭建更為便捷的交流平台。

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交流活動意義重大:一是在交流中完善方案、得到啟迪;二是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悦;三是把交流作為自己研究工作的壓力和動力,推動自己按計劃完成研究任務;四是鍛鍊研究者的交流表達能力,適應不同的場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本課題的交流活動有如下要求:1、所有的參與人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每一次活動之後,都要有一個心得體會,或一篇觀點明確的論文。2、所有的子課題和總課題的內容分項(單項主題活動)的負責人要做好實施方案和總結報告。3、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徵文、競賽活動,爭取獲獎,增加課題研究的含金量。

三、作為班主任如何參與到本次課題研究中來?

(一)如何認識中學教師課題研究的質量標準

正如前文所述,中學教師的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其成果主要以實踐模式及分析性的.報告的形式呈現,其創新性主要表現在研究的對象、過程和結果不一樣,研究者的心得也有不同。與學術研究的成果要有發現新的規律性知識不同,與應用研究成果要有發明新技術也不同。我個人認為中學教師課題研究成果的質量標準應該是:通過研究和實踐,取得了第一手資料,豐富了理論認識,貫徹了行動方案,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學生受到了教育,能為他人有所借鑑的價值。所以,我們教師要排除“課題研究高不可攀”的錯誤認識和畏難情緒,大膽地開展課題研究。

(二)如何確定自己在本次研究活動中的角色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很清晰地定位自己在本次課題研究中的角色:

1、學習者――要以謙虛的態度,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向自己學。做到系統學習和深入學習,學以致用。

2、組織者――不管是不是課題負責人都要有一定的組織工作,尤其重要的是做好成員分工和實施計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精心謀劃,才能萬無一失。其次要組織好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班級美化活動,就可以組織學生去設計,並寫好設計的説明書和美化後的感受等。

3、行動者――與班級管理的實踐結合,要求我們班主任將研究活動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並充分發揮每一次活動的積極作用和教育意義。不但要完成總課題組安排的一些活動和任務,可能還要完成自己所在的子課題組的活動任務,還有可能要幫助其他子課題收集一些資料。如何安排好這些可能交叉重複的任務,理想的做法就是“揉合”和“共享”。

4、觀察者――資料的獲得,新的觀念的產生,都來自於自己對學生個體或羣體的細心觀察,這種觀察要圍繞自己的研究目標,有準備、有意識地進行,觀察之後就要有及時的記錄。

5、思考者――思考也要勤於動筆及時記錄思想的火花,到結題時,再作系統加工,連綴成篇。特別提醒的是,班主任在配合學校開展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同時,自己要對自己的管理班級的思想、思路、模式進行總結,要有所側重地形成自己班級管理風格與特色。

(三)如何開展自己的研究活動?

1、瞭解研究的基本套路(見子課題立項方案,或網上學習他人經驗);

2、廣泛收集相關的文獻(越多越好);

3、在實踐中有準備地進行嘗試(一定要作最詳細的計劃);

4、細心觀察、深入思考、及時記錄(每項活動之後,都要求自己寫一點文字)。

課題研究方案 篇2

 一、課題研究背景

隨着社會節奏的加快,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愛。因此啟發我開始關注能否引用到學生的教育工作中,班會是一直是教育學生的主要形式,是養成良好習慣解決班級問題,發揚民主精神的平台,同時,我校一直以20分鐘晚點活動為學校常規教育平台。因此,將20分鐘晚點活動轉變成學生自我教育的微型主題班會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首先他時間較短,符合國中階段學生持續注意力時間,在短時間可以更高效解決問題,達到思想上的共識;其次微型主題班會主題明確,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活動,目的明確、快速安排班級任務;再次活動選材簡單、短小精悍。學生可以用隨機生成的教育素材,如一句話、一個故事、一個情景劇,學生通過簡捷快速的語言表達,就可以生成一種觀點或者解決一個小的班級問題;正所謂小活動、大德育。

而在現實中班會課存在很多問題:

1、老師不知道如何開展班會課;

2、班會課流於形式,達不到教育效果;

3、如何結合學情、班情開展有效的班會課。

4、開成功的班會課如何去總結記錄並讓效果延生。

二、 課題研究的意義

學生在國中階段

助於學生的成長。

研究此課題,對如何開展高效的微型主題班會活動有重要的意義,還直接影響班級建設。讓微型主題班會真正成為學生的舞台,成為自我反思和教育的平台。最後讓班級用微型主題班會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長的班級,並走向卓越。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1、塞林格曼積極心理學。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塞林格曼將人的樂觀、幸福感、好奇心、韌性、利他、智慧和創造的勇氣等積極品質作為實證研究的課題,他提出要關注學生積極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性格優勢,並藉助這種力量解決心理困擾、消除問題行為、建立防禦挫折的機制。這對於正在成長的國中生來説,陽性激勵、正面引導更有利於學生成長。

2、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理論:我十分堅信,能激發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極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3、吉姆.克萊默的組織心理學:老師是學生可以問路的旅伴,路在學生與老師的前方,班級是一個團隊,團隊有助於普通人實現不平凡的業績,老師作為團隊的指導者,就應該激勵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

四、研究目標

微型主題班會達到三個層次的教育效果:第一層達到發現班級問題、明確個人職責、統一思想認識的自我認知教育;第二層達到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水平,鑄造班魂的自覺行為教育;第三層達到培養學生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觀,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建立起一個相互親近家庭式的幸福班級體的自我成長教育。

所成型的研究成果可以為其他老師或者學校有借鑑價值。

 五、研究內容:

探索微型主題班會怎樣達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主題班會的效果從3個方面界定:1、是否解決了班級問題;2、是否起到凝聚班級力量的作用;2:是否提高了學生某項能力。為了指導日常教育,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將從以下方面去研究:

(一)、研究微型主題班會的流程:讓學生自己清楚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怎樣做、要做到何種程度;

(二)、研究微型班會的主題:針對班級發展情況和學生成長規律設計系列班會主題,如何處理班級常規問題、預防在各階段出現的不良情況,讓教育目的隱藏在活動中,達到教育目的;

(三)、研究有效的微型班會的教育方法:歸納總結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及巧妙處理問題的方法,不讓主題班會流於形式,使主題班會在20分鐘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微型主題班會的形式:針對不同的內容或者主題,採取何種形式的活動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哪一些活動形式可以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五)研究微班會的效果延生:如何讓班會產生持續性的效果。

六、課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參閲教育家關於班級活動的書籍和文章,以及教育一線班主任在主題班會的研究成果,給微課題效果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論的指導。

2、行動研究法

主要通過晚點時間堅持實施小主題為核心的自主教育活動,並把活動從準備到實施、再到效果進行文字性記錄,並配上照片或者拍班會實錄。

3、經驗總結法

通過總結以往的班會經驗或者借鑑他人有效的班會活動方案,來解決自己班級的問題,從而研究同一個主題和方案在不同班級實施的教育效果有何不同。

4、問卷調查法

主要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實施自主小班會後,學生內心和行為發生的變化,調查和蒐集學生更具創意和有效的教育題材和形式。

課題研究的步驟;

準備階段

1.用文獻研究法進行理論蒐集和學習研究,瞭解教育理論和其他人研究的前沿動向。

2.通過調查確定研究方法、內容及措施。

3、召開班幹部會議和學生會議,明確微型主題班會研究的意義和班級要做的準備工作。

實施階段

1.根據制定的“國中微型主題班會效果研究”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進行實證性研究。主要是通過主題班會時間去實踐,總結、反思,提升來驗證班會教育效果的實效性。

2.由參與者學生對微型主題班會進行體驗式感受班會效果並完成效果調查問卷。

3.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及時記錄實施過程和效果,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改進微型主題班會操作流程和主題設計,積累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總結階段

整理各個階段研究的材料: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2.撰寫研究報告,書寫結題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 篇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在遊戲中,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能得到充分發揮。而民間遊戲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改進、創新的結晶,流傳着許多具有生活氣息、風采各異的遊戲,它給許多人帶來了童年的歡樂。並且遊戲的種類豐富,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玩法不一,鄉土氣息濃厚,來源於生活,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好的創造機會和創造空間。

民間遊戲源遠流長,一般難確定其某一個遊戲形成的確切年代,也無從考證其作者。由於遊戲是孩子的天性,無論什麼年代,兒童總是在遊戲中成長。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我們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手段。

在臨安市教研室趙素傑《幼兒園開發和綜合利用農村自然資源的實踐研究》主課題下,昌化鎮中心幼兒園與玲瓏街道中心幼兒園進行合作研究,成立由園長掛帥業務主任教研組長及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題組,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民間遊戲進行收集、整理、改編及創新,使其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元素滲透於幼兒園的教學之中。雖然有不少幼兒園對民間藝術活動的基本理論有過實踐和研究,但對民間體育遊戲的挖掘、蒐集與開發還處在較低水平,幼兒園也沒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民間體育遊戲可供參考使用。因此我們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提出對適合幼兒發展的民間體育遊戲的開發與創新的課題研究。

(一)、時代發展的需要

首先,民間遊戲的開發弘揚了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民間遊戲是勞動人民自發創編、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流傳和發展民間遊戲已成為我國優秀民間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着中華民族共有的行為、思維、感情和交流模式。它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支瑰麗奇葩,散發着永恆的味道。農村幼兒園民間遊戲的開發,使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代代相傳。

其次,民間遊戲的開發符合《綱要》的精神。隨着新《綱要》的頒佈,對我們幼兒園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間遊戲在不斷挖掘、整理、實施的過程中使廣大教師改變對民間遊戲原有的看法和態度,有利於教師教育觀、兒童觀、遊戲觀的更新,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通過教師與家長、孩子的共同參與、改編、創新和發展,以嶄新的面貌走入幼兒的生活,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元素滲透於幼兒園的`教學之中。

(二)、農村幼兒園開發民間遊戲的條件與優勢

民間遊戲發源於農村,農村幼兒園的孩子大部分都來自農村,受長輩們的影響孩子們往往都會幾個民間小遊戲如《打大麥》、《跳格子》、《老鷹捉小雞》等。就拿我們幼兒園來説,我園地處農村,園內活動場地較大、環境優美、空氣新鮮、陽光充足,適合開展各類活動和遊戲。

(三)、開發農村幼兒園民間遊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民間遊戲藴涵着豐富的現代教育價值和發展潛力,對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

1、農村幼兒園民間遊戲的開發,有助於幼兒身體的發展。幼兒民間遊戲可以較好的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為提高幼兒運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2、農村幼兒園民間遊戲的開發,有助於幼兒認知和社會性的發展。大多數民間遊戲配有童謠和兒歌,這些童謠和兒歌中包含許多關於自然和社會的知識,還囊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擴大了幼兒的知識面。幼兒民間遊戲中,一般都要與若干名幼兒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如遊戲《金鎖銀鎖》、《炒黃豆》、《荷花荷花幾月開》等。通過與同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協調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3、民間遊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且種類繁多,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為民間遊戲自身所具有的豐富內容和特有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隨意性和娛樂性,它可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能隨時隨地拈來就玩。不僅符合孩子們好動、好學、好模仿、好遊戲的心理特點,而且易學、易會、易傳,還能促進孩子體、智、德、美諸方面的發展。

4、開展形式多樣的民間遊戲,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1)利於激發幼兒的創造靈感。民間遊戲具有取材方便、簡單易行,遊戲材料沒有固定的玩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對材料進行任意加工和改造,激發幼兒的創造。

(2)、民間遊戲內容和玩法的多變性為幼兒提供了創造的空間。

民間遊戲內容豐富,靈活多變,有時一種遊戲就有多種玩法,幼兒在學會了一些遊戲的方法之後,還會與小夥伴一起改變遊戲玩法,重新制定遊戲規則、重新設計場地佈置等,表現出了極大的創造性。

許多民間遊戲還配有朗朗上口的兒歌和口令,幼兒在遊戲中邊吟邊玩,始終處於歡樂之中。幼兒對有些兒歌內容已熟記,他們就嘗試改編兒歌的內容,教師就則引導他們把時代的信息編到兒歌裏去,根據兒歌內容的改動,遊戲玩法也隨之改變,賦予老遊戲新玩法,使遊戲更加符合現代幼兒的需求,使幼兒在遊戲中瞭解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增加了民間遊戲的魅力,激發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積極創造,盡情享受遊戲的樂趣。

(四)、農村幼兒園民間遊戲的開發,有利於幼兒園的管理

1、農村幼兒園民間遊戲的開發,有利於“勤儉辦園”。目前,對於農村幼兒園來説,“勤儉辦園”仍然是十分需要的,由於民間遊戲靈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所需要的材料也簡便,如幾顆木珠或廢舊的鈕釦串起來就可以玩跳格格遊戲。開發和開展民間遊戲可以為全園節約一大批經費。

2、農村幼兒園民間遊戲的開發,有利於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綱要》中指出:“要科學、合理的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幼兒園一日活動包括許多環節,在安排一日活動中有兩個問題需要很好的解決:一是活動內容需要動靜交替。二是環節過度要自然,減少幼兒等待的時間。幼兒民間遊戲的種類豐富,有運動量較大的《貓捉老鼠》、也有比較安靜的《拍大麥》等,可供教師選擇。使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過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亂,使幼兒得到充分的自由和發展。

3、幼兒園民間遊戲的開發,有利於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聯繫。民間遊戲來源於生活,許多家長都會玩,幼兒園在開發民間遊戲的過程中,可以向家長請教、徵集民間遊戲,使家長和幼兒園的關係變得更為密切。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幼兒園新《綱要》的精神。

幼兒園新《綱要》中提出的幼兒園教育內容之一是:讓幼兒瞭解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人以及他們的風俗和文化。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有着各自的風俗和優秀文化,而這些正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首要資源。因此,本課程正是依據《綱要》精神,旨在讓幼兒瞭解本民族的風俗和優秀文化的同時,培養其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依據“格式塔”心理學理論。

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知覺並不是先感知到整體現象,而後才會注意構成整體的各個部分,而部分相加的總和又不等於整體本身,因為整體本身具有特定的質,即“格式塔”,一幅畫總是一個格式塔,一支曲子,一首歌也是一個格式塔,每一個心理現象都是一個格式塔,這就使心理活動具有整體性,使知覺的表象具有了創造性,心與物之間產生了“異質同構”,每一個心智健全的人都具有這種“異質同構”的能力。

本課題,正是依據上述理論,創設民間文化藝術的氛圍,並促使幼兒在這氛圍中自覺運用異質同構的能力接受民間文化的薰陶,同時,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課題研究的關鍵問題與特色創新之處

本課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如何開發和實施民間遊戲。

創新之處:本課題是以民間遊戲為主線,在繼承當地民間文化的基礎上,開發、創新民間遊戲,形成我園的園本課程內容。從而使幼兒在民間遊戲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提高表達與表現的能力,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四、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在繼承和發揚地方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充分挖掘、開發課程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教科研的高度出發,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園實際的民間遊戲教學大綱、教材、課程設置等具體內容。

2、經過本課題的研究讓幼兒瞭解民間遊戲的特點,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在不斷豐富、發展民間遊戲,完善遊戲的規則、玩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創新民間遊戲的新玩法,從而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

3、經過研究進一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與水平,建立生活即課程的大課程教學觀。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不同種類的民間遊戲與幼兒發展的關係,包括民間遊戲與幼兒動作發展的關係、與幼兒身體素質發展的關係、與幼兒動手動腦能力發展的關係、與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係、與不同性別幼兒的關係等。

2、在不斷豐富、開發民間遊戲,完善遊戲的規則、玩法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幼兒創新民間遊戲的新玩法,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

3、一日活動和主題活動中怎樣科學、合理地選用組織開展民間遊戲。

4、在不同的年齡班如何組織開展民間遊戲,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又如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5、研究如何評價各年齡段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及標準。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及方法

1、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3月)

(1)全體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學習。

(2)收集各類民間遊戲

(3)收集準備開展各類民間遊戲的材料。

(4)對遊戲進行分類選擇。

(5)確定好遊戲實施研究的主要方法。

(6)對幼兒進行實驗前的觀察記錄和調查。

2、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1)設計家長問卷調查表,並彙總家長對幼兒園開展民間遊戲的有關意見和建議。

(2)研究不同種類、特點的民間遊戲與幼兒動作發展、身體素質發展、動手動腦能力發展、社會性發展的關係等。

(3)在一日活動中安排各類民間遊戲。

(4)將各類遊戲在不同的年齡班組織實施。

(5)課題期中彙報。

2、課題總結階段:(20xx年5月——6月)

(1)召開課題組會議,彙總研究情況。

(2)整理資料,撰寫論文。

研究方法:

1、調查法:用問卷調查法調查本園幼兒遊戲活動的現狀以及收集適在各年齡閤中班幼兒開展的民間遊戲資料。

2、訪問法:走村串户,向村裏年長者收集他們幼時玩過的遊戲,並認真做好記錄。

3、文獻資料研究法:由課題組成員收集查找相關文獻,瞭解國內外幼兒園民間遊戲的研究動態,為課題提供理論依據。

4、實驗研究法:開展適合各年齡段的民間遊戲,研究遊戲在幼兒發展中起到的作用。

5、觀察法:主要是隨時記錄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以便教師更好地知道幼兒或對遊戲進行改進。

6、實踐反思法:在組織幼兒開展遊戲時,不斷反饋,及時調節遊戲的方法,內容,途徑,使開展的遊戲活動符合各年齡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使實驗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課題組的人員分工

昌化鎮中心幼兒園和玲瓏街道中心幼兒園園長帶領下業務主任教研組長及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題組。

呂豔芬(園長,國小高級教師,本科學歷,臨安市學科帶頭人、教科研先進個人,教壇新秀,在教科研方面成績突出)

徐羣(園長,國小高級教師,)——主要負責課題的組織與全面實施。

八、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活動實施的組織保障

園長室(含教科研室):適度調空,支持指導。

教研組:協調互動,反饋溝通。

班級:設計執行。

(2)師資隊伍的保障

①我們地處農村有豐富的農村自然資源,課題組成員多是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有開發、利用農村自然資源製作教玩具的實踐經驗和時間機會。

②我們科研氛圍濃厚,整體研究能力強,幼兒園近三年在杭州市和臨安市的教育教學論文評審中獲獎論文有50餘篇,臨安市級立項課題有十多個。幼兒園研究課題組長為我們園長,具有幼教高級職稱,曾多次主持市級課題研究,成果多次獲獎一等獎,具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易於對我們人力、物力進行合理調配。

③有一支年輕、肯鑽研、實幹的中層教科研隊伍。課題組成員具有很高科研熱情,且具有相當研究能力。

(3)本地區民間遊戲眾多。

九、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參考文獻

l、階段性研究成果以論文、活動案例形式發表。

2、課題實施的整體推進和成果以課題研究報告形式呈示。

3、將課題研究的論文及收集的民間遊戲彙編成冊。

4、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臨安市第18屆學科論文評審中,《淺談民間體育遊戲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嘗試和應用》被評為二等獎。

課題研究方案 篇4

為切實抓好微型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升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就加強我校微型課題研究管理,規範研究過程,約束研究行為。特作如下規定:

1、“微型課題”可由教師個人申報並獨立承擔研究工作,也可2人自由組合成立研究小組,共同承擔課題研究工作。無論是教師個人單獨承擔還是小組合作研究的,課題批准立項以後,均須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或研究方案,並在規定時間內向學校提交研究計劃方案(申請表)和微型課題研究月度計劃。

2、課題組成員一般不超過2人,課題組長負責制定小組的研究計劃,並組織成員按計劃分階段實施本課題組的科研工作。課題組成員必須有明確的`分工和各自的職責,做到圍繞目標、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完成課題任務。

3、課題承擔者必須按計劃組織實施研究工作,月末要填寫好研究活動情況紀錄,撰寫階段性小結或反思,裝入課題檔案袋。平時要主動向學校教科室彙報課題研究推進實施情況,適時邀請學校領導和校內外老師參加有關本課題的研究課、學術研討、論文交流及其他形式的階段成果交流展示活動。在課題研究時間過半時,應及時撰寫課題中期總結。

4、課題研究工作完成時,應系統整理、準備好各種資料,向學校教科室提交課題研究方案、過程管理材料、結題報告、“成果鑑定表”等材料,提出結題鑑定申請。

5、課題承擔者要詳細記錄研究活動過程,並注意做好各種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每個課題要建立一個專門的檔案袋,課題結題時各種研究資料要隨袋遞交教導處,由學校作為教育科研檔案保存。

6、建立以校長為首,分管教學副校長、教科室主任等骨幹組成的微型課題管理小組,負責檢查督促學校各課題承擔者和課題組按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情況。

組 長:楊國民

副組長:陸建良 沈豔紅 成 瓊 楊曉莉

學校將把微型課題研究納入學校學期和兩週工作安排的範疇,在多方面為微型課題研究提供方便和資助,協助各課題承擔者和課題組召開 “微型課題”研討會,開展“微型課題”階段成果交流、研究課展示等活動,並做好階段檢查工作,在學期期末按學校制定的《虞園國小微型課題研究工作考核表》(見附表)對各承擔人和課題組的研究工作進行專項評估,課題結題時間協助承擔者成果鑑定及資料收集等工作。

7、學校對按照計劃正常開展活動、研究成果比較突出的課題承擔人和課題組給予嘉獎:凡通過市局審核鑑定取得結題證書的;按期完成、研究成果顯著的微型課題,學校給予課題組一定金額的獎勵。

8、學校把微型課題研究列為學校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先、職稱晉級以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評選的主要內容之一。

附:微型課題的資料收集與檔案管理

①微型課題的資料統一使用A4紙,按立項申請表、月度計劃、分月記載、研究報告、論文,過程資料等裝入微型課題檔案袋,在檔案袋封面按以上順序列出清單。

②微型課題的資料由個人提交,教科室統一收集和歸檔管理。

③微型課題的資料應具備真實性和實效性,反對網絡下載或抄襲。

三點希望:一是各課題研究人員要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二是各課題研究人員要在課題研究中學習如何研究,學會研究。三是各課題研究人員要在問題中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課題研究方案 篇5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也是數學思維與方法的載體,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現代的一些學者認為“數學的學習過程,就是不斷地建立各種數學概念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説,數學的概念教學應該是教學命脈之一,所以我們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數學概念,思考其相應的教學對策和措施。在我區教師專業素養大賽課堂教學比賽中,初賽與複賽確定的課題《相交線》《變量與函數》都是概念課,從比賽中看有接近一半的選手在概念教學上還存在一些問題,許多教師往往忽視概念教學的'重要性,教學中教師只簡單地給出定義,尤其不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只重視概念在解題中的應用,這也是我們選擇概念課教學來研究的目的之一。此項研究也是我們學科十二·五哈市科研課題《新授課研究》的子課題。那麼如何在原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數學概念課教學?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體悟在此過程中的思想方法。將做為我們學科本年度研究的小課題。

二、研究的策略及過程設計

1、吃透概念的結構,研究揭示概念教學的主要過程。

教研員與名師工作室的八名成員,做為課題的先行組織者,利用名師工作室的名師團隊,進行研究、分析、論證,形成概念教學的主 要框架。本學期每位名師利用此框架進行教學實踐一次,深度體會感悟。

2、學科開展專項教研活動,從理論層面到實踐操作,進行系列

研究,檢驗並完善形成的教學框架,學科教師經歷研究的過程,體會教學中應讓學生如何經歷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體悟在此過程中的思想方法。

計劃本年度兩個學期,每學期進行一次專項研究。

本學期11月12日利用教研活動,進行概念教學實踐研究。 形式:名師工作室教師同課異構。

3、分團隊在教學實踐中在此領悟其內涵,形成比較完備的概念教學基本框架。

4、區域聯合體活動研究,區域聯合集體備課,確定概念課教學內容,可在區域聯合體活動中通過同課異構加以論證。

11月26日區域聯合體活動,名師參與指導的青年教師同課異構。

三、研究方法

採取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四、研究人員確定

1、名師工作室所有成員

2、六、八學年全體教師

五、成果的預期

1、形成比較完備的概念教學基本框架。

2、學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廣泛應用。達到學科教師會備概念課,會上概念課,會評概念課。

課題研究方案 篇6

課 題 名 稱

一、 目的、意義(問題提出)

1、研究的背景、現狀分析、碰到的問題。

2、目的、意義(為什麼研究?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

二、 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

三、 研究內容

實現研究目標要研究的具體問題,實驗類課題還要有研究假設。

四、 研究範圍

1、對研究對象的總體範圍界定; 2、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 3、對關鍵概念(變量)的界定。

五、 研究對象

課題研究的'直接對象。

六、 研究方法

1、根據課題的性質、類型選擇具體的一種或幾種研究方法(例行動 研究法、調查法、實驗法等等); 2、課題操作的策略、措施等。

七、 研究的程序設計研究步驟、時間規劃、管理措施等。

八、 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或論文,其他有關材料。

九、 研究組成員及分工

十、 經費預算情況

注:以上各項可根據需要選擇,不一定全部包括。

學校(單位):編號:

嘉興市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申報彙總表(一般)

縣(市、區):

課題研究方案 篇7

幼兒園課題研究計劃

一、課題名稱:《幼兒生源問題初探》

二、問題的提出:本園位置處於孟家溝村,前身為孟家溝國小,地理位置較為優越。幼兒園的性質為公立幼兒園,無論在幼兒教師師資隊伍和教學物資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幼兒園的生源現狀卻不甚如人意,許多家長把孩子送去了相對較遠的孟家溝仁和小區裏面的私立幼兒園。目前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幼兒教育,這對我們幼兒園的發展是個很好的機遇,但生源是幼兒園生存發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環境下,如何擴大幼兒園的生源,更好的發展我們的幼兒園,提高幼兒園的知名度成了我們當務之急所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們選擇了這一課題。

三、研究對象:幼兒園全體幼兒及其家長

四、研究時間: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五、研究方法:以實驗研究法為主,觀察法、操作法、調查法、談話法、文獻法等方法為輔。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讓幼兒認識各種常見的色彩,學習正確的塗色方法,對多種色彩感興趣。

(二)通過幼兒對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的'感知,誘發幼兒興趣,陶冶幼兒情操,開啟智力,在獲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時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

(三)通過“觀察—體驗—發現—想象—表現—創造”來開展活動,讓幼兒觀察、遊戲、創作等具體實踐活動來進行,學習色彩的運用。

七、課題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9月

1、認真學習《綱要》精神,學習有關美術教育方面的文章,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以幼兒為主體,貼近幼兒實際,注重活動的操作性和啟發性,循序漸進、由潛入深,促進幼兒運用色彩能力的發展。

2、對小二班幼兒進行認識色彩、運用色彩水平的測試,為開展《幼兒運用色彩繪畫初探》課題做準備。

3、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第一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1、收集有關作品,組織幼兒共同欣賞,以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2、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相關內容進行運用色彩繪畫的教學,初步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3、收集相關材料,階段小結。

第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

1、調整策略,選擇適合小班幼兒運用色彩繪畫的教學內容進行指導,提高幼兒運用色彩繪畫的水平。

2、啟發引導幼兒、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選擇各種內容,運用各種手段,開運用色彩繪畫教學,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富有個性的表現自己,在活動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膽的創造,增強幼兒的興趣和自信心。

3、對幼兒進行後測,並收集相關材料。

(三)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做好總結工作,整理資料,撰寫研究總結。

2、收集幼兒的作品,佈置作品展

課題研究方案 篇8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情境”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文化(美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有情之境,和諧之境.情境教育實際是為受教育者創設一個可以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的環境。對它的研究國內外已有很多。美國教育家杜威就十分重視情境教學,他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和教師正在對情境教學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教學,並取得了效益。譬如上海育才中學1977年試行的“八字”教學法;我國學者黎世法建立的“六因素單元教學”。法盧仲衡教授領導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實驗所總結出來的“數學自學輔導教學方法”。胥長辰、劉學浩提出並論證的“學導式”教學方法,還有我們提出的“講練工程”等教學模式。課堂導入作為教學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它作為專門的課題去進行研究還不夠深入,值得在教學中進一步探索,總結經驗。

二、 選題意義

這裏所説的問題導入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直觀手段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等手段,營造適宜的氛圍,激起學生的情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鍊自己,提高自己。

三、 研究價值

1、保障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創設問題導入模式,可以將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地顯現出來,幫助學生從數、形兩方面加以考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各種教學手段的引入,使學生在猜中學,做中學,改變了傳統課堂中的聽中學的單一局面,學生可以自主觀察、思考,學習形式的多樣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2、轉變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學生一改被動接受的狀態而變得主動活躍,親身感受和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在參與的過程中,在自主的、積極的探索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不斷髮展自身的學習數學的探究能力。

3、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促進教師對於教材的解讀。

四、 研究目標

通過創設問題導入模式,引起學生心理的認知矛盾衝突,並使他們意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種矛盾的衝突,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習的動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使課堂成為鍛鍊學生才能,增長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個性的場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研究內容

創設問題情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且與我們息息相關《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就要求教師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去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善於捕捉“生活現象”,聯繫“生活畫面”,設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去感受客觀事物。創設各種情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生活中的許多數學現象學生不易理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實踐,將思維啟迪與操作相融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達到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具體思路如下:

(1)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整合模式

根據教材內容,或是在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階段,或是在知識的拓展與應用方面,創設教學情境,從而確定整合模式,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 制訂教學設計方案

根據認知學習理論預先制訂教學設計方案,從而避免盲目的實踐探索。由課題組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就教學設計的方方面面進行詳細論證,最後形成教學設計方案。

(3)教學設計方案實施與反饋

邀請校教研室及校評議組、校課題組、其它教研組老師參加聽課、評課活動,並對課題開展情況提出批評與建議。

六、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我們提出了創設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模式,在研究方向上有以下側重:(1)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教師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的能力和技巧。(2)通過問題教學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達到全面發展。

七、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由於課題組每個授課老師都是帶兩個平行班,每人分別取一個班做實驗班,一個班做對比班,再綜合分析各個老師從實驗中得出來的具體數據,這樣可提高可信度,實驗準備在本校高二年級進行。

本課題主要運用情境化、實地性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在進行具體項目的研究時,則根據不同的研究領域及其特殊性,運用相關文獻法、行動研究法、調查法、案例研究法等開展研究。

(1)行動研究法:開設研究課,並加以深入分析,通過課後教師評議、學生反饋情況提出改進方案,再開設研究課,繼續探索,逐步完善數學教學導入的新模式。

(2)調查法: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研究課的教學效果作出評判,為下一輪行動提供借鑑。通過與各種類型學生交談,瞭解學生對課題研究課的看法,以彌補問卷調查法的不足。

(3)案例研究法:通過了解開課、聽課老師的觀察結果,對課題研究課的教學情況作定性判斷開展案例研究。。

八、技術路線

我們的研究過程將分如下幾個步驟進行:

1.課題準備階段

①成立課題組,蒐集有關教學導入模式的文獻資料,總結同一研究領域的已有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完成課題設計方案。

②學習與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有關的理論依據,積極開展理論學習與教學研究,認識導入新課時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③邀請專家為教師作講座,提高認識,解放思想。

2、研究課題如何開題

本課題正式立項後,將重點進行信息化平台搭建工作的研究,進一步明確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內容、調整研究方案。查閲已有的研究成果,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認知心理學理論,增強教師在網絡教學中的作用。抓住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學生的學習方式設計、師生交互設計、自動答疑設計、教、學評價設計等幾個方面開展研究,做好開題工作。

3.實驗研究階段

按方案和計劃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加強集體備課,同一教師備課過程對本節內容共性的認識,要求共性的東西在課堂上要落實,再有個性的發揮,設計教師具有良好活動情境的教案,探求情境設計的最優方法。並且圍繞課題的基本價值取向和各項內容開展研究(期間進行不定期的成果展示與評估),完成有關論文、教育教學案例和音像資料等。在研究過程中

及時總結,積累資料,寫出階段性總結及召開階段總結交流會。

4.總結階段

系統分析整理資料,總結、鑑定實驗成果,完成結題報告《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整理課題研究的相關成果(論文和案例、有關影像資料等),籌備結題。

九、實施步驟

1、 前期準備:

20xx年4月3日-4月15日 課題申報和可行性分析,提出課題研究方案,組建研究隊伍。丁蘋年負責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學習製作課件的軟件的應用。尹玉枝負責

20xx年5月1日-6月1日對“當今社會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進行調查,並整理調查報告。周婧負責

20xx年6月2日-7月15日課題相關材料的收集。楊景豔負責

20xx年7月16日-8月30日進行第一專題《信息技術背景下創設教學情境,激活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楊景豔 王彬負責

2、 中期研究:

20xx年9月-10月 進行第二專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的`研究

20xx年11月-12月 總結、彙報

20xx年1月-2月 進行第三專題《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

20xx年3月-4月 總結、彙報

20xx年5月-6月 進行第四專題《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研究20xx年7月-8月 總結、彙報;撰寫研究報告。

3、 後期綜合、評估:

20xx年9月-10月 綜合四個專題的研究結果與研究報告,做結題準備

20xx年11月-12月 申請結題

十、課題研究的成果

1、 階段成果名稱

1.1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由丁蘋年負責;

1.2調查報告《當今社會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的調查》,由周婧負責:

1.3《信息技術背景下創設教學情境,激活數學課堂教學》,由楊景豔負責;

1.4《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踐與研究》,由孫志新負責;

1.5《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由楊貴枚負責;

1.6研究報告《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王彬、尹玉枝負責。

2、最終成果名稱

2.1《創設問題導入模式 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丁蘋年、 周婧負責;

2.2《創設問題導入模式 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楊貴枚、楊景豔負責;

2.3《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王彬、孫志新、尹玉枝負責。 十一、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

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 丁蘋年: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高級教師;

副組長 楊貴枚: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組員 楊景豔: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王彬: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孫志新: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周婧: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二級教師;

尹玉枝: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二級教師。

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 丁蘋年: 13年教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學科組長,有豐富的教學和教學管理經驗。

楊貴枚:11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三數學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楊景豔:9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三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突出。

王彬:7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一數學教師,知識結構全面。

孫志新:9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國中數學教師,掌握熟練的教學技能。

周婧:5年教齡,中學二級教師。現任高二數學教師,教學理念新。

尹玉枝:4年教齡,中學二級教師。現任高二文科數學教師,計算機水平高。

2課題組分工

丁蘋年:主持課題研究的日常工作,調配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與進度,負責專題保障課題研究正常運行。

楊貴枚、楊景豔:進行教學實踐,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實踐教學相關課例、資源庫等的建立與拓展。

王彬、孫志新:收集資料,設計並參與課題相關教學實踐,相關教學資源的準備等工作,參與撰寫實驗報告。

周婧、尹玉枝: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文件,包括文字材料及撰寫總結、結題報告等文字材料,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文件,包括問卷調研過程等。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首先,課題主要參與者都是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都在一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且分佈在不同的的年級,是我校青年教師中的骨幹力量。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和比較豐富的經驗。參與者一直在研究教學改革方面的問題,對課堂教學以及學生也都有相應的研究,能夠很好的理解課程的新理念。課題組成員均有較高的寫作水平,擅長將研究發現提煉出研究成果。課題組成員年齡結構合理,精力充沛,為課題研究提供保障。此外,課題組成員思想要求進步,積極進去,敬業愛生,不斷追求自身的發展,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迫切希望從事教科研工作。這也為課題研究能夠高質量的完成提供了主觀保障。

完成課題的客觀保障條件:

第一:學校有教師機房,學生機房,班裏有大屏幕,教師可以隨時上網查閲資料也可以隨時應用多媒體與教學想結合進行教學研究。

第二:課題研究方法多樣化,適合不同問題的探究和解決。文獻法有利於瞭解此類課題的研究現狀、前沿動態和指導課題的基礎理論;調查法有利於研究者在課題實施中發現個案的特色,規律性的東西,以便提煉和總結打下基礎。這些都為課題研究的進行和順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我校領導非常支持課題研究工作,對於課題研究中的合理需求學校都能給予幫助和滿足。

我想,有這樣好條件的學校,有這些支持教育科研的領導,還有這些基礎理論的指導,更有這些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老師團隊,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課題研究方案 篇9

一,研究的背景

歌曲是詩歌和音樂的結合。本課題所指經典歌詞,主要包括近一百年來的一些中外著名歌曲的歌詞。與唐詩宋詞相比,這些歌詞既有詩歌的意境,又具有時代特色;與其它一些文學作品相比,這些歌詞是短小精悍的韻文,更適合國小生誦讀;與當前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比,這些歌詞不但有動人的旋律,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

我們看到,當前有許多流行歌曲並不適合國小生傳唱,卻能通過多種傳媒進入國小生的生活,它們污染了孩子的心靈,也污染了孩子的語言學習環境。一些港台流行歌星更缺乏基本的漢語修養,助長了語病的社會流行。相反,經典歌曲是時代主旋律,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世代傳唱,然而時代變遷,許多經典歌曲正逐漸被下一代遺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覺得,經典歌詞正是學習語文的寶貴資源。

二,研究的意義,目標

1,讓學生讀講經典歌詞,學習純潔美好的祖國語言,用歌曲旋律作為閲讀理解的催化劑,使經典歌詞中的營養更好地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經典歌詞讀講活動為載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語文,音樂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音樂素養,信息技術素養。

3,讓學生欣賞和傳唱經典歌曲,用詩歌和音樂合二為一的美的薰陶代替空洞的説教,以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相關的理論研究

1,孔子《論語》中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強調了詩,禮,樂三者的教育功能。經典歌曲是否兼有詩,禮,樂的因素讀講經典歌詞是否兼有德育,美育,智育的功效

2,自1998年6月開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推出了一項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20xx年6月,"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中的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實驗研究"成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我們是否可以認為:經典歌詞是經典古詩文的現代版,讀講經典歌詞是古詩文經典誦讀的拓展延伸

3,歌曲旋律是溝通歌詞作者和聽眾情感的橋樑,它能否成為國小生閲讀理解歌詞的催化劑其心理學依據是什麼

(二)實踐研究

1,編寫讀講經典歌詞實驗用書,準備相關材料

①製作用於網絡點歌的網頁,學生點擊相關的鏈接就能聽到上述所有歌曲的演唱

②編寫紙質《經典歌詞70首》讀本。

2,讀講經典歌詞

①利用課餘時間(隱性課程)

在教室裏經常性地播放一些經典歌曲VCD光盤,供學生隨意欣賞。

②專門開設15分鐘讀講經典歌詞小課程

時間為下午1點至1點15分,即學校原來安排的情操課時間。

讓學生自主挑選一首歌詞,教師排出每個學生讀講歌詞的日程表,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面對全體學生上台主持,通過誦讀,提問,討論等互動環節,對所選歌詞展開合作探究式學習。

③結合語文課教學

讓不同主題的經典歌詞在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發揮作用,並熟讀成誦。例如:用經典歌詞來營造學習氛圍,用經典歌詞來加深課文理解,用經典歌詞來學習語言,用經典歌詞進行拓展閲讀。

④利用學生在家時間

讓父母和孩子一起聽唱經典歌曲,研讀經典歌詞,進行網絡點歌並查找資料,實現家校聯動,建設學習型家庭。

四,研究的步驟

1,相關的理論研究

2,資料蒐集,讀本編寫和網頁製作

3,前測

4,讀講經典歌詞的活動模式和教學策略研究

5,後測

6,撰寫研究報告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

1,降低流行歌曲對國小生的不良影響,培養國小生對經典歌曲的興趣愛好,提高審美情趣,豐富課餘生活。

2,在讀講經典歌詞活動中學習政治,歷史等多方面的科學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

3,不借助書面作業而幫助學生積累詞語。七十餘首經典歌詞約有五百個生字新詞,相當於兩冊語文課本的課後詞彙總量。

4,提高學生的閲讀鑑賞能力,尤其在感悟詩歌意境等方面。

5,在誦讀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語感。

6,在讀講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