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來源:文萃谷 3.1W

良好的思維能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必要前提。因此,各學科教師都特別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地理教師,應呢?

論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給思維以動力

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望高。而中學地理教材既包括自然地理,又涉及到人文地理,內容豐富多彩,這就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興趣是學生學習和發展思維能力的巨大推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思維活動往往和解決問題聯繫在一起,教師要適時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促使學生去思考、去理解、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例如:講經緯線方向時提出:“一個人沿某緯線一直走能否回到原地?為什麼?”“一個人沿某經線一直向北走能否回到原地?為什麼?”又如講青藏高原時提問:“青藏高原地勢高、太陽輻射強,為什麼氣候天寒地凍?”等等。這些問題學生都很感興趣。學生對學習內容最有興趣的時候也是學習狀態最佳的時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地創設各種問題情境,設置一定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學生運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理解和掌握概念,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2、 密切聯繫各種實際,充分利用各種手段,使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

人的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思維的發展規律是從生動的直觀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由於中學生年齡和見聞的侷限,很多地理事物和現象學生是從未感知過的,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向學生提供儘可能豐富的感性材料,聯繫學生的知識和實際生活,並藉助各種直觀教具,引導學生在形成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從直觀形象思維通過積極的思維過程╠╠分析、綜合、概括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和原理。如在學習季風形成時,提問“盛夏的中午、傍晚游泳時在水中和岸上各有什麼感覺”來啟發學生,聯繫實際經驗,理解海陸熱力差異,推導出季風的形成。

3、 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地理教材的'內容有不同的屬性,在學習中要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採用不同的思維形

式。由於中學地理教材是以地理概念、地理判斷和地理推理材料為主,因此,地理教學中就要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主。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有多種,地理教學中最根本、最常用、最重要地方法是比較法及分析綜合法。

比較方法在地理教學中運用極其廣泛,無論地裏表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及地理事物的分佈、演變、數據、景象等教學,都離不開比較法的運用。它可在學生已知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去認識未知的地理事物,有助於學生認清地理事物間的相互聯繫,明確地理事物發展的過程規律:可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對大陸冰川和山丘冰川的比較,秦嶺╠╠淮河一線南北農業的對應比較等。

分析綜合法是地理教學運用廣泛的邏輯思維方法之一。分析就是把複雜的地理事物分解為簡單要素、分別加以認識和研究的邏輯思維方法。綜合是把地理事物各個要素或各個方面的特徵綜合起來考慮的邏輯思維方法。分析的目的在於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綜合是要揭示地理事物的總體特徵。分析和綜合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分析的基礎上才有綜合的可能,只有通過綜合才能透徹地理解地理事物各個要素的總體特徵,從而獲得正確完整的地理知識。

4、 充分利用地圖,培養讀圖能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地理學科研究的對象是地理環境。要研究地理環境中各種地理事物的分佈規律及他們的相互關係,立體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立體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利用地圖。地圖是無聲的語言,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地理教學的工具。地圖是各種地理事物在時空分佈上形象直觀的概括,運用地圖可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他不僅可以告訴學生許多地理知識,也可反映出各種地理事物的分佈規律、區域特徵及地域差異,還可以找出各類地理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繫。如指導學生讀“澳大利亞氣候圖”,看東西岸氣候類型的差異,然後結合地形、氣壓帶、風帶、洋流等分佈圖,分析其差異的成因。這些內容的獲得,是要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方法,是要通過學生積極思維才能完成。所以指導學生運用地圖的過程不僅是培養學生讀圖和分析地圖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過程。

5、 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表現為學生能依據地理規律,對新的地理問題進行獨特分析與解決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首先要擺脱教學中習慣性認識的束縛,開拓思維,挖掘教材中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意識的因素和材料,抓住教材中“擴點”、“補充”、“延伸”,進行創造思維訓練;抓住教材的“異點”,進行擴散思維訓練;藉助插圖、附圖,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讀一讀”,進行“一題多解”和“一解多題”訓練,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次,要勇於打破教學上的老框框,鼓勵學生質疑提問,探索求異。創設一種自由思考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創造的積極性,形成開放的課堂

總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密切聯繫實際,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大膽嘗試,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收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教學效果。

論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篇2]

國中地理會考已逐步和3+x大學聯考綜合科考試接軌,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着手。

五、注重理論聯繫實際

實踐是人類思維發展的基礎,“是對客觀現實、過程的一種有目的創造性功能的反映。”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實際,重視實踐活動,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知識,進而轉化為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具有適應實踐活動的技能、思路和耐心,並培養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特長和意志。將教學從知識型轉變為能力型。筆者在進行鄉土地理教學時,曾帶領學生開展過一次題為“讓水鄉更美”的探究活動。這次活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考察瞭解家鄉污染狀況,學會簡易的水質分析方法(做水質分析小實驗),並根據調查所得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對策和合理化建議(即撰寫調查報告;一些優秀的調查報告可查閲網站《地理趣園》的“鄉土地理”欄目。這個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又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豐富了學生的社會閲歷。

以上教學心得,無論從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掌握、運用來看,還是從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來看,它們都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根本思想,優化了地理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