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方案

來源:文萃谷 1.08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教學方案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教學方案

關於教學方案 1

教學目標

1、品讀結合的方式賞析詩歌,培養詩歌鑑賞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緒變化,感悟作者複雜情感。

3、探究藝術手法,談論人生感悟。

教學重點

理清作者情緒變化,感悟作者複雜情感

教學難點

探究藝術手法,談論人生感悟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10分鐘)

有這樣一個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嬰等名相自期,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使天下大定,海縣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鄉人司馬相如、楊雄那樣,以一篇辭賦文章一鳴驚人,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歲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歲才奉召供奉翰林,兩年以後又不容於朝,被迫出京。這個人就是———李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代表作《行路難》(其一),感受下詩人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

二、作者簡介(5分鐘)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年輕時即漫遊全國各地,曾經至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讒去職。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最後病死於當塗。其詩多強烈抨擊當時的黑暗現實,深切關懷時局安危,熱愛祖國山河,同情下層人民,鄙夷世俗,蔑視權貴;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飲酒求仙、放縱享樂的消極思想。他善於從民間吸取營養,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奇絢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三、瞭解詩歌寫作背景:(10分鐘)

《行路難》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三載離開長安時所作。作於天寶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這是第一首。“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是李白遭受讒毀初離長安南下時寫的一組詩。

詩中寫世路艱難,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後,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脱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四、賞析學習(45分鐘)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同學們看前四句,“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李白離別京城,親朋好友為他設宴餞行,宴席十分豪華。

金樽、玉盤——極言飲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饈——極言酒餚之珍奇

鬥十千、直萬錢——極言酒、菜之珍貴。

然而稟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詩人對此美酒佳餚卻“不能食”“心茫然”。同學們想一個這樣的情景:

李白就要走了,出於對他的一片深情厚誼,朋友們設下盛宴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卻又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放下了,他離開宴席,舉目四顧,茫然不知所為。因濃重的憂鬱和深沉的悲憤,使詩人酒不能咽,饈不能食。

問:同學們你們想想,是什麼原因使得詩人面對“金撙清酒”“玉盤珍饈”不能食呢?

(因奸佞之閉塞賢路,使詩人悲憤、憂鬱。)

同學們看這四句中的“停”“投”“拔”“顧”四個連續動作與“金”“清”“玉”“珍”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就能讓我們感受到詩人極度憤懣、抑鬱不舒的心情。

(2)“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這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了人生道路艱難險阻。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歷史上傑出人物一樣,幹一番宏大的事業,可是受詔入京後,皇帝卻沒有重用,而且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性格的人,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yǐn,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

問:那老師在這裏問一下,同學們,詩人在這裏用“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典故,有什麼作用呢?(表達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的信心。)自己説:(同學們理解的很透徹,看來同學們聽課都非常專心啊!)

(3)“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瞻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

這四句節奏短促,反覆感歎過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現出進退失據而又不甘自棄,繼續探索尋求出路的複雜心理。

(4)最後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哪怕面前的道路,險峻而多歧,詩人卻相信終有一天將長風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彼岸。突出表現了他準備衝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這是他唱出

的最強音。

李白畢竟是盛唐的大詩人,他悲而不傷,那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擺脱了歧路彷徨的苦悶。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其堅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現得何等豪邁、直爽!

五、課堂練習(15)

背誦課文並翻譯詩句

六、小結(3分鐘)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行路難》這首詩,通過本節課,我們要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的思想境界。

七、作業:(2分鐘)

見習題冊

關於教學方案 2

一、教材:蘇教版第二冊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瞭解水在他們中不同的狀態,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興趣。

3、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

三、教學時間: 第一教時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這陣子天一直下雨,你知道是下的什麼雨嗎?你觀察過這些雨都落到哪兒去了?

2、雨點落到這些地方在幹什麼呢?有個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思考寫了一首《雨點》的詩歌,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板書課題:雨點

3、出示“雨點”圖,師述:看,小雨點多可愛呀!誰能把課題讀好?指名讀課題再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聽,小雨點落下來了。播放下雨的聲音。

2、讓我們來看一看雨點落下來的情景,配樂,老師範讀課文。

3、詩歌寫得多有趣啊,你們想讀一讀嗎?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會的多讀幾遍,遇到我們課後要學的生字詞把它圈出來。

4、檢查自學:

(1)、抽讀詞語:

a、指名拼讀:落進、睡覺、小溪、散步、奔跑、海洋、跳躍、(小卡片)

b、指名領讀:(不帶拼音)誰願意來當小老師?

(2)、生字讀好了,課文誰願意來試試?指名讀課文,學生再評,再指名讀。

(三)理解課文:

1、過渡:課文能讀通了,怎樣才能讀好呢?我們再深入地學習,把課文的意思都弄懂了,就會讀得更好。

2、輕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雨點落進了那些地方?用“……”標出,在那裏幹什麼?用“△△△”標出。同桌可以討論討論。

3、交流:

(1)、雨點落進了那些地方?

a、生答師出示圖片: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要求學生説話要完整。(圖片隨意擺放)

b、誰能用一句話來回答:雨點落進_____、_____、_____和_____裏。

c、看看這幾幅畫可以怎麼排列?

學生上來排列,並説説你為什麼這樣排?(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等)

d、師小結:書上作者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因為雨點落進池塘裏,池塘裏的水要流進小溪裏,小溪裏的水要流進江河裏,最後所有的水都要流進海洋裏。

e、誰能讀出他們不同的氣勢來?指名讀再齊讀: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雨點落進這些地方在幹什麼呢?

a、生答師出示雨點各種姿態的圖片與相應的詞語:睡覺、散步、奔跑、跳躍、

b、想一想,課文該怎麼讀呢?學生自由練習。

c、指名讀,並説説你為什麼這樣讀?

d、雨點落進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態也就各不相同,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加上動作把它表演出來?找個好朋友一起練一練。

e、指名上台表演朗誦課文。

f、配樂朗誦課文:叫幾對好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在下面演。

(四)擴展訓練:

1、快速看課文,這首詩歌共有4句話,每句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你能用這樣的句試也説一舉句詩嗎?“雨點落進______。”

3、這陣子綿綿的春雨給世界萬物帶來了春的生機,老師讓小朋友去找春天,相信小朋友都有許多收穫。請你用“春雨落在(什麼地方),(什麼)(怎麼樣)。”再來説説。

4、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學着書上的寫詩方法,寫一首《春雨》的小詩。

(五)、板書:

雨點(圖片)

↙ ↓ ↓ ↘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 睡覺 散步 奔跑 跳躍

關於教學方案 3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爬天都峯》一課,故事中出現了三個人物,一個是“我”,一個是“老爺爺”,另一個是“爸爸”。在人物對話中,“老爺爺”兩次把“我”稱作“小妹妹”。筆者認為,這種稱法實在有些不妥。現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共商之。

“小妹妹”這個稱呼,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俗一般來説有以下三種解釋:

一是同輩份的人稱比自己年齡小的,且排行最末的女性為“小妹妹”;

二是,同輩份的人稱比比自己年齡小,且年齡懸殊比較大的女性為“小妹妹”;

三是稱素不相識或雖相識但沒有輩份關係的女孩子(女童)為“小妹妹”。但是,這裏需要説明,第三條解釋,如果遇有以下兩種情況,是不能這樣稱呼的:

第一,稱人者與被稱者之間年齡懸殊過大。如稱人者是一位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被稱者是一個十歲左右或再小一些的女孩,這樣就不宜稱為“小妹妹”。除非稱人者對被稱者有什麼相求的事兒或對被稱者有什麼特殊的敬意才稱為“小妹妹”(這樣認為不知是否偏頗)。

第二,稱人者與被稱者雖不相識,但如果被稱者還有非常親近的長輩,特別是父母或爺爺奶奶在一起,且這些長輩的年齡又小於稱人者,這樣也不能稱被稱者為“小妹妹”。這兩種情況,也可以説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常理。

對照以上三種解釋,筆者認為,無論從哪個角度説,課文中的“老爺爺”都不能稱“我”為“小妹妹”。

首先,課文中的“老爺爺”與“我”雖然不相識,也沒有輩份關係,但他(她)們之間的年齡懸殊太大。稱人者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課文原話)被稱者,雖然課文中沒有直接寫出多大年齡,但通過課文內容可以看出年齡一定不會大,或十歲左右或再小些。

其次,“老爺爺”與“我”之間只是同路登山的遊客關係。“老爺爺”對“我”既沒有什麼相求的事兒,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敬意。

再其次,“老爺爺”兩次稱“我”為“小妹妹”的時候,“我”的“爸爸”始終和“我”在一起。特別是課文第八自然段這樣寫道:“在鯽魚背前,爸爸給我和老爺爺照一張相,留作紀念。老爺爺拉拉我的小辮子,笑呵呵地説:‘謝謝你啦,小妹妹。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試想在這種場合下,如果“老爺爺”再與“我”的“爸爸”對話時,又該如何稱呼呢?

另外,兩人對話,互相之間的稱呼,一般説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我”稱對方為“老爺爺”,反過來,“老爺爺”再稱對方為“小妹妹”豈不太彆扭了嗎?

在這個問題上,也許有人會作出這樣的解釋:“四海之內皆兄弟,只因同是登山人”。“老爺爺”在登山道上為遇見“我”這樣一個年小的旅伴與他知難同行,而感到興奮,感到親切。心裏已經結成忘年之交,把“我”視為小妹妹來看待了。

筆者認為,即便如此,這裏“老爺爺”也不應該超越習俗與常理而稱“我”為“小妹妹”。因為畢竟兩人之間年齡差距太大了,更何況中間還有“我”的“爸爸”在場。如果能將“小妹妹”改稱為“小朋友”或“小姑娘”不同樣使人感到親切嗎?

關於教學方案 4

知識目標:掌握冒頓統一蒙古草原。衞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條件。昭君出塞的背景和意義。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識圖和查閲能力。認識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友好是我們國家發展的主流

教學重點:1.冒頓統一蒙古草原。2.衞青、霍去病大破匈奴。3.昭君出塞。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民族關係。

學習過程:

一、複習歸納:匈奴在草原過遊牧生活。他們的首領被人稱作。匈奴對內地的進擾開始於朝?秦始皇派北擊匈奴,奪取河套一帶;修築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戰亂,匈奴崛起。

二、預習導航

1、匈奴族在過着遊牧生活,秦漢之際,其首領單于第一次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強大的國家。

2、西漢初年,限於國力,不得不對匈奴實行“”。

3、漢武帝時,開始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奪取了和地區。

4、公元前年,漢武帝派大將、分別率精騎出擊匈奴,經過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抗衡。

5、公元前中期,匈奴分裂為幾部,其中一部首領單于向西漢稱臣,時,把嫁給了這位單于。

三、合作探究

1、為什麼漢武帝時能夠取得對匈奴戰爭的勝利?(結合課本,開闊思維,看誰找的理由最多)

2、回顧前面兩課,結合本課內容,想一想,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哪些方面?(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方面思考)

3、不同時期,漢族與匈奴族的交往方式有幾種,他們起到了什麼作用?

4、課本78頁動腦筋

四、課堂小結

五、達標檢測

1.右圖是“單于天降”瓦當。單于是我國古代哪一少數民族最高首領的稱號?( )

A.匈奴B.契丹C.女真D.蒙古

2.1、匈奴首領冒頓第一次統一蒙古草原是在()

A.戰國時期B.秦始皇末年C.西漢D.秦漢之際

3.匈奴在統一後經濟迅速發展,其中不包括( )

A.畜牧業興旺 B.冶鑄業發展 C.制瓷業發達D.逐漸有了農耕

4.秦始皇和漢武帝為安定北邊,都曾派兵大舉反擊哪一遊牧民族的進擾()

A.突厥B.女真C.契丹D.匈奴

5.下列是兩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其中屬於西漢時期的有( )

①衞青②霍去病③竇憲④竇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使匈奴不能再與西漢抗衡的事件是()

A.公元前200年,漢高祖抵禦匈奴B.漢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奪取河套

C.公元前119年,衞青、霍去病大破匈奴D.竇固、竇憲大敗北匈奴

7.“邊城晏閉,牛馬遍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後的匈奴關係( )

A.冒頓統一蒙古草原B.漢朝宮女王昭君出塞

C.漢武帝派衞青、霍去病大敗匈奴D.東漢王朝派竇固、竇憲出擊北匈奴

8.下列事件中最能體現我國民族關係主流的是()

A.漢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奪取河套B.秦末漢初,匈奴不斷揮兵南下

C.匈奴首領冒頓第一次統一蒙古草原D.呼韓邪單于和昭君出塞

9.很多歷史事件有相同的名稱,然而在具體的歷史背景下卻又有着不同的含義,請寫出下列歷史事件的相同與不同。

(1)秦末漢初,中原長期戰亂,匈奴乘機奪取河套地區,並繼續南下;西漢初期,限於國力,對匈奴實行“和親”;

(2)漢元帝時,呼韓邪單于入朝請求和親。

10.閲讀下列材料:

西漢時,有一名將,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英勇善戰,屢建戰功,漢武帝獎勵他,為他建造了精緻的住宅。他説:“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位名將死時僅20多歲,漢武帝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連山的墓,象徵他的赫赫戰功。他被稱為“冠軍侯”。

請回答:

①材料中的名將指的是誰?

②“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表達了這位名將的什麼品質?

③他的英勇善戰對當時的邊防產生了什麼影響?

教學反思:通過對漢武帝、衞青、霍去病、昭君等歷史人物的評價,使學生初步掌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人物的方法。

關於教學方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

2、正確地掌握10以內連加的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課型

教學關鍵

運用圖理解連加含義

教具

小棒等

板書設計

連加

5+2+1=84+3+1=8

教學反思

複習時反覆鞏固兩個數相加表示把兩個數和起來的意思,由此自然將知識遷移到三個數相加,也表示把三個數和起來,從算式意義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將計算弄懂深化,效果較好。

 教學過程

環節設計説明或修改

一、複習: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圖寫算式。

(手繪圖)

提問:為什麼這兩道題都用加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材72頁小雞圖(1)

電腦顯示:先出現地上有5只覓食的小雞,然後,從竹林後面跑來2只小雞,然後再出現1只小雞,觀察完動態畫面後,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提問:地上的小雞由哪幾個部分組成?(3個部分)

要求地上有幾隻小雞,該怎樣求?(把這3個部分合並起來)用什麼方法計算?你會列式嗎?

教師:以前我們學的都是兩個數加起來,而這一道是3個數相加,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連加

連加算是怎樣算呢?我們可以按照小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計算。原來的5只小雞和先跑來的2只小雞先加起來,並在連線下面寫7,成5+2+1,再把7只小雞和最後跑來的1只小雞加起來,(把7和1用線連起來,成5+2+1,就是8只小雞,在算式後面寫“=8”)

讓學生説一説連加應該怎樣計算?

小結:三個數連加,要先加前面兩個數,再把得數和第三個數相加。

3、教材72頁做一做左邊第一道題。

擺小棒。在自己的課桌上先擺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與前面4根要分開距離)最後再擺1根小棒。

根據自己擺的圖,想一想該怎樣算?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板演。4+3+1=8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計算連加的時候要怎樣計算呢?這些問題先讓學生自由説然後老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的是3個數連加,計算連加的時候,要先把前面兩個數加起來,再把得數加第3個數。

三、鞏固練習

1、教材73頁練習十一的第一題。

看圖。2+3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5+4表示什麼?2+3+4又表示什麼?2+3+4該怎樣計算?

2、教材73頁練習十一的第二題。

引導看燕子圖,先把題意理解清楚。

問:電線上停着幾隻小燕子?又飛來幾隻?後面又再來幾隻?讓學生填寫算式。

問:3+4表示什麼?再加2又表示什麼?

3、教材73頁的練習十一的第三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評講,對個別題進行提問:你是怎樣算的?

4、教材73頁的練習十一的第四題。

要求: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都要佔一小格兩個算式之間要空兩個小格。然後讓學生獨立練習。

關於教學方案 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句中的停頓。

2、正確進行翻譯。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1、幾個句子的停頓。

2、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3、 幾個難句的大意。

〖預習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及意思:

隸、扳、謁、邑、稱、泯、矣、焉、耶

2、朗讀課文,畫出文中不清楚停頓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為順應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着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裏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一: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指正。

2、檢查預習二:

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指正。

學生齊聲朗讀。

可能出現的句子停頓(可根據需要投影):

⑴ 仲永/生五年

⑵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⑶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⑷ 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 傳/一鄉秀才/觀之

⑹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⑺ 餘聞之也/久

⑻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請一位朗讀比較好的學生範讀一遍課文,教師隨時指正。

全班齊讀全文。

三、作者作品簡介

提問: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學瞭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來給大家談談?

(學生講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四、題解

(教師)講述:本文是一篇隨筆。

(投影)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教師)提問:誰能説説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麼意思?

明確:哀傷,歎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讀課文,掌握大意

(教師)講述:王安石哀歎方仲永什麼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疑問,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1、學生自由誦讀。

2、學生自讀課文:

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參考老師補充註釋(可四人小組探討),掌握大意。

教師補充課文註釋:(幻燈)

⑴ 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① “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②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③ “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驚奇。

④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⑤ “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⑵ 理解幾個詞語:

① “養父母”養:贍養。

② “傳一鄉秀才觀之”一鄉:全鄉。

③ “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

④ 邑人:同縣的人。

⑤ “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⑥ “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

⑦ “卒之為眾人”卒:最終。眾:普通。

⑧ “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

⑨ “且為眾人”且:尚且。

⑩ “固眾人”固:本來。

⑶ 理解下列句式:

① “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② “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從揚州回家。

③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於)天”:從上天那裏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3、檢測自讀效果:

四個大組口答競賽。

(要求學生合上書本)

(幻燈)

⑴ 朗讀下列句子,要求讀準句中的停頓:

①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②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③ 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④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⑵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 父異焉

②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③ 稍稍賓客其父

④ 或以錢幣乞之

⑤ 環謁於邑人

⑧ 泯然眾人矣

⑦ 賢於材人遠矣

⑧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4、翻譯課文:

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詞義正確

5、初步感知課文:

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後,我們明白了作者為什麼要“哀歎”仲永了嗎?

(學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誦讀課文

七、教師小結

本文記敍了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麼,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樣的觀點呢?我們又能得到那些啟示呢?下堂課,我們再進一步學習。

八、作業

1、抄寫文下注釋一遍

2、熟讀課文,背誦最後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2、揣摩本文精當的語言。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2、3。

〖預習要求〗

思考文後練習一。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資過人,表現在哪裏?在課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3、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用原句回答。你還有什麼新的、獨到的見解嗎?

4、最後一段作者講了什麼道理?

明確:

1、“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

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

第三階段:又過七年後變成平庸之人

3、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説,原因是“其受於人者不至”。

4、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資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連普通人都趕不上了。

二、揣摩語言

(講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簡潔,本文語言尤為精練。文章前兩段敍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到“泯然眾人”的過程及原因,僅用了158個字,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有其豐富的表現力。

例:

1、“世隸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

2、“啼”:一個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

請同學們嘗試着到文中發掘發掘。

(學生討論)自由發表意見,明確:

1、“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奇之”“賓客其父”“乞之”:三言兩語就從旁襯托出方仲永的傑出才華。

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愚昧無知的形象。

4、“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也點明瞭仲永終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敍事:僅以一“見”一“聞”一“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後來的變化和結局。

6、結尾議論:言簡意深,説理嚴謹。

以上,教師可摘要啟發講解。

三、質疑探究

(投影)文章敍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為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説説你的依據。再想想:作者為什麼要詳寫這一階段呢?

明確:方仲永才能出露時的幼時階段詳寫;理由略;詳寫這一階段,意在説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確實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這個時期,就已經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種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學”。以方仲永為反面的例子,來説明“受之人”即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體驗與反思

(投影)你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係,即“人的天資”與“後天教育”的關係?假如你認為自己很聰明的話,讀了文章後,有什麼感受和啟發?假如你認為自己還有點笨,讀了文章後,又有什麼感受和啟發?

學生自由發言。

五、教師小結

本文寓理於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展變化的故事,説明了人的天資和後天成才的關係。

由此看來,人的成長,關鍵在後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老師贈送你們一條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們珍惜讀書機會,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六、作業

1、完成文後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關於教學方案 7

積的近似值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七頁的例五及“做一做”,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懂得求積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用“四捨五入”法取積的近似值,並能根據實際需要與題目要求正確地求積的近似值。

教具準備:

小黑板準備以下的表格:保留一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保留整數1.2835.9042.876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0.84 0.322 3.20.2 8.42+5.8 4.8-0.48選其中幾題講一講算式的意義。

2、出示小黑板。説明按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出每位小數的近似值。指名讓學生回答,並説一説是怎樣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值的。

二、新授

1、引入新課。師:在實際生活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根據需要,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2、教授新課。出示例5。指名讀題,説計算方法,列式。問:這道題的數量關係是什麼?(單價數量=總價)指名學生板演:0.9249.2=45.264(元)問:

1)人民幣的最小單位是什麼?(分)

2)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表示`分`的是哪個數位?(百分位)

3)現在我們算出的積有幾位小數?(三位小數)教師説明:“在收付現款時,通常只算到`分`。然後問:

4)要精確到分該怎麼辦?(保留兩位小數)

5)那麼最後的結果應該是多少?(45.26元)教師板書:0.9249.245.26(元)答:應付菜款45.26元。

3、小結

在實際生活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根據需要或題目要求取近似值,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第二位小數是幾,要保留兩位小數,就看第三位小數是幾......然後按“四捨五入”法取捨。例如: 3.9523.95(保留兩小數或精確到百分位)3.9524.0(保留一位小數或精確到十分位)3.9524(保留整數或精確到個位)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七頁“做一做”的第一題。提示:求付款的題目沒有要求保留小數位數時,都要以元為單元保留兩位小數。對於第2 題,由於這道題只有兩位小數,不必再求近似數。在以後做題時,一定要根據題目的要求或實際情況來判斷。

2.練習二的第1-4題。第1、2題的第一小題。

關於教學方案 8

一、指導思想:

為深入推進教育教學,紮實進行新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向縣教育局推選優秀課堂教學“大比武”人才,決定在全鎮組織開展新課程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現制定此項活動方案,具體安

排如下:

二、領導小組: 組 長:鄧興祥 副組長:楊桃瑛

成 員:蔡文周 邢素剛 鍾勇 黃九智 楊剛 吳久英 簡章紅及各村小校長。

三、活動要求:

1、參賽科目:語文、數學、科學、音樂、體育、綜合實踐。 2、參賽內容:上一節優質課、三字一畫和知識問答。 3、上課、聽課教師:

(1)上課教師:中心校每學科最多選拔3人蔘賽,村小每學科最多選拔1名教師參賽。參賽教師準備好教學設計與説課稿於比賽頭一天上午交大龍國小教務處張志玲老師處。

(2)聽課教師:中心校無課的教師選擇參與課堂教學觀摩,村小參與比武的教師參加課堂教學觀摩。每位參與觀課活動的教師,要針對講課教師的教學流程有重點的進行觀察,展開有效教研活動。

(3)參賽教師不能棄權 ,棄權者課堂教學考核不計分,另外教師上課結果也將作為全鎮各校考核的一個重要參數。

四、活動具體安排

1、活動時間及科目:① 20xx年3月28日 語文 ② 20xx年4月11日 數學

③ 20xx年4月18日 綜合科目

2、地點:大龍中心完小

3、評委:

語文組:鄧興祥 蔡文周 張志玲 楊 剛 數學組:邢素剛 黃九智 楊正恩 吳久英 綜合組:楊桃瑛 鍾 勇 鍾 華 簡章紅

三字一畫和知識問答考評小組:鄧興祥 蔡文周 楊桃瑛 邢素剛 羅協

4、統分員:黃九智 黃明亮

5、照相、簡報:黃明亮

6、活動要求:

(1)3月25日各校報名到張志玲老師處並確定上課內容,中心校負責安排上課順序。

(2)自帶毛筆、鋼筆。

7、總結提升:

由各評審小組分別寫出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的總結報告,總結出本次“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的成績、經驗與問題,為今後的課堂教學工作指導提供依據;同時要通過各校、各學科教研活動等多種形式推廣此次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的相關成果。

五、評比和獎勵辦法

1、由學校領導班子及各教研組長成立評委組

2、根據參賽人數按課堂教學得分加三字一畫和知識問答得分,分別設一、二、三等獎。

3、在此項活動中獲得一等獎的教師推舉參加縣教育局舉辦的教學大比武。

關於教學方案 9

設計意圖

生活中常聽到幼兒會隨口説出1、2、3、4、5......,但讓幼兒實際來數一數某個東西的時候,卻是口裏數的和實際數量不相符,為了讓小班幼兒感知並認識數字1,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對數的感知力、想像能力,體驗學習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名稱

認識數字1

活動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認識數字“1”的字形特徵。

3、知道“1”能表示物體的數量

活動準備

一隻兔子、一根蘿蔔圖片,數字卡片1,與幼兒數量相等的數字卡片1及不同數量的蘿蔔白菜圖片若干。

活動重點

認識數字1的字形特徵

活動難點

數字1所能表示的物體數量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隻小動物來我們班做客,(出示小兔)它是誰?有幾隻小兔?

2、小朋友知道小兔子最喜歡吃什麼食物嗎?(出示圖片,一根蘿蔔。)請問有幾根蘿蔔呀?

(引導幼兒正確並快速感知數量)

二、出示卡片數字1,引導幼兒感知數字1的概念。

1、引出數字1。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這是一隻小兔子,那老師要來考考小朋友了,一隻小兔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數字1)那一根蘿蔔呢?(數字1)

2、引導幼兒用數字1來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

師:剛剛我們知道數字1可以表示一隻小兔子,數字1可以表示一根蘿蔔。那數字1還可以表示什麼呢?你們可以看看我們的教室裏,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數字1表示的呢?(請幼兒有秩序的描述,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讓幼兒熟記數字的樣子。

師:數字1可以表示那麼多的東西,本領真大!那數字1的樣子你知道嗎?你覺得數字1像什麼呢?(鉛筆、木棍……)

(引導大膽想象,可以用身體學做1的樣子,讓幼兒更加能夠熟記數字1的樣子)

4、操作感知一一對應的關係

給幼兒分發操作材料(數字卡片1和不同數量的蘿蔔、白菜圖片),引導幼兒將數量是1的圖片貼在數字卡片上。

三、結束部分

1、數字寶寶1想和我們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小朋友想玩嗎?數字寶寶1就藏在我們的活動室,我們一起去找找看吧。

2、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裏數量是1的物體並説出可以用數字1表示。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發揮幼兒感知的想像力,對數字進行形像化的描述,加深了對數字的記憶。利用“捉迷藏”的遊戲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數字1所表示的是一個物體。但是本次活動缺少與幼兒互動、幼兒自主探索的環節,使幼兒沒有更好的理解數字1的實際意義。

關於教學方案 10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發現自己的潛能》。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七年級第五課《自我新期待》是“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部分,通過教學要使學生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發現自己的潛能》是第五課第二框,是在第一框教學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教育學生運用發展的眼光展望潛在的自己。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每個人都存在巨大的潛能,知道開發潛能的一些方法與要求。

能力目標:學會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提高分析自我潛能的能力,提高自我反思、自我激勵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使大家都感受到人的潛能的巨大,從而培養熱愛生命,自尊自信,樂觀向上,意志堅強的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新課改理念,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我認為本框的兩目內容都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其中包括瞭解每個人都存在巨大的潛能,能夠對自身的潛能進行正確的評估,並學會發掘潛能的方法,學以致用,制定並實踐開發潛能的計劃。

因為七年級學生在新的學校、新的班集體中,隨着學習競爭日益激烈,學習壓力的增大,很多學生早早的失去了自信心,部分學生甚至產生自卑、厭學情緒。同時,國中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會不斷對自己提出一些與之相關的基本問題,尤其是對自我能力等方面。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二、説教法

1、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故事導入法,活動探究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輔之以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尊重學生,認真傾聽,使學生的內心世界能向老師和所有同學敞開,多給學生時間用於交流、體會、回憶自身情況,讓學生從活動中提高對潛能的認識,在審視自己中不斷建構對自己信心、能力的認識。

2、教具準備

①多媒體輔助教學。

②四人小組準備一把小剪刀、2-3張長5釐米、寬4釐米的紙片、一段1釐米長的透明膠。

③事先排練小品《同學會》

關於教學方案 11

學情分析:在學生對馬的相關知識的瞭解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對馬的瞭解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把握生字詞;掌握對比的描寫手法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感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積累優美詞句;掌握對比描寫

教學活動:

一、 興趣式導入

課前先做一個知識積累訓練,請同學講一講有“馬”字的成語:如馬到成功、一馬當先、馬不停蹄等。

二、 觀察圖片,説説它們的不同點。

前者是被人類馴服、被束縛的馬;後者是自由的、野生的。

三、 整體感知課文

1、 自由朗讀課文,生字詞疏通

2、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問題設計:讀完課文,你腦中出現了哪幾種不同生存狀態的馬?

【明確:①(1~2)人類馴養的馬; ②(3~5)天然野生的馬】

四、合作研討

問題設計:

1、 這兩種不同生存狀態下的馬各有哪些特點?找出文中的語句讀一讀。

【明確:①勇毅、馴良、被奴役、當玩物 ②美質、美德、美貌】

2、 你比較喜歡哪一種馬,説説理由。(鼓勵學生個性體驗)

3、 課文在描寫野馬的美貌時,為什麼要與其他七種動物作比較?文中還有哪些對比?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學一學,寫一寫)

文章在描述馬的外在特徵時,與許多其他的動物作了對比。試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下貓或其他小動物。100字左右。

六、小結語

馬是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讓我們也成為馬的朋友,放他們縱橫馳騁!

七、佈置作業

課後收集我國曆史上或傳説中的名馬。

關於教學方案 12

為積極落實《高碑店市教育局關於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對教師教學評估的指導意見》精神,落實完善《方官鎮總校關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對教師評估的實施方案》方法,結合我校實際特製我校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深化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增強我校的課程實施與建設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我校的基礎教育整體水平;增強我校教職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使我校走上教育教學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二、教師評估的主要目標

1、改變以分數和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的做法,建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符合新課程新理念的評價體系。

2、引導教師轉變觀念,主動提高教師自身的師德水平和教學能力。

3、規範學校教學行為,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

三、建立學校教學評估領導機構

組長:吳新民

副組長:蘇建民 尚文良

成員:劉寶忠 谷擁軍 汪勇 雷廣良王旭東宋豔萍

楊洪英 崔愛俠 黃桂蘭 許鳳俠 欒曉娟

四、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

(附有教學評估標準)

(一) 職業道德(10分)

(1)愛崗敬業(5分)

(2)為人師表(5分)

(二)專業水平(22分)

學歷資格(3分)、

教學技能(4分)、

教學能力(5分)、

作業指導(5分)、

教學質量(5分)。

(三)專業發展(28分)

終身學習(5分)、

轉變觀念(5分)、

反思交流(5分)、

研究行動(5分)、

研究能力(5分)、

創新成果(3分)。

(四)課堂教學(40分)

教學設計(6分)、

教學技術(3分)、

教學方式(7分)、

學習環境(6分)、

課堂調控(7分)、

過程評價(6分)、

教學效果(5分)。

五、評價原則

教師教學評價堅持方向性原則,客觀性原則,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等級定量相結合原則。

六、評價方式

教師教學評估每學期進行一次,採用等級評估定量評定結果。教師根據評估標準進行述職,自我評估(15%);教師互評(25%);學生測評(10%);學校評估小組(50%,其中教師出勤佔15%)四個方面總和確定教學評估等級。

一般為優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個等級。有成績突出或工作嚴重失誤,由學校評估小組研究決定加減得分,其考核結果存檔作為教師專業考核的重要依據。

關於教學方案 13

目標:

喜歡聽滑稽幽默的故事,嘗試説好笑的故事。

知道幽默、滑稽引人發笑的原因是因為奇巧——事件的結局常常同人們的預想相反。

準備

錄音磁帶 故事《一隻獅子》

過程:

一、欣賞《萬爾福的頭髮》。

1、萬爾福叔叔怎樣保護他的頭髮?萬爾福叔叔有一頭怎麼樣的頭髮?

2、聽故事的最後一節。

3、你們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你們覺得什麼地方好笑?聽老師再次講故事。

二、初步瞭解好笑的故事。

1、為什麼這個故事能讓我們笑?(滑稽,有趣)

2、我們聽了後感覺什麼樣?(感覺好笑,哈哈大笑)

三、編故事。

1、老師講述《一隻獅子》(開頭至“識字遇上了大象”),請幼兒續編。

2、嘗試自己編好笑的故事。

1、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人聽.

關於教學方案 14

活動目的: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展示我校“有效課堂教學研究”成果,為提升學校知名度和“建校10週年”獻禮。

活動主題:以“和諧共生”的有效課堂教學研究為主題,對外公開教學。

參與人員:邀請省、市教研室領導和各學科教研員參與評課、開設講座;有關兄弟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家長代表也將參加此次活動。

活動時間:四月二十二日。

活動安排:

一、開課老師的確定與準備

1、宣傳發動2月底,學校召開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學部主任和年級主任會議,傳達學校“行政會議”關於舉行“迎校慶‘教師課堂教學風采展示”活動的決定,要求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在教研活動中向教師傳達會議精神,理解此次活動的意義並積極參與。

2、提煉特色各教研組、備課組要認真總結十年來本學科課堂教學的成功經驗,用一、兩句易記好懂的話提煉本學科的教學特色,形成學科教學主張。

3、確定主題在學校“構建‘六環節’有效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下,根據學科特點和本組特色,確定具有本學科個性的“課堂教學成果展示”主題。

4、逐層選拔本次活動既是一次課堂教學的成果展示,也是一次全員崗位練兵的過程。各備課組圍繞高效課堂評價標準和模式,以“推磨聽課”的方式推選優秀教師參加教研組的選拔。各教研組要推選最優秀的教師承擔課堂教學(創新實驗)的展示任務。3月15日前,將上課老師的名單和課題(主題)報教研部。語、數、外學科4人(初、高中各2人),其他學科2人。國小部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5、精心打磨教研組長是此次課堂教學展示的第一責任人。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手段的整合。各教研組要舉全組之力,全員參與,精心打磨,確保成功。

協調部門:教研部教務部督導中心

二、專家的邀請與聯絡

由陳履偉書記、徐險峯校長具體負責省、市教研室領導和各學科教研員的邀請、聯絡工作。

協調部門:教研部

三、教學場地的安排與設備的保障

1、教師上課和專家評課、講座的地點安排。

2、上課老師課務的調整。

3、兄弟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家長代表的邀請。

4、所有活動地點的教學設備、照相、攝像、音響等。

協調部門:教務部

四、專家交通與招待的安排

1、專家接送(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2、接待工作,包括杯子、茶水、水果、午餐等。

協調部門:校務部

五、學校環境的佈置

1、橫幅與道路指示牌的定製。

2、學校環境的整潔。

協調部門:後勤部

六、學生文明守紀的教育

1、學生教學常規的遵守。

2、學生文明禮貌的教育。

協調部門:學工部

關於教學方案 15

【學習目標】

1、正確認讀蔓,籠,瞅,雛等13個生字,學習積累重蔓,斑斑駁駁,生意葱蘢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藴涵的情感,並會抄寫優美的句,段。

3、繼續練習用比較的速度默讀課文,提高默讀能力。

【教學流程】

一、聯繫生活,自然導入

1、同學們,當你從別處領養一隻陌生的小狗時,你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和它和睦相處的呢?是它喜歡上你的呢?

2、你如果沒有餵過狗,沒有和它們相處過,我們今天學習馮爺爺的課文,教你一招。

3、學習課文時,你要細細體會作者的找。想想,作者是怎樣和怕人的珍珠鳥和諧相處?我們又怎樣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建立和諧的社會?

(簡評:因為我們都是農村國小,學生喂貓或狗是常事,所以教師在引入新課時設計以上問題並有意停頓一下,這樣使問題貼近文章的內容,貼近生活,更讓學生思考其中的竅門,讓作者的寫作意圖,教育目的隨時豁然開朗。)

二、激情誦讀,感觸內容

1、快速默讀全文,畫出生字生詞並很快熟悉。

2、交流對生字生詞的理解及找出認為好的句子,段落。

3、教師泛讀,注重情感投入。

4、以小組為單位,學生選讀,精讀。

(簡評:教師強調誦讀,這樣不僅讓學生熟讀課文內容,為進一步分析課文打下基礎,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多次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對話。學會體驗,同時培養學生閲讀,分析,賞析能力。)

三、情境創設,角色互動

1、學生自由朗讀1~7段。

2、解決以下問題:

⑴ 老鳥與人的關係?

⑵ 作者開始怎樣接觸小鳥,打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⑶ 老鳥與作者的關係有沒有變化?表現在那些地方?

⑷ 作者是怎樣照顧小鳥的?

⑸ 小鳥長的啥模樣?

⑹ 作者對小鳥的情感怎樣?文中那些部分表現出來呢?

3、學生自由朗讀8~13段。

4、解決以下問題:

⑴ 小鳥的活動範圍有那些?與以前相比怎樣?

⑵ 小鳥的膽子有沒有變化?與以前相比怎樣?

⑶ 小鳥與我的關係怎樣?有什事例説明?

⑷ 我對小鳥的感情怎樣?

5、學生自由朗讀14~15段。

6、解決以下問題:

⑴ 作者通過與鳥的相處有何感觸?

⑵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感觸?

⑶ 你如何與一個陌生人搞好關係,和睦 相處? 簡評:教師緊緊抓住小鳥與人的關係這個竅,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然地感觸到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教育目的,達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自然功效。這種協助學生破出重重難關,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的教育模式順應當前教改的主題,適應學生的個體發展。

四、構建平台,體驗成功

1、快速朗讀課文。

2、找出體現作者對小鳥情感的句子。

3、展問話題──讓語文教學延伸到生活之中:

⑴ 作者把小鳥放了,它會回來嗎?

⑵ 你怎樣和小狗作朋友?

⑶ 一隻被拋棄的小貓,你會收養嗎?

⑷ 同學欺負了別人,你會不會管?

⑸ 爺爺病了,你會不會管──

4、課後練習:

⑴ 擇抄優美的句段。

⑵ 寫一篇學習心得。

(簡評:教師授生以漁,不越庖代廚,把課堂還給學生,把過程留給學生,火候恰當,讓學生思考,又品嚐了得失,鍛鍊了能力,很值得倡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