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來源:文萃谷 3W

課堂是學生獲得人生體驗的重要活動場所,給學生一點時間,給學生一點空間,他們一定會呈現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精彩紛呈的新天地。,我認為,教師應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

如何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通過問題創設質疑情境,為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建立基礎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始,有利於啟迪學生的創造“潛質”。而傳統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依附性,學生的創造個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懷疑,敢於提出不同見解。

二、創設交流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供土壤

實踐證明,國小生具有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徵。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碰撞的環境,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台。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集體合作,有利於其思維的活躍。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明:討論、爭論、辯論,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利於改變“填鴨”式教學格局。因此,在教學中應創設多種形式、多種目標的交流情境,以發展學生創造個性。

1.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

“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橫向思維的典型方法,對於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深對教材和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學習創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一題多解”是訓練學生拓寬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最易出現一題多解的精彩局面,由於同學間的相互啟發,思維由集中而發散,由發散而集中。

2.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的創造個性充分發展

陶行知説:“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手和腦在一塊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若能組織學生合作,則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鑑,相互啟發、撥動,形成立體、交互的創造性思維網絡,往往會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三、創設想象情境,為創造能力奠定基礎

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傳統的教育比較注重學生求同思維的培養,而忽視其求異品質的塑造。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有創見。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心理學告訴我們,想象與創造性思維有密切聯繫,它是人類創造活動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併為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供機會。

課堂是師生生命歷程的一部分,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創造力,組織學生主動探究,尊重學生個性,注意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讓創造的火花在數學課堂上綻放。

如何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篇2]

創造性思維就是指人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通過創造思維,產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因此説,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那麼,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鼓勵質疑,培養思維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創造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徵,它要求在解決問題時,與眾人、前人不同;獨具卓識,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從而具有一定意義的首創性、科學性。而這種獨立性的特點往往體現在思維中的懷疑因子:對“司空見慣”的置疑,對“完美無缺”的置疑,對教材的置疑,對教師的置疑……

懷疑,常常是創新的開始。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不“唯書”不“唯上”,敢於懷疑已成為定論的東西。朱熹曾説:“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學生學習上的進步,就是在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無疑的轉化中得來的。在這個循環往復、由低級簡單向高級複雜發展過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創造性因素。雖然懷疑並不是每次都是對問題有創新性的見解,或將疑問進行創造性解決,但它仍不失為最有可能打開創造性之門的鑰匙。當然,發現疑難,提出問題,對國小生來講,有一個培養、訓練的過程。

1.1 激發興趣,養成質疑習慣

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首先要轉變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打消那種怕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擠佔課堂教學時間、打亂教學計劃的顧慮。實際上,只要教師實事求是,有地放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教師應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提問,敢於不斷提出問題又能不斷地解決問題。

《如何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