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課文《找次品》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2.97W

“找次品”是五年級下學期數學廣角里的教學內容,屬於一節思維訓練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掌握找次品的最優方法, 這節課我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並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方式進行了設計, 在正式講課之前,我曾經試講過四次,在我們組進行集體備課時,老師們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然後集思廣益,對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和調整。可以説今天為大家呈現的這堂課是我們集體備課的成果。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有些環節作的不盡人意,下面我簡單説説本節課的備課思路:

六年級課文《找次品》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節課的設計着力讓學生通過參與有效的實際操作、觀察比較來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學生的學習定位在自主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建立了“猜想--驗證--反思--運用”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難點轉化 降低教學起點,

按照例題,本課例1師從個開始探索的, 例2是從8,9瓶鈣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卻讓孩子們 從2個藥瓶中找出次品,依次找3、4、5、 然後問孩子發現了什麼?接下來繼續找6、7、個進行方法的鞏固,再找8、9個,這樣就降低了教學起點,考慮到學生的智力水平參差不同,為了體現教學的全體性原則,所以在導入部分我設計了讓學生從2瓶鈣片中找到次品的方法,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行性,從中找出最優解決的方案,另一個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用不帶砝碼天平的稱量更方便。為後面的探索 找次品做了很好的鋪墊。 增加成功的體驗,使本課更容易進行。

  二、層層推進

本課我讓孩子們從3箇中找出次品這比較簡單,然後加深到從4,5、6、7、8、9箇中找次品,並且在9箇中找次品的過程中滲入優化思想,讓孩子們尋找優化策略,接下來讓學生 進行驗證,加深了學生的體驗。整個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知識的過程,使他們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在此過程中知識層層推進,步步加深,讓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達到一定的高度,思維也不至於感到困難。一、民主導學中滲透“退”也就是“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三、數學思想與方法的體現。

我在教學中體現了華羅庚“退”的數學思想--善於“退”足夠“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也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竅。把複雜的問題退回簡單化,再從解決簡單的問題中發現規律,用這個規律解決複雜的問題。在本節課的開始我就設計了讓學生猜“從81瓶鈣中找一個次品,用天平稱,至少要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學生猜無論如何都要81次,有的説42次。要解決這個難題,我們首先研究2瓶,3瓶5瓶等逐漸尋找規律和方法,最後找到“平均分3份來稱所需次數最少”的方法,然後用找到的方法來解決從81瓶中找次品的問題。後來經過探究後發現從81瓶中找次品只需4次即可,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之中學生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魅力,數學的奇妙!從而激發了學生數學的學習慾望,

正如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所説“真正的數學家--常常憑藉數學的直接思維做出各種猜想,然後加以證實。”因此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猜想驗證思想方法的滲透,以增強學生主動探索、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本節課就讓學生經歷了“實驗探究--猜想--驗證--歸納”的過程。首先從9瓶中找1瓶次品的幾種方法的對比中,我們發現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次數最少,是否無論是多少瓶都是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數最少那?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就必須再用一個例子去實驗,最後歸納得出結論。學生通過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獲得了數學結論,更重要的是逐步學會了獲得數學結論的思想方法--猜想驗證,提高了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不足之處:

1、由於本節課的教學容量特別大,同時又想兼顧到全體學生, 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所以在教學的工程中我把教材難度進行 了降低, 從2個開始研究,逐一進行,一直研究到9,孩子才算把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性方法探索出來:(如果待測物體能平均分三份,就平均分成三份,不能平均分的,也要儘量平均分, 最多的份數和最少的份數只相差1。) 所以教學時間超了7分鐘。

2、本課板書很難設計,很抽象,不容易使孩子們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在第一次試講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用下劃線來代表天平,上面的兩個數字代表托盤兩邊的物品數量,這樣就更形象一些,讓孩子們也更容易理解一些。 但板書內容過多,浪費了教學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