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筍芽兒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2.71W
  《筍芽兒》教學反思_篇一

二年級下冊筍芽兒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描寫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課文描寫的筍芽兒真幸福啊:“春雨姑娘愛撫着她,滋潤着她。太陽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筍芽兒勇敢地“脱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幼小的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幫助下不斷努力,終於成長為健壯的竹子。

教學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中心句、重點段,激發學生的情感。如在理解“撒嬌”一詞時,我引領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出自己的真實體驗,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性格氣質迥異,他們對閲讀材料的感悟和體驗是不同的。我在傾聽中指導讀好“撒嬌”,在對話中引導個性品讀,孩子們依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讀得興致盎然。

我還引導學生依據重點詞句所表現出來的意境進行擴展性想象,如我引導學生抓住雷公公的動作,想象雷公公怎樣呼喚着筍芽兒的?筍芽聽了又是怎樣想的?這樣學生既可以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變不具體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讓形象更鮮明,特點更突出,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興趣。

教師善於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又走出文本,並超越文本,幫助學生找準想象創造的切入口,“筍芽兒終於成功了,它會對幫助過它的`朋友們説些什麼呢?又會對媽媽説些什麼呢?”這一富於靈性的誘導,使學生心中想象的漣漪盪漾開去,思維的觸角自由延伸,語言潛能得到開發,認知儲備得到激活,情感世界得到滋養,使課堂高潮迭起。他們一個個浮想聯翩,妙語連珠,很讓我驚喜。在這裏,很好地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筍芽兒》教學反思_篇二

今天與同學們一起學習了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課《筍芽兒》一課。本文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的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有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敍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在教學《筍芽兒》一文時,一課時,首先是帶領學生掃除了生字與生詞關。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學習和討論筍芽兒的成長過程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語言的優美。

感悟成長的快樂。

筍芽兒在春雨姑娘的呼喚中,在雷公公的鼓勵下,在竹媽媽的關愛與束縛下,在自己的奮力拼搏中,終於鑽出了地面,看到了美麗的春光,她勇敢地脱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她站在山岡上,自豪地喊着:“我長大了!”從閲讀中,學生們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成長的快樂,體會到筍芽兒的勇敢與堅強,他們都表示,要做像筍芽兒一樣的人。

學習寫景的方法。

在課文的第6自然段中,作者寫到:“筍芽兒終於鑽出了地面。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麼明亮,多麼美麗的世界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筍芽兒看看這兒,看看那兒,怎麼也看不夠。她高興地説:‘多麼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長大!’”在這段話中的“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是對美好春光的最好的詮釋。我引導學生找出本段話中有關手描寫春天的景色的句子後,出示了三幅能夠反映春天美景的圖片,請同學們認真地觀看,自由結組,交流觀察所得,研究如何運用文中的描寫春天景色的方法來寫圖片中的景色,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先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再動手寫一寫,改一改。大約8~9分鐘後,我發現有不少學生完成自己的小練筆。先請他們當眾大聲地朗讀自己的習作片段,在讀的同時我運用多媒體諀設備當場打出來,並對不適宜的地方進行適當的修改,使其不僅文通字順,而且能夠運用上恰當的修辭手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習作水平,為將來到中高年級的習作訓練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我感到很高興。

下面是幾個我修改好的學生習作片斷:

春天來了,我們來到公園裏,看到草地上小草變綠了,綠油油的像無邊的地毯,樹木發芽了,葉子也長大了不少,小湖邊的柳樹,在微風的吹拂下,擺動着長長的枝條,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翩翩起舞。那邊有一株不知名的樹木開花,紅紅的花朵像一隻只蝴蝶在空中飛翔。公園裏的景色真美呀!我愛你,公園!

  《筍芽兒》教學反思_篇三

《筍芽兒》這篇童話故事描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自然景象,寫出了筍芽兒克服寒冷、石塊當路等種種困難,趁着大好春光,破土而出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效藉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讀課文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由於課文中配有生動形象的畫面,再加上真切的朗讀,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也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感受細雨濛濛、春雷轟轟、萬物復甦的美景,感受筍芽兒慢慢成長,直至變成竹子的過程。

二、抓住重點詞句,深入拓展文本。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抓住了“筍芽兒終於鑽出了地面”這一句進行拓展。在初讀這一句後,我問孩子們:“這裏的終於能刪去嗎?”他們異口同聲地喊:“不能。”那誰來説説為什麼不能刪呢?”孩子們都陷入了沉思,不一會兒,有幾隻小手舉了起來。其中一個孩子很聰明,説:“因為筍芽兒是好不容易才鑽出地面的。是啊,筍芽兒鑽出地面的過程是很辛苦的,那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她在出土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呢?”這個問題一拋出,孩子們都爭着搶着回答。“可能筍芽兒的上面正好有一塊石頭壓着它。”“可能會被路過的人踩一腳。”“可能泥土很硬,筍芽兒鑽不出來。”……這時候,孩子們都把自己當成了筍芽兒,相信他們也從中感受到了筍芽兒鑽出地面的艱辛,感受到了“終於”一詞的用意。

當然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語言比較單調,缺乏有效性,今後有待改進。


更多教學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