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來源:文萃谷 6.25K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孩子十三四歲時,總和父母對着幹,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這段時期能持續2-3年。精神分析理論學家把青少年這段時期稱為“仇親期”。在這一時期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家長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1、當孩子向你談他感興趣的問題時,要集中注意力聽,不要似聽非聽,或者一邊做其他事一邊聽。如果正在做十分緊急的事,不妨跟孩子打個招呼,取得孩子諒解。

2、即使一開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充分了解他們的看法。要以交換意見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嘮叨説教而不考慮孩子的意見。

3、用尊重的語氣而不是教訓的語氣發言。尊重孩子會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訓常常帶來反感和對立,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4、父母要正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提高,指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所處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明確指出他們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賴性和認識上的片面性。

5、家裏的事也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合理或與大人的意見一致,就以他的意見做出決定,這樣可以增加他的“參政感”和責任感,從而促進家庭關係的協調。

另外,父母在日常行為方面也應注意以下幾點:要做出好榜樣。俗話説:“身教重於言教。”如果自己要抽煙,就無法説服小孩不吸煙。青少年一般都是根據別人的行為而不是根據言詞來學習和評價別人的,當然也包括評價自己的父母。孩子做的事,不要每件都指手畫腳,許多事可以放手讓他去獨立進行。對需要干預的事應採取適當的方式,如採取激烈的方式就易產生隔閡或加深隔閡。尊重孩子的隱私權。父母拆孩子的信件、看孩子的日記有時會引起孩子情緒對立,父母應該用關心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們。對任何事都要保持冷靜,避免做出過分的反應。即使是一次偶然的過火行為,也容易在感情上留下長期的裂痕。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家庭教育也歷來為人們所重視,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為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但縱覽我國的家庭教育,存在着明顯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五種誤區。

誤區之一:重智力因素提高,輕非智力因素培養。

家長希望通過對孩子智力的開發,促進學業成績的提高,為未來考上重點大學做準備,這種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一些家長卻不顧孩子的學力基礎、性格特點,硬性灌輸各種知識,把自己一廂情願的期望建立在對孩子歡樂童年的扼殺和自由的剝奪上。孩子入學了,分數也就成了許多家庭情緒變化的晴雨表。許多家庭還讓孩子“自加壓力”,把孩子送到“星期日學校”、“奧數班”、“興趣班”等;還有些家長只要看到有新的複習資料常常是照單全買,要求孩子“博覽羣書”。然而,所有這些,都是以犧牲孩子快樂的童年為代價的;同時,許多孩子也因難以承受繁重的學習壓力,屢屢出現的中國小生出走現象與來自家長對學習成績的過度關注有密切關係。

在孩子學業成績提高的背後,隱藏着種種人格塑造的危機,如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事實上,人的成功不僅與智商有關,更與人的情商發展有關。如果説智商更多地是被用來反映一個人的學業成就,那麼情商則被認為是用於預測一個人能否取得職業成功或生活成功的更有效的因素。有些人之所以成功與其勤奮的精神,堅強的毅力,良好的社會適應性有密切關係。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不僅要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更應該關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也就是要關注包括孩子人格在內的各種心理因素的全面發展。

誤區之二:重身體健康、輕心理關愛。

由於獨生子女的緣故,家長往往更加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為家長改善孩子的生活條件提供了物質基礎。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給孩子吃各種補品,結果使孩子生理早熟。與此同時,孩子的心理問題卻越來越嚴重。許多孩子的學業成績下降、問題行為產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都與心理問題有密切關係。有關調查表明,我國中、國小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比例分別達到40%—50%和20%—30%。另一項心理學調查則表明:中國中學生心理素質合格率僅為17%,美國為44%,最高的是日本達65%。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着孩子品德的形成,影響着孩子人格的發展,也直接制約着孩子潛能的開發和挖掘,從某種意義上説,健全的心理比健康的生理更顯重要。所以,家庭教育要注意孩子身心的和諧發展,特別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意志和心理素質的養成。

一位得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談到他成功的經驗時曾經講過:父母從小不管我,讓我自由發展。現在,很多家長拚命在管,可是孩子還成長不好。那麼,那個所謂“不管”的父母給了孩子什麼?

他們給了孩子幾樣東西:一個是向上的積極性,一個是學習的興趣,一個是自信心。這些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特別重要的環節。要使孩子發生變化,主要要解決這三個問題,最起碼要把挫傷積極性的做法收起來。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成功,就千萬不要做那個推着車往前走的人,更不要着急了把車打砸一頓,要做善於把汽車發動起來的人。如何把孩子學習的`興趣、向上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充分調動起來,是家長最主要的智慧。

大人都有自己喜歡乾的事情,為什麼喜歡幹,努力幹?或者覺得它很重要,或許對它有興趣,或者還有很高的自信心。所以,家長主要的工作是調動孩子的三個積極性。

凡是孩子智力或心理素質方面發育不好的,大多是因為家長或學校對孩子有挫傷。一面在挫傷,一面要求着孩子成長為理想的人才,怎麼可能做到呢?

作為家長,如果你在一天之中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得孩子這三方面的積極性有一點發展,你在這一天就是個很好的家長,就完成了很好的家教。日積月累,孩子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我們在“未來強者夏令營”中並沒有講數學課或外語課,我們做了什麼呢?是對孩子全面積極性的調動,包括自信心的調動,創造性的調動。很多孩子經過訓練以後,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要讓孩子自己走上人生的講台,建立自信──向上,積極,敢幹,肯幹,相信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相信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僅僅七天訓練孩子就能發生那麼大變化,如果在隨後的一兩年中,孩子每天都能得到這樣的好影響,肯定還會發生更加巨大的變化。

關鍵是要把孩子的狀態調動起來。

大人也一樣,如果你被嘮叨和數落包圍着,就可能什麼事也幹不成。

會開車的人都知道,一個人在學車階段時上路,如果教練的指示接連不斷,學車的人肯定沒有好狀態。本來學車的人知道怎樣處理一些簡單的路況,可是在教練接連不斷的提醒、包辦、數落和鞭策中,感覺肯定特別不好。

球場比賽,教練的好壞差別是很大的。好教練都知道,過多的場外指導必然干擾運動員的狀態。只有簡潔的、少而精的、必不可少的指示才是運動員需要的。

一個球隊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實力而踢得一塌糊塗,一定和這個球隊所處的心理環境有關係,一定與某些教練、領隊的不良心理調動有關係。一個好的指導應該使運動員不僅發揮正常水平,還可以超水平發揮。

所以,我有一個比喻,我們的孩子實際上一年365天都處在競技場上,如何使孩子進入好狀態非常重要。一旦進入好狀態,受益無窮。天下的許多事物是過渡的,並不是孩子數學不好,你就總要在數學上下功夫。人的自信心是綜合的,人的自卑心理也是綜合的。在一個點上受到打擊,在其他方面都會受到打擊。在一個點上得到鼓勵,在其他方面都會得到鼓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