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動學習到學會學習、合作學習論析學校體育學範文

來源:文萃谷 1.3W

論文摘要: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學校體育課程教改的背最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2/3的體育專業學生對專業理論課學習缺乏興趣。面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當前嚴峻的教學現狀,提出了新的課程教改模式(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和創造型教學原則。

從被動學習到學會學習、合作學習論析學校體育學範文

論文關鍵詞:合作學習;學會學習;學校體育學;課程體系

隨着教學改革的深人,人們已經認識到素質教育在中國小教改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以培養師資為主的高等師範院校,卻還是沿襲了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大學生主體意識、創新意識的發揮和培育。體育專業由於學生文化成績較差,更暴露了專業理論課應試教育的弊端,理論教師常常照書宣讀,即使有所發揮,也只是講些題外趣聞,有時理論教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詳盡解説理論要則,學生卻聽不進去。另外,傳統的以期末考試定分數的制度又養就了學生考前1-2周突擊複習的壞習慣,使學生對理論課學習缺少主動性、積極性,學生的各種能力得不到發展。基於素質教育中“學會生存,學會學習”的要求和造就新世紀體育師資複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們提出了以學校體育學這門兼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專業理論課為突破口的體育專業理論教學整體教改方案—,’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

1教學改革的背景

1.1知識經濟呼喚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知識經濟將在21世紀成為主導經濟。這對教育提出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應當説,教育理論界多年前就已經注意到知識經濟時代的來到若干前奏性的變化及這些變化對教育產生的影響,例如:聯合國教育科文組織1972年發表的《學會生存》就自始至終暗含了培養創造性以適應生存需要的主題。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教育—財富藴藏其中》進一步指出:“教育的任務雖毫無例外是所有人的創造才能和創造潛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一目標比其他所有目標都重要。”報告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作為教育的4個支柱。報告對尊重個性發展給予特別的強調,這實際上囊括了構成現代化創造型人才智能結構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

1.2應試教育的弊端

“應試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説是建立在“倉庫理論”基礎上的,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難以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瞬息萬變的複雜局面。“應試教育”旨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結果大多數學生的創造潛能得不到開發,多樣化的創造個性得不到發展。在體育專業理論教學中表現為把知識看作是一種能力,對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的情感、思維、個性體現並不重視,在教學中常常表現為反覆灌輸,並以考試成績定論等手段以推動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以考試結果為學生綜合成績的傳統評價模式,養成學生平時不讀書,考試靠突擊的壞習慣,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和創造動機得不到發展,“應試教育”選拔出的“精英”,大多成為高分低能。這種填鴨式灌輸教學方法,使學生只知道死記硬背現成的結論,只對結果、目標感興趣,而對探求規律的過程本身缺乏熱情。在體育專業理論教學過程中,主要的弊端體現在:1)考前用功壓倒平時興趣,用外在的壓力抹殺人天生具有的對知識追求、好奇和內動力。2)教師壓倒學生,教學被看作是教的過程,而非學的過程,學完全服從教。3)死的知識壓倒活的學習活動,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師的知識都不能轉變為學生現實的學習活動,理論脱離實踐。4)學習內容的先後是以理論知識的複雜程度而不是以人的學習心理為次序,知識被看作是一種外在強加物。

另一方面,學生在大學體育專業理論過程中,也普遍產生了種種厭倦情緒。在1998年對本系1.2,3年級150人進行問卷調查中發現,上理論課的注意力集中的有21.02%,較分散的佔80.31%,還有8.61%的學生上課不守紀律;從整堂理論課的精神狀態上看,只有14.96%的學生精神處於飽滿狀態,説明上課時精神狀態欠佳。2000年對本院1,2,3年級共428人進行調查,喜歡上理論課的佔33.51%,説明理論課對學生吸引力不夠,學生認為專業理論課的影響因素次序為:授課方法(35.66%)、教師教學風格(25.47%)、個人動力(13.94%)、考試壓力(11.53%)、教師個性(9.38%)、其它(4.02%),説明教師授課方法和教學風格是影響學生態度的主要因素,教學效果改進的主要責任在於教師和教師所採用的教法。

1.3教師教改的迫切需要

面對體育專業學生對理論課學習缺乏興趣、理論教師上課難的現狀,教師在探討如何進行深入教學改革,才能達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目標,又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教師從灌輸式教學中解脱出來,起到真正的指導作用。他們在局部上進行了改進,如教材改革(通過精選教材內容,增加內容信息量等),教學方法的改革(通過講座、討論、課外作業、多媒體教學等),但沒有跳出教改活動圍繞教師“教什麼、怎麼教”的傳統框架,沒有能完全從學的角度人手研究學生學習的過程、行為、情感、動機等,然而它代表了體育專業理論教師的一種改革心聲,一種迫切的變更需要。

2“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2.1集學術主義課程論與人本主義課程論優勢為一體

學術主義課程論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流派,其影響遠遠超過了由博比特(Bobbit)創立的工學主義課程論與康茨(Counts)、布拉梅爾德(Brameld)創立的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坦豪斯(Steln(;use)、布魯納(Bruner)、施瓦布(Szchwab)等,它認為教學目的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着眼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為年青一代智力的充分發展,能夠使個人和國家在異常複雜的競爭時代中具有更好的生存機會和能力,把學生思維能力和遷移能力的發展置於課程設計的中心。因此它主張(1)以學科基本結構為中心來組織課程;(2)設計螺旋式課程、重視內容安排的序列化;(3)突出知識形成過程教學;(4)提倡教師引導下的發現學習。然而這一流派也暴露出了過分強調理論,偏重課程的學術化(培養少數尖子式教學課程),被認為是使學生“非人性化”,妨礙了“完整人格”的實現。

人本主義課程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傑斯、梅茨等人,它認為課程應為每個人提供自己感到滿意的經驗,關注學生的情意(affect)、認知(congnition),感情(feeling)、理智(intellect)、情緒(emotion)和行為(behavior)等,並發展其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識,實現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建立了“人性中心課程”(Humanity—centeredCurriculum)。它的出現對於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和主體作用,重視人文學科課程、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產生了巨大的積極作用,但它過分強調學生的興趣,在實施中易助長自由主義。

基於上述現代西方各流派的優缺點,在體育專業理論教改過程中,首先需考慮到應針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以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適應能力,同時也要注重改變傳統的以教師壓倒學生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以體現學生的情感、需要、興趣等因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積極學習過程,造就學生學會學習、學習適應、學會生存的能力。因此,我們的新型教學模式應是以培養學生能力,適應社會需要為核心,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尊重學生情感、需要、個性、興趣為嚮導,集學術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優點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2.2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

戴爾把教學(視聽)理論總結為“經驗之塔”(見圖1)。

戴爾認為靠言語符號、視覺符號而獲得的抽象經驗,其學習過程速度較快,但不易保持,易遺忘;而通過觀察途徑而習得的經驗,是情境教學,學習速度中等,不易遺忘,易保持;而通過具體實踐操作而習得的經驗,學習速度慢,但牢固可靠。從目前體育理論教學的現狀看,主要採用了以抽象經驗獲得的途徑,雖然也曾有人提出運用多媒體教學,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被動學習而獲得的抽象經驗的教學模式。本教改活動的主要思路就是打破抽象經驗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親自參與設計、查詢、合作、討論、演説、辯論等,並結合具體實踐活動,使觀察和實踐結合起來,並配以多媒體教學,以利於達到學生主動學習、實踐運用和牢固掌握的整體教學目標。

2.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世界是個人頭腦創建的,事物由各人方式去理解,因此強調以個人本身經驗來解釋現實,斌予意義,並重視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景性,着重小組合作學習。根據以上理論,教師在給定問題後,就得讓學生自己在課外收集各種材料,按自己的思想去解釋現象,並重視小組合作、商討,如此既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為學生髮展自我提供了條件和環境。

3“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教學模式與特點

“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教學模式如下:教師研究學校體育學學科結構、確立教學起點和教學邏輯秩序~設置章節問題情景~師生協商、確立教學目標~課外資料收集或課外觀察或實踐活動~個人和小組合作研究~整理和寫作一課堂論點呈現、提問、討論和辯論(結合多媒體教學)~教師綜述~結果記錄。

4“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創造性教學原則的提出

與傳統應試的教學法相比較,“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在學習組織、學習系統、學習控制、教學評價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詳見表1)。

在體育專業理論教學中,我們提出了“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的創造性教學原則。

4.1學會學習的教學原則

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學會學習的能力,而是靠傳統教學中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那麼隨粉知識的不斷更新,人也將被時代所淘汰。因此,所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各環節都要圍繞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能力這個主題,這是索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高,不斷適應新時代、新知識的迫切需要。“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就是調動各種因索,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下,讓學生課外自尋資料,自編提綱,課中自我表現,與同學間合作,課後自我評價、自我總結等來體現學生自學、自教、自評的能力,以發展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會學習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從傳統教法中接受教師和書本里那些現存的知識和解題答案。

4.2自主學習的教學原則

“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在課堂內外,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由此解決了長期存在的班級集體化教學和個別化、個性化、因材施教的矛盾,採用了創造性教育思想和原則、改變教材體系和課堂內外教學模式,以教師指導,師生協商教材,學生自編提綱,小組討論,小組合作,課堂角色教學等主要形式,教師再不是照本宜科,而是組織引導、控制答疑等途徑與學生交往,如此,自然形成了課堂內外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改變了教師滿堂灌、學生無心學、死記硬背的教學弊端.真正體現學生自主、自願、積極主動、熱情的學習氣氛,從而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3師生協商教學的原則

傳統教學法以書本為主,教師按規定的教學目標,照本宜科,這樣既抹殺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全面改進了師生間的關係,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採取了以學生興趣出發,結合指定教學目標、基本教材,教師與學生共商討和制定學習目標、學習體系、課堂教學形式、內容、教學方法,並共同進行課堂評價與教學效果評價等,真正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教學思想。通過師生協商形式,尊重了學生願望、興趣、愛好,表達了學生真正的學習思路、情感、思維方式,同時又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進一步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投人學習過程中,給學生創造一種不受干擾和評價影響的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自由聯想式的發散思維,發展了智能。

4.4合作學習的教學原則

應試教學的特點就是學習的個體化,從知識的預習、課堂理解、記憶到課後的複習都是學生個人的事,最後的考試也是衡量個人知識多少的一種形式,因此,這種教學不利於發展學生間的社會交往素質和心理品質。素質教育要求培養複合型的人才,發展學會生存能力,而生存能力最關鍵的素質就是羣體間相互交際、相互合作能力。基於以上原因,我們所進行教改活動的一條重要思路就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並與老師一起合作教學的能力,按不同興趣愛好、教學目標分小組,每個小組在課外一起搜尋資料,討論題目,編輯教材和學習素材等,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積極思維。

課堂教學更是合作學習、合作教學的產物,小組間的不同觀點的競爭促動學習小組內的合作,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學習中接受同學間的知識。師生之間也採用合作教學的形式,鼓勵讓學生上講台,讓學生扮演學者、教師、社會活動家等角色,教師則成為學生的“輔導角色”,在一旁組織課堂秩序,並加以指導。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合作者、嚮導,師生關係轉換成了一種新型的社會關係,由此來發展學生合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競爭能力等素質。

4.5從創造中發展知識的指導教學原則

與傳統應試教育被動地、機械地接受和掌握知識不同,“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注重學生在實際問題中的創造、想象知識能力,從收集資料、自編教材開始,學生就根據師生協商教材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中接受大量的不同內容和不同觀點,然後總結出自己所需內容和觀點。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討論、小組之間的交換意見,教師的指正,在實踐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最後通過自我評估、寫小論文等形式鞏固所學知識。這種從創造中、實踐中獲得知識的新途徑,遠比死記硬背知識來得主動、形象、鞏固。

4.6不同學習機制不同指導教學原則

在課堂教學這一重點活動過程中,‘舊標一半導式”教學法還考慮了不同學習者與對象間關係的間題,帕森斯曾把學習的機制劃分發明、模擬和同一化。結合“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我們把發明指向為以小組形式自編而形成的新的學習內容,模擬是學習其他小組制定和教師修正的新的學習內容。同一化則是學生在思維活躍、創造性人格奮發時,接受所學內容,此時學習效果顯著提高。發明和模仿機制也隨之增強。這條原則暗含着3個前提:一是按學生知識水平、能力高低、個性、風格等多樣混合原則編小組;二是班組小組中鼓勵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學習,不搞互相比賽、懲罰、成績排隊張榜、相互監督這一套;三是在創造中、快樂中、熱烈中接受和學習新知識。

4.7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的教學原則

我們以新型的創造教育思想徹底改變了“應試教育”高分低能、高學歷低創造力的狀況,全面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目標一半導式教學法的教學,我們強調了學生以下能力的培養和發展:1)搜尋資料的能力,即通過圖書館查尋資料能力、收集資料能力、編寫提綱能力等;2)獨立創新能力;3)和別人合作工作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4)組織學習活動的能力,即通過小組活動,組長負責主持教學活動;5)學會學習能力、獨立操作能力;6)演説能力,表達、辯論能力;7)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初步實踐能力;8)初步科研能力;9)自我評價能力;10)他人評價能力。

5學校體育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配備條件

(1)以小班、中班的形式上課(20—40人)為宜,使人人都有機會參與各項活動。

(2)考試製度是教學的指揮棒,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且教師需有較大的自主權。

(3)為學生提供方便的文獻資料查詢服務,包括提供校內“中國期刊網”資料查尋服務。

(4)學期開始,教師應向學生公開學期和單元教學計劃,使學生明確瞭解本學期的教學目的、任務,以便學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5)瞭解學生的課後感受與情況反映,及時地反饋、修正教學目標。

(6)做好學生工作,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各項課後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