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與社區工作記錄範文

來源:文萃谷 2.27W

我校一直把教育目標定位於培養文明而有修養的人,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我們逐漸明確了我們的辦學理念是,文化陶冶滲透,潛移默化育人。

學校與社區工作記錄範文

我們確定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全面發展,德育為先。我們就要培養這樣“熱愛生活,正確生活,幸福生活”的人。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主要做了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營造良好育人環境,讓學生感受德育氛圍

校園文化是學校存在方式的總和。它無聲,然而無處不在;它無形,然而無所不至。也許多年後,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學科知識已被淡忘,但校園精神,校園文化卻是校園中師生取之不盡的寶藏,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長遠的、終生的,它塑造的是人的氣質和靈魂。為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認識功能、導向功能、育人功能、娛樂功能,我們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增強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縱橫交錯,歷史與生活,傳統與現代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我們校園文化的主體,潛移默化中傳達的是廣小人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對現代生活的自信。同時我們注意給師生創造的空間,參與的機會。

同時我們充分認識到教師自身言行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教師自身和諧規範的舉止,是學校人文氛圍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制定了教師的言行舉止規範,並將其納入教師綜合評價體系中。

二、創造生機勃勃的課堂,滲透德育理念

課堂是學生初試社會,學習交往,體會尊重,建立自信,構建道德的主要渠道。因教學活動、學科內容、教學方法、師生活動和交往都藴藏着豐富的德育功能,教師的人格魅力、説話態度、學習氛圍等均會對學生做人產生影響。在積極合作、主動探究中生成優良品質,如體育教學,把滲透點確立在既要體質,更要性格上,從單一的體質運動過渡到以促進人的發展為中心的身心體育,鍛鍊學生的吃苦耐勞,抗挫的能力培養。語文通過字詞名篇,以道統文,數學邏輯推理,演繹辨證,勞技珍惜成果,探究創造,美育中體驗欣賞,情操為本,社會中認識資源,積極憂患。

三、推行發展性評價,深化德育教育

我們的信念是讓每個生命健康、快樂、高效地成長,讓每個生命的光彩自然、充分地顯現,讓每個教師、每個學生都成為發展的人、幸福的人。

對學生在校的評價,關注的不應該只是學業成績,還應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身心健康、創新精神等基本素質。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使他們養成了許多壞習慣。要評價孩子在家的表現,家長是很關鍵的因素。我們首先改變家長的觀念,通過教師與家長交流,讓家長認識到,對孩子教育不能僅僅侷限於孩子在校的表現,平時在家、在社區的表現同樣重要。要改變家長以往“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家務事父母一肩挑”的思想,加強他們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愛心、孝心和社會公德心的培養。提倡孩子孝敬長輩,注重親情的培養,強調生活自理,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等。克服驕橫、自私、懶惰的壞毛病,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學會體諒父母。

隨着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社區成了越來越多的公民的活動場所,對學生來説,社會更是一個在校外施展自己才華的大舞台。我們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公民道德意識。教師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幫助學生規範自己的言行,全方位檢查自己的行為,消除在校、在家、在社區表現不一致的“多重人格”傾向,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為了讓社區能客觀、準確、真實地評價學生,我們發揮連接學校與社區的橋樑作用,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如文化長廊、黑板報、圖書室、健身園地、宣傳標語等,讓學生了解社區的人文環境,融入社區生活,並積極參與到社區活動中去。比如,與冰箱社區聯手,承包一塊社區“責任田”,開展愛綠護綠活動;進行環保宣傳,清除白色垃圾等。設計社區聯絡卡,積極為學生搭建實踐平台,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優化。

我們深深知道,教育是一項影響深遠的事業,一所好的學校,它的教育影響力決不能僅僅侷限於學校以內,而應該輻射一方,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