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義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來源:文萃谷 7.15K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比的意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精選20篇)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

2、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3、通過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的學習活動過程達到學習水平的提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初建相等關係模型。

1、師出示天平圖,

認識嗎?

師:天平可以稱出物體的質量是多少。

2、(媒體出示三幅圖)下面的三幅圖中,哪一幅能稱出兩隻蘋果的質量?

(左右傾斜各一幅,平衡的一幅。圖略)

學生會選擇圖3,老師順着學生的思路出示圖3天平平衡圖

圖3為什麼能稱出兩隻蘋果的質量?

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麼?

100+100=200

圖1和圖2為什麼不能稱出兩隻蘋果的質量呢?

你也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100+100>100、100+100<500

3、三個式子都是表示物體之間質量的關係,數學上把這樣表示兩邊相等的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你的小腦袋裏有等式嗎?説一個試試。

除了用加法表示的還有不一樣的嗎?(師板書學生説的其它的一些式子)

師:沒想到,同學們對等式是這麼的熟悉。

二、藉助基礎,拓展等式外延。

1、下面的幾幅圖中,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哪些可以用等式表示?能表示的試着把它寫下來,不能的`思考可以用一個什麼樣的式子表示呢?

(書上四幅圖略)

選一個等式説一説它表示什麼意思?

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一種是用語言表達,一種是用數學式子表示,你願意選擇哪一種?説説你的理由。(突出簡潔、清楚)

2、師:的確,這樣的一些數學式子能清楚、簡潔地表示出天平左、右兩邊物體質量之間的關係。

3、比較:現在寫的這些等式與剛才我們説的那些等式有什麼不同嗎?

突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這些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你見過嗎?

生:沒見過;也可能見過,如:用字母表示數中、求未知數x等。

三、進一步拓寬對等式的理解。

1、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李老師就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生活中同學們常見的一些現象,仔細看一看,這些生活中的現象之間的關係是不是也能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表示呢?

(師出示四幅生活情境圖)

(1)鉛筆盒與筆記本共20元。

(2)借出的書與剩下的書共150本。

(3)3瓶相同的色拉油,每瓶x元,共8元。

三、明確特徵,歸納概念。

其實呀,數學上給這樣一些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起了個很特別的名字叫方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方程的意義。(板書)

揭示數學上我們把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四、深刻領悟,挖掘內涵。

1、黑板上的其它式子為什麼不是方程?

2、師:現在同學們知道什麼是方程了嗎?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是等式的男生舉手,是方程的女生舉手)

36-7=29、60+x>70、8+x

6+x=14、7+15=22、5y=40

活動結束了,但思考卻剛剛開始,就等式和方程的關係你現在有什麼話想説的嗎?

(在活動中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五、實踐應用,拓展外延。

1、你能看圖列出方程嗎?

圖1:天平(2x=500)

圖2:四個物體16.8元

圖3:兩杯水共有450毫升

2、從文字表述中找出方程

(1)小明從家到學校有500米,他每分鐘走50米,走了x分鐘。

(2)張師傅每天做x個零件,用了6天做了780個零件。

(3)王濤放學回家後,去商店買了3本精裝筆記本,每本y元。他付給售貨員阿姨20元,找回2元。

3、李老師頭腦中有一幅圖,我把它用方程表示了出來,猜一猜,老師頭腦中可能會是一幅什麼樣的圖?

出示:5x=200(可提示:如天平圖等)

個別交流的基礎上同桌互説。

六、全課總結:學習到現在你有哪些收穫?

從不能用方程表示到能用方程表示圖中的數量關係的一種演變。

圖1:買4個小熊貓玩具,每個x元,120元不夠

圖2:買3個,每個x元,120元還不夠

圖3:買2個,每個x元,120元正好

延伸:使兩隻水杯一樣多你能有哪些辦法?用方程表示,你能嗎?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P62——63

教學目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設計理念

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發現成正比例量的規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徵。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就讓學生親自去探究。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一、複習鋪墊激情促思

1、説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係。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師:這些是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係,每組數量之間是有聯繫的,存在着相依關係。當其中一種量變化時,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

學生口答,相互補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規律

1、出示例1的表格(略)

説説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1)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説一説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得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板書:相關聯的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據,尋找兩種量的變化規律。

根據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肯定並確認這一規律,特別是有意識地從後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律。

根據發現的規律啟發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麼?上面的規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係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説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教學“試一試”

學生填表後觀察表中數據,依次討論表下的4個問題。

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作適當的板書

3、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説説它們的共同點。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k(一定)

揭示板書課題。

先觀察思考,再同桌説説

大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發現一種量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也可能發現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變。

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説一説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麼關係

學生獨立填表

完整説説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麼關係

學生概括

三、鞏固應用深化規律

1、練一練

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2、練習十三第1題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完整地説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2題

先獨立判斷,再有條理地説明判斷的理由。

4、練習十三第3題

先説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後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釐米,再畫一畫。

分別求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麪積,並填寫表格。

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三歲時體重12千克,十一歲時體重44千克。於是小張就説:“明明的體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認為小張的説法對嗎?為什麼?

討論、交流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説明判斷的理由

説一説,畫一畫

填一填,議一議

討論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3

1、教學內容

義務版第八冊67~68頁《除法的意義》

2、教材簡析

除法是與乘法相反的運算。在前三年半學生經過大量的整數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除法的意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裏在已學的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學生有更明確的認識。

和講減法的意義一樣,教材也是通過三道應用題為載體,從除法和乘法的聯繫概括出除法的意義。教材對1、0在除法算式的特性做了比較系統的總結。其中0為什麼不能作除數這部分知識是教學難點,以後在學習分數、約分、比等知識時經常要用到。

3、學情簡析

所授教的是四年級學生,他們通過幾年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推理、驗證、歸納等能力。另外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的筆算和口算除法,並會進行簡單的驗算。所以,我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大量的探索性平台,讓他們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學習知識。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除法與乘法的聯繫,理解除法的意義。

(2)理解掌握除法的意義

能力目標:培養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抽象、概括等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滲透轉化思想。

5、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除法的意義。

難點:理解“0”為什麼不能做除數。

6、教學程序

(一)在生活的信息中,感受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1、採用聊天的形式引入(師生相互猜測年齡,得出兩條信息;教師今年30歲,學生今年10歲)

2、通過以上兩條信息你想到什麼數學問題?(老師的年齡是學生的3倍)

3、讓學生從這三條信息當中任選兩條,並提出一個問題。

(1)學生今年10歲,老師年齡是學生的3倍,老師今年多大?

(2)老師今年30歲,學生今年10歲,老師是學生年齡的幾倍?

(3)老師今年30歲,是學生年齡的3倍,學生今年多大?

4、指明學生列式並計算。

【雖然這部分內容不是本節課的重點,但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與教師交流中,感到特別親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並在出示應用題時改變了以住的呈現的方式,使應用題的出示更能體現出計算來源於實際,並將計算與應用題巧妙整合在一起。同時為後面學習新知作好鋪墊。】

(二)在觀察比較中概括除法的意義

(1)觀察這三道算式,感受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①先説出乘法算式中各數的`名稱。(因數、因數、積)

②再觀察二、三兩道題説出除法算式中的各數在第一道題中是什麼數(積、因數、因數)

③小結二、三兩道題相同點即已知什麼求什麼(與第一題相反二、三兩道題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30)與其中一個因數(10或3),求另一個因數)

④歸納除法是什麼樣的運算。(除法的意義)

⑤師生共同總結除法的意義後,再説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被除數、除數、商)

【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提供學生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在觀察、比較、討論、反思中去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並在總結除法意義時,是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去進行理解,也是讓學生的知識結構達到轉化。】

(三)在探索中理解難點

【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我在學生學習理解時,運用猜測結果——推理驗證——歸納特徵——舉一反三的這樣教學方式組織教學。】

出示答題卡:

一個數除以1

結果

用除法意義驗證

我發現了:

再舉例説明

7÷1

5÷1

6÷1

9÷1

10÷1

0除以一個非0的數

結果

用除法意義驗證

我發現了:

再舉例説明

0÷20

0÷10

0÷15

0÷17

0÷5

一個除以0

猜測結果

用除法意義驗證

我發現了

5÷0

7÷0

16÷0

9÷0

10÷0

【學生在解答這兩張答題卡時,比較順利。因為這些知識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內容,只不過加以歸納和整理。其實我在這裏設計這張答題卡的真正用意,不僅僅是為了歸納1以及“0除以一個非0的數”在除法中的特性,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突破0為什麼不能做除數這一難點。因為學生掌握了這樣的分析推理的過程,特別是如何利用除法的意義進行驗算這一方法後,對這一難點理解,就迎刃而解。如10除以0,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的積等於10,再如0除以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0和任數相乘都等於0,所以0不能作除數。並且通過答題卡的出示,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式,以便於梳理知識,感受除法意義的價值,同時為第二課時的學習(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及驗算)奠定基礎】。

(四)從練習實踐鞏固知識

基本練習:

(1)根據36×14=504,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504÷14=504÷36=

(2)一本書有95頁,每頁按624個字計算,這本書一共有多少個字?(3)把上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

拓展練習:

判斷正誤,並説出理由:

(1)任何除以1都得到原數。()

(2)0除以任何數都得0。()

【按照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力求做到人人學有必須的數學,我設計了兩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

(六)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什麼疑問?

【讓學生在重温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知識的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70~71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在具體運算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加與減、乘與除的互逆關係。

過程與方法

自己先複習,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情感態度價值觀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感受加與減、乘與除的互逆關係。

教法學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討論法、練習法、講授法

教學準備

複習本、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複習。

1、同桌交流情境“慶祝六一”的預習情況: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全班交流(師根據學生彙報情況相機板書)。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兩位同學一共折了多少隻紙鶴?

裝飾教室還需要折多少隻紙鶴?

一共需要多少錢?

扎禮品盒、蝴蝶結分別需要用多少米綵帶?

每個小組有多少人?……

二、回顧整理、構建網絡。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使用了哪些運算?

2、這些知識在我們腦中比較零散,不便於記憶和運用,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這些知識加以整理。

3、全班交流,展示。每個同學整理完後,先在小組討論、交流,再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四則運算、關係、意義、各部分之間關係

加法:加、減法互為逆運算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

加數+加數=和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減法: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被減數=減數+差

乘法:乘、除法互為逆運算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除法: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對所學的所有的運算有個完整的認識,同時搞清楚各種運算的意義。

4、師生總結。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1、課本第71頁第1題。

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四則運算的意義。

2、課本第71頁第2題。

先讓學生弄清題目中的數量關係,獨立解答後再説説解答過程。

3、課本第71頁第3題。

獨立解答後再説説解答過程。

4、課本第71頁第4題。

讓學生自己給算式找出生活中的具體情境。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一)自主檢評。

1、想一想,填一填。

(1)58+58+58+58=()×()

(2)根據2516÷68=37,直接寫出下列各題得數:

2516÷37=()68×37=()25、16÷0、37=()

(3)在()內填入適當的運算符號或數據:

0、43()1000=4302、46×()=24、6

12、5()100=0、1250、03×()=30

()×0、3×8、54=064×125=()×8×125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為支援地震災區,實驗國小開展了獻愛心活動。

(1)五、六年級學生各捐款多少元?

(2)五年級學生捐款數是四年級的幾倍?

(3)六年級學生捐款數正好是三年級的8倍,三年級學生捐款多少元?

(4)全校教師捐款比六年級的3倍多80元,全校教師共捐款多少元?

(5)如果全校共有2000人比六年級的6倍少200個人,六年級有多少人?

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不要讓學生養成簡單模仿的習慣,要讓學生在對比練習中養成獨立思考,善於思考的良好學習品質。

(二)交流、評價。

五、歸納小結、課外延伸。

1、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或感受?

2、課外延伸。兩個數相除,商9餘4,被除數、除數、商、餘數之和等於867,求原來的被除數和除數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

運算的意義

加法:加、減法互為逆運算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

加數+加數=和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減法: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被減數=減數+差

乘法:乘、除法互為逆運算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除法: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教學反思:今天覆習的是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對這一直感到很煩惱:如果單純地讓孩子回憶意義和法則,全部到位,一節課的時間也就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練習的時間;而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會背誦法則是否表示他能正確合理地進行計算了呢?這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基於這樣一種考慮,今天我並沒有強求學生背誦意義法則,特別是法則,主要是結合具體的習題練習來複習。顯然,學生也更喜歡更願意通過習題來複習,而不是枯燥地背誦。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5

一、成語引入:

1、回顧分數,瞭解學生的起點。

師:老師今天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好吃的?猜猜看,是什麼?哦,請看電視,是(蛋糕)

師:你能用一個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嗎?(生答師板書)

師:關於這個分數,你都知道些什麼?

生1:我知道“4”是分母,“1”是分子,1和4中間那條線叫做分數線。

二、展開——分數意義的研究

1、研究,理解單位1。

(1)探究,用多種材料表示出。

師:剛才同學們説,可以表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還可以表示什麼?老師為大家提供了幾種材料,你們能動手分一分,並且用來表示嗎?我們準備的材料有哪些呢?

課件邊展示老師邊説:奧,是一張長方形的紙,一米長的繩子一條,畫有四個熊貓的圖片一張,小圓片12個。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材料表示出,然後互相説一説你是怎麼表示的。

師:同學們,你們聽清要求了嗎?那我們趕緊行動吧!

小組活動。

(2)反饋

師:誰願意來説説你是怎樣來表示的?

生1:我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展開後把其中的一份塗成了紅色,就是這個長方形的。

生2:我把一條繩子兩次對摺,其中的一份就是這條繩子的。

生3:我把4只熊貓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1只)就是這些熊貓的。

生4:我把12個小圓片平均分成4堆,其中的一堆(3個圓片)就是這些小圓片的。

(3)歸納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用了這麼多的方式表示出了,我們一起來看電視,回顧一下:在表示的過程中,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們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的。

師:是的,我們都是把這些物體平均分成4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是。(板書:平均分成4分,表示這樣1份的數)

師:剛才在表示有的過程中,有不同的地方嗎?小組的同學可以商量一下。

小組商量。

師:誰來説一説?

生説:有的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比如長方形的紙,1米長的繩子,有的是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比如4只熊貓、12個小圓片。

師:是不是這樣?

師:有的是把一個長方形分成4份,那麼一個長方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一個物體。(板書:一個物體)

剛才我們把這根繩子平均煩人暱稱4份,這根繩子的長度是多少?(生:1米)

像這樣1米長的線段,我們把它叫做一個計量單位。(板書:一個計量單位)

像4個熊貓、12個小圓片,它們都是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板書:一個整體)

師:大家看,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有什麼字?(生説)

師:“1”是吧,我們就把它通常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及大括號)

師:單位“1”有哪些呢?

生: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

師:那麼一個物體出了可以是一張長方形的紙外,還可以是什麼?(生説)

師:那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什麼呢?

師:那一個整體還可以是什麼呢?

師: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叫做單位“1”,那剛才同學們在表示的時候,實際上是把誰平均分成4份?大家一起説。(單位“1”)

(4)研究幾分之幾

師:對我們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1份就是。(板書:把)

那剩下的部分,如果用分數表示,應該是多少?()

師:表示什麼?

師:老師如果把單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這樣7份的數,應該是多少(找生:)

師:像這樣的分數,你能説一個嗎?表示什麼?

師:那像這樣的分數能寫多少個?

師:這麼多的分數,你能根大家説説什麼叫分數嗎?(生説師補充板書:若干份、幾)

再找生説,並板課題:分數。反問:什麼叫分數?再找幾個學生回答。

師:這就是分數的意義。(補充課題)

師:關於分數的意義,你清楚了嗎?下面老師請你在演草紙上寫一個分數,並和你的小組同學説説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生寫交流)

師:誰願意把你寫的分數説一説?(找生説)

2、理解分數單位。

師:(指黑板上的分數)同學們,你們看,這裏這麼多的分數,它們的分母有的是4、6、12,那分母都表示什麼?(生:把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

師:你們再看看這些分子?又表示什麼呢?(生:取這樣的幾份)

師:如果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的數,就叫做分數單位。(板:分數單位)

反問:什麼叫做分數單位?(生説)

師:(指黑板任意一個分數)它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有幾個…?

師:看看,剛才你寫的分數,它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和你的同位説一説?。

(三)練習

師:看來大家對今天知識掌握的.不錯,下面我就來考考大家?

1、課件出示:(教材63頁第1題)。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師:會嗎?(找生口答,並問為什麼?説到第四幅圖時有2種答案。可以問,還有補充嗎?)

2、教材63頁第2題。(略)

師:剛才這些圖大家會用分數表示,接下來這些物體你能用分數表示嗎?課件出示(喊聲在黑板上做,並請這個學生訂正,同學們把答案寫在演草本上。)

3、7題。

師:老師這裏還有一些圖片,你們看看它們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課件出示:

頭部的高度約佔身高的(圖)

長江干流約的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圖)

死海表層的水中含鹽量達到。

師:這裏的、、表示什麼意思,請你説一説。

生1:如果把人的身高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8份,一個人頭部高度就是這樣的1份。

生2:把長江干流水體所有的水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5份,有3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生3:這裏的表示把死海表層海水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10份,鹽就有這樣的3份。

4、請你任選一個分數,並在圖上用塗色表示出來。(蘋果圖)

師:接下來,老師請每個同學都動手,(課件出示)請你任選一個分數,並在圖上用塗色表示出來。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練習卡,開始做。

師:為什麼都是十二個蘋果,分得的每一份的數量卻不一樣呢?

生説師結:剛才我們都把12個蘋果平均分,分的份數不同,每一份的數量也不同。

(五)拓展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表現的非常不錯,這節課有多少同學發言?站起來。你能説説發言的同學佔全班的幾分之幾嗎?現在發言的人佔全班的幾分之幾?,

師:看來分數就在我們身邊,你能聯繫實際舉一個有關分數的例子嗎?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麼?(生説:分數的意義),那你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課前我讓同學們調查了分數的產生及歷史,誰願意上來為大家介紹。

師:謝有學同學還做成了幻燈片呢!真用心,我們一起看看!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分數單位

把單位“1"一個計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表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一個整體

《分數的意義》教學案例這篇文章共7996字。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能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2、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流程:

一、複習鋪墊,猜想引入

師:(1)表格裏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2)這兩個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2、猜想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比例關係反比例關係。(板書:反比例)

師:從字面上看反比例與正比例會是怎樣的關係?

生:相反的。

師: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聯繫正比例關係猜想一下,在反比例關係中,一個量會怎樣隨着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變化會有怎樣的規律?

生:(略)

反思:根據學生認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規律,從概念的名稱正、反兩宇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顧名思義,對反比例的意義展開合理的猜想,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願望。

二、提供材料,組織研究

1、探究反比例的意義

師: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還需要進一步證明。下面我提供給大家幾張表格,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1)表中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

(2)兩個相關聯的量,一個量是怎樣隨着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化規律是什麼?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迴查看,並做適當指導。)

3、彙報研究結果

(在彙報交流時,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分析到表3時,大家開始爭論起來。)

生1:剩下的路程隨着已行路程的擴大而縮小,但積不一定。

生2:已行路程十剩下路程=總路程(一定)。

(最後通過對比大家達成共識:只有表2和表3的變化規律有共性。)

師:表2和表3中兩個量的變化規律有哪些共性?(生答略。)

師:這兩個相關聯的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完成板書。)

師: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兩個相關聯的量,用C表示它們的積,你認為反比例關係可以用哪個關係式表示?[板書]

反思:教材中兩個例題是典型的反比例關係,但問題過瘦過小,思路過於狹窄,雖然學生易懂,但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過增加表3,更利於學生髮現長寬=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這一關係式,有助於學生探究規律。同時還增加了表1、表4,把正比例關係、反比例關係、與反比例雷同(和一定)的情況混合在一起,給學生提供了甄別問題的機會。

4、做一做(略)

5、學習例6

師:剛才我們是參照表格中的具體數據來研究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係,如果這兩個量直接用語言文字來描述,你還會判斷它們成不成反比例關係嗎?(投影出示例題。)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略)

2、拓展應用。

師: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先自己舉例,寫在本子上,再集體交流。)

交流時,學生們爭先恐後,列舉了許多反比例的例子。課正在順利進行時,一個同學舉的正方形的邊長邊長=面積(一定),邊長和邊長成反比例的例子引起了學生們的爭論,教師沒有馬上做判斷,而是問學生:能説出你的理由嗎?有的學生説:因為乘積一定,所以邊長和邊長成反比例關係。對他的'意見有的同學點頭稱是,而有的同學卻搖頭忽然,一名同學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大聲叫起來:不對!邊長不隨着邊長的擴大而縮小!這是一種量!一句話使大家恍然大悟:對啊!邊長是一種量,它們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所以邊長和邊長不成反比例。後來又有一名同學舉例:邊長4=正方形的周長(一定),邊長和4成反比例。話音剛落,學生們就齊喊起來:不對!邊長和4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

反思:通過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這樣一個開放性練習題,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使新舊知識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這同時也是對數量關係一次很好的整理複習機會,通過舉例進一步明確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3、綜合練習

四、總結

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而現行的國小數學高年級教材,內容偏窄、偏深,部分知識抽象嚴密、邏輯性強、脱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新教材相比明顯滯後。如何將新的課改理念與舊教材有機整合,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探索的課題。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7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數是國中階段所要學習的三種函數中的一種,是一類比較簡單但很重要的函數,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反比例函數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與意義的教學是基礎。

二、學情分析

由於之前學習過函數,學生對函數概念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們學習過分式的知識,因此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的一定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反比例函數意義;能夠根據已知條件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解決問題: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並確定其表達式。情感態度: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模型的過程,體會反比例函數來源於實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函數意義,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難點:反比例函數表達式的`確立。

五、教學過程

(1)京滬線鐵路全程為1463km,某次列車的平均速度v(單位:km/h)隨此次列車的全程運行時間t(單位:h)的變化而變化;

(2)某住宅小區要種植一個面積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長y(單

位:m)隨寬x(單位:m)的變化而變化。

請同學們寫出上述函數的表達式

14631000(2)y=tx

k可知:形如y=(k為常數,k≠0)的函數稱為反比例函數,其中xx(1)v=

是自變量,y是函數。

此過程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模型的過程,體會反比例函數來源於實際。由於是分式,當x=0時,分式無意義,所以x≠0。

當y=中k=0時,y=0,函數y是一個常數,通常我們把這樣的函數稱為常函數。此時y就不是反比例函數了。

舉例:下列屬於反比例函數的是

(1)y=(2)xy=10(3)y=k-1x(4)y=-

此過程的目的是通過分析與練習讓學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問已知y與x成反比例,y與x-1成反比例,y+1與x成反比例,y+1與x-1成反比例,將如何設其解析式(函數關係式)

已知y與x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係式為y=

kx?1

k已知y+1與x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係式為y+1=xkxkxkxkx2x已知y與x-1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係式為y=

已知y+1與x-1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係式為y+1=kx?1此過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瞭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為以後在求函數解析式做好鋪墊。

例:已知y與x2反比例,並且當x=3時y=4

(1)求出y和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

(2)求當x=1.5時y的值

解析:因為y與x2反比例,所以設y?k,只要將k求出即可得到yx2

和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之後引導學生書寫過程。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並確定其表達式最後學生練習並佈置作業

通過此環節,加深對本節課所內容的認識,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六、評價與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現有的認識基礎上進行講解,便於學生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而本節課的重點在於理解反比例函數意義,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應該對這一方面的內容多練習鞏固。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

2、認識分數單位,感受到單位的價值。

3、體會到數學好玩,進一步喜歡數學。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調節氣氛

二、簡單提問,找準學生知識起點

師:這兒有一個關於分數的問題,一起來看看,説是豬八戒吃西瓜,他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麼用分數表示豬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師:能説説是怎麼想的嗎?

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師:那麼,還有這樣一個問題: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變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麼分數?

生:

師:説説怎麼想的?這個分數表示什麼?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佔猴子總數的六分之三

師:還想到了什麼分數?

生:

師:説説是怎麼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頭兒子的難題----引出單位

(課件播放動畫片:小頭爸爸出去買沙發套,到了商店發現忘了測量沙發的長度,於是打電話讓大頭兒子測量一下,可是家中沒有尺子)

師:這可怎麼辦?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生:可以找個東西代替尺子測量。

師:一起來看看大頭兒子是怎麼解決的。

(課件繼續播放故事:大頭兒子想起可以找個東西代替尺子測量,於是他問爸爸戴領帶了沒有,爸爸回答戴了,於是他從家中找出一條爸爸的`領帶進行測量,他先將領帶對摺,發現不行,再對摺,還是不行,又對摺了一次,折出這很後放在沙發前)

師:你知道大頭兒子將領帶平均分成了幾份嗎?

生:8份。

師:那你知道沙發的長度了嗎?

生:知道。

師:請大家獨立把答案寫在作業本上。

(指名交流結果)

生:

師:為什麼是?

生:大頭兒子把領帶平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發的長度佔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個,所以表示為

師:爸爸叫大頭兒子測量沙發長度,為什麼大頭兒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為尺子有單位,比較容易看出長度

師:那大頭兒子沒有尺子上的單位,又怎麼測量出了沙發長度的呢?

生:將領帶平均分成8份,就有了這個單位,然後數數有幾個這樣的單位就可以了。

師:原來分數就是這樣產生的,今天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分數。

(板書課題)

師:分數的再認識究竟是認識什麼?你對分數有哪些問題?

生1:分數是什麼?

生2:為什麼要認識分數?

生3:怎麼確定一個分數?

師:現在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一起來認識分數。

師:大頭兒子在測量沙發長度是產生了這個分數,那這個分數是怎麼產生的?

生:先把領帶平均分成8分,這樣就有了八分之一這個分數單位,然後再數數有幾個這樣的單位就行了。

師:也就是説,首先要創造一個單位,這在測量中很重要,那麼如果要量一個教室的長要用什麼單位?

生:米。

師:量一枝鉛筆的長用什麼做單位?

生:釐米。

師:為什麼你會做這樣的選擇?

生:因為測量較長的物體就會選擇較大的長度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就選擇較短的單位

師:正是這樣,不光是測量長度,測量面子、重量等都是這樣的。也就是説不同的尺子就是單位不同。大頭兒子用領帶來測量沙發的長度,他創造了一把尺子,其實就是創造了一個新的單位。

師:一起來看一組分數,你知道他的單位嗎?

(出示一組分數,指名説出分數單位,教室板書)

師:觀察一下這些分數單位,你發現了什麼?

生1:所有的分數單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數單位與原分數比較,分母不變,分子都變成了1。

師:是的,像這樣分子是1的分數又叫分數單位。你知道為什麼大頭兒子在測量沙發時要創造八分之一這個單位,而不是創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單位呢?

生1:因為只有創造八分之一這個單位才好數。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單位,就數不出有幾個這樣的整單位。

師:原來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單位呀!

師:古埃及人在進行分數運算時,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數,因此這種分數也叫做埃及分數。埃及分數,曾經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課題,但它隱含着十分豐富的內容,許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們去揭開。

(二)、大臣們的難題-----規定單位

(課件演示動畫過程,古代君臣一行幾人正在花園中賞景,皇帝一時心血來潮,詢問大臣們眼前的池塘中有幾桶水,並限時回答否則重罰,這下可忙壞了大臣們,大家七手八腳的拿桶來測量,可怎麼也搞不清楚,這時旁邊的一個小孩哈哈大笑説:這麼簡單的問題還要這樣大動干戈嗎?我知道)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P39正比例的意義。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着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關係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數量關係,學生理解並掌握這種數量關係,可以加深對比例的理解,並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正比例的教學進一步滲透函數思想,為學生今後學習打下基礎。

3、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是理解正比例的意義,難點是能準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關鍵是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

4、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內容,新課標有關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認識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關係,並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通過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並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

情感態度: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二、學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數學能力。在學習正比例之前已經學習過比和比例,以及常見的數量關係。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變化規律。學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斷有具體數據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較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數據,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

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通過遊戲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歸納正比例的特徵。

四、學法

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表達,並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樂於説,善於説。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六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用遊戲的方法將學生帶入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為後面教學做好了鋪墊,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環節:引導觀察,啟發思考

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計算遊戲得分,並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得出:得分隨着贏的次數的變化而變化,他們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初步滲透正比例的概念。

第三環節:創設情景,觀察實驗

用多媒體呈現數據的獲取過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水的體積和高度是兩個相關聯的量以及二者之間的變化規律。

第四環節: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在反覆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體驗使學生感受到獲得新知的樂趣。

第五環節: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第六環節:全課小結

六、效果預測

在教學的始終,我一直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正比例的意義,加上課件的輔助教學和課堂練習,學生在理解掌握並且運用新知上,一定會輕鬆自如。所以,我預測本節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進,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具體環節的安排上,可能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懇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指正。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

2、學生認識單名數和複名數,在明確各種計量單位和單位間進率的基礎上,會進行簡單的名數改寫。

3、通過收集生活中的小數,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單名數與複名數改寫的方法,熟練的進行單名數與複名數改寫。

教學難點:

熟練的進行時間單位單名數與複名數的改寫。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複習引入:

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釐米

1噸=()千克

1時=()分

1分=()秒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在課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資料,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説給小組同學聽。

找一組同學彙報他們收集的數據。

二、新課學習

1.名數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

糖果的.質量是0.5千克,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紅體操得分是9.25分,小麗的體温是38.5度。

這些小數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你能説説自己收集的小數的含義嗎?

在計量長度、面積、重量、時間時,得到的數都帶有單位名稱,如1米30釐米,125釐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

觀察同學們説出的這些名數,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測量的結果,有數有單位;

不同點:有的名數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有的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名稱。

帶有一個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單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名稱的叫做複名數。

大家能舉出一些單名數和複名數的例子嗎?

3分鐘、7千米、6時15分、78平方米、4噸50千克、5米6分米、20平方釐米、9年、5千米60米。

2.例1

(1)80釐米=()米

引導學生觀察:從這道算式中你發現了什麼?

低級單位的名數能否轉化為高級單位的名數呢?

應該怎樣改寫?學生彙報: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教師説明:因為100釐米=1米,80釐米=()米=0.80米,還可以這麼算,80釐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進行計算,縮小100倍也就是小數點向左移動2位,所以80÷100=0.80。

説一説你更喜歡哪種方法?

討論:比較轉化前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單位名稱變了,數的大小變了,實際的多少沒變。

讓學生舉出幾個由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單位的例子。

歸納方法:用低級單位的數除以進率,商就是高級單位的數,餘數就是低級單位的數。

練一練

(2)教師出示1米45釐米=()米

這道題與上面的題相比有什麼不同?(是複名數改寫成單名數)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怎樣將複名數改寫成單名數?你是怎樣想的?

首先把1米45釐米寫成1.

米,因為1米等於1米,所以1米再加45釐米就等於1.45米。還可以這麼想,1米45釐米是145釐米,145÷100=1.45米。

練一練:

4千米180米=()千米

7米6釐米=()米

3.例2

0.95米=()釐米

可以怎樣想?由高級單位名稱改定成低級單位名稱時,要用高級單位的數乘以進率,再加上低級單位的數、

想一想:1.32米=()釐米

可以這麼想:1.32米=1米+0.32米=100釐米+32釐米=132釐米,還可以這麼算:1.32米=1.32×100釐米=132釐米。

三、鞏固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

0.45×10=

1.6×100=

0.056×1000=

40.5÷100=

7.8÷1000=

0.7÷10=

3.06÷10=

3.06÷10=

2、小剛檢查調查表時發現了許多錯誤,你能幫忙把錯誤改正過來嗎?

張佳佳:

體重3.85千克

身高14.3米

早晨喝0.005千克牛奶。

四、課堂總結

1、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3、還有什麼疑問?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現,理解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列舉實例、課堂討論、聯繫學生實際等方法,讓學生學會區分高雅情趣與庸俗情趣的不同。在此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分析陶冶高雅情趣的意義。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區分高雅情趣與庸俗情趣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區分兩種生活情趣,提高在社會生活中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自覺性,自覺抵制庸俗的、不健康的生活情趣對個人的影響。

教學重點

1、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的區別;

2、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現;

3、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的區別。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有關張海迪和霍金的圖片資料。

2、課前可以收集一些有關學生平時生活情趣的情況。

3、有條件的,可以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情趣,情趣又是多種多樣的。那麼,在這多種多樣的情趣中,是否所有的情趣都是有益的、高雅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探討的問題。

講授新課

二、陶冶高雅情趣的意義(板書)

教師:在多種多樣的生活情趣中,有高雅和庸俗的區別。那麼,什麼樣的生活情趣才是高雅生活情趣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閲讀教材。

(指導學生閲讀教材)

教師:剛才同學們已經自學了教材,哪位同學能説一説什麼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呢?

1、什麼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板書)

學生: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學的情趣。

教師:對。那麼就請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再進一步提出些具體的“子課題”,供我們自己和大家進一步思考。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子課題”,板書以下內容)

什麼樣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

什麼樣的情趣是向上的情趣?

什麼樣的情趣是文明的情趣?

什麼樣的情趣是科學的情趣?

教師:下面我們分組討論同學們自己提出的上述問題。分組討論後,各組在全班交流。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和參與)

教師:現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先討論第一點:健康的情趣。請甲組同學談談你們的看法。

(1)健康的情趣(板書)

甲組代表:我們探討的子課題是:什麼樣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經過討論,我們認為,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指有益於個人身心健康的情趣。它對個人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的發展有促進的作用,能夠提高對生活的認識,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形成樂觀、開朗、活潑、自信的健康心理,使人更加熱愛生活,品味生活的樂趣。例如,有的同學喜歡利用節假日結伴郊遊,欣賞美好的田園風光;有的同學喜歡在課餘時間踢足球,強健體魄;有的同學則喜歡研究圍棋,開發智力。這些都是有益於個人身心健康的情趣。

教師:説得很好。能不能舉出反面的例子呢?

學生:有的中學生吸煙、喝酒就是不健康的情趣。

教師:為什麼呢?

學生:因為這些嗜好影響中學生的身心健康。

教師:是的。法國健康教育委員會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要預防青少年吸煙,最佳的方法是動員家長嚴加管教子女,禁止其吸煙。這與世界衞生組織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完全一致。研究顯示,一般而言,孩子們在國小時對煙草是深惡痛絕的,知道吸煙不利於身體健康。孩子們甚至會向周圍吸煙的成人施加壓力,要求他們戒煙。然而進入中學後,為了顯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一些青少年開始嘗試吸煙,最終染上煙癮,不能自拔。世界衞生組織最近在歐洲幾個國家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家長禁止子女吸煙的要求越嚴,11——15歲孩子吸煙的比例就越低。因此,專家們希望家長對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子女進行嚴格管教,明令禁止他們吸煙,幫助他們健康地度過心理不穩定期。

教師:下面我們接着討論第二點:向上的情趣。請乙組同學談談你們的看法。

(2)向上的情趣(板書)

乙組代表:我們探討的子課題是:什麼樣的情趣是向上的情趣?經過討論,同學們認為,向上的生活情趣是指對生活充滿樂觀、積極態度的情趣。它能夠振奮人的精神,催人奮進;能夠幫助人排除煩惱,克服消極情緒,戰勝意志消沉,即使在逆境和不順利的情況下,對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積極的追求。例如,張海迪在身體癱瘓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她熱愛學習,自學了從國小到大學的文化知識;她還自學了鍼灸,熱心地為周圍的人看病;她還喜歡唱歌,用歌聲鼓舞自己。這些都是積極向上的情趣。

教師:張海迪是我們中國輪椅上的女作家。有哪位同學知道外國還有位輪椅上的科學家。

學生:這位科學家是霍金。

教師:對。他就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002年8月,霍金來中國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他的故事也吸引了眾多的年輕人。

(多媒體顯示:奇人霍金的故事)

史蒂芬·霍金有着“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的美譽。他1942年出生於英國的牛津,1959年就讀於牛津大學,1962年牛津大學畢業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1963年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運動神經元疾病),不久就癱瘓了,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説話,只能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他人進行交談,而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在這種一般人難以克服的艱難中,霍金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學的科學巨人,他提出了著名的“黑洞理論”。1974年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1979年任劍橋大學盧卡遜講座教授一一這是牛頓曾經擔任過的職位。40年來,癱瘓的霍金只能靠輪椅來行動。他不能開口講話,他的輪椅前裝有電腦顯示器,“講”話要依靠現在還可以動的一隻手,掀動手中的開關,在電腦屏幕上選擇詞彙,然後他的“話”會從身後的揚聲器中傳出來。他的私人護理説,他靠控制聲音的強弱高低來表達喜怒哀樂。霍金就是藉助這部語音合成電腦,寫出了科技專著、數十篇科學研究論文,還作了數場各類演講。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力。霍金説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他熱愛生活,對事物本質的洞察,使他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幽默感。他鼓勵年輕人喜愛天體物理,他還在編寫少年版的《時間簡史》,“希望更多的人能看懂”。他説:“即使把我關在果殼裏,仍然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這句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裏的台詞,霍金在《果殼中的宇宙》一書中引用過。人們説,這一句話完全可以用來形容他目前的生活及取得的成就。

教師:霍金的故事説明,霍金熱愛科學,熱愛生活,在逆境和不順利的情況下,對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積極的追求。這都表現為積極向上的情趣。下面,讓我們“搜索”一下:在我們平時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向上的情趣?哪些生活情趣不是向上的情趣?

(分組議論一一小組代表發言一一教師歸納)

教師歸納: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像喜歡鑽研學習中的問題,熱心於班集體的活動,愛看電視新聞,愛閲讀文學作品等,都是向上的情趣。反之,喜歡抄同學的作業,星期天長時間打撲克,對同學搞惡作劇等,都不是向上的情趣。

教師:下面我們接着討論第三點:文明的情趣。請丙組的同學談談你們的看法。

(3)文明的情趣(板書)

丙組代表:我們探討的子課題是:什麼樣的情趣是文明的情趣?同學們認為,文明的生活情趣,是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生活情趣。人類社會的文明,既有物質文明,又有精神文明。所以,生活情趣的高雅,應該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都符合文明的要求,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摒棄不文明的生活習慣。下面我們給大家表演一個小品:《遊泰山》。

(由甲、乙、丙三位同學表演,兩位同學扮演遊客,一位同學扮演古鬆)

遊客甲:我的媽呀,爬這麼高的山,真把我累死了。

遊客乙:看,多麼雄偉的東嶽泰山,真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你知道這是誰的詩?

遊客甲:不知道。我從來就不學什麼古詩。

遊客乙:這是杜甫《望嶽》中的名句。

遊客甲:看,那棵古鬆,好多人在拍照,我們也過去吧。我要爬到樹上留影,照一張“高高在上”的形象。

遊客乙:別這樣。這樣做形象既不好,又不愛惜古樹。

古鬆(同學丙扮演):糟了,看樣子這位遊客又要在我身上刻字了。我每天都被人雕刻,他們圖個發泄,我卻成了一個“千刀萬刷”的“骨鬆”了。

遊客甲:看,泰山迎客鬆!這麼多人在樹上刻了字,“張三到此一遊!”我也刻一句話留個紀念。(做拿小刀刻樹的樣子)

古鬆:哎呀!痛死我了!你們為什麼不文明遊覽啊?

教師:三位同學表演得非常好。讓我們感謝他們的表演。(學生鼓掌),哪位同學能説一説,小品中哪些表現是文明的情趣,哪些表現是不文明的情趣?

學生:遊客乙對泰山的欣賞,吟誦古詩,愛護環境,這都是文明情趣的表現。而遊客甲不愛學習,在風景區的古樹上刻字,這都是不文明情趣的表現。

教師:對。那就讓我們繼續“搜索”:在我們平時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

(分組議論一一小組代表發言——教師歸納)

教師歸納: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像每天堅持跑步,保持整潔大方,講究個人衞生,如飯前便後洗手,防止病從口入、待人接物講究禮貌等,都是文明的情趣。反之,早上愛睡懶覺,衣着邋遢,不愛洗臉、洗手,説話愛帶“髒”字等,都是不文明的情趣。

下面我們接着討論第四點:科學的情趣。請丁組的同學談談你們的看法。

(4)科學的情趣(板書)

丁組代表:我們探討的子課題是:什麼樣的情趣是科學的情趣。經過討論,同學們認為,科學的生活情趣,是指符合科學精神和科學要求的生活情趣。科學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它不僅提高人類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能力,推動社會的發展,而且還能促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衣食住行走向科學化,推動着人類文明的進步,引導人們培養富有科學精神的生活情趣。

教師:哪位同學能説一説,在我們平時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科學的?哪些生活情趣是不科學的?

學生:像飲食講究營養,注重科學、合理地搭配食物;習慣早起,鍛鍊身體,預習功課;課餘時間喜歡參加興趣小組的活動,開拓自己的視野等都是科學的情趣。反之,喜歡暴飲暴食,喜歡熬夜看小説,沉迷於打電子遊戲等,都是不科學的情趣。

教師:説得很好。通過以上的分析、討論,我們對什麼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了比較全面具體的瞭解。但是,在生活中認識某種情趣是不是高雅的,也有一個具體的鑑別問題。例如,喜歡唱歌是高雅情趣嗎?

學生:是的。因為唱歌有益於身心健康。

教師:一般來説,喜歡唱歌是高雅的情趣。但如果在上課的時候,你也喜歡在下面小聲唱歌,這種情趣也高雅嗎?

學生:這就不高雅了。

教師:(繼續啟發)例如,某同學喜歡雕刻,這也算是高雅情趣。但如果他還喜歡在課桌上面刻字,這還高雅嗎?

學生:喜歡在課桌上面刻字不是高雅情趣。

教師:這説明判斷一種情趣是高雅還是庸俗,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例如,同學們聚在一起唱卡拉OK,如果在課餘時間進行,不影響學習,不影響他人休息,歌詞內容健康,這就是高雅的情趣。但如果夜深了,音量開得過大,影響他人休息,歌詞內容不符合中學生年齡和行為規範的要求,就不能視為高雅情趣。

歸納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是高雅的生活情趣,並且運用這方面的知識聯繫討論了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現象,哪位同學把我們這節課的內容小結一下。

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學的情趣。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一個人有較高的品格和個人修養,因而是我們青少年所應該追求和嚮往的生活情趣。

教師:總結得很好,為了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下面我們做一下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

一、多項選擇題

1、下面屬於高雅情趣的表現有()。

A、中學生小楊喜歡集郵,有一次他發現收發室的桌上有一封信,信封上的郵票他非常喜歡,便悄悄撕下了信封上的郵票

B、中學生小李喜歡唱歌,經常在週末的夜晚把卡拉OK音量開得很大,引吭高歌

C、中學生小周喜歡收集旅遊景點的門票和風景照片,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和樂趣

D、中學生小余愛好彈古箏,用琴聲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

二、材料簡答題

材料:韓素雲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優秀軍人妻子”的光榮稱號。可她總是説:“榮譽是暫時的,做人才是長久的。”有一次,一家公司上門請韓素雲拍廣告,報酬5萬元。她婉言謝絕了,説榮譽是黨和人民給的,不能用它為自己賺錢。一年間,她先後十多次放棄了這種賺錢機會。她是廣西憑祥市財政局工作人員,而她所作的工作卻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職責範圍。她常去軍營看望連隊官兵,協助待業“軍嫂”聯繫工作,到哨所慰問戰士。戰士出差、探家,只要到憑祥,都要去韓素雲家坐坐。為此,她專門騰出一個房間,給過往的戰士住宿。這就是軍嫂的生活情趣。

請你回答:韓素雲有哪些高雅的生活情趣?為什麼這些情趣是高雅的情趣?

三、討論:

以下情趣哪些是高雅的,哪些不是高雅的,為什麼?

(1)中學生小王非常喜歡英語。有時在公園裏遇到外賓,她能夠主動上前和外賓用英語對話,鍛鍊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

(2)中學生小黃喜歡用英語的動物單詞給同學起“綽號”,如他叫甲同學為“pig”(豬),叫乙同學為”donkey”(蠢驢)。

(3)中學生小馬愛好繪畫和雕刻。有一次上音樂課,他掏出小刀在音樂教室的課桌上刻了一幅“漫畫”。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1、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有關松樹的圖像和詩詞資料。

2、課前可以收集學生日常生活情趣的情況,注意物色有特長的同學,讓他們做好談體會的準備。

3、有條件的,可以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哪位同學能説一説它的含義。

學生:高雅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學的情趣。

教師:對。那麼,我們在瞭解了什麼是高雅情趣的基礎上,還應該進一步思考,高雅的生活情趣對於我們有哪些重要性呢?哪位同學能説一説?

學生1:能使自己快樂。

學生2:能使自己擁有特長。

學生3:能幫助自己進步。

教師:剛才同學們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認識還不全面、不深刻。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高雅的生活情趣對我們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意義?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國標蘇教版第28~30頁例1、例2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五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學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聯繫。

2、在用小數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小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3、初步養成善於觀察、善於比較、善於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課題

1、在三年級時,我們認識了一些小數,你能説出幾個嗎?

2、課前大家已經收集了很多關於小數的資料,老師選擇了一些比較有價值的,你可以輕輕地把這些資料讀一讀,然後挑選你最感興趣的一條,談談你瞭解到了什麼?又想到些什麼?

(1)一塊橡皮元,一本練習本元。

(2)一張信封元。

(3)王琳的身高米,體重千克。

(4)劉翔在國際田徑超級大獎賽中,以秒的成績刷新世界記錄。

(5)一枚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米。

(6)人體的正常體温是°°C。

(7)“神舟六號”在太空飛行時距地球表面最遠的高度大約是千米。

3、引入課題

這些信息中的數都是小數,用小數可以描述一些事情,反映一些現象。看來,同學們對小數已經有了一些認識,想不想作進一步的的研究?你還想知道小數的哪些知識?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習小數的讀法

小數怎麼讀?誰能把信息中的幾個小數再讀一讀?

能發現小數是怎麼讀的嗎?

讓學生髮現:小數點前面的數和我們學過的整數一樣讀,小數點後面的數只要依次一個一個地讀。

出示幾個小數,讓學生讀一讀:

2、探究小數的意義和寫法

(1)如信息中的、、元這些小數是怎麼來的?

小組內回憶6角寫成元的過程。

那5分為什麼可以寫成元?同桌商量商量。

引導學生:元與分之間的進率是多少?1分是1元的1/100,是1/100元,可以寫成元,那5分是1元的幾分之幾?是幾分之幾元?寫成小數是多少元?

學生嘗試説説7角5分轉化為元的過程。

那6角8分可以寫成幾元?

(2)米是怎麼產生的?誰能大膽地猜測一下?(教師出示米尺圖)

引導學生説出:1釐米是1米的1/100,是1/100米,寫成小數是米。

以小組為單位,在直尺上另外找出兩個刻度,想一想,寫成分數和小數各是多少?把它們寫下來。

組織交流。

(3)猜一猜,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還會得到什麼樣的分數?如何寫成小數?

把自己的猜想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交流,並試着把這些分數、小數寫下來。

組織全班交流。

3、抽象概括:

仔細觀察上面每組的分數和小數,你能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裏和同學交流。

引導學生概括: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以前我們學習了一位小數,今天又認識了兩位小數和三位小數,還會有位數更多的小數嗎?

4、教學“試一試”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説説怎麼想的。結合圖來理解每個小數把整數“1”平均分成了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

三、練習拓展

1、把聽到的小數記錄下來。

早晨6點30分,小明從米寬的小牀上起來,擠了米長的一段牙膏,用了小時刷牙洗臉,喝了一杯升的牛奶,吃了一隻麪包,背起千克的書包,飛快地向離家千米的學校跑去。

指名板演。讀一讀這幾個小數,選擇整數部分是零的小數説説它們表示幾分之幾。

2、最近學校附近開了一家文具店,但店裏商品的標價不太規範,請你們幫個忙,把這些標價改成用“元”作單位的小數。(圖略)

鉛筆3角小刀8分直尺5角9分練習本76/100元

3、把你認為長度相同的找出來

4毫米米4/1000米米4釐米4分米4/10米

4、估價:一筒薯片的價格在5元~6元之間。

5、把課前收集的'小數信息,挑一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介紹給同桌聽。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小數,你有哪些收穫?

在我們的生活、生產中經常用到小數,課後圍繞“生活中的小數”寫一篇數學日記。

反思:

我總認為“小數的意義和讀寫”這一內容用傳統的講授法比較恰當,因為這些概念是約定束成的,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等只能是一種形式上的追求。如何使傳統教學與新理念融合在一起,達到比較完美的教學效果,本課進行了一點嘗試。

1、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

課始,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小數信息,把小數的意義設置在一種生活化、需求化、個性化的大背景中,讓學生用個性化的理解方式來表達對小數的理解。由於小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學生已有一定的經驗,因此,在教學小數的讀法時,充分利用個別學生會讀這一資源,讓這部分學生大膽釋放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已有經驗,通過他們的引讀,讓其他學生髮現小數的讀法。

2、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活動前提,營造自我探索、自我發現的學習環境。

小數的意義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抽象這個概念的過程中,通過舊知的遷移,嘗試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他們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主動建構知識。如回憶了6角為什麼能寫成元后,讓學生在小組裏商量商量5分為什麼可以寫成元?在米尺上找兩個整釐米數的刻度,把它們寫成分數和小數;猜一猜,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會產生什麼樣的分數,又如何寫成小數?在學生經歷了這麼多的探究、體驗後,引導學生觀察每組中的分數和小數,從而發現抽象出分數的意義。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知識,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課的練習安排,徹底改變了教材上的讀讀、寫寫、做做的模式,而是通過把聽到的情境中的小數記錄下來、改寫商品標價、找相同的長度、估價、介紹收集的小數信息等形式,使知識得到鞏固和拓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有趣、真實。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分數的意義》第一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已經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已經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還會比較分數大小及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中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兩個概念教學非常重要,應從直觀到抽象,利用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適當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在過程中獲得者得感悟,使學生真正題解這些概念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個部分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2.利用操作、討論及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養質疑和驗證科學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明確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難點:

單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學具:

長方形白紙、一米長的繩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温故引新。

師: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哪一位同學來説説幾個分數?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

師:那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

二、教學分數的產生。

1.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師用一根打了結的繩子演示古人測量的情況)。課件呈現情境圖,介紹分數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2.計算中也遇到這樣的問題。

3.課件展示分物不能得到整數的情況。

.總結:在測量、分物的時候,可能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需要用一種新的.數表示——分數表示。因此分數是人類為了適用實際需要而產生的。

三、教學分數的意義。

1.師:下面老師要先考考大家,你能舉例説明1/2的含義嗎?(多媒體出示題目,學生口答)

出示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

師:每一塊可以用什麼分數表示?它表示什麼意思?

師強調:一定要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展示把一個長方形和1米長的繩子平均分。

學生説一説每份與總數的關係。

2.重點對一些物體平均分,每一份與總數的關係,試着用分數來表示。認識單位“1”。

師:利用這三種材料,同學們創造出了好多分數。剛才在表示這些分數時,我們都是把哪些東西來平均分的?

生:一張長方形紙、一米長的繩子、6個小立方體。

師:像這樣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

把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

把8支筆平均分給4個同學,我們又可以稱之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

師小結: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師:像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教師強調:

①單位“1”不僅可以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是很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如:一個梨、一枝鉛筆、一堆煤、一倉庫糧食等等,把什麼平均分,就應把什麼看做單位“1”。

②單位“1”和自然數“1”的區別:自然數1是一個數,只表示一個具體事物。如:一個人、一本書、一間房子……它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而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事物,還可以表示一堆、一羣……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體。

概括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用學具創造出一個分數,同桌間説説你這個分數的意義。

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分數的意義,請同學們想一下,這個“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分別是分數中的什麼?

小組交流。後教師小結。

師:接下來老師想出幾道題來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學學的又快又好。

①把文具盒裏的所有鉛筆平均分給4位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

生:1/4

師:為什麼可以用1/4來表示?

師: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1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10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師:現在這個文具盒裏有8支鉛筆,把它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的鉛筆能用1/2表示嗎?是幾支鉛筆?

師:如果我再增加2支鉛筆,把10支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的鉛筆還能用1/2表示嗎?是幾支鉛筆?

師:為什麼同樣是1/2,鉛筆的支數不一樣?

生:分小組討論

師:是啊,因為一個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不同,所以同樣是1/2,鉛筆支數也就不一樣了。

四、教學分數單位。

師:整數有計數單位個、十、百、千、萬……分數是否也有計數單位呢?它的計數單位又是怎樣規定的?

多媒體出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師:也就是説分數單位是由一個分數的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師:舉例説明,並説出幾個分數讓學生回答,後讓學生自己也説一説。

五、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你有哪些收穫?

練習:數學書上做一做。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的意義》。

認知目標:

結合實例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等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通過自主學習、動手操作,感受數學的價值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獲得成功的體驗以及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

學習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裝有各種平面圖形的信封①號和②號,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學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有個問題老師想來想去都想不明白,你們想幫幫我嗎?(想)問題是這樣的:我到玻璃店為兩個大小為12釐米×9釐米和18釐米×6釐米的長方形(多媒體演示)相框安裝玻璃,店老闆説每塊玻璃都要付10元,你們覺得這樣收費合理嗎?(學生説)看來,各人意見都不同,先讓我們學習有關面積(板書)的知識,再來解決問題吧!

二、合作交流,動手探新。

1.探索麪積的含義

A.大家都知道,像粉筆盒、電腦等物品都是物體,而物體都有它們的表面(師示範摸粉筆盒的面),現在請摸一摸你的課桌面和數學書封面,感覺怎麼樣?有什麼發現呢?

B.請看大屏幕,我發現了講台的面比粉筆盒的面大(師邊講邊操作),現在請打開書本第70頁,通過看圖同位繼續找發現。

C.學生彙報:

如:我發現黑板的面比電視機的屏幕大。

我發現三角形比長方形小……(學生一邊點擊一邊説,師板書)

D、小結:

剛才,通過大家的觀察發現,我知道了像黑板、電視機、數學書等物體,它們的面稱為物體的表面(板書),三角形、長方形等圖形我們稱為封閉圖形(板書)。還知道它們的面是有大有小的,黑板面的大小,三角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什麼是面積嗎?

E、得出面積定義:

①學生講

②師完成板書:或、的在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③在書本畫出概念並找出重點字詞。

④齊讀。

⑤同桌互説面積的定義。

F.舉身邊的面積:

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成功認識了“面積”這個好朋友,表揚你自己(棒棒,我真棒)。剛才大家通過拍手錶揚了自己,那麼手掌表面的大小就是…(手掌的面積)。現在老師和你們玩一個“尋寶遊戲”。看面積躲在我們身邊的什麼地方?(學生彙報:筆盒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2、比較面積的大小

A、直接比較

①同學們真棒,已經知道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那麼,有信心比較出面積的大小嗎?請拿出1號信封,四人小組討論誰的面積大,並給自己比較的方法起個名字。

②學生彙報。

A觀察法

B重疊法

C?

由學生引起矛盾,通過觀察法和重疊法都比較不出它們面積的大小

生:老師你有什麼好辦法?

B、間接比較

①師:這樣吧,老師有個建議,既然不能直接比較,我們藉助一些工具幫幫忙吧。請拿出2號信封,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擺一擺,看能否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教師巡堂指導。)

②學生彙報,得出數方格法。

③小結。

第×組的同學可以比較出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是因為他們採用了統一的標準,所以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板書)

3、質疑問難:

①同學們,其實剛才比較的這組圖形的面積剛好是我要配的`玻璃的大小,現在你知道為什麼要付同樣多的錢嗎?

②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生提。

師提:面積定義中,物體的表面與封閉物體之間為什麼用“或”不用“和”連接呢?

“或”是可以是物體,也可以是封閉圖形,“和”是兩種情況都有才行。

三、精心設練,樂中用新。

1、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①猜一猜,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多媒體)

②驗證:出示格子(每個□的大小一樣),學生數格子的數目,得出結果。

2、比較海南省、廣東省、江西省、四川省的版圖

問:哪個省的面積大,哪個省的面積小?

3、小小設計師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P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經歷小數含義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討論交流,與人合作。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通過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小明搬新家了,家裏需要一張新書桌,媽媽讓小明自己到商店挑選,但是要記錄下所選書桌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米。接到任務後,小明邀請好朋友曉紅一起來到商店。我們看一看他們所選的書桌是什麼樣的?(課件演示)

(評析:開課創設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內容相適應的情境,促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學習數學,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新知探索:

1、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

①從長5分米,寬4分米這兩個信息中你們瞭解到什麼?

②xx的要求是用米作單位,5分米、4分米究竟是多少米呢?運用前面所學到的知識想一想。

③5分米是幾分之幾米?4分米是幾分之幾米?

隨着學生的回答,師指出:5分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5分米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分數5/10米表示。

(評析: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切入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閲讀信息,學習分析信息獲取知識,又巧妙實現了由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轉移。)

隨着學生的回答,師指出:5分米的長度,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5分米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5/10米表示。

除了用5/10米表示以外,還可以用米來表示。

請學生仔細看,米是怎樣寫的?讀作:零點五

④4分米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怎樣表示呢?(課件演示同上)

⑤7分米呢?學生回答後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填完後小組內交流:為什麼要這樣填?

⑥學生彙報:

課件演示

1分米3分米7分米9分米

1/10米3/10米7/10米9/10米

米米米米

仔細觀察:

你發現分數十分之幾可以寫成小數什麼?零點幾就表示什麼?

⑦動手操作:

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2/10,再用小數表示出來。

再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

小結:

十分之幾可以寫成小數零點幾,零點幾就表示十分之際。

板書課題:小數的意義和讀寫

小結:

小數是在人們實際測量和計算的需要中產生的,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開始應用十進分數。(課件介紹古代數學家劉徽)

(評析:教師適時的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説一説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小數。

2、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

小明和曉紅選完書桌後又在商店裏轉了轉,看到圓珠筆1元2角,筆記本3元5角,你們能用小數表示出圓珠筆和筆記本各是多少元嗎?

①學生自主探究,再在小組中合作交流。

②學生彙報,並將板書補充完整。

1元2角還可以寫成元讀作:一點二

3元5角還可以寫成元讀作:三點五

小結:

幾元幾角分成兩部分,幾元和幾角,先把幾角表示成零點幾元,再和幾元合起來是幾點幾元。

③觀察小數:這些小數有什麼特點?

小數中間的點叫做小數點,小數點把小數分成了兩部分,小數點的左邊是整數部分,右邊是小數部分。

我們以前學過的表示物體個數的1、2、3是自然數,0也是自然數,它們都是整數。今天學的、、和都是小數。

④任意寫出幾個小數,在小組中讀一讀。

全班交流時指名説一説整數部分是幾?分數部分是幾?

(評析:如何在課堂上開展探索性學習是當前數學教師所探索的問題。本段教學在這方面做了較好的展示,學生充分運用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探究活動。學生的交流與教師的適時引導交相輝映,將探究活動不斷推向深入。)

三、應用反思:

1、小明和曉紅在商店裏還看到很多食品。(課件演示想想做做第二題。)

你能用元作單位表示出這些食品的價格嗎?

2、他們還看到有的商品是這樣表示價格的。(課件演示想想做做第四題。)

先讀出這些商品的價錢,再説一説是幾元幾角。

3、小明和曉紅在商店裏不僅選到了自己喜歡的書桌,而且還學會了一個數學知識,你們學會了嗎?

完成想想做做第五題。

(評析:練習的設計始終使學生處在生活的情境中解決問題,不但提高了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課後延伸:

小數在我們生活、生產中處處可以用到,同學們要學會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評:本節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於生活,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具體地説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本節課教師從課一開始就創設小明、曉紅逛商店這一生活情境,而且這一情境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近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帶動,興致勃勃投入新課的學習中。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xx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根據這一理念,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觀察、操作、交流、討論,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

3、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每一位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節課在充分發掘教學內容,發展學生能力的基礎上,介紹了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使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樹立建設祖國的信念。

總之,本課教學注重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創設情境,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操作、交流、探究中去思考、體驗和感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學生在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發展。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不僅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

2、學生能掌握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知道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認識單位“1”,知道許多物體也可以是一個整體。

教具:

課件、各種形狀的紙張、水彩筆等。

引入:

1、分蘋果

師:今天老師帶來三個蘋果,準備分給兩個同學,誰能幫老師分一分?

生:一個同學分一個。

師:那還剩下一個怎麼分呢?

生:一人一半。

師:那也就是説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人一份是麼?

生:是。

2、(幻燈出示書上的圖片),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在古代,因為生產的需要,人們為了測量,把物體分成一段、兩段、三段,不夠一段了,不是整數,不能用整數的結果表示,為了準確地表示出來該怎麼辦呢?(出示幻燈,找同學來讀)在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就用分數來表示。

一、學習一個整體的分數

1、幻燈出示1/4,這就是一個分數,它讀作什麼?(生答四分之一)誰能説説它的各部分名稱?它表示什麼?(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師:課前老師讓你們準備了教具,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來吧。

2、請同學們小組合作

(1)任意選桌上的的材料創造1/4

(2)用你喜歡的方式把1/4表示出來。

(一)、學習一個物體的1/4

(材料:一張正方形紙、一張長方形紙、一張圓形紙,一根一米長的綵帶)

1、展示彙報

(1)師在同學中分別找到一個圓形、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的1/4

誰能説説你是怎麼做的?

(2)生展示,師幫助強調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邊做,師邊幻燈演示。

2、師小結:以上我們把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這就是我們三年級學過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他的1/4。(板書“一個物體”,“平均分”“1份”“1/4”)

3、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下面老師要考一考你們,你們怕不怕?

(出示幻燈練習題),請説説陰影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4、同學們,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巧克力蛋糕,準備獎勵給表現好的同學,(幻燈出示)這是一塊正方形的蛋糕,我們可以用正方形來代表它,它是原來蛋糕的1/4,猜猜它原來是什麼樣子的,請同學們做一回設計師,在你的練習本上畫一畫它原來的樣子。

5、請小組內展示一下你的作品,探討一下還有沒有其他的畫法啦?

6、學生展示,老師幻燈演示。

同學們,你們真是優秀的設計師。其實還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我們在這裏就不一一演示了。

(二)、學習一些物體的1/4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這又是一塊蛋糕,露出的部分是這個整體的'八分之一,你能猜猜原來會是什麼樣子麼?同學猜測。

師出示圓形的蛋糕

(2)老師這裏還有一塊蛋糕,用分數表示是1/8(幻燈),請同學們猜猜這次的蛋糕原來的是什麼樣的?

同學們可以用三角形代替蛋糕,動手畫一畫原來是樣子。然後小組討論。

同學展示作品。

師:大多數年同學畫的都是圓形的蛋糕,可是這次的蛋糕不是圓形的了,而是由8塊單獨的蛋糕排列組成的。請看大屏幕。(幻燈出示)

師:同學們很聰明,你們的表現太出色了。這次的蛋糕不是一個了,而是一些物體了。(板書“一些物體”)請同學們看看我們剛上課時擺的1/4,你能找到你用一些物體擺出的1/4嗎?説説你是怎樣做的?

請2名學生到前面投影儀上展示,教師在旁邊指導,讓學生説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幻燈出示)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請同學讀)老師板書“一個整體”

請同學看看你桌子上的材料,説説你把誰看成一個整體了?你是怎麼樣分的?誰願意來為大家做個示範?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再找兩名同學展示)

3、請同學們看看你剛剛分的1/4,都是1/4,為什麼有的同學分得的是1個物體,有的是2個物體?

生彙報,這個整體變了,因為四分之一是1個物體的原來是4個物體,四分之一是2個物體的原來是8個物體。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請同學們再説説同樣是一個這一個物體,它可不可以是1/4,可不可以是1/8,可不可以是1/12?

生彙報:可以

師:為什麼?

生:當有4個物體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1/4,當有8個物體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1/8…師:這説明什麼?

生:分子不變,分母變了,説明分的份數變了。

師總結:同學們説得非常好,真棒!這肯定是一個“偉大”的發現。

二、學習單位“1”

1、師:剛剛我們分過的這些物體,都可以稱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這個“1”加了引號,你知道為什麼嗎?(生答:因為這個1不是就指1,而是指一個物體或者一些物體。)

2、師小結,剛剛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內容:分數的意義(板書“分數的意義”)

3、請同學們再看一下我們剛剛分過的物體,它們分別把什麼看作單位“1”了?

(教師舉例課後題)

4、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

三、練習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幻燈出示12塊糖),看看誰最聰明,回答的又快又好。

完成幻燈的練習

四、學習分數單位

1、同學們,請看黑板,其實分數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我們就把他叫做分數單位。(板書分數單位)。

師:誰能説説剛才題中的分數單位?

生:1/4、1/8、1/2…

師:老師説一個數,看誰能快速地説出他的分數單位。3/4、2/5、8/9…

生搶答。

師:老師還沒説分子呢,有的同學就已經回答出來了,你們發現什麼竅門了麼?

生:分子都是1

生:分母都是分的那個份數。

師:所以説,分數單位是由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單位“1”,和分數單位。你們這節課的表現非常出色,我為你們而驕傲,讓我們為自己精彩的表現鼓掌。這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重點字詞,背誦重點段。

2、學習本文環境描寫和抒情言志的手法,體會環境描寫對揭示主題、表現人物情感的作用。

3、理解保爾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義。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環境描寫和抒情言志的手法,體會環境描寫對揭示主題、表現人物情感的作用。

2、熟讀背誦“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教學難點:

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

踱着步子()碌碌無為()岔路口()高聳()如茵()柵欄()

2、收集作者資料,閲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學生熟知的身殘志堅,與命運抗爭的英雄人物。

學生回答後,引出保爾。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這樣告訴我們: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命的意義》這一課,看看我們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

二、介紹作者及作品

學生先介紹自己所瞭解的關於作品和作者的有關情況,然後教師補充。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蘇聯作家,出生於工人家庭,家境貧寒,只念過三年書。十月革命時,積極投身於保衞蘇維埃政權的鬥爭,右眼失明。25歲時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卻以驚人的毅力頑強鬥爭,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奏,讀出感情。

2、教師找學生讀課文,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其他學生仔細聽,然後評價指正。

3、再次自由朗讀課文,畫出文中表示人物行蹤的句子,畫出環境描寫中表示肅殺氣氛和新春氣氛的詞句。

4、讓學生説説畫出的表示人物行蹤的詞句,然後教師引導着學生明確本文的結構佈局。

四、把握主旨

讓學生説説,讀了全文,你感受到主人公保爾怎樣的`內心世界,怎樣的人生態度?

(學生可以小組討論,交流後給出答案,教師引導明確:文章通過對保爾瞻仰烈士公墓的所見所思,一方面表達出他對犧牲的革命烈士深沉的哀思,另一方面,通過對烈士們崇高革命理想的沉思,表達出自己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堅定信念和人生態度。)

五、探究賞析

1、本文最有特色的是地方就是將景與情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主要寫了沒有生命力和有生命力兩種不同的環境,體現兩種不同的氣氛:一種是肅殺的氣氛,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作用是什麼?一種是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具體表現在哪裏,作用是什麼?

(學生自己找出來之後,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進行交流,教師提問後,引導學生明確:

(1)肅殺:“冷冷清清的”街道監獄“陰森森的”“空寂”的廣場小鎮的盡頭“陰鬱而冷清”

作用:這種氣氛渲染,主要突出遭白匪破壞後的蕭條冷落,也寄託對烈士的哀思。

(2)欣欣向榮,充滿生機:“陡坡外高聳着挺拔的青松”“谷地裏滿鋪着如茵的嫩草”“四野裏復甦的大地散發出新春的氣息”“松林輕聲地沙沙作響”“墓地周圍”是“一圈蒼翠的小樹”

作用:展示的是勝利後充滿生機的景象,也暗示了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蘇維埃的新春。)

2、請同學們有感情地來朗讀第七自然段,細細品味保爾的這段傳世名言的深刻含義。

教師給出示例,如“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在“生命”之前用了副詞“最”,可見革命是多麼的珍愛。

請同學們再從課文中保爾充滿哲理性的抒情中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品讀。

(學生自己找,然後回答。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顯而易見,失去了的生命就再也沒有了,它提醒人們要珍惜生命,珍惜它的價值。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這兩個修飾語,表現出一種毫不含糊,不折不扣的信念。)

3、課文內容比較簡短,主人公保爾在去公墓的路上以及在公墓前內心發生了巨大的漣漪,試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保爾內心活動的句子,體會保爾的心理變化。

(學生找出,並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如:第七自然段,保爾站在烈士墓前的心理描寫,寫出了保爾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讓學生再次朗讀文章第七段,能夠背誦,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

文中提到“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們在生活中接觸的都是一些平平凡凡的人,或工人,或農民,或做小生意的人,他們在為生計忙碌,他們似乎也沒有保爾一樣的崇高理想,你們説他們是“虛度年華”和“碌碌無為”的嗎?

(學生思考,然後教師提問,沒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七、課堂小結

八、佈置作業:

課下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説,再次感受一下永遠的保爾精神,理解生命的意義。

九、板書設計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在生活中產生的必要性。

2、經歷探索小數意義的過程,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在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兩三位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探究兩三位數小數意義的過程。

教學準備:正方形卡紙

教學過程:

一、測量物體導入,瞭解小數的產生。

1、同學們,老師手中有一張四邊形彩紙,你猜測一下它是什麼圖形?

2、那只是我們的猜測,怎樣才能難我們猜測的結果呢?

生:用對摺的方法(真善於思考)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測量

師:怎樣測量。

生:四邊長度是否相等。(用數據説話更有説服力)

師:同學們手中也有一張四邊形彩紙,那我們就用剛才這名同學所説的測量四邊長度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它到底是什麼圖形。拿出尺子開始吧!把測量完的長度分別寫在四邊的括號裏。(培養學生猜測、驗證的數學思維)

師:同學們都量好了,誰來彙報一下你驗證的結果。

生:是正方形,邊長長度都是釐米。

師:是正方形嗎?四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多少釐米?我寫在這好嗎?

師:有和這名同學數據不同的嗎?

師:怎麼可能,大家都是正方形,你驗證錯了吧?

師:你真勇敢,在真理面前,不要向任何人低頭。

師:觀察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生:有整數,也有小數。

師:同學們為什麼會用到小數呢?

師:剛才我們在測量圖形邊長的時候因為長度不是整釐米數,所以我們用到了小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你也運用到了小數呢?

師:你們真是留心生活的'孩子,老師這也蒐集了一些,誰讀給大家聽。

課件出示很多情況。引出課題。(數學學習來源於生活實際。)

大家讀得都很準確,在三年級我們對小數有了初步的認識,而在這一節課,我們要研究一下小數的意義。板書。

師:我今天也帶來了幾個小數,請大家注意看。

師:你們猜接下來老師要寫哪個小數。

板書:

師:你們是怎麼猜到的呢?

二、探究一位小數的意義

1、讓我們來看這個小和0.1,它表示什麼?

師:剛才我們進行驗證的那張正方形紙,我們把它看作是1,那這樣的2張呢,10張呢?

師:如果想用這張紙表示出0.1這麼大的一塊,你估計一下能有多大呢?用手指給大家看。

師:這個0.1到底有多大呢,就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紙畫一畫塗一塗表示出0.1那麼大小的一塊。

生:彙報。

師:現在誰能説説0.1所表示的意義?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十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就是0.1也就是十分之一。

師:只能是正方形平均分嗎?

師:所以0.1也就是十分之一。

師:仔細觀察這個正方形,除了0.1你還看到了哪個小數。0.9也就是十分之九。

師:怎麼得到的呢?

師:那麼0.1和0.9合起來就是多少?

師:看這些小數,你發現了什麼呢?

這些一位小數就是表示十分之幾。

三、認識兩位小數的意義。

1、如果要表示0.01那麼大小的一塊,你會嗎?誰來説説你的想法。

生: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師:你們認為是這樣嗎,誰再來説一説。

師:(教師演示這樣的過程)

師:誰來説説0.01所表示的意義呢?表示百分之一。

師:你還看到了哪個小數呢?百分之九十九。

3、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在有一百個格子的正方形上塗一塗,自己創造出一個小數來。

師:哪位同學説説你塗了幾格,陰影部分用小數表示是多少?

師:你創造的小數是多少,猜猜他塗了多少個格子。那空白部分應該是多少呢?

4、用這一環節引出0.4和0.40。區分意義的不同。

這樣的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在分法上不同,所表示的意義也是不同的。

四、認識三、四位小數的意義。

1、我們認識了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那三位小數呢?四位小數呢?

師:0.001表示千分之一0.234表示千分之二百三十四

師:那千分之31寫成小數是多少?

2、我想表示出一個很大的三位小數,你認為應該是多少?

4、它和誰合在一起才會是1呢?

五、鞏固應用。

1、把一米長繩子分成10份,分別用小數分數表示其中的4份。

2、解釋下面題中小數的意義。

週末天天去一個距家有0.3千米的超市買了一支鉛筆用了0.3元,來回路程共用去了0.3小時。

0.3千米=()米0.3元=()角0.3小時=()分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能夠説出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正確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

3、通過觀察、測量體驗小數與生活的關係。

4、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5、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小數學概念。

2、小數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數的含義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交流蒐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

1、一張桌子的高度是米;

2、教室窗户的寬是米;

3、一份汴梁晚報價格是元

4、每度電的價格是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千克。

6、奧運冠軍劉翔的身高是米,體重是千克。

問題思考:

為什麼在這些地方需要用小數來表示?

引導學生在讀一讀這些小數,在讀的過程之中,如果有錯誤,教師當即指導。

問題:

1、這些都是小數,你知道關於小數的哪些知識呢?

2、關於小數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3、今天我們就進一步研究小數的意義。(揭示課題)

這樣的設計在於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新授部分

1、米表示什麼意義?誰來説説(藉助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引導學生完整説:剛才我們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長1分米,就是1/10米,還可以寫成米。誰也來就像這樣完整説一説。

師:這就是米的意義。對照板書中的分數和小數,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思考後再交流,十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反之,一位小數也可以用十分之幾表示。

問題:十分之五等於多少?等於多少?

我們過去三年級所認識的米、米以及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數,那麼1米還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

每份長1釐米,就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米。

問:誰願意再來説説米的意義。學生完整地説出: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長1釐米,就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米。

想一想米表示什麼?

重點讓學生自己來説一説。

觀察:對照板書,那麼你們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得到:百分之幾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師:能舉些例子嗎?現在我們如果將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多長?用分數、小數如何表示?

你又能發現什麼呢?(得到:千分之幾可以寫成三位小數)請再舉例。

師:如果將1米平均分成份呢?能再舉例嗎?

接着學習下面的幾個小數:元、元、千克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歸納:剛才我們分的是1米、1元、1千克等,都可以用整數“1”來表示,我們把整數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還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三)練習加強理解

1、讀小數:元米千米千克

2、1釐米=()/()分米5角=()元

3、王新買了三本書,價錢分別是9角8分、7角、3元2角。如何表示

四)教學反思

1、認識小數是國小階段教學小數的知識,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與實際生活中量長度、買東西等具體事件聯繫起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習小數的內容。

2、本節課教學包括一位小數的意義、讀寫方法,是後繼學習比較小數大小和小數加減計算的思考基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觸小數,小數的讀和寫並不是孩子的難點,讓學生藉助生活實際去理解小數的意義才是學生的學習的關鍵。

3、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用元、角引入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領會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4、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讓課堂氣氛充分活躍起來,這方面有待於今後教學中加強。

5、學生對小數意義的認識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應該對教學內容可以進行適度的重組和補充。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小數的產生及其意義,掌握小數的讀法與寫法。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數的含義,學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聯繫。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交流、合作的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起自我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在用小數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小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幫助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小數的意義。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灺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

2.課業本。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引入:

開學前他們去超市買東西,為開學做準備。(cai出示:書包89元,橡皮元,新華字典48元,信封元,水彩筆32元,本子元,文具盒元)

2.走進超市,東西可真多啊!你知道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是多少嗎?

學生介紹。

可能説出:元3角

元5分

元4角6分

元10元9角

3.你能把這些商品價格分分類嗎?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這樣分:89元、48元、32元分為一類,因為這些都是整數;元、元、元、元分為一類,這些都是小數。

4.生活中,你在哪裏見到過小數?

學生可能回答:超市裏商品的價格,文具店裏文具的價格,書店裏書店價格。教師可以提示些不同的,如:學生的身高:米,視力表,瓶子上升……,同時配合板書。

5.教師小結:

原來生活中這麼多的小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進一步研究小數。

(板書課題:認識小數)

二、引導學生感知小數的含義。

1.小數的讀法。

(1)(cai只剩下小數的價格)請生讀一讀這些小數。

(2)師:這些小數你們都會讀了,我寫一個你們會讀嗎?

師寫:請生讀。師:

這兩個“48”的讀法為什麼不一樣?想一想,小數的讀法與整數讀法有什麼不同?

(3)小結小數的讀法:整數部分按讀整數的方法讀,小數部分從左往右順次讀。

(4)讀一讀:。

2.認識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1)一位小數與十分之幾。

①師:1角是1元的幾分之一?是幾分之一元?你是怎麼想的?

生:1元=10角,元是1角,元=元。

師配合板書:1元=10角元(1角)=元

②師:那麼元是幾分之幾元呢?

生可能回答:元是元,元是元。

師配合板書:元(3角)=元

③師:你説一個一位小數的價格,並請同學説説它是幾分之幾元?

彙報:男女生對出題,互相做答。

(2)兩位小數與百分之幾。

①師:元是幾分之幾元?

生獨立思考後彙報,老師配合完成板書:

1元=100分元(1分)=元

元(5分)=元

②師:元是幾分之幾元?

同桌互説後請一生彙報。

③師:(將改為)元是幾分之幾元?你會説嗎?

師配合回答完成板書:46分=元=元

④師:你出一個兩位小數的價格,請同桌説出它是幾分之幾?

同桌互説後,請一組彙報,並板書記錄。

(3)練一練第1題的第(1)小題。

①出題後生獨立思考。

②請生彙報。

3.試一試。

(1)(cai出示尺子,並指着1釐米處)

①這是多長?

學生可能回答:1釐米。

②師:如果用“米”作單位,你能説出它的長度嗎?

學生彙報,師配合板書:

1米=100釐米1釐米=米=米

(2)師在圖中指2個整釐米的長度,請生用“米”作單位説一説?

(3)在書上完成試一試的題目。生彙報,進行核對。

(4)師:對着尺子你能用“米”作單位説出這些整釐米的長度,你能説出一個這尺子沒有的整釐米數,並請同桌用“米”作單位説一説嗎?

4.讀一讀黑板上的分數與小數。

三、幫助學生抽象出小數的意義。

1.例2。

(1)(cai出示第1幅圖)師:這是一個正方形,我們用整數“1”表示。

(cai出示第2幅圖)師:看一看,塗色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學生回答:塗色部分佔整體的。

(cai出示第3幅圖)塗色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學生回答:塗色部分佔整體的。

(2)寫成小數是(),寫成小數是()。

(3)能分別説出空白部分用分數和小數怎樣表示嗎?

學生彙報。

2.試一試。

(1)(cai出示試一試)生獨立審題後完成,同時“比較每組的分數和小數,有什麼發現?”

(2)比較上面每組的分數和小數,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這幾的分數用兩位小數表示。

(3)師:是不是這樣呢?看看用這個方法能不能完成看p30練一練第2題。

再請學生説説改寫的方法。

(4)出示:寫成小數是多少?呢?你能寫一寫,讀一讀嗎?

為什麼在小數點後添“0”?

(5)請學生彙報改寫的方法。

(6)板書:分數小數

十分之幾一位

百分之幾兩位

千分之幾三位

四、鞏固練習。

1.p32練習五1

2.p32練習五2

(1)出示後請生讀一讀這些小數,後獨立完成是課業本上。

(2)説一説,分母各是多少?

3.p32練習五3

(1)完成在課業本上。

(2)説出各是幾位小數。

4.p32練習五4

(1)想一想,用幾位小數表示。

(2)口答第2行的結果,第1行寫在課業本上。

為什麼在小數點與“2”點添“0”?

5.p32練習五5

(1)一生讀題。

(2)同桌互相説一説。

(3)請一生彙報。

五、總結。

1.今天的課上你學會了什麼?

2.在學習中得到哪些經驗?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第33-34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會組比例。

3、理解並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複習比的知識

教師出示課件,結合畫面引入。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們祖國各地的風景圖片,我們的祖國幅員非常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科學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細胞時,想清楚地看見細胞各部分,就要藉助顯微鏡將細胞按比例放大。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教師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師:説到比例,我們很容易想起前面學過??(教師拖長聲音)

生:比(幾乎異口同聲地)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完成學案的“課前檢測”部分,複習一下比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藉助現代電教媒體,用形象、直觀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愛祖國、愛科學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學習比例的意義

1、探求共性,概括意義

師:剛才第三題10:6 與 4.5:2.7 的比值有何特點?

生1:我發現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 師:既然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請你想想用什麼符號把這種關係表示出來!

生2:用等號。(師把左右兩個中間板書 = )

師:同學們現在用了等號表示出這樣一個式子,這是一個新的表達式,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生:比例(有幾個學生低聲説)

師:這幾位同學很聰明,數學上也起名為“比例”(師板書:比例)

師:你現在想知道什麼叫比例嗎?

生:想(學生聲音響亮,願望強烈)

師:那就請同學們自學課本32-33頁做一做之前的內容,並完成學案上自學引導部分的問題。(5分鐘後多數學生停了筆,教師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板書比例的概念,並引導學生把文字語言轉化成數學符號語言,得出比例的兩種表達式: a:b=c:d或 = (b、d不能為0)

2、根據意義,判斷比例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新的式子比例,要是讓你來判斷兩個比是不是能組成比例,你會怎麼辦?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師出示課件: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6∶10 和 9∶15 (2)20∶5 和 1∶4

師:比一比 看誰説的又快又好!

生1:因為 6∶10 = 0.6

9∶15 = 0.6

所以 6∶10 = 9∶15

生2: 因為 20∶5 = 4

1∶4 = 0.25

所以 20∶5和1∶4不能組成比例。(學生邊説教師邊用課件展示解題過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規範解題格式。)

師:請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學案上的課堂訓練

(一)第1題。(再次鞏固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並熟練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學,充分重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合作探究,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

1、組織看書,認識名稱

師:a:b裏比號前面的a叫——(生齊答:前項)比號後面的b叫——(生齊答:後項)。那麼在比例裏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稱呢?請同學自學課本,並彙報。然後完成學案上的課堂訓練

(一)第2題進行鞏固。

2、活動探究,總結性質

小組活動內容:

①觀察比例的兩個內項與兩個外項,算一算,你發現了什麼。

②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是否也有上面發現的規律?

③是不是每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律,請你再找幾個比例進行驗證。

④通過以上研究,你發現了什麼?(5分鐘後,學生基本停止了討論。)

師:請彙報你發現的規律。

生1: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生2:不對,老師,我有個反例:0:1=1:0 0×0=0,1×1=1,所以??

還沒等生2説完,生3迫不及待:不對,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你這個不是比例。

生2:那我0:1=0:2 (很着急的改了)

生4:那0×2=0 ,1×0=0,還是兩個外項積等於兩個內項積。

師:同學們驗證得非常認真,現在我們可以一致公認——(生齊答:任何一個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師:和比的`基本性質一樣,我們把這種性質叫做比例的——(生齊答: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基本性質)

3、應用性質,自主判斷

師:剛才我們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了這兩個問題(課件展示剛才的問題: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6∶10和9∶15 (2)20∶5和1∶4)

師: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後,你有新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不一會,就有學生舉起了小手。

生1:第(1)題,只要算一下6×15=90,10×9=90,乘積相等,所以能組成比例。

生2:第(2)題,20×4=80,5×1=5,乘積不相等,所以不能組成比例。

師:很好!同學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現在請大家用你發現的方法完成學案課堂訓練。

(二)。

4、總結方法,辨析概念

師:我們學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後,你有幾種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生:兩種,一種是利用比例的意義,通過計算兩個比的比值來判斷;另一種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通過計算能夠構成內項與外項的兩個數的積是否相等來判斷。

師:(驚喜!)這節課我們一直類比着比學習比例,比與比例僅一字只差,它們會有什麼區別呢?

生1:比是兩個數相除,是一個算式;比例是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生2:比有兩項,比例有四項。

生3:比與比例各部分的名稱不同,比的項分別叫做前項和後項;比例的四項,有兩個叫做外項,有兩個叫做內項。

師:同學們的概括能力很強,你們真的很棒!

師:把你們回答的內容總結一下,邊説邊展示課件: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設計意圖:以上比例基本性質的教學,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將學習內容“大板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小組共同探討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靈活運用,大顯身手

師:以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掌握的情況,請認真完成學案靈活運用與拓展天地的部分。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設計了活用知識點與拓展天地兩個部分,其中活用知識點側重於考察基礎知識、而拓展天地則側重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拓展天地的這個問題要想寫出全部的八個比例式,需要綜合運用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難度比較大,而教師的教學設計就是要善於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向縱深,並以此為載體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五、歸納小結,交流收穫

師:同學們,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意識,有利於學生掌握、鞏固新知,並促使學生能深入思考和探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