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2.08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

講了《蛋的世界》窗口4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雖很完整,但我感覺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主動去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差,師生互動不夠熱烈,課堂數學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準確有條理。

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到以前學過的單位名稱之間的進率,甚至柏洋這樣的學生説 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我當時內心裏就有點惱火,語速和表情上就表現出來了。學生更不敢説了。想想確實不應該這樣,要耐心引導,也高估了他們的水平,平時和其他老師談過也發現學生對舊知識好遺忘。我課前沒做好準備工作。

在做練習時,多數學生會做也正確。比如把10﹑5千克改寫成用克作單位的數。但一問到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就啞口無言了,不會運用剛學到的知識來解決表達。這時我真正感到學生課堂語言匱乏。四年級是從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一個時期,這時候學生的思維已從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發展,已經有了一些基礎,我覺得有些欠缺。(這個班剛接的)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注重學生從説理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互動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成功中體驗表達的樂趣。。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恆。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2

“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雖然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大多數的孩子對於小數並不陌生,鑑於此,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特點,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及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基於這一理念,在設計本課時,我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

一、我先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得到一些整數,然後,出示一些小數,讓學生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學生對小數有了初步直觀的認識,加上已有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很快完成了舊知到新知的過渡,愉快的進入了學習的角色中。

二、我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強對小數的認識。在教學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實際含義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在自學教材、提出解決問題、動手操作觀察這一學習觀察這一學習過程,實現了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建構知識,獲得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

三、學數學,並不僅僅單純是知識的掌握,而是要把它延伸到課外,昇華到生活中去,形成數學的應用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既鞏固了新知,有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真正魅力所在。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的積極主動,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不斷地與同伴的交流中獲得新知識,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操作、觀察、類比等活動理解小數的意義。

2.經歷探索小數意義的過程,培養歸納能力。

3.在學習小數意義過程中,培養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和小數的計數單位。

教具準備:米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讀一讀信息(課件出示)想一想,這樣寫符合實際嗎?

(1)老師的體重是565千克。

(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數學測驗成績是935分。

2.這些數據都少了“一點”,那你知道小數由幾部分組成嗎?比如這裏,51.5這個小數,裏面的51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這個5就是小數部分。那這兩個5所在的數位一樣嗎?表示的意義一樣嗎?

3.那這小數部分的5所在的數位是什麼呢?這個數位的計數單位又是多少?學了小數的意義這節課,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新知識

1.過去,我們學習長度單位時,都測量過自己的課桌高度,那麼你們想知道老師的講桌的高度是多少嗎?

指名測量,其他同學觀看。

2.彙報測量結果。

3.在日常生活中,測量一個物體的長或高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結果,這時,我們就要用到小數。那麼,小數的意義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將繼續來學習。

4.出示米尺圖。

上圖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寫成分數是多少?

5.請同學們看米尺:從0到30,從0到70,應該是幾分米,十分之幾米?用小數怎樣表示呢?

十分之幾的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那麼,請同學們猜一猜,兩位小數與什麼樣的分數有關?

6.出示米尺。

指着板書:有什麼新發現?學生彙報。

7.提問:如果我們把1米平均分成1 000份,每一份是多少?從0刻度線到第一條短刻度線表示1毫米,它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呢?

讓學生説出兩個用毫米作單位的長度,並請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數表示出來。

學生交流,並彙報結果。再次提問:從這裏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彙報。

8.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知識,你都發現了什麼?同桌先交流,後彙報。

小結: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進一步提問:在分數中,十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多少?歸納整理。

三、鞏固練習

第一層練習:分數小數互化。

第二層練習。

1.填空

(1)0.8表示( ),它的計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2)1裏面有( )個0.1和( )個0.01。

(3)0.52是由( )個0.1和( )個0.01組成的。

2.判斷:

(1)0.8是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表示這樣的8份。 ( )

(2)1毫米寫成小數是0.01米。 ( )

第三層練習: 猜數遊戲。

小明和小紅的數各是多少?

四、總結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內容。

反思: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繫,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小數的意義是什麼?一位小數、兩位小數是怎麼來的?這是本課中重點要解決的概念問題。本節課,教者力求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學生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主動建構知識。

在小數意義的教學中,教材中利用米與分米、釐米、毫米的改寫,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設計了“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單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別用分數、小數表示嗎?教者在教學中直接從米尺入手,從平均分成10份、100份、1 000份入手,讓學生在改動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中來理解分數的意義。從而避免了教材中由於增加了米後意思上表達的不夠清楚。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歸納一位小數的意義時,當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書:0.1= 0.4=.7=後,讓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思考“通過觀察發現了什麼”。由於有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作為支撐,學生輕易地完成了對一位小數意義的抽象過程。然後兩位,三位小數的意義的研究方法,是一個類推的過程,學生充分經歷了一位小數的意義學習過程後,先猜測,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應該表示什麼?再應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説明,真正使學生捲入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最後,通過教師點撥和學生觀察、討論,將小數計數單位和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通過對整數計數單位的複習進行引申。使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反思這節課,也有一些地方預設的不夠充分:

1.在本課的教學內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數的意義,儘量做到在三年級教學內容之上進行提升。歸納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由於學生數學語言的表述錯誤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説思考過程,導致時間上較緊迫。

2.練習量較大,沒有考慮學生實際。

“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學的關注點是什麼?”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只要教師在課堂上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定能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帶來課堂上難以預約的精彩!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4

本單元相關學習知識點具體來説,有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的讀法和寫法、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及應用、小數和複名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由於知識點多,近一段時間又在進行自主教學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情緒不穩定,總體感覺效果不是很好。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反思其中的原因,概括如下。

本單元掌握較好的知識點: 小數的產生,同學們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於日常生活和生產的需要而產生了小數。而在小數的性質學習時,首先有的學生對“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不是很理解,但在進行相關練習後,能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小數的讀法與寫法及大小比較”這知識,讓學生有效結合整數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對照,學生能很好的理解運用。

本單元學習效果不理想的知識: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和複名數的改寫、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掌握不理想。特別是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及應用,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小數如何變化,有一部分學生總是判斷不準。讓我感覺不理想的知識點還有小數名數的改寫,總有一部分學生處理不好,原因是對相互改寫“單位之間的進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寫不準確,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部分學生在改寫用億或用萬作單位並保留一位、兩位小數是總是出錯該題的要求是隻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

為了讓學生儘快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和複名數的改寫及求近似數的相關知識,我採用了很多種方法,感覺有的方法還比較有效。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比如(1)3.7------37,數變大,點移動一位,就是擴大10倍。10-----0.001,數變小,點移動四位,就是縮小1000倍。(2)把8.4擴大到它的( )倍是84。先觀察小數的移動幾位,移動一位擴大10倍。看擴大或縮小多少倍,同樣是看小數點移動。因為有的學生總想記住向左移擴大、向右移縮小,所以總容易混淆。還有就是讓學生數0,比如3.253×100=,100有2個0,就是小數點移動兩位。

小數和複名數:要求學生先找進率、寫出進率,再確定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比如:1208米=( )千米 除以1000,有3個0 所以小數點向左移動3位。÷ 1000

5.02噸=( )千克 乘1000,有3個0 所以小數點向右移動3位。× 1000

學生練習時,我都讓學生寫成以上形式,感覺效果很好。

求近似數:要看清要求,是求近似數還是是改寫成用億或用萬作單位得數。

比如

(1)保留一位小數:8.353 ,該題就是近似數,看十分位的鄰居5,要進1,所以是8.4。

(2)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408800000,該題的要求是隻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 408800000=4.088億。

(3)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937540000,做該題時,要求學生先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再保 留兩位小數。937540000=9.3754億≈9.38億。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5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中“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繫,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是本節課應達到的知識教學目標。

第一次執教《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後,自我感覺還是挺不錯的。從瞭解小數的產生到探究小數的意義最後到綜合練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挺順利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小插曲:我説在超市為了方便,電腦上通常會以元做單位統計,也就會用到小數了。本以為我可以按照預設進入正題了,這時有個學生説“既然有電腦用角分也很方便的呀!為什麼一定要用小數?”由於我沒有預設到這個問題,霎時我呆了,最後決定告訴學生把這個問題先放一放,等會兒再解決。在以後教學中,對於課堂出現的“小意外”,要靈活地處理,切不可死板地按自己想法進行解決。

在正方形紙上畫出0.1這個小數時,大多數同學都是塗最旁邊的一格,我也就是想當然的按照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正當我為解決這個問題高興時,有個學生突然地説“一定要這一格嗎?中間的一格可以的吧!”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但我當時沒有抓住這個教學契機,只是一帶而過。備課時,預設不夠充分,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我們都知道“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就是1/10,也就是0.1。”這裏的“其中一份”是指十份當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單指這一份。我想當時我把這個學生提的問題再深入地分析一下,產生的課堂效果肯定會不同,學生也會更為深刻地理解0.1的產生及意義。由此,我想到了以後備課時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備課時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個知識點應該要落實到哪一個程度;第二,問題設計時要有針對性,多思考提這個問題要解決的什麼;第三,除了備教材外,更要備好學生,對於學生在課堂會出現地種種問題進行全面周到地預設;第四,還要備好各種教學資料,如課件、練習題、學具等等,這樣就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主體地位,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這個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圍繞着學生這個主體得到發展為中心。只要是有利於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我們教學所要追求是:把學生放在心中,讓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充分主動發展。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6

這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和一位小數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是通過學生熟悉的分米、米的知識,揭示了小數和分數的聯繫,引導學生逐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在練習中學生在小數表示的意義和小數的寫法上還是出現了混淆。我覺得這是學生認識上的一個難點,也是在作業上容易出錯的地方,還是需要通過練習來解決。

教材先安排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再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最後介紹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對於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初步分成了四部分,先在學生的認知衝突中引出為什麼學習小數,學習小數有什麼作用,接着在觀察對比中理解零點幾的小數意義。第二部分,則在商店中進行把幾元幾角換成元作單位的過程,引出幾點幾的小數,並讓學生進行相互間的換算。第三部分,讓學生自學書本上關於小數的知識,讓學生交流讀懂了哪些知識。第四部分則是把前三部分整合在數軸上總結練習,感受整數和小數的區別,並在數軸上找到小數從而理解小數所表示的含義。

練習的安排有層次,每個練習的安排也都有它的目的性,講評時也應該注意輕重緩急,能有重點的進行評講。

通過反思,我發現孩子的情況要充分考慮到課堂中去,要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教學。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7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是蘇教版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第一課時。這是一節概念課,看似平淡,實則想上得出彩並非易事。在一遍又一遍的磨課過程中,我對這節課也有了些許感悟,同時也有了不少收穫。現將這些感悟、收穫記錄下來,以此來促進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一、要善於發現並抓住重點

本節課一共有三個部分,分別是回顧一位小數、初步感知兩位小數以及初步感知三位小數。顯然,這三個部分不是並列的,重點應該放在第二個初步感知兩位小數上。因為一開始沒有把握住重點,第一次試上時,我在三個部分上花的時間是差不多的,結果導致時間來不及。在之後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初步感知兩位小數上,在這一部分讓學生多説説,多感受。而第一部分的回顧一位小數,因為之前學生在三年級學習過,因此花了較少的時間。而正因為第二部分重點突出了,因此在第三部分初步感知三位小數時,學生已經很容易能夠進行聯繫並且理解,所以速度也相對較快。這樣一來,重點突出,時間分配合理,整個課堂也有張有弛。

二、教學方法要多樣化

本節課的三個部分,內容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但是在教學時,卻不能用單一的方法,否則課堂就會顯得比較單一、死板,沒有層次。如在回顧一位小數的含義時,在提問時就可以稍微細化問題,如:觀察這幾個小數,它們的小數部分都有幾位?表示的分數分母上都是幾?由此,你能發現什麼?而在教學第二部分時,問題就可以稍微放寬些,如:觀察這幾個小數,它們有什麼特點?表示的分數又有什麼共同點?由此,你能發現什麼?由於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基礎,在教學第三部分時,就可以先讓學生自己猜猜三位小數表示什麼?然後直接讓學生通過觀察三位小數表示的分數來説説你發現了什麼?這樣一來,第一部分是帶着學生學,第二部分是扶着學生學,第三部分是讓學生自己學,方法不同,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同,當然得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三、要學會製造亮點

説到這一點,我想是我現在最欠缺的地方。本節課上下來,雖然比較紮實,學生掌握得也較好,但是卻略顯樸實,缺乏亮點。作為一節概念課,相對於一些活動性質較強的課來説,內容本身就比較平淡,學生學起來也比較枯燥,這時更需要教師發揮聰明才智,製造亮點,把這樣的課上得生動起來,上出新意來。因此在這方面,我想我還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在平時的備課中就學會經常多想想,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希望在不斷反思中,能夠促進自己在教學上的進步。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8

教材內容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教材第八冊第六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一節“小數的意義”第一課時。

本課時教材知識結構展現具有層次性:

(1)首先簡要説明小數的產生,幫助學生了解小數是在實際生產、生活、測量、計算中產生的。

(2)教材通過對已經學的“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知識的複習,使學生的頭腦中再現分數的相關概念,並藉此作為本課乃至本單元的認知基礎和邏輯起點。

(3)引導學生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概念。

(4)教材最後綜合所學內容,用定義的形式概括出了小數的意義: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

(5)接着教學小數的各部分名稱和讀寫法是在整數的基礎上所作的一種拓展和延伸。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會讀寫小數。

教學難點:利用小數的意義進行單位的改寫以及“把——改寫成小數,十分位要添上0”這類分數改寫成小數的題目。

教學反思:

一、本節課整體設計合理,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無論從教學的引入還是新授課的講解都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充分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效果較好。

二、本課亮點:

1、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體現了新型師生關係。

2、從生活實際引入,小數作為新的數形出現,學生剛接觸對於它的讀法及表示的意義仍是難點,教師通過學生已有生活知識引入,處理得當。

3、重點把握準確,通過讓生自己説小數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細心觀察,善於發現就會學到知識。

4、課件製作精美,體現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三、教學建議:

1、加強教學難點的落實。

2、如果在練習中增加一些整數、分數、小數之間對比練習,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提高練習效率。

3、應給學生更多質疑空間。

在練習內容是否靈活一些,如:例題中已出現了1分米、3分米、7分米、用小數表示,在練習時就沒有必要重複例題的內容。

教學感悟:

第一,讓學生學會認知,即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

第二,學會做事,即學會在一定環境中工作的能力。

第三,學會共同生活,即能夠與他人一道參與人的活動並在這些活動中進行合作。

第四,學會生存,即充分發展自己的人格,並能以不斷增強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責任感來行動。中國小階段對四個學會的培養起着關鍵作用。

因此,課堂教學目標除了繼續重視“雙基”之外,還應加上培養基本的能力和養成未來公民應有的基本觀念、情感和態度,構成“四基”的要求。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9

前兩節課,學生已經接觸了小數產生的意義,體會了較小單位轉化為較大單位的現實背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理解小數數位順序表、認識小數各個數位的計數單位及其進率關係。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孩子們,你們坐過地鐵嗎?關於地鐵你知道哪些知識?”老師也帶來了有關於地鐵的一個小知識,想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北京地鐵10號線列車的最高運行速度是,每小時八十千米,約為每秒22.22米。這樣的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二、引發思考,合作探究。

利用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22.222,並説一説其中的“2”分別表示什麼?其次引導學生回顧整數的各個數位的名稱,小組合作探究“小數的各個數位的名稱,計數單位,以及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這些問題。引發學生數學思考,數學思考是數學教學中最有價值的行為,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才會有反思,才會有思想。我充分地放手,讓學生,動腦思考交流,教師也參與小組討論中,並給予一定的指導。我參與到小組當中,才感受到了孩子真實的情感:有的孩子很困惑,不知如何入手很茫然;有的孩子大膽猜測,有理有據;有的孩子善於傾聽,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合作交流中碰撞着學生思維的火花。一名好的老師不僅要會講授,而且要會傾聽,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數學是講道理的,你能説説理由嗎?”肯定學生回答中有價值的東西。通過交流學生成功的得出結論:0.2等於2/10,是兩個1/10,所以小數點右邊第一位,可以設為十分位,十分位的計數單位是1/10,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並得出結論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在鞏固練習中,我分層設計練習:

第一題,在計數器上畫一畫,再填一填。(在計數器上感知數位和計數單位)。

第二題看一看,填一填,説一説。(在米尺上用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N釐米,並説一説是怎麼想的)。

第三題離開具體模型讓學生説一説某小數的數位,和表示的'意義。

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學習過程。在練習中加深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這節課雖然整體上是按照我的教學設計進行,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幾個小組能夠有效的合作交流,還有些小組不能完成學習任務,我想這與小組人員分配和分工有關。應該合理配置小組成員,真正做到互補,讓學生在小組中有效的學習。

2、時間安排上明顯的“有前鬆後緊”的感覺,前面用時過多,應當壓縮一些時間,只有這樣才能給練習留有充足的時間。今後的教學中也應該引以為戒。

3、鼓勵性語言還是太少,應該中肯的鼓勵學生。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0

新課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學中,教師要防止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積極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確立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去思考、去構建數學概念。對比教學設計和上課的實際效果我有如下想法:

1、猜數導入,將學生注意力引向課堂。

課始以猜測老師的身高和講桌的長度激發學生興趣,進而動手測量講桌的長度,提問兩個問題:這個長度能不能用整米數表示?並出示算式3÷2= 通過計算,能得到整數的結果嗎?由問題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就此很順利的引入了小數課題。這個環節也表明:興趣是最活躍的心理成分。當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們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着地探索。

2.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小數的意義。

這部分內容是本課教學重點。數學思想方法是高一級的知識,是對知識的一種本質揭示,是數學知識結構的靈魂。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本節課中,在教學1分米= 1/10米=0.1米時,滲透等量替換思想,並以此為基點展開,先讓學生初步感悟十進制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的聯繫,進而鼓勵學生由此及彼、遷移類推得到許多一位小數,再讓學生比較這些小數的共同點,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比認識二、三位小數。歸納小數意義時,滲透抽象化方法,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數量、單位名稱,最後抽象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3、不足或困惑

小數意義這一課屬於概念教學,如何讓學生建立準確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索小數的意義這一環,本來用熟悉的米尺讓孩子去直觀認識,應該為學生實實在在的創設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着孩子走過來的,沒有把學習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因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帶着學具,希望學生能夠小組合作進行操作探究的課,學生一操作,就要花費很多時間,這樣練習時間往往不夠。如何引導全體學生自主探究,並且能夠在操作中領悟到一些什麼,而且還有一些練習的時間,就更好了。

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主體地位,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這個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圍繞着學生這個主體得到發展為中心。只要是有利於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1

小數的意義是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學習小數的開始,是數的概念的又一次擴展。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對小數並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已經有所接觸,但由於小數的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現狀,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找出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契合點,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學習過程。

課前讓學生收集了許多關於小數的資料,先把這些資料讀一讀,然後挑選你最感興趣的一條,談談你瞭解到了什麼?又想到些什麼?如:一枝鉛筆0.35元,一把直尺1.2元。雷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籃球運動員姚明的身高是2.26米。88層的上海金茂大廈高420.5米,是目前我國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樓。……

小數的意義就這一內容用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方法比較恰當,因為小數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新型的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種課堂的裝飾。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上,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例如,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設計時,我分三個層次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設計:第一層次:小數該怎麼讀?這類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以及個別與集體的讀直接解決。第二層次:小數有什麼用呢?為什麼會有小數?這類一般問題,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客觀分析,在互動中自我感悟、自我體會。第三層次:小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本課中重點要解決的概念問題,採用學生利用教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學生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主動建構知識。這三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其實有着本質聯繫,那就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我也通過兩年前的前一輪教學發現教材的編寫順序不太適合我校學生的接受能力,於是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的組合,第一課時上生活中的小數與小數的意義(1)分數與小數。第二課時上認識小數與小數的讀寫。第三課時上小數的數位順序。第四課時上小探究。第五課時上小數的組成。第六課時進行練習。我將學生比較熟悉的小數的讀寫和數位順序提前教學,然後再進行小數的組成這一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部分的教學,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順暢。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2

在設計本課時,我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以故事創設情境,將數學置於童話般的故事當中,讓學生感到親切,引起情感共鳴,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中,小數點的故事、學生日記等就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寓小數與情境中,使學生喜歡小數,對數學感興趣。

2、注重方法滲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本節課中,在教學1分米= 1/10米=0.1米時,滲透等量替換思想,並以此為基點展開,先讓學生初步感悟十進制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的聯繫,進而鼓勵學生由此及彼、遷移類推得到許多一位小數,再讓學生 比較這些小數的共同點,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比認識二、三位小數。歸納小數意義時,滲透抽象化方法,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數量、單位名稱,最後抽象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

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3、運用多種手段,提高教學實效

本節課中將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結合,提高了教學效率。從引入課題、講授新課、反饋練習,大部分內容均製成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刺激學生的感官,啟迪學生思維,增大了課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本節課又注重了常規教學手段的運用,課題、一位、二位、三位小數的8個主要關係式等,均由老師板書。提綱挈領的板書,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4、幾點不足或困惑

小數意義這一課屬於概念教學,如何讓學生建立準確的概念,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本節課做的不夠,老師引導太多。概念教學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變學習方式值得研究。歸納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這裏的問題設計我修改了幾次,但我覺得總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數的本質,特別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分數為什麼能寫成小數,有的學生可能沒有理解。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3

今天所學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小數的基礎上,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知識,抽象知識的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進行教學,越形象具體學生越容易理解。我讓全體學生都從一位小數學起,積累一定的認知經驗,再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時就比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數來理解的小數的意義。學生能過對正方體學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和認識。

1.讓學生在嘗試中掌握小數的讀法。由於學生對生活中的小數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我在新授之前安排了讓學生讀一讀資料中的小數,並讓學生思考:讀後,你有什麼發現?使學生在思考與簡單的交流後,明瞭小數的讀法,再出示一些小數給以鞏固。

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學習中掌握小數與分數之間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數位順序表。在這個環節,我主要以學習菜單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學,合作交流,探究小數與分數的關係,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都可以寫成小數,知道什麼是幾位小數,以及它們的含義,初步抽象出小數的意義。

存在問題:

1.課前預設,特別是練習量上太重,沒有考慮學生實際。課前,設計了一些題目,本想在課中全部完成,誰知,本課的知識點對學生而言有點難度,過多的題目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

2.課前對學生的學習實際瞭解不夠,且在課中沒有及時調整。如部分學生對看圖寫分數,腦中還是以一位小數也就是十分之幾為主,對應兩位小數表示的也寫成一位小數,我沒有及時調整,應該多出現類似的圖形題,對學生加以鞏固與理解。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是網課課內知識的第一個單元整理與複習,課時跨度三週,主要知識有:小數的意義、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大小比較、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小數與單位換算、小數的近似數和小數改寫等等,對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説對前兩週的知識會有所遺忘,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要帶領學生回憶起本單元的知識點,並對知識有一個系統性的整理。而傳統意義上的整理複習課一般選取學生課前整理,上課師生、生生互動補充的模式,或者學生本單元的錯題重現,重點講解的模式,學生能夠在自我整理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們交流溝通,充分在課堂上展現自己,成為課堂的主體。那麼如何在網課教學模式下,既能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又能更好地達成課堂目標呢?

一開始我還是選擇讓學生自主整理,再在授課時逐步呈現知識點,將重點知識融於練習中,進行着重的講解。試講一次後,發現這種設計顯得枯燥乏味,而且不知道學生自主整理的效果是怎麼樣的,無法準確掌握學生學情是教學的致命問題。這樣的教學設計,只能浮於表面地將知識點過一遍,無法讓學生形成深刻印象,且知識點之間的過渡十分生硬,模式甚至有點像練習課。

在查閲更多資料,以及向前輩們請教之後,我醍醐灌頂:我需要一個將所有知識點都能串連的一個素材,以此作為導線引導學生自主回憶、整理、複習並總結相關知識點。因此我選取了用幾張數字卡片寫數作為導入,將學生能寫出的數作為後面複習的材料,達到教學素材取之於課堂用之於課堂的目的。課堂總結時引導學生回憶複習整理的步驟,利用思維導圖發散性、系統性地整理知識,建構學生個人的知識體系。一節課下來,相信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都能有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教學之後我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因為本單元的知識點比較多,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所有知識點進行梳理,重難點知識的突出還是不夠明顯。比如在學生的作業反饋中還是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對小數與單位換算掌握的很不熟練,有些對單位間的進率不熟悉,有些把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之間的轉化乘除進率弄混。在之後的練習中我帶領學生着重複習單位換算,另外建議學生將乘除進率寫在題目旁邊,再去移動小數點。二是網課的模式還是影響了一部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在教學設計中教師的引導較多,學生自主的空間比較少。三是練習的設置針對了一般學生,沒有進行拔高和拓展,學生失去了一些思考的空間,沒有很好地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

經過本節課的設計、實踐與反思,我對複習課有了新的認識,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吸取教訓,積累教學經驗,總結教學方法,讓複習課上的更有質量,更適合學生學習。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5

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抽象難以理解,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如何理解這個概念的意思,於是我們年級組就推薦我來上一節概念課進行研討,我一般上概念課不急於馬上讓學生會讀某個結論,而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先領會概念的產生、是怎麼來的,從哪些方面去理解,這個概念有什麼作用等等。如:畫圖理解、舉例説明理解、課件演示理解、打比方理解,把難懂的知識容易化,讓學生根據畫圖、例子、比方等,自己用語言來描述,再歸納,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這節課我設計的是首先讓學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用米表示,再量一量自己的桌面長和寬用分米表示,當測量都不能用整數表示時,必須引進新的數也就是小數來表示,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實際上我的這節課課少了一個環節,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

小數的意義推導時,充分運用幻燈片演示,實物觀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整數表示是多少?用分數呢?十分之一寫成小數是0.1,緊接着出示4份、7份讓學生回答,於是得出十分之幾用一位小數表示,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由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尋找規律,這裏主要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有幾個合作小組發現得好,其一是得出十分之幾是一位小數,百分之幾是兩位小數,千分之幾是三位小數??,其二是發現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與第一個規律相反的説法,第三個發現是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孩子們的發現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設計提問時有兩套方案,一是從三個表中你有什麼發現?二是問題答不出時,就會提問明確些,三個表中它們分數分母與小數的位數有什麼關係?如果再答不出就直接看分母是十的寫成了幾位小數,分母是一百的寫成了幾位小數??由於自己平時的概念教學都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的,着重孩子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只到方案一就基本解決問題,學習小數的計數單位也是讓學生根據老師展示的幻燈片一步一步得出結論,同時運用了舊知識的遷移,由整數的計數單位引進,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或0.1,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或0.01,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或0.001??,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借用了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分析,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這節課着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課件發現知識規律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每個環節的知識點儘量讓學生總結,教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點撥一下,自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犯了一個基本錯誤,就是課前忘記帶米尺進教室,結果減少了一個量黑板長度的過程;開始提問“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用整數表示是多少?”當學生沒有及時答出來時就改成“用分米表示是幾分米”會更直接,因為才開始學習,學生還沒有弄懂老師的提問是什麼意思,是的,當學生不能及時答出問題時就要換個角度提問會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