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雞蛋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6.69K

立夏作為夏天的第一個節氣,自古便有“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的習俗。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傳説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寶寶吃雞蛋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雞蛋的營養價值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媽咪們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都會給寶寶吃雞蛋。嬰幼兒正處於迅速生長髮育的時期,需要營養豐富的完全蛋白質食物,雞蛋是天然食物中含最優良蛋白質的食品。不過嬰幼兒吃雞蛋要掌握好數量,一般每天吃一個即可。

其實,吃雞蛋也是有講究的。尤其媽媽要注意了,在給寶寶吃雞蛋的時候要注意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一、嬰幼兒不宜吃太多雞蛋

很多家長以為,雞蛋營養豐富,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其實不然。因為嬰幼兒消化能力差,如果讓他們大量吃雞蛋,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於雞蛋蛋白中含有一種抗生物素蛋白,在腸道中與生物素結合後,能阻止吸收,造成嬰兒維生素缺乏,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

嬰兒補充鐵質需要吃蛋黃,開始時也只能將1/4個蛋黃研碎,放在奶糕中食用,以後逐漸加至0.5-1個。如果食入太多,孩子的胃腸負擔不了,會導致消化吸引功能障礙,引起消化不良和營養不良。1-2歲的孩子,每天需要蛋白質40克左右,除普通食物外,每天添加1-1.5個雞蛋就足夠了。

二、不宜將蛋黃作為第一次輔食

第一次正規的輔食應該是嬰兒米粉。嬰兒米粉強化了鐵、鋅、維生素等,又不容易引起過敏,是寶寶首選的輔食。果汁、菜汁等也可以早期添加,但一般不作為正規的最初輔食。肉泥、肝泥也可以在早期嘗試添加。

三、一歲內不宜給寶寶吃雞蛋清

需要注意的是,一歲內前不宜吃蛋清,這是因為嬰兒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腸壁很薄,通透性很高,而雞蛋清中的蛋白為白蛋白,分子小,可以直接透過腸壁進入寶寶的血液中,易引起一系列過敏反應或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濕疹、蕁麻疹、喘息性支氣管炎等。建議一歲內不要在寶寶輔食中添加雞蛋清。

四、不宜吃未煮熟的雞蛋

給孩子吃雞蛋,一定要煮熟,以吃蒸蛋為好,不宜用開水衝雞蛋,更不能給孩子吃生雞蛋。有的家長喜歡用開水衝雞蛋加糖給孩子吃,由於雞蛋中的細菌和寄生蟲卵不能完全被燙死,因而容易引起腹瀉傷寒沙門氏菌”和“腸炎沙門氏菌”,兒童會因此而患傷寒或腸炎。如雞蛋中不含活菌而只有大量毒素存在,則表現為急性食物中毒,潛伏期只有幾小時,起病急,病程持續1-2天,症狀為嘔吐、腹瀉,年長兒訴腹痛嚴重,伴有高熱,疲乏等。

此外,民間有“生雞蛋治療小兒便祕”的'説法,事實上,這樣做不僅治不了便祕,還會發生“弓形蟲”感染。這種病發病較急,全身各器官幾乎均會受到侵犯,常常引起《肺炎心肌炎、斑丘疹、肌肉和關節疼痛、腦炎腦膜炎等,甚至導致死亡。

五、不宜吃煎炸雞蛋

因為在煎雞蛋和炸雞蛋時,蛋被油包住,高温的油會使部分蛋白焦糊,使賴氨酸及其他氨基酸受到破壞,失去營養價值。食用後在口腔和胃內還不易和消化液接觸,使消化受到影響。

六、發熱病兒不宜吃雞蛋

雞蛋蛋白食後能產生“額外”熱量,使機體內熱量增加,不利於病兒康復。

寶寶不吃雞蛋怎麼辦?

白煮蛋作為對雞蛋營養破壞最小的烹飪方式,已被媽媽們廣泛採用。但是白煮蛋的蛋黃較幹,嬰兒很難直接吞嚥;對於1歲以上寶寶來説,蛋白沒味道,寶寶也不樂意吃。何況天天吃同樣的白煮蛋,難免會對雞蛋產生厭惡感。

為了使斷奶後的寶寶吃得更有滋有味,媽媽可以動動腦筋,嘗試着將雞蛋做成各種口味的菜餚。比如説各種蒸蛋羹,比如蝦仁蒸蛋羹、橄欖菜蒸蛋羹、內酯豆腐蒸蛋羹等,都很適合剛斷奶的寶寶。大一點的寶寶能吃炒雞蛋了,可加上其他配料,如番茄炒蛋、雞蛋炒銀魚、蝦仁炒蛋等,又漂亮又好吃。還可做成湯羹類,如蛋花甜玉米羹、雞蛋絲瓜豆腐湯、雞毛菜香菇蛋花湯等。

媽媽還可以用雞蛋做成雞蛋餅: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許鹽攪拌,將青菜和蝦切成泥,與蛋液充分攪拌,在平鍋裏放一點油,將攪拌好的蛋液倒入鍋內攤成蛋餅,再將蛋餅捲成雞蛋卷後上盤,或者用小刀切成小塊。這種雞蛋菜卷既好吃又營養。此外,用雞蛋和麪,做成麪條、蒸成饅頭也不錯。

新鮮雞蛋怎麼挑?

選購雞蛋一定要看其是否新鮮。從外表上看,新鮮雞蛋的色澤鮮亮潔淨,蛋殼清潔完整,不新鮮的雞蛋外皮發烏,殼上往往有油漬。如果用手掂量,感到有分量、砸手的是好蛋,發飄或有水的晃動聲,為陳蛋或散黃蛋。媽媽還可以用手指夾穩雞蛋在耳邊輕輕搖晃,新鮮的好蛋發出的音實在,而空頭蛋有空洞聲,裂紋蛋有“啪啪”聲,這些雞蛋都不能購買和食用。新鮮的雞蛋打開後,蛋黃膜不破裂,蛋白與蛋黃界限分明,顏色鮮豔,蛋白濃稠不會散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