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酒文化

來源:文萃谷 1.86W

中國是酒的故鄉,同時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客家的酒文化,供大家閲覽!

客家的酒文化
  綿延千年的客家酒文化

一千多年前,客家人從黃河流域南遷至福建閩西一帶,為了抵禦外敵,形成了聚族而居的形式,也成就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形態——土樓建築羣。

在永定客家人的生活裏,美酒和土樓密不可分,酒文化佔據了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酒的醇香已經滲透在了悠悠歷史的城牆之中。

在永定客家地區,逢年過節以及各種喜慶日子,都會準備筵席,配有酒,以宴請親朋好友,稱為“酒席”。

而客家人喝酒時,為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相互吆喝,熱鬧非常。

在永定的洪坑村,有一座方形土樓,叫做玉成樓,當地遠近聞名的釀酒師傅林志文便出自這裏。每天林志文都要清理酒罈,為後面的釀酒工序做準備。

玉成樓建於清朝同治年間,林志文的祖上一直生活在這裏,世代以釀酒為生。林志文一直按客家人傳統做法,手工釀酒,口味地道純正,十里八鄉的村民喜歡到他家買酒。

對於林志文來説,用自家釀製的米酒,招待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是最能體現客家人淳樸好客的習俗。隨着遊客的增多,酒坊生意供不應求,因此,林志文兩個哥哥和嫂子也都回到玉成樓,幫忙經營酒坊。

客家人盛情好客,遠近聞名。客來必以家釀米酒相待,自古至今,男女老少皆會飲,有時以酒代茶,飲酒必到盡興,歡樂而散。

客家人的釀酒傳統歷史悠久,釀米酒作為一種純樸的民風,如同歲時節令,年年歲歲地輪迴。將糯米煮熟,拌上酒藥,裝進大缸裏發酵,四五天後將生酒裝入酒罈,用泥巴封緊壇口,文火燜三四個鐘頭,一罈黃燦燦、香氣誘人的糯米酒就做好了。

今天,客家米酒早以不是一種簡單的飲品,酒液本身所包含的品質,醇厚綿遠、熱情奔放,正是客家精神傳遞與綿延。

在客家地區,客人到來煙茶事小,無酒便顯得不成敬意。若你到客家人家裏做客,他們必會為你備上幾斤薄酒,幾道特色小菜,從這酒與菜中,就能看的出客家人的熱情與淳樸。

  關於客家的酒文化

在客家人的飲食中,飲酒是很普遍的習俗,客家人年長的會飲,年小的也會飲,有的'客家地區在盛夏時還以酒代茶,普遍飲用。至於節慶佳日、喜慶壽誕上、酒是缺不了少來助興。

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擺筵席宴賓客,稱之為“做酒”,如子女畢業要“做畢業酒”,婚娶要“做暖轎酒”,“做完婚酒”,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酒”,滿月要“做滿月酒”,週歲要“做週歲酒”,老人壽辰要“做生日酒”,工匠拜師學徒要“做拜師酒”、“做出師灑”,諸此種種,顯示了酒在客家人心目中佔有極高的地位。不過客家人所説的酒,特指的是用糯米特製的黃酒,這種黃酒,客家人家家户户都會釀製,釀製一般由家裏的女主人承擔。釀製黃酒水平的高低,還是衡量一個客家婦女能幹與否的標準呢。

客家人的黃酒除了自飲待客外,也是親友間來往時的禮品,特別是在婚禮中黃酒是女方回贈男方的重要禮品之一,女方將黃酒和其它禮禮品裝在一起,用扁擔挑送,俗稱“送酒擔”,而且所送的酒一般是由女方親自釀製而成的。另外客家人家裏如生了小孩,婆家必備公雞一隻,黃酒一壺,另鞭炮一掛,送往女方孃家報喜,俗稱“報姜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