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象徵意義

來源:文萃谷 1.73W

羊是中國遠古先民圖騰崇拜的吉祥寵物,在我國文化中羊的吉祥文化意義很多,比如説仁義公平、親善祥和、權利與財富的吉祥象徵意義。同時還有忍耐力強,外柔內剛等特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羊的象徵意義_羊的著名的品種和文化傳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羊的象徵意義

羊的第一個象徵意義:美德

羊天生麗質,象徵純潔珍貴。在古人的觀念中,羊是美和善良的象徵。《詩經》中有一手首篇名為“羔羊”的詩,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羊的秉性温和,羊的意藴有善良隨和,吉祥如意。在《説文》有“美與善同義”之説。羊有跪乳之思,羔羊似乎懂得母親的艱辛與不易,所以會跪着吃奶。所以羔羊的跪乳被人們賦予了“至孝”和“知禮”的意義。《春秋繁露》中記載:“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

羊的第二個象徵意義:吉祥如意

“羊”在古代與“祥”相通,而“祥”也可寫作“吉羊”,代表吉祥如意的意義。羊也是“祥瑞”的象徵。古時候有人年初在門上懸掛羊頭,交往中送羊,或者以羊作聘禮,都是取其吉祥之意。相傳羚羊晚上睡覺會找一棵樹找準位置奮力一跳,用其角掛在樹杈上,保證整個身子懸空,別的野獸就夠不着它了。關於羚羊掛角的出處,最早見於《埤雅·釋獸》:羚羊夜眠以角懸樹,足不着地,不留痕跡,以防敵患。

羊的第三個象徵意義:堅韌不屈

若在清晨的時候看到藍藍的天空中飄着羊羣一般的白雲,這是生命和幸福的象徵。古羅馬人也認為,若是當天第一眼看見的動物是羊,那就是象徵着愛和幸福。“基督自稱為好的牧羊人”,因為羊具有温和與安祥的特徵。羊羣在沒有水草的荒野當中會順從的跟隨人走。羊的忍耐力強,前進不止,正是羊年出生的人的特徵。外表很温和,但是生命力很旺盛。

  羊的著名品種

波爾山羊

恆遠波爾山羊羊羔

波爾山羊: 是一個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該品種原產於南非,作為種用,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引進。自1995年我國首批從德國引進波爾山羊以來,許多地區包括江蘇、山東、陝西、山西、四川、廣西、廣東、江西、河南和北京等地也先後引進了一些波爾山羊,並通過純繁擴羣逐步向周邊地區和全國各地擴展,顯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徵、廣泛的適應性、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顯著的雜交優勢。

波爾山羊毛色為白色,頭頸為紅褐色,並在頸部 存有一條紅色毛帶。 波爾山羊耳寬下垂,被毛短而稀。腿短,四肢強健, 後軀豐滿,肌肉多。性成熟早,四季發情。繁殖力強,一般兩年可產三胎。羔羊生長髮育快,有良好的生長率和高產肉能力,採食力強,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肉用山羊品種。

1.波爾山羊是肉用山羊品種,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繁殖力強,產羔多;屠宰率高,產肉多;肉質細嫩,適口性好;耐粗飼,適應性強;抗病力強和遺傳性穩定等特點。

2.外貌特徵

2.1頭部

頭部粗壯,眼大、棕色;口顎結構良好;額部突出,曲線與鼻和角的彎曲相應,鼻呈鷹鈎狀;角堅實,長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後、向外彎曲,母羊角細而直立;有鬃;耳長而大,寬闊下垂。

2.2頸部

頸粗壯,長度適中,且與體長相稱;肩寬肉厚,體軀甲相稱,甲寬闊不尖突,胸深而寬,頸胸結合良好。

2.3體軀與腹部

前軀發達,肌肉豐滿;體軀深而寬闊,呈圓筒形;肋骨開張與腰部相稱,背部寬闊而平直;腹部緊湊;尻部

金文

寬而長,臀部和腿部肌肉豐滿;尾平直,尾根粗、上翹。

2.4四肢

四肢端正,短而粗壯,系部關節堅韌,蹄殼堅實,呈黑色;前肢長度適中、勻稱。

2.5皮膚與被毛

全身皮膚鬆軟,頸部和胸部有明顯的皺褶,尤以公羊為甚。眼瞼和無毛部分有色斑。全身毛細而短,有光澤,有少量絨毛。頭頸部和耳為棕紅色。頭、頸和前軀為棕紅色,允許有棕色,額端到脣端有一條白帶。體軀、胸部、腹部與前膚為白色,允許有棕紅色斑。尾部為棕紅色,允許延伸到臀部。

2.6性器官

母羊有一對結構良好的乳房。公羊有一個下垂的陰囊,有兩個大小均勻、結構良好而較大的睾丸。

平均體重是65~75公斤和90~150公斤。羊肉脂肪含量適中,胴體品質好。體重平均41公斤的羊,屠宰率為52.4%,羔羊胴體平均 重為15.6公斤。

小尾寒羊

中國的國寶小尾寒羊是我國綿羊品種中最優秀的品種。被國內外養羊專家評為“萬能型”、譽為“中華國寶”。其低廉的價格,豐厚的回報,多年以來,一直是中央扶貧工程科技興農的首選項目。

小尾寒羊[1] 屬於肉裘兼用型的地方優良品種。性成熟早,四季發情,多胎高產,一年兩產或三年五產,每胎3~5羔,多的可達8只;生長快,個體高大,週歲公羊一米以上,體重達180公斤以上,週歲母羊身高80公分以上,體重120公斤以上,適應性強,耐粗飼,好飼養;放養,圈養都適應;免疫能力特強。飼養一隻適產母羊年獲利1000元以上,產區羣眾深有體會地説:“養好一隻小尾寒羊,勝種一畝糧。”

小尾寒羊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綿羊品種,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長快、體格大、產肉 多、裘皮好、遺傳性穩定和適應性強等優點。4月齡即可育肥出欄,年出欄率400%以上;6月齡即可配種受胎 ,年產2胎,胎產2~6只,有時高達8只;平均產羔率每胎達266%以上,每年達500%以上;體重6月齡可達40千克,週歲時可達88千克,成年羊可達100~120千克。在世界羊業品種中小尾寒羊產量高、個頭大、效益佳,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稈,獻給 人類的是"美味"和"美麗",送給養殖户的是"金子"和"銀子"。它既是農户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項目之一, 又是政府扶貧工作的最穩妥工程,也是國家封山退耕、種草養羊、建設生態農業的重要舉措。

高腿小尾寒羊

具有產肉多、裘皮好、遺傳性穩定和適應性強等優點。4月齡即可育肥出欄,年出欄率400%以上;6月齡即可配種受胎,年產2胎,胎產2~6只,有時高達8只;平均產羔率每胎達266%以上,每年達500%以上;體重6月齡可達50千克,週歲時可達100千克,成年羊可達130~190千克。在世界羊業品種中小尾寒羊以產量高、個頭大、效益佳等優點,被國家定為名畜良種,被人們譽為中國"國寶"、世界"超級羊"及"高腿羊"品種。[2]

外貌特徵:個體高大,體型結構勻稱,毛白色、鼻樑隆起,耳大下垂,脂尾呈圓形,尾尖上翻,尾長不過飛節;胸 部寬深,肋骨開張,背腰平直,體軀長呈圓筒狀,四肢高,健壯端正。公羊頭大頸粗,有螺旋形大角,母羊 頭小頸長,多數有角,後軀發達。

品種特性:具有成熟早,早期生長髮育快,體格高大,肉質好,四季發情,繁殖力強,遺傳性

甲骨文

穩定等特性。

生產性能:一年兩產或三年五產,每胎3~5羔,多的可達8只;其體重平均週歲公羊為85千克,母羊為62千克;成年公羊為98千克,母羊為70千克。剪毛量平均公羊3.5千克,母羊2千克.性成熟早5~6個月就發情當年可產羔產羔率260~270%。

適應地區: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主要用途:該品種是我國發展肉羊生產或引用肉羊品種雜交培育肉羊品種的優良母本素材,發展羔羊肉生產。

種公羊辨別方式:雄性大的羊善於鬥,就是兩隻羊用頭相互碰撞,同齡羊鬥贏的一隻身體就比較健康,

如何選種:個體高大,體型結構勻稱,毛白色、鼻樑隆起,耳大下垂,脂尾呈圓形,尾尖上翻,尾長不過飛節;胸部寬深,肋骨開張,背腰平直,體軀長呈圓筒狀,四肢高,健壯端正。公羊頭大頸粗,有螺旋形大角,母羊頭小頸長,多數有角,後軀發達

杜泊羊

杜泊羊是來自南非的肉羊品種,具有早熟、生長髮育快、採食能力強、適應性強、肉用特徵明顯等特徵。杜泊羊是由由角陶賽特羊和波斯黑頭羊雜交育成,最初在南非較乾旱的地區進行繁殖和飼養,因其適應性強、早期生長髮育快、胴體質量好而聞名。杜泊羊分為白頭和黑頭兩種。

一、外貌特徵:杜泊羊體軀呈獨特的桶形,無角,頭上有短、暗、黑或白色的毛,體軀有短而稀的淺色毛(主要在前半部),腹部有明顯的乾死毛。

二、品種特性:杜泊羊適應性極強,對南非不同的氣候和放牧條件有很好的適應性。採食性廣、不挑食,能

薩能奶山羊

產地:原產於瑞士,是奶山羊品種的代表,分佈最廣,除氣候十分炎熱或非常寒冷的地區外,世界各國幾乎都有,半數以上的奶山羊品種都有它的血緣。

顯著特點:具有典型的乳用家畜體型特徵,後軀發達。被毛白色,偶有毛尖呈淡黃色,有四長的外形特點,即頭長、頸長、軀幹長、四肢長,後軀發達,乳房發育良好。公、母羊均有須,大多無角。

品種概況:原產於瑞士,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奶山羊品種之一,是奶山羊的代表型。現有的奶山羊品種幾乎半數以上都程度不同的含有薩能奶山羊[3] 的血緣。

外貌特徵:具有典型的乳用家畜體型特徵,後軀發達。被毛白色,偶有毛尖呈淡黃色,有四長的外形特點,即頭長、頸長、軀幹長、四肢長。公、母羊均有須,大多無角。

生產性能:成年公羊體重75~100.0公斤,最高120.0公斤,母羊5

山羊

0~65.0公斤,最高90.0公斤,母羊泌乳性能良好,泌乳期8~10個月,可產奶600~1200.0公斤,各國條件不同其產奶量差異較大。最高個體產奶記錄3430公斤。母羊產羔率一般170~180.0%,高者可達200~220.0%。

白山羊: 白山羊全身都是寶。白山羊肉味美,蛋白質含量豐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是人類重要的肉食品之一;山羊奶的脂肪含量比牛奶低,容易消化吸收。因此,山羊肉、奶是人類尤其是中老年人、兒童和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古人將其列為珍貴補品。山羊皮是高檔皮製品的重要原料。

繁殖和飼養管理 山羊的性成熟比綿羊早﹐初配年齡因品種和地區而異﹐一般早熟品種為8~12個月齡﹐晚熟品種18月齡左右﹐初配的小母羊體重相當於成年體重的 70%以上。母山羊有鳴叫﹑擺尾等明顯的發情徵狀。發情持續1~2天﹐發情周期18~20天。大多數品種在

山羊

秋﹑冬發情配種。但有些品種﹐特別是分佈在低緯度地區的能常年發情﹐兩年三產或一年兩產。妊娠期146~150天。產羔率一般在150%以上﹐初產母羊多單羔﹐第2胎後則常產雙羔或三羔。

以放牧飼養為主。在牧區和山區終年放牧﹐僅在大雪封地和母羊產羔前後補飼﹔在農區則多為農户分散飼養﹐利用河畔﹑路旁和其它隙地進行季節性放牧或系牧。在沒有放牧條件的地方有的終年舍飼。青草季節每羊每日飼給3~5千克刈草﹔枯草季節每日飼給1~1.5千克乾草。種公羊﹑妊娠後期和哺乳的母羊酌量補飼精料。耐熱﹐但畏賊風和冷雨﹐故須注意防寒避雨。剪毛後兩週進行藥浴。不作種用的公羔生後半個月左右去勢。

靈州黑山羊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具有滋陰壯陽、補虛強體、提高人體免疫力、延年益壽和美容之功效。特別對年老體弱、多病患者有明顯的滋補作用,老幼皆宜。羊喜歡採食樹葉,如槐樹葉、榆樹葉、紫穗槐、白楊葉、枸樹葉、合歡葉、桑樹葉、柞樹葉等。這些樹葉中粗蛋白質含量按幹物質計算都在20%左右,無毒,營養豐富,是羊抓膘和冬季保膘的物質來源。所以每當寒冬臘月羊羣不能遠牧時可將羊趕至樹林、河灘、道路兩旁採食這些樹葉。有些樹葉含有單寧,有澀味,羊不愛吃。夾竹桃葉、蓖麻葉、漆樹葉有毒,要嚴禁飼餵。

南江黃羊(亞洲黃羊)

原產四川南江縣,經我國畜牧科技人員應用現代家畜遺傳育種學原理,採用多品種複雜雜交方法人工選擇培育而成的我國第一個肉用山羊新品種。1995年和1996年先後通過農業部和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現場鑑定、複審,認定:南江黃羊是我國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種。並由農業部正式命名,頒發了《畜禽新品種證書》。南江黃羊(亞洲黃羊)原產四川南江縣,經我國畜牧科技人員應用現代家畜遺傳育種學原理,採用多品種複雜雜交方法人工選擇培育而成的我國第一個肉用山羊新品種。1995年和1996年先後通過農業部和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現場鑑定、複審,認定:南江黃羊是我國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種。並由農業部正式命名,頒發了《畜禽新品種證書》。

南江黃羊是以紐賓奶山羊、成都麻羊、金堂黑山羊為父本,南江縣本地山羊為母本,採用複雜育成雜交方法培育的,後又導入吐根堡奶山羊的血液。目前在我國山羊品種中是產肉性能較好的品種羣。

  羊的文化傳統

歷史淵源

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着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着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使用最廣泛的文字之一。漢字的起源和發展,與中華民族的文明緊密相關,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載體,漢字中隱含着極為豐富的信息,是記錄、反映、揭示中華民族上古文化發展過程最為有力的“原始記錄”。我國早期的文字猶如古文化的化石,記載着古文化和古人的觀念。漢字就像一副標本,傳承着中國的古代文化,羊文化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

漢代許慎釋"羊"字説:"美,甘也。從羊從大。"明末清初屈大均套用許慎的模式,在《廣東新語》中説:"東南少羊而多魚,邊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魚,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魚'、'羊'為'鮮'。"

"羊"、"祥"通假。西漢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禮用之。"《漢書·南越志》記:"尉佗之時,有五色羊,以為瑞。"[6]

舊時漢族民間有"送羊"的歲時風俗,"六月六日陰,牛羊貴如金。"又以為屬馬、狗、鼠者忌羊日,屬羊者忌鼠、牛、馬、狗日。

哈薩克、蒙古、塔吉克等民族流行"叼羊"的馬上游戲。在喜慶的日子裏,人們在幾百米外放一隻羊,騎手們分成幾隊準備搶奪

錫伯族民間有"搶羊骨頭"的婚俗,然後讓他們任選一杯,喝到酒的為大吉,接着要連飲三杯。之後,雙方兄弟姐妹搶羊骨頭。家庭和睦興旺。

新疆哈薩克放流行"羊頭敬客"的交際風俗。新友到來,吃飯時,宰羊招待。

廣州號稱羊城,源於美好的傳説:周夷王時,五個仙人騎着口銜六串穀穗的五隻羊降臨楚庭(廣州古名),將穀穗贈給人們,祝這裏永無饑荒。仙人言畢隱去,羊化為石.如今,廣州市越秀山公園有五羊冊,其上矗立着一座高11米的石雕,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城市雕塑——五羊雕塑。

在明朝,民間就有這樣一個説法:“牛吃草,如澆;羊吃草,如燒”。意即牛吃了草,草還可以長起來,而羊吃草會把草根毀掉。

養生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人類文明發生的關鍵是發明植物的種植和動物的餵養。人類倘若不會種植植物和飼養動物,將永遠處於漁獵採集的原始階段,文明也就無從產生。從攫取性的漁獵生產過渡到生產性的農牧業生產,是人類社會的`一次大革命。這次大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變化,居住方式也開始由遊徒過渡到定居,從而逐步告別從動物界遺留下來的本能的生產活動和居住方式。

“五羊銜谷”的神話相傳發生在我國開始進入文明社會不久,畜牧業已很發達的周朝。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離不開物質基礎,在我國首先是畜牧業發展,羊最早被馴化,從而解決了先民們飢餓和美餐問題。從吃魚到吃羊,是中華飲食文明進步的物質表現。因此,羊對炎黃祖先的活動、生活最重要。從漁獵時代的野生動物作為食物的主要來源,到懂得收養有了獵物的累積進入畜牧時期,食物有了積蓄。“畜”就是食物積“蓄”的開始,五畜成為養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為主,因此“羊”就成了“養”生之“食”,“食”“羊”就構成“養”;“善”(古與膳相通)是口中有羊,“用膳”就是吃羊飽肚子,從“月”表明當時是以肉食為主食。

美德

羊天生麗質,象徵純潔珍貴。在中國,美的本義和審美意識,都是從吃起源的。“美”字所包含的最初的美意識,即味覺審美意識,是人類其它審美的先河。對味覺審美的崇拜,是人類審美活動的源泉。

“美”字起源另一説法是源於古人勞動或喜慶時,頭戴羊角載歌載舞之人。

善 在古人的觀念裏,羊是美善的象徵。《詩經》中有一手首篇名為“羔羊”的詩,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説文》有“美與善同義”之説。

羣 合羣,是羊的一個重要特性。《詩經》有“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羣。”《説文》徐鉉注:“羊性好羣。”由此產生“羣眾”,體現了中華民族注重羣體的特徵。[7]

孝 羔羊似乎懂得母親的艱辛與不易,所以吃奶時是跪着的。羔羊的跪乳被人們賦予了“至孝”和“知禮”的意義。《春秋繁露》雲:“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

法 古時“法”字為“灋”。據《説文》解釋:“平之如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意思是説,法要像一碗水端平似的,所以從“水”;“廌”是古代中傳説的一種獨角神羊,即獬豸,其性忠厚,見人鬥,則以其角去觸那理虧的一方,因此右半邊用“廌”和“去”兩字。傳説中的獬豸是公平、公證執法和避除邪惡的象徵。

義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合乎正義或公益的舉動為“義”。羊給人美善的感受,羊為人們的生活或祭祀而犧牲,獬豸神羊公證執法,因此羊是有“義”之物。

樂 被稱為“八音之首”的羯鼓,是用羊皮為材料。原始人在勞動之餘,喜歡戴上羊角,邊歌邊舞。

“五音十二律”是我國早期的音樂系統理論。五音是依據牛、羊、雞、豬和馬“五畜”發出的聲音表示五聲音階,其中羊叫的聲音為“商”。

和 羊秉性温和;合羣要和;樂是“天地之和”。羊的意藴:善良隨和,吉祥如意。“和”即不偏不倚、不過無不及,古人稱為大德。

吉祥如意

“羊”在古代與“祥”相通,“祥”也可寫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羊是“祥瑞”的象徵。古人年初在門上懸羊頭,交往中送羊,以羊作聘禮,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傳説中羚羊晚上睡覺的時候,跟普通的牲口野獸不同,它會尋找一棵樹,看準了位置就奮力一跳,用它的角掛在樹杈上,這樣可以保證整個身體是懸空的,別的野獸夠不着它。

關於羚羊掛角的出處,最早見於《埤雅·釋獸》:羚羊夜眠以角懸樹,足不着地,不留痕跡,以防敵患。

宋·嚴宇《滄浪詩話·詩辨》説:“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他還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來形容這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空靈玄遠的詩境。

又:《景德傳燈錄》卷十六載義存禪師示眾語謂:“我若東道西道,汝則尋言逐句;我若羚羊掛角,你向什麼處捫摸?”

再:《景德傳燈錄》卷十七載道膺禪師示眾語謂:“如好獵狗,只解尋得有蹤跡底。忽遇羚羊掛角,莫道跡,氣亦不識。”

後人們將其理解為禪宗用語,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