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風俗禁忌

來源:文萃谷 1.48W

中國有着許多的少數民族,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禁忌。比如漢族是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上以及吃飯的時候不能敲碗。那麼你知不知道土家族的禁忌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土家族風俗禁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土家族風俗禁忌
  土家族風俗禁忌

張家界土家人最忌諱的數字是36。在土家人心目中,36這個數是個“劫數”,甚至連3斤6兩、3元6角、3尺6寸等數字亦在禁忌之列。如記序號,當排到35後,便又從第一開始記。一生中,最怕36歲生日。屆時,要穿上紅布內褲,或扎一條紅腰帶,據説如此可以禳解掉36歲所帶來的煞氣。民諺雲:“三十六,接跟頭,人到三十六,不打官司要賣屋。”有的人到了36歲這一年,邀請親友,擺設宴席,提前賀生祝壽,來賓們要在主人屋內放鞭炮,以避煞氣,席上,親友們還要向過生日者祝賀一番,以求吉祥。

交際禁忌

土家人對外族人忌用土家語,忌用粗話、鄙話和不禮貌語言;晚輩對長輩忌直呼姓名、平輩呼叫姓名忌不帶姓,男女之間忌呼“逮、喂”;晚輩對長輩忌呼“逮、喂”;忌長聲呼叫,如“啊——”;有病人忌説“不高、不長、死、亡、完了”等語;有人去世,忌直説“死亡”,而改用“作古”、“歸天”、“走了”等替代,對生意人忌説“折、虧、損、耗”等字。忌男女同坐一條板凳或相對坐視,忌男人觸及女人腰部。忌遇見別人時或當總別人面吐口水。忌留鬍子。婚嫁喜慶之際,不準説“分開、分離”之類的話,更不能談喪葬之事,否則,認為會帶來災禍。

出行忌諱

旅行忌七、九日出門,忌八日起程歸家,建間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土家人還認為,農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的蛇日,冬月的雞日,三月、六月、九月的牛日,均為“紅煞日”,忌出遠門。有“出門遇紅煞,一去不歸家”之説。人們出門走親訪友或辦事,最忌諱遇到的第一個人是婦女,若是遇見,則不宜出門,等至第二天再出門。若第一個遇見是男性,第二個是女性,則不忌。

摸頭禁忌

土家族男子嚴禁別人觸摸自己的頭,無論善意的或其他什麼原因。唯自己祖父母、父母除外。諺雲“男兒頭、女兒腰,只許看,不許撓。”俗信,摸男子頭,是侵犯男子漢的尊嚴,再好的朋友,也必須嚴守這一禁忌,否則會使友誼化為仇怨。

兆頭禁忌

1、如遇日蝕或月蝕,便認為國家有亂、人民有災,要敲鑼打鼓相救。

2、認為烏鴉叫有人死或遭凶事;半夜雞叫會有火災和盜賊。

3、忌打噴嚏,認為背後有人説自己的壞話,或是用巫術害自己。所以土家人要隨即咀咒:“好人講我好心腸,歹人講我爛牙框。”即可消禍。

4、忌夢象,夢清水要淚洗面,夢白布要戴孝,夢小孩要防賊;夢雞、鳥、小魚有口角,夢跳坎有病災,夢上山有好事,夢下坡要背事......

動物禁忌

1、忌烏鴉叫,凡烏鴉清晨在屋脊上鳴叫,或飛在人的前面、頭頂上盤旋鳴叫,並且你趕開後,又重新飛來叫,人們便認為是禍事開頭的不吉利之徵兆,每當人們遇此事,便當即頓足痛罵:“短你的命!”隨即吐痰或唾沫一口,以此消除兇災,化兇為吉。

2、忌聞杜鵑嘀鳴,每年春天,陽雀開鳴,若人廁時第一次聽到陽雀鳴叫,則認為不吉利,必須進行禳解。其禳解之法是聞者(倘若年幼,須由母親代為禳解)裝扮成乞丐,出外乞食1-3天,討得米,須在不聞雞犬之聲的野外煮熟食之,方可消災。土家人還以杜鵑偶氮染料啼鳴之聲以占卜自己一年的運氣之俗。若睡在牀上初聞杜鵑啼叫,是大吉大利,若在行走之際或者勞動生產之際初聞,意味自建將一年勞動奔波。

3、忌聞貓頭鷹叫,在土家人心目中貓頭鷹屬不祥之鳥,尤其忌諱聽到其鳴叫,相傳聽到貓頭鷹叫村上就會死人。

4、忌見蛇相纏,所謂蛇相纏即蛇交尾。相傳人若見之,必遭災禍。其禳解之法有二:一是趕快將自己外面的一條長褲脱下,罩於自己的頭上或罩於蛇纏處。二是嫁禍於人,而若有同伴,立即呼喚同伴姓名,若對方答應了,則災禍將降臨於應者之身。然而一般情況是見者用石頭或木棍將兩條蛇打死,即可消災。也有不打而用語言化解詞曰:“祝你成仙上天庭,祝你絞繩穿銅錢”;土家族化解詞詞曰:“是龍的昇天,是蛇的鑽草,是人的發財”

5、大年節牲畜進屋,兆“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穿孝服”;野貉入屋,雞上樹,狗上屋,無災必有禍,不死脱層殼;凡外出做買賣或説親,聽到烏鴉叫,謂不吉利,必返。

  土家族風俗習慣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順、龍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來鳳、利川、鶴峯、咸豐、宜恩一帶及四川省。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

土家族有自已的語言,大多數人通漢語,目前只有幾個聚居區還保留着土家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主要從事農業。織繡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土家族的傳統工藝還有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土家織錦又稱“西蘭卡普”,是中國三大名錦之一。

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傳統舞蹈有“擺手舞”、“八寶銅鈴舞”及歌舞“茅古斯”。樂器有嗩吶、木葉、“咚咚喹”、“打傢伙”等。

習俗

很注重禮儀,見面要互相問侯,家有來客,必盛情款待。土家族平時粗茶淡飯,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開水泡團饊,然後再以美酒佳餚待客。一般説請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陰米或湯圓、荷包蛋等。 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一般習慣於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無八碗桌、十碗桌。因為八碗桌被稱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與石同音,都被視為對客人不尊,故迴避八和十。

食俗

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閒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説“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有時也吃豆飯,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

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豆製品也很常見,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將黃豆磨細,漿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葉煮熟即可食用。民間常把豆飯、包穀飯加合渣湯一起食用。

土家族的飲酒,特別是在節日或待客時,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梁釀製的甜酒和咂酒,度數不高,味道純正。

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餈粑)臘肉、油茶等食品,還有合菜;團饊;綠豆粉(米粉);油炸粑。

節慶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户户都要殺年豬,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豬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間過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間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

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七年級、十五也要進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豬頭、團饊、粑粑、雞鴨和五穀種等。有的在每餐飯前,先用筷子夾少量的菜插在飯上敬默一會兒,表示請已故先人先吃,然後自己才開始食用,農曆六月六日為祭土王,每個村寨都要設擺手堂,將豬頭、果品等祭品放擺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雞鴨設筵宴客。此外,土家族還敬灶神、土地神、五穀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時祭魯班,祭品除酒肉外,還要一隻大公雞。

  土家族禮儀文化

1.誕生禮

誕生禮,是人生的開端禮。土家人相當注重為嬰兒舉行誕生禮,它既含有為新生命祝福,祈禱長命富貴之意,也有為產婦驅邪避禍之意,在禮儀中帶有一定的神祕色彩。雖然土家人最看重的是誕生禮中的“打三朝”(即嬰兒生下3天后要進行全身沐浴)和“滿月酒”,但實際上,土家人的誕生禮包含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婦女懷孕後,俗稱“有喜”,要請土老司行法事“安胎”、驅邪,祈求祖先保佑,並在堂屋門上掛上篩子、艾蒿草,稱“金鐘神罩”,護住孕婦之屋。分娩,一般要請“接生婆”,接生婆進產房後,要敬祭土家族的生育女神巴山婆婆。嬰兒下地,接生婆用白線結紮臍帶,若是男孩,就用父親的衣服包裹;若是女孩,則用母親的衣裙包裹。給嬰兒洗澡的水嚴禁任意外潑,以免污穢神靈。嬰兒降生後,父親要懷抱“報喜雞”去岳母家報喜,男孩用公雞報喜,女孩則用母雞報喜。岳母家則按嬰兒性別置辦“三朝禮”和“滿月酒”。

三天後,岳母家以及親友們挑着禮品前來賀喜,即“打三朝”。酒宴上,產婦家要請嬰兒的外公或舅父取名,俗稱“命名禮”。滿月那天,岳母家要來給嬰兒“放腳”(因為嬰兒出生的第一個月腳手都是包裹着的,滿月之後才解開包裹,正式穿上衣褲,俗稱“放腳”),並送來放腳需要的一切衣物,這一天俗稱“滿月酒”或“祝米酒”。嬰兒誕生後,第一個來產婦家的人,俗稱“踩生”,“女踩男,福壽全”,“男踩女,要中舉”,產婦家要格外熱情地招待踩生人,使之多説些吉利話。在當代,土家族誕生禮中最重要的是“打三朝”,實際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是把“打三朝”與“滿月酒”(祝米酒)合二為一的,統稱“打三朝”。隨着醫療條件的改善和科學知識的普及,誕生禮中很多帶迷信色彩的陋習都被土家人自覺地拋棄了。

2.婚禮和成年簪冠禮

在漫長的封建時代,土家族逐漸形成了婚姻制度中的多層次禮儀,這些禮儀是十分複雜和隆重的,它是一個完整的禮儀過程,但在整個禮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婚期這一天舉行的男、女冠禮和一系列其它禮儀活動。如“打樣”,即媒人撮合男、女雙方進行第一次見面,俗稱“瞧樣子”,雙方滿意後再正式提親。“求婚”,打樣之後,男方正式請媒人去女家求婚。“討紅庚”,俗稱“合八字”,男方委託媒人討來姑娘的生辰年月日時,寫在“紅庚貼”上,並請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按陰陽五行推論,看是否相合或相剋。“定親”,俗稱“插茅香”,合了八字,就成了“天作之和”,男、女雙方即擇吉日,舉辦酒席,邀請雙方親戚到場正式定親,實際上是向社會公開這樁婚事,取得社會承認。

“拜年”,定婚後,男方每逢新年都要去女家拜年,但拜第一個新年最為隆重。“看期”,到了結婚年齡,男、女雙方同意後即請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擇吉日結婚“。冠禮”與“婚禮”,婚期到後,男、女雙方即舉行非常隆重的冠禮和婚禮,新娘則要按出嫁禮儀進行哭嫁。成年簪冠禮和婚禮,土家族是將其一併舉行的,並且最為隆重。男冠禮和女冠禮都是在結婚前一天舉行。

清《長陽縣誌》卷三記載:“古冠婚為二事,長邑則合而為一。於嫁娶前一二日,女家束髮合笄,曰‘上頭’。設席醮女,請幼女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男家命字,親友合錢為金匾,鼓樂導送,登堂稱賀,曰‘賀號’,不謂字也。是日設二(宴)席,其一,子弟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又曰‘坐十友’”。冠婚禮並行和禮儀中的“陪十姊妹”、“陪十兄弟”的“雙陪”活動,在整個土家族地區都有這種習俗,並且至今遺風猶存。舉行了冠禮,就表示男、女已進入了成年,可以在社會上進行單獨交際,獨立地創家立業了。

“發轎”,女方舉行完冠禮和婚禮後,即按照土老司擇定的時辰啟轎,土老司要作法封轎避煞等。“敬土司王”,土司時代,土司王享有“初夜權”(即土司王先要與新娘睡一夜或三夜),後被人在行使初夜權時殺死,傳説他陰魂不散,經常作崇使新婚夫婦不和,因此要敬奉他。

“安牀”,即男方安好新婚牀位,邊安放邊行法事,祈求新婚夫婦和順美滿。“攔轎”,當男方迎親隊伍熱熱鬧鬧地來到女家村寨門口時,女家親友們將迎親隊伍攔住,佯做阻攔之狀,迎親與攔轎的雙方相互對歌、取笑甚至打鬧,實際上這是土家族早期“搶親”習俗的遺存。“找摸米”,“摸米”即新郎代理人,俗稱“押轎娃”,前去抬轎的小夥子都裝成“摸米”,新娘的姊妹們一時難辯真假,就在小夥子中任意尋找,相互嬉戲,甚至往小夥臉上抹鍋灰,實際上是藉此機會暗中選擇意中人,明顯地帶有遠古土家人對偶婚的遺俗。“茅宴席”和“趕腳酒”,發轎上路後,新娘的親屬們還在一些路口佯裝攔截,這時,男家早在這些地方擺好酒宴,攔轎的人即吃起了“茅宴席”,也有男家直接把酒席送到女家堂中的,名曰“趕腳酒”。“搬帳子”,當迎親隊伍快到男家時,“摸米”放快腳步,先將帳子搬到男家,舉行掛帳儀式,邊掛邊唱,頗有風味。“迎轎”,即新娘的花轎到男家後,男家要舉行一系列迎轎儀式,直到拜堂、入洞房為止。“上馬酒”,即新娘進男家這一天,男家要專門為送親的'嫂子、伴嫁的姑娘和新娘的兄弟(舅爺)等在堂屋中央擺下豐盛的酒席,名曰“上馬酒”,之後才給其他親戚朋友開席。“鬧新房”,即新郎、新娘的同輩親戚朋友在新房裏為祝福新婚而進行的娛樂活動,土家族鬧新房往往還由伴嫁去的姑娘和陪新郎的小夥對歌,他們藉機選擇意中人,這是土家族以歌為媒的古婚俗的再現。“回門”,婚後的第二天,新娘要偕同新郎回孃家,當天去當天回,俗稱“回門”。至此,土家族的整個婚禮就告結束。

3.壽禮

壽禮是土家族人的重大禮儀之一。土家人祝壽,對小孩子稱為“長尾巴”,成年人叫“過生日”,50歲後方稱“祝壽”。但若父母健在,即使年齡再高也不能稱“祝壽”,“尊親在不敢言老”。土家族為老人祝壽要獻魚,上長壽麪,敬壽桃,滿60花甲的壽禮最為隆重。土家族祝老人健康長壽,堪稱民族美德。

4.葬禮

葬禮,幾乎是任何一個民族都具有的悼亡儀式和祭祀活動。土家族俗稱葬禮為“白喜”、“白會”、“老龍歸山”等,一般要跳唱喪鼓歌。湖北省清江流域的土家人在舉行葬禮時,其主要活動是跳喪,即跳唱非常神奇和隆重的“撒爾嗬”。這是土家人悼念死者的一種祭祀性歌舞,且歌且舞,似劇非劇,風格異常古樸和別緻。舞姿非常優美,時而繞臂穿肘,形似鳳凰展翅;時而相對擊掌,猶如幺姑篩鑼;時而扭肩擦背,好比水牛擦癢;時而嘴脣觸地,恰似春燕銜泥;時而相互嬉戲,猶如牧童戲水等等。土家人跳喪為何稱其為“撒爾嗬”呢?其實,這是因跳唱時多用襯詞“撒爾嗬”而得名。

明代《巴東縣誌》載:“舊俗,歿之日,其家置酒食,邀親友,鳴金伐鼓,歌舞達旦,或一夕,或三、五夕。”人死後,左鄰右舍聽到陣陣報信的鞭炮聲,都自動趕到死者家裏來,為死者跳撒爾嗬。土家人常説:“人死眾人哀,不請自己來”,“人死眾家喪,一打喪鼓二幫忙”,“半夜聽到喪鼓響,腳板心底就發癢”。入夜,只聽靈堂門外幾聲炮響,跳喪者們聞聲而至。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掌鼓指揮,三聲重鼓,一聲高唱:“我打起鼓來,你出台喲,撒爾嗬裏!”眾人齊聲答和。跳喪者或兩人一對,或三人一夥,迅速踏鼓跳唱,腳踏鼓,鼓跟腳,跳喪者頭、手、肩、腰、臀一起扭動,舞姿變化多端;唱着古樸粗獷、詼諧有趣的極富濃郁山鄉氣息的詞曲,從入夜到雞鳴,或一夜,或二夜,或三夜等,通霄達旦。

撒爾嗬有一定的程式,一般由待師、跳喪、哭喪等構成。或曰開歌場、奠酒、收歌場等。撒爾嗬唱詞變化多端,四言、五言、七言隨情而變。除開那些少年夭亡者,不論是男是女,也不分高低貴賤,只要人死了,鄉鄰們總要跳唱“撒爾嗬”。實際上,早在元、明、清時代,撒爾嗬在清江流域土家人的跳喪中,就已完全成熟了。至於撒爾嗬的歷史淵源,今天已無法精確查考,有説起源於莊周“鼓盆而歌”的,也有説起源於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等。儘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撒爾嗬是土家先民巫術、祭祀禮儀和歌舞藝術三者有機結合的產物,這確是無可質疑的。

熱門標籤